海考网>考生写作>写景作文>写景物作文

写景物作文

时间:2024-10-02 14:43:17 写景作文 我要投稿

写景物作文必备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景物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写景物作文必备7篇

写景物作文 篇1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我眼中,秋天最美。

  秋天的天空格外的湛蓝,一群大雁开始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飞呀,飞呀,飞向温暖的南方。

  花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菊花,有十里飘香的桂花,还有像一串串鞭炮似的一串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菊花,菊花的颜色可多啦!红的`像火,黄的是金,白的如雪,绿的如玉,粉的好像一片片云霞,真是五彩缤纷,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果园里,我看见各种各样的水果,有又大又红的苹果,有一串串诱人的葡萄,还有一树的水蜜桃……其中,我最喜欢水蜜桃,它上红下白,形状像一颗倒着的心形,味道酸酸甜甜的,让人吃了一口还想再吃!

  啊,秋天真美啊!

写景物作文 篇2

  绿色席卷大地,春姑娘依依不舍的走了,正如她匆匆而来,最终也匆匆而去,而夏姑娘已经踏着欢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夏天来啦!

  一大早,天便亮了,黎明破晓一轮火红色的球体正在慢悠悠的爬上天空,阳光顿时洒满大地,太阳越升越高,空气中的温度也越来越高,阳光也越来越刺眼,直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人站在树荫下都感到燥热无比,更不要说直接站在太阳下,挥汗如雨。是的,夏天来啦!

  漫步游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色,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青青的山,悠悠的水,一座房子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好一个小桥流水人家,好一副自然泼墨的水墨画。我静静地屹立在这天地之间,感受万物的朝气与活力。我看向一旁,那是一棵参天大树,佝偻着身子,不知在这里待了多少年,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成熟而沉稳,那无言的声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即使这样,却依旧挡不住它的勃勃生机。巨大的树冠替我阻挡着阳光的侵袭,密密的.树叶相互遮掩,构成了一把巨大的绿色的伞,她努力地把自己伸向高空去阻挡阳光,却依旧有几缕调皮的阳光逃出,洒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此时的他已经化作一位勇士去抵抗外来的侵袭,焕发着勃勃生机。是的,夏天来啦!

  忽然乌云密布,天空黑洞洞的,低低的压下来,让人感到无比的闷热。突然暴雨倾盆,电闪雷鸣,天空是在发泄自己的怒火,狠狠的下着,生猛的撞在玻璃上,发出巨大的响声。不一会儿,雨声似乎小了,和着风声,似在弹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雨来的也快,去的也快,不一会儿太阳便露出真容,一抹彩色出现在天际,是彩虹!似一座飞桥跨越两岸。是的,夏天来啦!

  夏天来了,他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炎热,却同样也带来了勃勃生机。是的,夏天终于来了!

写景物作文 篇3

  一年级时,很喜欢听一首“我想去桂林”的歌谣,四年级时又学习了一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课文,从此那些动听的旋律,优秀的语句就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桂林,成为了我朝思暮想的地方。

  为了满足我的愿望,今年暑假,妈妈专门带我到桂林去旅游。当我走下飞机,踏上桂林的土地时,马上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那平地拔起的山峰,明洁如镜的溪流,十里飘香的桂花,都在向我展示着桂林的清丽与秀美。一时间,我眼花缭乱,只觉得到处都是美景,恨不得多长几只眼睛才好。 孤峰独秀的紫金山,青山浮水的漓江,惟妙惟肖的象鼻山,每一处景点都是那么的引人入胜,这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里”的丰鱼岩景区。丰鱼岩因为岩洞里的暗河中盛产一种叫做油丰鱼的.小鱼而得名。这里有世界上最具有特色而且可供乘船游览时间最长的地下暗河,因此被誉为“亚洲

  河上缓缓的划动,欣赏着岩洞内的景象。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不时引起大家的赞叹:看,这里的一大丛石笋,极像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瞧,那里一块嶙峋的怪石,又似一条探出脑袋吸水的巨龙。最让人震惊的是一根高达9.8米,而且直径却只有14厘米的石笋,上下大小基本一致,就像一根定海神针牢牢地扎在地上,导游姐姐说这可是丰鱼岩的镇洞之宝呢!

  走出了丰鱼岩,而我的心却还久久留在那山洞之中。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千古杰作呀。

写景物作文 篇4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著名的海南岛,有一个美丽的景点就是我十分难忘,然后那就就是------天涯海角。

  听导游说,在古代,天涯海角就是朝廷发配罪臣和囚犯的地方。而此刻,那里每一天吸引着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天涯海角的海边,有一块浑圆的'巨石上刻着“天涯”两字,旁边的一块卧石上镌有“海角”两字。每逢潮水袭来,海浪拍击礁石,溅起层层雪浪,然后发出轰轰响声时,我确实有种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感受。

  天涯海角的景色十分美丽。我和妈妈在海边捡起了贝壳。我们捡到了一些奇形怪状的贝壳和海螺,而且有幸捡到了5个活贝壳!我告诉妈妈:“只要养活了它们,就能够拿出珍珠来了!”

  回到宾馆后,我把海边的“收获”放到桌子上,看着那红的、黄的、粉的、花的各式各样的贝壳、海螺,我不禁被自然界生灵的美丽所震撼。

  这就就是天涯海角,这次旅游我十分开心,同时也有一点收获。再见了美丽的天涯海角,下一站我们就要去被称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了。

写景物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在**界冲,那里山美水美。到了木棉花开的季节,随处可见火红火红的木棉花,漂亮极了。其中,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青年水库。

  走进青年水库,要经过一条弯弯的小路,小路边有一排排茂盛的竹林,远远望去,一片青绿的草组成了四个大字——青年水库。走上堤坝,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画的景象,一座又一座的大山连在一起,把水库围绕在中间。不远处有许多小山坡,山坡上树很多,草很深。走进水库边一看,水是那样清,清得能看到水里的鱼游来游去;水又是那样深,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大山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偶尔可以看到水库上空飞着一两只美丽的大雁,这简直就是一幅活的画!

  我爱界冲,更爱这山清水秀的青年水库。

写景物作文 篇6

  若不是为了中考,我便不会养成清晨5点就起床的习惯;若不养成清晨早起的习惯,我便不会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若看不到这些风景,何谈收藏这些风景。

  清晨起床,拉开窗帘,天还灰蒙蒙的,四周是那么寂静,空气是那么清新,所有的一切足以让你望景息心。不一会儿,传来阵阵鸟鸣,向窗外望去,却不见一只鸟的踪影,真是“清晨不见鸟,但闻群鸟鸣。”忽然一阵风吹来,吹动了树,使得树上的鸟儿飞了出来,这才目睹了它们的“庐山真面”。鸟鸣声是如此富有生机,让人学习尽头充足。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果然不假。翻开课本,一个个字是那么清晰。若想要背诵,这时则记忆力超好;若选择做题,思维会无比活跃;若看几篇优美的文章,和窗外美景结合起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若出门走几步,定会被这优美的景色所感动。一瞬间,仿佛觉得所有美好的景物都因早而存在,不禁会感叹大自然原来是这么美好,怎么以前就不曾发现。

  欣赏美景,心情舒畅,则能以清新愉快的心情做好一天所有的事。

  清晨的美景值得收藏,若真能收藏,那么,我一定愿意收藏!

写景物作文 篇7

  同学们都知道,观察,就是用五官认真地察看、感受、体验周围的事物。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把那些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结构、气味、滋味、声音、软硬、冷热等等,统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认真的观察,有了这种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入微的体验,就有了丰富的、生动的描写材料。任何成功的描写,都必须有详尽深入的观察作基础。

  怎样学会观察,练好观察的基本功呢?

  1.要选择好观察的位置

  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学们还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吗?这说明虽然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参观游览中,一般都是采用固定观察或移位观察的方式。

  如下列例段:

  清晨,宽广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教学大楼刚从晨雾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躯。一扇扇相继被打开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调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场上空无人影,只有两只高高的篮球架站在那里。

  操场边那一排翠绿的冬青,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学校大楼。

  眼前的花坛,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月季花苞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令人喜爱。坛边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嫩。

  这几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校园晨景。很显然,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的。首先从上(仰视)到下(俯视)观察"教学大楼→玻璃窗→篮球架";接着从远(远望)到近(近看)观察"操场那边的冬青→眼前的花坛";再细看花坛里的月季花和环视"一圈小草"。这种以作者站立的地方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远望,或近看,或环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叫它固定观察。

  什么叫移位观察呢?还是先来看看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一个例段吧!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1000或是800人开个会,一定不觉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亮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黑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的一段描写。作者是按照他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进行观察的。游览顺序及观察角度是:在洞口抬头望(仰视)→走进去周围(环视)是石壁,抬头(仰视)是高高的石顶→洞内一团漆黑,……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正视、环视、仰视)。我们把这种按照作者经过的地方(即移换位置)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叫移位观察。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观察还是移动位置观察,都不能机械套用,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交叉使用。什么时候要运用固定位置的观察,什么时候要运用移动位置的观察,也要取决于你计划写的文章的体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不过,一般地说,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描写事物的顺序和层次的变化。

  2.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如下面例段:

  你来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飞金的回廊,朱红柱子,中间是小小的园林,典雅的布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着绿叶的网。草地上铺着绿茵,白鸽蹒跚来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头顶的葡萄。

  这个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后中间再上下的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段落虽短,但庭院生机勃勃的景色却写得井井有条。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下段: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吹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杈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套坚硬的银灰色的冬装。

  这个例段,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描写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田野村庄景色的变化。按时间的推移:顷刻间→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冰雹过后→顿时→一瞬间……观察景物的变化,把下冰雹的全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三是以观察移位变化为序。

  我们外出参观或游览,地点和线路经常变化,因而观察的顺序必然随参观游览的顺序而变化。如下面例段:

  每人买了一枚火炬,燃着由洞口进去。门很小,只容一个人走,先向下有石级,越走越暗,火炬的光,不到五尺,照到头上,顾不到脚下,路潮而滑,煞是难走。我们五个人一串,你拉了我的手,我拉了他的衣服,一步一步地蹭着走。偶然举起火炬,向上一看,只见奇形怪状黑黝光滑的大石,石上不时还有一滴一滴的水滴下来,滴到颈项里,冰冷彻骨,要接连打两个寒噤。把火炬提起向远处一看,只见七高八低的石头,有的地方很深,黑洞洞的看不见底。大家静默无言地向下走了十几分钟,翻过一个很高的大石脊,忽然发现前面几线天光,越走越亮,路也越宽。只见头上四周,尽悬着一条一条的石钟乳,大大小小,粗粗细细,各色都有。又向上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出洞的门,比入洞的门高大得几百倍。我先出洞,过一座小石桥,到对面山上,回看洞口,是一个高大的半圆形,一层层一条条的钟乳石,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排列着,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象鼻,有的像橡树杆,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真是瑰奇大观。他们几个人在洞里后出来,好像蚂蚁蠕蠕而行的样子,洞口之大,可想而知了。

  作者按照入洞→洞中→出洞的游览顺序进行观察,按移位观察的顺序把山洞的奇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是以事物的结构为序。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观察的时候按事物的结构为顺序,依次进行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下段对卢沟桥的观察和描写:

  卢沟桥全长260米,宽7.5米,共有11个孔,桥的两边,装饰有石雕栏杆,每边又各有碧柱140根,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卧伏的石狮,殊形异态,各不相同。特别是小狮子,有的盘蹲在大狮子脚下,有的爬在大狮子背上,有的互相交头接耳,嬉戏耍闹,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卢沟桥的建造极其美观。在桥的两头,有两对石兽,东边是一对狮子,西边是一对象,象征着大桥固若金汤,坚实无比。东端,还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芦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另一座石碑记载了康熙三十七年重修卢沟桥的经过。桥的两端,还有精刻的华表,把卢沟桥点缀得分外美观,……

  这一段是写卢沟桥的雄伟壮观。作者按照桥的构造艺术结构,先从整体(长、宽)后到部分(桥孔--栏杆--碧柱--石狮)进行观察和描写,再从建造艺术的特点写桥的美观,也是按照结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给读者留下了桥的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3.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就是同一事物它的特征也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不动的`时候的状态和处于活动、变化时的状态就大不一样。因此,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小黄巴儿狗从一堆烂柴堆里钻出来,汪汪地叫了两声,走近了一看,认出了小荣,它的两只前腿急忙搭在小荣身上。小荣把它抱起来,哭了,狗儿也像哭一样的唔唔叫个不停。

  上述两段,一段写景,一段写动物,都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例段一,是对荷花的静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具体地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和香味;例段二,是对小黄狗动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小黄狗和小荣见面时的动人情趣。

  又如:

  绿色湖面上,一支微微抖动着白色翅膀的小船,在润湿的微风中荡漾。那个样子,看上去显得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是投在水面上的一簇银色的蒲公英。

  这里既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特征,又抓住了静态特征。第一句写小船在湖面荡漾的动态,第二句写小船的静态--样子……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一簇银色的蒲公英。有动有静,把湖面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列各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完成段后的练习。

  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喷水池,池边呈梅花形,池台上放着一盆盆开得火红的"一串红",池旁满是一盆盆粉红色的月季花和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桔。池中央一座假山石上面,是一个用绿绒做成的海豚。它嘴上顶着一个彩球,尾巴还调皮地向上翘着,好像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演技,一汪清水就从那尾巴尖上喷出……

  公园的条条小径都通喷水池。小径的尽头,沿着围墙是一条环行土道,道上安放着排排木椅和石桌、石凳,原来是为人们下棋、玩扑克准备的,可现在都变成了人们学习外语的场所。

  本例段写的是喷水池及其周围的景色。

  段中描写了盆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凳等八种景物。作者是以_______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

  一只大芦花鸡正在伸着脖子叫唤,叫一声,抖着翅膀一跳,用它那尖嘴叼住一支大麦穗子,左一摇,右一甩,肥饱的麦粒儿就给抖落在地上,拣几个粒儿吃,又去叼另一支麦穗儿了,好像要把每一支麦穗儿什么味道都要尝一尝。

  ①这一段是写鸡的生活习性。作者是通过对______的观察和描写来写鸡的生活习性的。

  ②段中运用了十个恰当的动词描写了鸡吃食的动作。请把这些动词找出来,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观察写话。

  ①以空间方位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写一段话。

  ②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晴天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一段话。

  ③描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写出它的静态特征。

  ①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出它的动态特征和习性。

【写景物作文】相关文章:

秋天写一处景物的作文07-17

小学生作文写一处景物范文07-11

家乡的景物作文02-23

[经典]写景物作文03-28

(精选)写景物作文09-15

(经典)写景物的作文09-16

(精选)写景物的作文04-29

(经典)写景物作文09-01

写景物作文[精选]08-23

[精选]写景物的作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