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精华)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1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好不热闹!大年三十,我家也不例外,爸爸妈妈忙忙乎乎,先是打扫卫生,擦玻璃,贴春联,然后,就是洗衣服、包饺子。
该吃年夜饭了,我坐在饭桌旁,看着妈妈做的一桌美食,垂涎欲滴。
敬酒了!爸爸先把爷爷奶奶让上主位,妈妈给爷爷满上酒,给奶奶倒上饮料。该敬酒了,我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接着我又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小乖孙子长大了。”奶奶脸上笑得乐开了花,也端起杯对我说:“祝我们的小孙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该吃饭了!我狼吞虎咽,不费力气就把一碗米饭消灭了,大家看着我这狼狈样,哈哈大笑,在一片欢乐的笑声中吃完了年夜饭。
该放花了!夜空被烟花划破,比星星还亮!爸爸也搬出了花炮和许多的烟花点燃。顿时,院子的`上空变成了烟花的海洋……我点燃的小闪光棒也变成无数的小星星……在低空盘旋。接着就是放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碎末洒了一地。
热闹完了,该回家了!爸爸妈妈要带我回家了,我和爷爷奶奶一一告别。我们快快乐乐地度过了除夕。
家乡的风俗作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传统的习俗,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春节。
快要到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开始了大扫除,每户人家都把自己的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把家里打扫干净后,人们就开始贴春联,增加喜庆的气氛。
除夕那一天,我看见妈妈一大早就起床了,为了祭祀祖先做准备,要杀鸡,还要把米饭拱得高高的……。到了除夕夜,每户人家的屋里灯火通明,张灯结彩,每个人都穿上了漂漂亮亮的新衣裳,大人们都给自家小孩压岁钱。每户人家吃完美味的团圆饭后,就在客厅里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起等待新一年的到来,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候。终于子夜12点的钟声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在夜空中绽放着五彩缤纷的烟花,真是喜庆呀!虽然已经12点多了,但是那时候的我完全没有睡意,完全沉浸在新春的喜悦中。
大年初一的早上,家里都开始包饺子,我看见妈妈包的饺子那么好,看我忍不住也包了起来。包完后,我的饺子就像打了败仗的将军,使我哭笑不得。再看妈妈的,就像一个个常胜将军,真令我羡慕不已。不一会儿,饺子下锅了,我们边吃着津津有味的饺子,边享受着春节的快乐。
光阴似箭,春节已接近尾声,在烟花爆竹声中悄悄地流逝了。虽然春节已经过去,但是春节令我们喜悦的画面,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家乡的风俗作文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一样地方的风俗文化肯定也会不一样,我家乡有很多趣味的风俗,下头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最趣味的风俗之一——龙灯会。
在我们兰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们那边一年一度的龙灯会。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会挤满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大家聚在一齐,有说有笑的`。一齐等待着精彩的舞龙灯。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这片“海洋”中等待。最终,在远方有了一片红红的灯火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蠕动。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远方眺望。“哈!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我十分得兴奋,十分期待龙灯在我身边“游”过的那一瞬间。很快,前面的人渐渐散开。只见一条体型硕大的龙,在我的面前游现。
在我们那里,谁也不能从龙灯那里跨过,因为龙灯是具有威严的,谁也不允许有人这样侮辱他。要是谁敢这样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龙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移动,我们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龙灯。想在他身上沾点光。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龙灯会,是不是很趣味呢,如果有机会,必须要亲眼来看看,相信你必须会喜欢这个趣味的活动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特别隆重,也极有特色。
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游行于县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乡下,就连临近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
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不过瘾,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据说摸了龙体可以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据说龙眼都由最高领导亲自点画。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
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后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春节是一年里最热闹的节日,全国人民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迎接她的到来,如:贴春联、吃团圆饭、守岁
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习俗吗?下面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吧。
我的家乡在广东,在春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外出的.家人们都必须赶回来吃“年夜饭”,这顿饭有着特殊的意义,代表家人团团圆圆。餐桌上有各式的美味佳肴,如:广东最有特色的白切鸡、豆腐、鱼、生菜、生蚝而每一道菜都有着吉祥的寓意,如:豆腐代表锦衣玉食不愁吃喝,鱼蕴意年年有余,生蚝寓意着好事连连,生菜蕴意生财有道。听妈妈说,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吃完年夜饭的晚上都会放鞭炮、守岁,热闹非常呢。现在,为了保护环境,大多数城市里都不允许放鞭炮了,只能买一些小沙炮来满足我们的“愿望”,好羡慕妈妈小时候过年的习俗啊。虽然不能放鞭炮,但为了地球母亲,我们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是应该的。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电子鞭炮应运而生,它将鞭炮的声音录制在上面,为春节增添热闹的气氛,让春节充满喜气洋洋!吃完年夜饭,我们全家人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歌舞、小品、魔术、杂技等节目给我们的春节增添了欢声笑语。
春节是一个让人充满快乐期待的美好节日,是人们对往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新的一年美好的开始,如果以前有什么遗憾,那就把它给忘了吧,让我们重新开始,让明天更加美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家乡的元宵节特别热闹,家家吃元宵、挂灯笼、放烟花,每当春节刚过,我都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吃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寓意着团圆美满之意。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小村的时候,家家户户把所有房间的电灯都点亮了,甚至仓房、牛棚、牛圈也都灯火通明,但最显眼的还是家家门前悬挂的大红灯笼格外引人注目。
最令我难忘和期盼的是元宵节的晚上放烟花的.场面,非常震撼、令人销魂。当听到“哧”“嗖”“彭”“啪”声想起的时候,人们都跑到院子里,“快看,烟花!”我不禁兴奋的喊出声来。紧接着,“劈啪声”作响,无数的烟花飞向天空,震耳欲聋,并且把周围映得通明。“好美呀,天女散花!”“看,降落伞!”“哎呀,孔雀开屏!”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各种姿态的烟花不断地在空中绽放,令人拍案叫绝。我陶醉在五彩缤纷的烟花中,忘记了寒冷......
元宵节给我带来无尽的乐趣,我爱家乡的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一样,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
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
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向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异常,我喜欢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作文8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每户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傍晚,妈妈竟然把做汤圆和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如山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妈妈教我做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我包了好长时间,终于包好了。
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妈妈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小心翼翼的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汤圆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元宵之夜,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温馨急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们家乡宝清的风俗习惯有很多,例如:过年时吃的杀猪菜、粘豆包、扭秧歌、打陀螺等,都很有趣。
说起那又香又甜的粘豆包,谁不是馋得直流口水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其实做粘豆包的`方法并不难,需要的材料有:粘米面、水、红豆和白糖。做粘豆包需要先烀豆馅后和面。先把红豆放进锅里煮,等煮熟了就把它捣碎,捣成豆泥状,再撒一些白糖,就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毛毯似的,白糖的多少根据个人喜好而定。然后开始和面,首先把粘米面和水和到一起,使它形成一个大面团。因为是粘米,所以做的时候要撒些面粉,这样它就不会粘到面板上了。再把这个面团揪成一些拳头大小的小面团,整齐地排放在面板上。接下来该把豆馅放进去了。那怎么放呢?其实很简单的,先用大拇指在小面团上按一个洞,注意不要按漏了,再盛一勺豆馅放进去,最后把它团成一个团,放到锅里蒸半个小时,刚出锅时,看着它白白胖胖的样子,像一个个雪娃娃,让人不忍心下口。当你拿起来时,香气扑鼻而来,当你咬上一口时,又甜又糯,仿佛置身于白茫茫的雪地里,欣赏着冬季的美景,让人无法忘怀。
以前,在农村杀猪是一件大事,谁家杀了猪,都要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杀猪菜。就是用自己家腌制的酸菜和新鲜的血肠再加上猪肉一起放到锅里炖,再放一些姜和蒜,味道好极了!让人回味无穷……
我爱我美丽富饶的家乡宝清,更爱这里地风土人情!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
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我的故乡在郑州,在那里,有许多过春节的习俗。我来给你讲讲吧!
在我的故乡,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也是小年。从今天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听母亲说,这一天,大家都要拜见灶王,还要吃麻糖,这天的麻糖特别难买。
腊月二十四日是“扫房日”,大家都要彻彻底底打扫房子。母亲还教了我一首过年的'歌谣:“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头手;大年三十,包饺子,福字、对联贴上门。”
过年贴春联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每逢过年我都和父亲一起贴春联。春联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意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我们还在门上倒贴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临门”。
在我的故乡,重头戏就数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饭前,还有大年初一凌晨我们都会放鞭炮。使我最开心的是大年初一凌晨的那一响。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家都争先恐后放响新年第一炮。每当倒计时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一个人看着电视给放炮的人数着倒计时,一个人用一根长棍子挑着炮,一个人拿着打火机,等着那千钧一发的一刻。“5、4、3、2、1”。顿时,全社区雷炮齐鸣、爆竹声声,热闹的不得了。
在我的故乡,还有很多习俗:饺子里包上钱,看谁来年发财,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串亲戚等等。过年好热闹啊!
你的故乡有什么习俗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对中国人来说,过完元宵节才是过完一个完整的年。
元宵节说起来有两件大事,就是吃元宵,赏灯。用古人的语言来说元宵节就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春节一口暖融融火辣辣的长气吹到元宵…。
说到元宵节,不得不提到汤圆,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元宵与汤圆有什么不同呢?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元宵是“摇滚青年”,而汤圆是“包工大师”管他是不是呢帮汤圆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每到这一天孩子们最盼着妈妈包的汤圆。汤圆快成形时,锅中慢慢飘出一股淡淡的香甜味。过几片刻,小小的汤圆便躺入碗中,细腻软糯的糯米团,静静的泡在温水中,慢慢的香味越来越浓郁,摆到桌子前,使人忍不住要咽几口唾沫。用筷子轻轻咬开,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面而来。好像绿水荡漾一般舒畅,慢慢的便散成一个圆,黑芝麻香甜可口,豆沙甜而不腻,水果馅儿流出各种颜色,嘴间流露着糯米的香甜,馅料甜味。让人回味无穷。
家家门口前,挂着“满色天仙”,门口外可能是素白的'纸质彩花,也有可能是“扬帆纸船”还有可能是色彩绚烂的长龙,但无论是什么,人们都在上面附上了对新一年的盼望与美好。
边赏烟花,原来赏花灯,每年,宽阔的马路上被堵得水泄不通,星星点灯,灯火通明。
“元宵”,更是一家团聚在一起的日子,“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我更希望所有的家庭,日子就像这元硕的汤圆一样,“团团圆圆”。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是四川华蓥的一个小镇,说起家乡的风俗,我想最有趣的最值得说的,就算是举办婚礼了吧。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男女双方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在举行婚礼前,双方的父母忙前忙后的,发喜帖办嫁妆等等。买来的嫁妆先放置在女方家里,到了新娘出嫁的那一天才一起送到男方家里。最热闹的还是举办婚礼的那天。那天的一大早,新娘在女方家梳妆打扮,等待新郎的到来。新郎到来以后,新郎、新娘一起走出女方的家门时,新娘用手捂住脸轻声的哭泣,表示对娘家的留恋。当接新娘的队伍开始走时,女方家里人就开始放鞭炮。另外,新娘还带去几位年轻的女子,表示陪嫁。男方去接新娘回家时,一般来说都不超过中午十二点钟。如果在同一条街上,有两户人家娶媳妇,谁先娶回来得快,就意味着谁先得孙子,先发财。所以娶新娘,娶回越早越好,如果新娘去新郎的路上,要过桥的,新娘必须往水里抛几枚硬币。新娘到男方家后,新房里的蚊帐是由男方的舅母或婶婶帮挂的,一边挂一边还说一些吉利的话,男方的'父母给挂蚊帐的人一个红包。
在喝喜酒的时候,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了,因为他们可以得到一个对于他们来说是数目不小的红包。
家乡的风俗除了举办婚礼是有趣的以外,其他的像三月三、端午节等等,也非常有趣,有机会再给你们介绍。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昌吉,春天万物复苏,夏天花香四溢,秋天瓜果飘香,冬天大雪纷飞。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春节,春节是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在那天人们放鞭炮,吃团圆饭,收红包等。全家人欢聚一堂,别说有多喜庆了。
春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一种叫“年”的怪物,身长九尺、高十丈,像一辆大巴车那么大,破坏村庄、吃小孩儿。而有一天人们发现年害怕爆竹发出的声音和红色,于是每当“年”来破坏村庄时,就用这些来赶走“年”。后来便有了放鞭炮和贴对联的习俗。
在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欢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有的人边看春晚边谈着趣事,有的人准备着团圆饭,还有一些孩子在雪地里打雪仗、放鞭炮,让人感觉到处都有浓浓的年味儿。
春节不仅是节日也是艺术的盛宴,长辈写对联、写福字,红纸、墨、毛笔无不是艺术的精华,长辈们写对联,艺术在纸上停留,一个个字栩栩如生,像一个个小人儿,为春节又增添了几分喜庆。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这不仅是个节日,还是家人团聚的喜悦,是记忆最深的、最珍贵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在过春节中,我觉得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写春联了。
除夕那天,爸爸妈妈在门上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妈妈突然问我:“孩子,你知道这上面还缺什么吗”?我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是春联啦”。“你不是学写毛笔字了吗?那你能不能用毛笔写一副春联贴上去呢”?妈妈边洗菜边对我说。“好呀”!我爽快地答应了。
我拿出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倒一点墨在砚台里,铺好纸张,准备好之后,拿起毛笔沾了一点墨,开始聚精会神地写春联,“庭前皆春意,塞外和谐音。横批:万象皆春”。我每一笔都写得很认真,也注意了字的结构,还注意了版面的整洁美观,把字写得井井有条,每个笔锋都跃然纸上。二十分钟后,我终于写好了一副春联。
大家都说我写得很漂亮。可我知道我写的对大人来说还是很一般的,都是他们在鼓励我。我心里还是很开心。我对爸爸妈妈说:“我写的`没爸爸写的好,还是把我写的贴在我房间门上吧?”爸爸妈妈都说:“行”。最后我们决定把爸爸写的春联贴在外门上。可我心里还是很高兴。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30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02-21
(推荐)家乡的风俗作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