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写景作文>家乡风俗作文

家乡风俗作文

时间:2024-11-05 10:05:12 写景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风俗作文(优)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风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风俗作文(优)

  家乡风俗作文 篇1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 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家乡风俗作文 篇2

  照我们xx的老规矩啊,春节就得吃蛋卷。听奶奶说,蛋卷一圏一圈的,寓意着团团圆圆。蛋卷金黄诱人,单看它那样,就够你咽好几口唾沫了。

  奶奶带着我到街上买蛋卷的食材。一上街,喧闹声响彻云宵,一群人挤在卖鸡蛋和猪肉的摊边,一边挥手一边叫嚷:“老板,给我来二十个鸡蛋!”或是“老板娘,给我砍三斤猪肉”我们差不多等了两个小时,才买到鸡蛋,猪肉和糯米,谁让今天全村的人家里都做蛋卷呢。

  回到家,我洗好手,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将买好的鸡蛋清点了一番,共有六十个,奶奶说要把这些鸡蛋全都做成蛋皮,我瞪大眼睛深吸一口气心想:这么多,能做得完吗?开始打鸡蛋了,奶奶边打鸡蛋边给我说起来了蛋卷的由来:“很久以前,村子里有一个喜欢吃金子的怪物,大年三十的时候它都会来抢金子吃,如果吃不到,它就会把整个村子掀翻!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将鸡蛋肉加在一起,做成金币的'颜色形状,把它喂给怪物吃,这下子村庄和金钱就都保住了。”

  故事讲完了,该做蛋皮了,将蛋液倒入油锅里,小火等个三十秒,蛋液成形后铲出锅再把它晾凉,一片金黄色的蛋皮便完成了。我跟着奶奶的步骤试着做了一个,不错,简单又有趣。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劳动,不久之后,蛋皮已经叠得很高了。接着就是剁肉馅,这可是力气活,我从袋子里抱出两大块猪肉,随后叫来表哥一起帮忙,将猪肉放在切菜板上,双手持刀,三个人六把刀有节奏的敲起来。先是把猪肉切成小肉块,最后再剁成烂肉泥。再将肉和糯米搅拌在一起,加入生抽老抽鸡精盐,还有辣子粉(湖南人爱吃辣)继续搅合。肉馅制成以后就可以开始做蛋卷了,一层蛋皮一层肉馅的铺好,要重复三次,然后把它卷起来,最后上锅蒸熟就好了。

  太阳静悄悄地落下,最后一抹晚霞也在人们的欢笑声中不见了踪影。客人们越来越多,他们围在桌旁,有说有笑的。“蛋卷来喽”奶奶一声吆喝,大家都围了上来,我尝了一口,蛋香肉香瞬间涌上味蕾。大家举杯欢庆:“新年快乐!”奶奶做的蛋卷,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口口夸赞说比外面酒店的好吃呢。

  蛋卷不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我们xx的“代名词”,是xx的代表食物,我希望春节吃蛋卷这个习俗可以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邵阳的精彩。

  家乡风俗作文 篇3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精彩纷呈的民间风俗让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在我的老家洋县,那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小时候的我最期盼不是大年初一,而是大年初五,因为那一天有“扫五穷”的风俗。

  早上八点的时候,叫醒我的一定不是闹钟,也不是妈妈的催促,而是一阵敲锣打鼓声,十分响亮。我迫不及待地跑出屋子,来到大路上,早已经熙熙攘攘。只见一群人拿着锣鼓一边走一边敲,他们个个把脸画的很花,跟唱大戏的`一样,穿的衣服也各式各样,看得人眼花缭乱。

  咦,那不是黑胡灵官嘛,这长相也太吓人了,看着都让人望而生畏,听大人们说这是吓唬小鬼的;旁边就是红脸灵官,手持武器锏,红脸长须,右手举鞭,仪表堂堂;哦,还有哪吒,一手拿乾坤圈,另一手拿风火轮,威风凛凛;第四个是毛女手持刷子和簸箕,留着长发,是专门清理妖怪的最后一个是孙悟空,他头戴金冠,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手上拿着金箍棒,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太漂亮了,可惜还没看够就过去了。

  接下来他们挨家挨户的扫五穷,主人家都会热情地欢迎他们,图个来年的鸿运。终于,轮到了我们家,毛女用刷子在我身上扫来扫去,左一下,右一下,并告诉我这是扫掉五魔,其他“各路神仙”也分别给我们家进行了“驱邪避灾”,最后妈妈给了毛女20元钱,以示慰劳和酬谢。

  后来我通过查资料了解到“五穷”即五个穷鬼:智学鬼、学穷鬼、文穷鬼、命穷鬼、交穷鬼,后来民间将他们演绎为钱穷鬼、粮穷鬼、寿穷鬼、吉穷鬼、命穷鬼。以前人们对“五穷”的认知和理解要比今天人们的认识深刻得多,扫五穷的民俗作为民间对抗贫穷的一种行为和寄托,寄予了经济不发达时老百姓对幸福美好的祈愿。

  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扫五穷”活动是洋县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风俗,它不仅营造了春节的热闹气氛,还安抚了人们的心灵,愉悦了我们的精神,希望这个习俗能一直延续下去,生生不息!好想再回去看看啊。

  家乡风俗作文 篇4

  我的故乡是鄂东地区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丰富的地方特产,特别是我们当地的武穴酥糖。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提着酥糖去亲戚家拜年。

  提起武穴酥糖,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呢!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武穴有一位姓董的孝子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年秋天,母亲突发风寒,卧病在床。因为家里贫穷,无钱治病抓药,这位孝子很着急,一心想着缓解母亲的病情。情急之下,他把自家田里种的芝麻炒熟后,碾成粉末状,然后摇落院中新鲜的桂花,用甘蔗糖水浸渍,与芝麻末混拌,最后让母亲吃下去。没想到奇迹出现了,母亲吃了几天后,居然康复了。这位姓董的孝子将这一良方传给了身边的人,经历代糕点名师不断改进,后定名为“酥糖”。这个美丽的传说伴随着武穴酥糖流传下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最初也许是动人的故事打动了我,但后来对它产生深厚的感情是因为它的'味道香甜。年关将近,亲戚之间相互串门,便会带上一盒“武穴酥糖”当作礼物,这是我的故乡特有的风俗。客人走之后,我们小孩便会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盒,从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封酥糖,还未来得及轻轻地咬上一口,浓浓的香气便弥漫开来。合上牙齿,酥糖的甜味便在舌尖回荡。松脆却不粘牙齿,细碎的芝麻末散落在唇齿间,酥酥麻麻的感觉妙不可言。吃完一封后,喝上一杯菊花茶,别提多惬意、多舒适了。

  今天,武穴酥糖名扬四方,我想不仅与它的味道有关,还与它背后的美好民间传说有关,与它寄托着行孝和感恩的美好愿望有关。

  家乡风俗作文 篇5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湖北省咸宁市,春节也是最为欢乐祥和的日子。

  大年初一一大早,整个村子就热闹起来了。各家各户的年轻人都穿戴一新,成群结队的,到村子里面的长辈家里去拜年。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食物,迎接来拜年的人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嘴里说着一些祝福的话语,拜年啦,拜年啦。小朋友们忙着吃零食,放鞭炮;大人们忙着招待客人,大家都既忙碌又开心!

  在我的家乡一件有年味的事情就是舞龙了。大年初一,除了年轻人去给长辈拜年,还有村子里专门的舞龙队伍来给各家各户拜年,他们走街串巷的,基本上每一家都会去。只见舞龙的队伍停在一户人家的门口。主人早已把院门打开,点燃铺在地上的烟花爆竹。在一片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龙就舞进了院子里。领头的`人对得这家的主人说着一些祝福的话,其他的人就在院子里舞起龙来。如果遇到的是刚刚乔迁新居的家庭,龙舞的时间就更长了,舞龙的情形也更加有趣。十几个人一起舞龙,每个人执着一根木棍,木棍上是龙身体的各个部分。舞龙的人的动作时而慢,时而快,有时还会跳起来,龙便随着动作时而曲,时而直,时而腾空,时而落地。最精彩的是表演“双龙戏珠”。只见一人手持一个“珠子”,其余人舞着两条龙,跟着珠子跑,争抢着珠子,做出各种花式的动作,互不相让。这时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家会在舞龙的同时燃放鞭炮,两条龙就在鞭炮声中上下翻飞,活灵活现,加上舞龙队的唢呐声,锣鼓声,煞是威武!

  我家乡的春节,十分的热闹,又有着大城市所没有的年味。我们吃着腊肉、腊鱼;燃放着五彩的烟花爆竹,看着舞龙舞狮。正因为有了这些东西,我才觉得在家乡的春节,有着深深的年味!

  家乡风俗作文 篇6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城市,泰州,泰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梅兰芳,施耐庵,郑板桥等名人也是泰州的,今天让我来向你们介绍介绍泰州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除夕夜,人们通常叫它30晚上。这一天,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要吃团圆饭,说到团圆饭可真让人垂涎欲滴,鸡鸭鱼肉一个不少。吃完饭后,一家人会坐在沙发上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完后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我们会相互道一声新年快乐,变随着窗外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入睡了。

  大年初一早上,早上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坐在饭桌前,品尝着美味的干丝。吃完饭就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了“拜年”,孩子们会向长辈们拜年,因此他们就会得到许多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和“祟”谐音,晚辈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拜完年后就可以出去玩了,晚上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吃晚饭,晚饭后,孩子们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爆竹和自己兄弟姐妹们玩了。

  初七初八春节就应该结束了,孩子们收心上学,大人们好好上班。

  这就是我们泰州春节的习俗,听到这里,你想来我们大泰州吗?我们会张开双臂欢迎您的!

  家乡风俗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处于陕西省的安康市,这里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尤其是家乡的田园。

  早晨,人们被鸡鸣声叫醒,动物们睁开了朦胧的`眼睛,渐渐的,太阳出来了,人们又开始了这一天的地作:有的种庄稼,有的在播种子,还有的在说说笑笑,热闹非凡。

  中午,太阳高照,阳光明媚,但是并没有阻止那些勤劳的人们,反而让他们更加欢喜,孩子们也穿着背

  心,在田园里帮忙。

  下午,太阳渐渐落山,辛苦了一天的人们也都背好工具返回自己的家,那些娱乐说笑的人们也回到了自己的家里。那些动物们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勤劳的人也洗漱完,躺在床上,盼望着庄稼早日丰收。

  田园不像北京那样繁华,不像上海的楼房那样高大,但田园那自然的美景赞叹。

  我爱我家乡的田园!

  家乡风俗作文 篇8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如果说春节是祥和的,那么元宵节自然是热闹的。看花灯吃元宵,好不热闹。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节又称灯节,因此每到元宵节,家家户户家中或是门前就挂了许多彩灯,街道上也处处悬灯结彩。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提上最珍藏的灯笼,约上我的好伙伴走街串巷,比比谁手里的灯更有特点,谁家门前的灯最绚烂。除了挂彩灯外,还有吃汤圆的这个习俗,因为汤圆代表团团圆圆。

  一提到元宵,嘴边就会有一种甜甜糯糯的感觉。小小的汤圆儿,肚子里的材料却非常丰富,薄薄的糯米皮儿,里边有芝麻、白糖、五仁、豆沙……当你咬上一口的时候,就在那一瞬间,你会觉得整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甜的。

  元宵节就应该玩跟元宵有关的游戏。吃元宵比赛,是我们家每到元宵节必玩的游戏,这个比赛对于好胜心强而又不怎么爱吃东西的人应该很管用。当哨声响起,我就迅速动筷子开始夹汤圆。平常我都是细嚼慢咽,可今天我还没等嚼完,自己就着急地咽下去了。我一看,爸爸已经吃了五个了,妈妈也吃第五个了。这下我更着急了,想加快速度,可怎么也加快不了,因为汤圆外面软软的,黏黏的`,吃快了我就吞不下去。比赛结束了,可是我却没有赢,不过舔舔嘴角,真是口齿留香,再看看我的小肚像一面鼓。

  家乡风俗不仅仅是热闹喜庆的象征,更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更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把它发扬光大。

  家乡风俗作文 篇9

  众所周知,成都是一个“慢生活”的城市。这座城市整日看不见阳光,并且潮湿闷热,人们需要一个地方聚在一起,这个地方就是茶馆。

  传说西汉时期,四川有一位叫杨慧的女子在街上搭了一个茶棚子来卖茶,这可能就是茶馆的雏形。只不过最早的茶馆是供人喝茶解渴的地方,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为供人们休闲、聊天的地方了。除了喝茶,人们还可以打麻将、下棋、遛鸟、打牌等等。只要你买上一碗茶,便能在茶馆里泡上一整天,即使你的茶泡得颜色发白了,也没有人赶你离开。

  说起茶馆,最重要的便是“茶博士”了。之所以称这些店小二为“茶博士”,是因为在古代,店小二们在冲茶和招呼客人之余,常常会帮助客人给人传话,他们还能听到最新的新闻和八卦,信息特别灵通,久而久之他们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他们一边跑堂一边和客人们聊天,语言生动幽默,常常将人逗得哈哈大笑。由于他们显得无所不知,因此江湖上便雅称为“茶博士”。茶博士还有一项技艺更为“绝”:他们可以用一把特制的茶壶为客人倒水,这种茶壶的出水管又细又长,他们可以拿着这种茶壶游刃有余地做出或从背后、或举高过顶等各种花式的倒水动作。当我紧张地认为他们可能会失败的时候,他们已经潇洒地为客人们盛满茶水了,而且一滴不漏。

  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我和爸爸回到了距离成都五十公里外的球溪老家。球溪是个古镇,古老的街道还保留着青石砖铺地,石砖上散布着交错的车痕,仿佛诉说着很多人曾推着车从这里走过。街道两边有两排褐色木板搭建的低矮房屋,错落有致。爸爸说,他记得他小时候这条老街就是这样子,很多年了。

  早上八点,我和爸爸漫步在小镇的石板路上。我发现整个古镇仿佛还没有睡醒,到处都是静悄悄的。街上店铺都没开门,街上一个人也没有。我很惊讶,在北京长大的`我,记忆中都是这个时间上学路上的交通拥堵,地铁里的人满为患。爸爸告诉我,四川人喜欢晚上打麻将,又非常好吃爱玩,懒于做生意,早上是要睡懒觉的,所以这个时间做生意的人们大多还没有起床。

  我和爸爸正走着,街口突然传来阵阵人声。我们走过去一看,原来声音来自一家用木头搭建的四面透风的小茶馆。茶馆虽然简陋,但是里面人声鼎沸,座无虚席。他们大多是认识爸爸的,因此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聊天。

  后来,爸爸告诉我,茶馆里的高谈阔论,在四川叫做“摆龙门阵”。既不叫“说”,也不叫“讲”,而是“摆”。这种措辞把茶馆里鲜活热闹的气势一下子就呈现了出来。茶馆里的人们在“摆龙门阵”时非常有意思:他们总是会古今糅合,眉毛胡子一把抓,就连一件小事也能说得天花乱坠、七拐八绕,如同讲通俗小说一般,让你不知不觉就能听上半天。我记得在汉朝流行一种文体称为“赋”,而“摆龙门阵”便是四川人们的“赋”了。

  如果你到成都来,除了到名胜古迹去看看,我建议你还要到茶馆里来。看一看成都人在茶馆里或是三五好友,或是独自清饮,喝的是茶,品得却是人间百味。

  成都人的日子便是在这一杯清茶的清香中度过的,有人说:成都是一个“大茶馆”,而茶馆则是一个个“小成都”。

  家乡风俗作文 篇10

  五月初五是端午。这一天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我虽对屈原没有深厚的感情,但也会跟着外婆一起包粽子。

  瞧,外婆已经把准备好的食材放在桌子上:糯米,粽叶,香菇,瘦肉,红枣,应有尽有。

  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外婆从盆里拿出两片泡好的深绿色的粽叶,卷成一个上宽下窄的圆锥形小桶,把雪白的糯米放在里面,铺上几颗红彤彤的小枣,又盖上一层糯米。接着用粽叶把糯米包裹起来,用粗线围着它扎上两圈,拉紧,打结。哇,一个三角形粽子就这样包好了。多神奇啊,我感觉外婆简直就是给我变了个魔术。

  我也来一个!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先卷粽叶,放在左手,用汤勺舀糯米,放进叶里……一切都井井有条。没想到到了拿馅料的环节,一个手忙脚乱,我竟将包好的糯米倒了出来!

  哎,重新来过。

  这次,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馅料,摆在糯米上,又用糯米把馅料一层一层地盖上。一切顺利,整个粽子看起来非常的饱满。我暗自高兴,连忙拿起粗线捆住粽子。谁知道,顾此失彼,糯米竟从另一头的粽叶中哗啦啦地滑落下来——手没拿稳,前功尽弃!

  我觉得我可能只适合当外婆的小助手吧!毕竟,包好一个完完整整的好粽子,真是不容易啊!

  在我眼巴巴地观望下,不出一个小时,外婆就把一个个漂亮的粽子包好了。它们扎在一起就像一串丰收的果实。

  外婆告诉我粽子包好后,要马上用水煮熟,这样才方便储存。我看着外婆把粽子一个一个放进水里,心里就像有只猫在抓痒痒一样,非常着急。虽然粽子放进水里没煮多久,但我已经一遍一遍地揭开盖子,查看里面的情况。没办法啊!谁让等待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呢?

  当锅中开始飘出淡淡的香味,我的`口水早就流了下来。等到粽子一煮,我迫不及待地捞出一块,开吃!我小心翼翼地剥开粽叶,看着煮熟了的糯米变成了一颗颗闪亮亮的珍珠,我毫不犹豫地一口咬了下去,满嘴都是粘乎乎的,甜腻腻的,美味极了。

  端午节就这样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学会怎么包一个好粽子,但是我吃到了一个又一个美味的香粽子。我的端午节,不虚此节!

  家乡风俗作文 篇11

  我的老家绍兴上虞,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乡,不大,却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古老悠久的文化传统活动。其中,最为典型和最为奇特的,我认为非”春节蛋”莫属了。

  所谓“春节蛋”,其实就是把面粉和水搅和成胶似的糨糊,再用报纸条粘在一个吹足气的气球上,可以相互有一些重叠。在离气球嘴部打结处留出约5厘米,等报纸晒干,变硬后把气球扎爆。接着就可以给报纸上色,画上喜欢的图案,往里面灌上硬币和糖果,最后把它穿起来挂在树上。

  做完春节蛋后,我去村子里拜年,结果发现几乎全村都做了春节蛋挂在院子里。

  吃过年夜饭,夜幕降临,院子里除了两盏灯外,其它地方一片漆黑。这时候村里的小孩都会一起“打春节蛋”。

  “打”的小朋友得用布蒙住双眼,由旁人提醒方向,随着被打的次数越来越多,“春节蛋”就会掉落下来,里面的糖果、硬币全部倾泻而出,下一场“五彩雨”。

  有一次,邻居家的小男孩在玩时,我们一个劲儿地喊:“向左……向前……向右一点点……”他也一个劲儿地打,结果树叶被打下来了好多,春节蛋却还没打下来。

  “哈哈哈……”我们笑得肚子都痛了。孩子们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

  家乡风俗作文 篇12

  说起家乡的风土人情,三天三夜说不完。以春节为例!

  春节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称它为大年初一。大年初一,有“开门放鞭炮”之说。一到新的一年,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准时燃放鞭炮,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辞旧迎新。放鞭炮能营造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期间的娱乐活动,能使人感到欢乐吉祥。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了驱邪求吉,饺子要多煮,要有余,饭后要放馒头,这样年年有余。饺子一煮,就不能说“破”,而是“赚(赚)”。吃饭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二碗,以期人口兴旺。吃饺子充满了喜庆、喜庆的气氛。春节的饺子有钱、枣、栗子等馅。吃红枣意味着新的'一年可以早起努力工作,发财致富;吃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可以努力工作,大汗淋漓;吃花生,可以长寿;有钱,可以致富。不管谁吃了其中的哪一个,大家都由衷地祝贺。如果孩子得到钱,父母很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还奖励金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过去,人们磕头拜年,现在一般只是打个招呼。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手机发短信、打电话拜年。美好祝愿:吉祥、平安、富贵、健康等让人开心的字眼!。 ......

  我想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着一种永恒的意味:希望辛劳一年的人们能够愉快地休息几天,调整一下心情,然后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每个人都想过上幸福、安全、美好的生活!

【家乡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30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02-21

家乡的风俗节日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