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片作文精品(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名片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定西,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西岩山是定西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人清晨都会去爬西岩山,因为西岩山的空气十分清新,它的风景也十分美丽。一眼望去,弯弯曲曲的小路像一条长龙一样横卧在眼前,路的旁边,参天大树像战士一样守卫在山边。走上一级又一级的乳白色的台阶上时,就能看到一座庙,到过年,就有人到那里去烧香。
定西还有一座著名的山,名叫南山。南山里有一个南山公园,公园里的中心就是魁星阁,魁星阁有三层,每层上面的花纹都十分像北京的故宫建筑上面的花纹,它也是一座有神话传说的建筑。
西湖公园也是定西很有名的地方。走进公园大门时,便会有很多水母灯挂在上面,晚上,所有的水母灯就会亮起来,像一只只五颜六色的水母漫游在头顶。这时候,你抬头一眼就能看到的就是玉湖,清新的.湖水飘着花香,湖边的柳树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梳头,而湖面就是它们照着梳妆的镜子。
公园中间有一个大喷泉,大人们时常围绕在喷泉的四周聊天。公园的西南面是一个游乐场,那里是孩子们的欢乐圣地,里面有旋转木马、摩天轮、还有画沙画的地方、打娃娃、卖烧烤等的地方。
人工湖是定西很大的一个风景区,人工湖比玉湖大得多,里面还有小金鱼、蝌蚪和青蛙。有时,还可以看到鸭子在结伴同行,偶尔也有人在钓鱼。人工湖上还有音乐喷泉,每天晚上,喷泉就会随着音乐喷出各种各样的水花,十分美丽。
当我亮出家乡的名片,你们就知道,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定西,来这里游玩吧,热情的定西人民一定欢迎您!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2
它的变化,记录着这个城市的进步。
昨天的小路
八年前,我搬去了小路。我不喜欢这里。电缆线把天空割得七零八落,天阴沉着脸,那么低,让人喘不过气,映入眼帘的只有水泥的颜色,灰蒙蒙的,冷冰冰的。
清晨,喧嚣的车辆把它塞得满满当当,车水马龙。夜晚,偶尔经过的车疾驰而过。
又不知过了多久,依稀记得,那是一个早晨,小路被围了起来。就这样,头顶上蜘蛛网一样的电缆线变少了。拆去围栏的那一天,我抬头望了望天空,似乎比往常蓝了些,一群鸟儿歌唱着飞过,我开始喜欢上这里了。
今天的'小路
那一天,一辆辆卡车风尘仆仆地驶进了小路,飞沙走石,尘土飞扬。我对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一点也不欢迎,还有些疑惑,可当放学回家时发现一棵棵小树在道路两旁挺起身子时,我知道,小路又将开始变化了。
街边老旧的住宅楼换上了新装,花坛中缤纷的花儿笑着,闹着,那样灿烂,那样耀眼。我不得不承认,小路愈来愈漂亮了,不再像从前那样灰头土脸,土里土气,甚至,一点儿影子都找不到了。我爱上了这里。
明天的小路
小路还在飞速地发展着,不停地变换着新的面孔。虽然我已离开那里两年,但有时还会忆起那些和我一起长高的小树、在阳光下灿烂地笑着的小花、小店里和气的老板、每天一定光顾的面包房……
这一切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成为一个个小小的字符。或许当我下一次回到小路时,已完全认不出它来,但我见证了它的改变,它每一个脚印。
小路还在向前延伸,因为它记载着这个城市的成长,它就是这个城市的名片。
小路还在变化。
城市还在发展。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是合肥角落里的一个小城。这个普通的小城没有著名的风景、特产、人物。要说它的名片,就是小城里的居民吧。
小城在外人看来只是小城,在居民眼里都是不同样的。那里每个人眼中的小城,或繁华或简约,或喧闹或宁静,或有趣或平淡。他们属于小城,小城也属于他们。
记忆中,有蹒跚学步时走过的青石板路,冬日阳光里晾晒的花棉袄,邻居爷爷慈祥的微笑,空气里柴火和爆竹的味道,孩童时日复一日的梦乡。
小城的时光是凝固的。大城市里的`建筑拆了又砌,店铺开了又关。看看小城吧,街头那座数十年前的小洋楼,巷尾那无奇不有的杂货铺,还有午夜的夜宵摊,永远是记忆中的模样。
小城里的人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与其说是小城的馈赠,倒不如说是人们不变的心、对生活的珍视、享受的结果。
小城是属于老人的。村口那棵道不出年岁的歪脖子树,房屋之间九曲十八弯的石板小路,你家的猫他家的狗,谁家院里的干柴堆得比屋子还高几倍,都是老人们常与你描绘的事。这是他们过了一辈子的地方,也许某个闲适的午后你能看到,一个老人默默地就流下泪来。在这承载了他一生记忆的小城里,有时哪怕只是晒晒太阳,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也能美好地闪出泪花。
当然,小城也属于孩童。这里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生命也似乎被无限拉长。他们会在布满沙石的地上画出些只有他们能看懂的图画,这些画有的会在笑语中待上一会,有的变成扬起的尘埃。孩子们可不会这么称呼,他们会说那是千军万马带起的风暴。好玩的不止一样,路边的木板也成了飞驰的车,他们还会乘着木板一头栽进溪水里。大自然是童年最美的礼物,即便是最不起眼的角落,在孩子眼里也藏着大世界。
我的家乡,这座小城,我每次见她几乎都是相同的模样,因为那里的人最初和最终似乎从未改变过。
小城的每位居民都是家乡的名片。
这座小城属于每一位居民。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4
没有大兴安岭浩荡的雪松,也没有江南水乡温柔得醉人的烟雨,我的家乡,默默坐落在不知名的一片土地上。
走进村子,两旁的土砖房夹着青石板路弯弯曲曲的向前延伸。偶尔,看见几个归田的农人,在微微发红的夕阳中结伴说笑。
我触摸着斑驳的'墙壁,一块块土砖调皮地向外探着,有些地方爬满了青苔,碧绿碧绿的,映的天空有些青了。这参差不齐的墙壁记录下了多少回忆?又有多少人如我一样在某一天的清晨欣赏着它独特的美?我不知道,但指尖所触之处,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眼前,一片碧绿。
下雨了,是那种缠缠绵绵的春雨,打在青石路上。一个个小水洼渴求着雨的滋润,青石板被雨水洗的亮得透明,在绵绵细雨中吐露着过去,这条路,每天,乡亲们踏着它出发去劳动,亦是踏着它满载而归,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日日夜夜,你承载着代代村民的希望,是他们辛勤与喜悦的汗水敲击出了你身上深刻的印记。
雨水里夹杂着些泥土的芬芳,这黄土地,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我们生长在这里。喜欢与同伴们在阳光热烈的曝晒下,在这片土地上飞奔,然后倒在上面仰望天空,嘴里还“呼呼”地喘着气,笑着对方像只花猫……我们把它弄得凌乱不堪,风儿又轻轻把它抚平,好像从未经过污染,如婴儿的眼一般纯净。雨中的它,多了几分柔情,恍惚间闻到浓郁的沉香。
有一个人,自蒙蒙细雨中走来,哼唱着乡村小调,那婉转的声音在窄窄的小巷中氤氲。他没有打伞,让雨尽情地打在身上,畅快淋漓。我走过去,也没打伞,向他点头问好,他浓郁的家乡话让我觉得这座小村愈发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古老,简约,是家乡的名片,我静静沉醉,细雨为它的古老蒙上了淡淡的面纱……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5
你知道我的家乡在哪里吗?请让我先亮出家乡的四大名片,相信你看过之后一定能猜出答案!
名片之一:水乡园林。
我的家乡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素有“水乡园林”的美誉。漫步在小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河在城中,城在河畔”。这里,街道干净整洁,河渠清澈见底,湖泊星罗棋布,而最让人心动的却是漫天的绿色扑面而来。你看,处处绿树掩映、绿草萋萋、绿水荡漾、绿堤蜿蜒,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难怪著名作家碧野盛赞:“这是一座绿色的城!”
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是家乡的特色树种,在道路的两旁,在大堤的脚下,在湖泊的四周,在城中东西相望的森林公园、水杉公园,这个地球上幸存的子遗珍贵树种正成片成片地茁壮生长,营造出一座绿色的氧吧,我想,这是水杉的幸福,更是我们家乡的幸福!
你还没猜到我的家乡在哪儿吗?那就请看名片之二:务工裁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人有着勤劳俭朴的品质、心灵手巧的特性,许多人都很会做衣服,多年来有数十万裁缝默默无闻地在深圳、广州、青岛等沿海城市以及日本、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地务工,他们凭着长期的劳作,练就了“一刀剪”、“看体裁衣”等绝活,在大江南北大显身手。品牌效应使务工人员已由过去“外出求职”转型为外地企业“登门抢聘”,每年春节,各地服装企业到家乡抢聘裁缝,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勤劳铺就致富路,智慧引得幸福来。如今,有更多外出务工的裁缝回到家乡,自己创业当老板,他们要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怎么,还没猜到我的家乡?那就请看名片之三:油焖大虾。
无法想象,一只只小龙虾竟会成为家乡的名片,一盆盆油焖大虾缔造出“美味传奇”。从每年的四月至九月,家乡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莫过于吃油焖大虾的人群了。整条街的油焖大虾店铺,数以万计的食客,都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由十多种名贵中药材和十多种调料形成独特配方精心烧制而成的油焖大虾,辣中有麻,成中透甜,清香可口,回味悠长,你只要吃上一口,一定会念念不忘,光是那个香味,就够令人垂涎欲滴的了,每年家乡周边的食客甚至不惜驱车几个小时纷至沓来,难道他们是闻到了那馥郁的香味寻香而来的吗?
一时间,大大小小的油焖大虾店如雨后春笋,不仅开遍了家乡,开遍了武汉,还开到了上海、北京。毫不夸张地说,油焖大虾成就了家乡的龙虾产业的同时,也为宣传家乡、扩大家乡的知名度立下了汗马功劳!
你现在知道我的家乡是哪儿了吗?还不知道?那我就只得拿出必杀名片——“曹禺故里”,不怕你猜不出。
你也许真的不知道我的家乡,但你一定知道《雷雨》,知道《日出》,知道“东方的莎士比亚”——伟大的戏剧家曹禺,他就是我们家乡人,家乡因他而骄傲。
家乡是灿烂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号称“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王行宫章华台遗址昭示着家乡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戏剧而生的曹禺也许太繁忙,一生没有回过家乡,但他身后却魂归故里,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在家乡庄严肃穆的曹禺陵,在风光秀丽的曹禺公园,在宽敞明亮的曹禺纪念馆,那堪称游子思乡的散文绝唱总在人们心中回响:“我从来没有到过潜江,但是近八十年了,我认为我是潜江人。我爱潜江,这不是模模糊糊的两个字,像是其中有血与肉的联系……”
现在,你终于知道了,是的,我就是潜江人,潜江,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6
我的家乡在定西,在这个地方,有许多适合游玩的地点和许多著名的景点。比如说西岩山、人工湖、七台山、玉湖公园……这些景点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深深地记录了下来,也就成为了我们家乡的名片。
首先我介绍的是西岩山,这个景点很有名气,相信这个景点许多定西人都知道。西岩山,一九八八年被国家评为A二级公园。
西岩山上有许多的花草树木,如柏树、松树、车前草、蒲公英……春夏季节,花草树木散发出的味道如同香水的味道扑鼻而来,让人沉醉于花香的.味道和人生的自如之中。
我第二个介绍的是玉湖公园,在玉湖公园里,有许多座寺庙,有许多座佛像和神像,人们在那里祈祷或者祭拜神灵,主要祈祷让神灵保佑我们人间平安。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有许多人会在玉湖公园里锻炼身体。中午,太阳烤着大地,公园里非常幽静。睌上,有很多人来到玉湖公园,在玉湖湖面上那清柔的水波纹被皎洁的月光照得栩栩如生,顿时人声鼎沸,晚上的活动又开始了。
我第三个介绍的是人工湖。漫步在秋雨的定西人工湖边,不再是匆匆忙忙的,而从容、舒缓,胜似闲庭信步,款款淡淡的忧伤和自如于无垠的天空,更有一份人生的自如与散淡。秋雨中的人工湖秋色如禅、空明、静谧、庄严、纤尘不染,少了春花的招摇,拭去夏云的浮躁,照系成熟生命的深沉庄严,赋予人智慧和达观的人生态度,只为寻求一种浮躁获取安宁,从寂寞中得到解脱。啊,围绕着人工湖边散步,真的是一种享受!
最后一个我要介绍的是七台山,七台山上最有趣的是游乐园。乐园里有许多好玩的设施,也有许多好吃的小吃摊点,让你体验生活的乐趣。
这就是我家乡的名片,欢迎大家来定西做客!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7
这里是河南的西南——南阳市社旗县,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欢迎来参观这个美丽的地方,亲爱的朋友们。
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社旗人,无论是老城区的古色古香,新城区的高楼林立。山陕会馆的宏伟端庄,假山风景区的清新淡雅,还是赊店老酒的醇厚芳香,唐庄小白莲的洁白无暇,社旗“三粉”的回味无穷等等我都一一铭记于心。
而下面我将会为你们选取实力强劲的名片,让各位游客一饱“耳”福!下面有请我们的社旗名片的“扛把子”——山陕会馆,又名山陕庙闪亮出场:各位游客,山陕会馆有着“天下第一会馆”之美誉。想当年我们社旗可谓是风光无限啊,拥有着九省通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无数的商人争抢着来到社旗开店、设馆。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这“山陕会馆”了。
门口旁,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整墙的琉璃照壁,那由工匠们一笔一笔精心雕琢的照壁,仿佛在向我们轻声诉说着山陕会馆的精湛工艺和他那悠久的历史。
进入其中,几乎是五十步一尊小佛像,百步一尊大佛像,佛像前有一根根香烟雾缭绕;一位位游客在虔诚膜拜;一声声快门记录那美的瞬间。而对于这些人物塑像中最令人心驰神往的那便是处于会馆左侧的“关公夜读《春秋》铜像”了。这尊铜像将身为武圣的关羽刻画得栩栩如生,只见他左手执书,右手托须,眉头紧皱,眼角向上挑起,目光紧盯着手中的书,仿佛书中的道理马上就要被他探寻出来了。
接下来就该介绍我觉得最壮观的建筑——悬鉴楼,悬鉴楼北面为戏台,楼上有“二龙戏珠”、“缠枝牡丹”、“龙凤牡丹”、“鹿鹤同春”等图案。其牡丹、蟠龙之生动与春意盎然之美景跃然眼前。“悬鉴楼”巨匾之下平板枋则以连环画形式浮雕《白蛇传》六折,画幅间以山水树木为隔断,构图精妙,雕镂细微。我觉得最引人入胜的是屋顶,他不像其它名楼一样在房梁、房顶上雕龙画凤,而是在上面雕刻了一个个神情迥异的小人,这些人物以神话人物为主,营造出天上人间的艺术氛围,与装饰主体功用和谐统一。这些人物虽不如龙凤那样威严霸气,但也不乏灵动,从这些小人中也能感受到社旗的淳朴民风和社旗人的闲情逸致。
我们这里的`山陕庙是不是让你流连忘返啦?相信看了这么久的美景你肯定也会饿了吧?
不过没关系,因为你走出山陕会馆不远,你就可以看到一家卖凉皮的饭馆。他们家的米皮,凉皮可以说是一绝。每每我到山陕会馆附近一定会来上一碗他们家的“两掺”。和蔼的老板在上面淋上醋,滴上些辣子递给你,这时你可别想着就可以吃了,你还缺少这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工序,那便是拌。这就需要你拿着筷子在碗里抄底翻搅,直到那红红的辣子爬满了整碗饭这才算是大功搞成了。用筷子夹起面皮往嘴里送,用牙轻轻一咬可以说面皮是口感丝滑,无比劲道,带着些许辣香在你的嘴里绽放开来。
若是在夏天,你可以来上一瓶冰镇雪碧,喝一口雪碧,吃上一口面皮,那绝对是“透心凉,心飞扬,一口更比一口香”。吃完了之后,我会继续带你们去……
我的家乡——社旗,虽是小城,但珍宝嘉肴样样都有。剩下的我决定留给你们来亲自眼见证,亲自抉择还有哪些如画的风景,耀眼的名片。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8
啜一杯绵柔醇厚的赊店老酒;尝一口爽滑可口的社旗三粉;嗅一股赵河公园香甜的空气,这些都是社旗独有的特色,也是我们社旗人引以为傲的“名片”。
古朴厚重的古镇
赊店古镇和新城有一条纵贯东西的中轴线——红旗路相连,向东穿过高耸挹爽门城楼,高贵典雅的古镇气息便扑面而来:有72条商业街、巍峨壮观的古城墙、有号称“九门赊店”之称的九个城门、古香古色的山陕会馆。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各地能工巧匠汇聚在此,各展绝活,把北方建筑的雄浑壮观与南方建筑的严谨柔美融为一体,使他成为中国古建筑的经典之作,“辉煌壮观,天下第一”!山陕会馆内简直是无木不雕、无石不刻,整个会馆内,石雕琳琅满目。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让古镇历史文化重放异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社旗古镇一步步走向中国的五湖四海,寂寞的古镇从此便热闹起来了。
文明开放的新城
古镇有古镇的特色,新城有新城的内涵。新古相得益彰。有“自然氧吧”之称的`赵河公园;有“赊店老酒,天长地久”之称的酒乡特色小镇;有蜿蜒曲折的假山风景区。
酒乡特色小镇最具特色,它以赊店老酒文化为灵魂。赊店老酒生态工业园区位于假山风景区,园内种满各类景观树木。一片巨大的人工湖,烟波浩渺、亭台楼榭、交相辉映、九曲回廊、曲径通幽、锦鲤倒弋,好不惬意!赊店老酒生态园区也向人们展现社旗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一座新城因历史而厚重,因酒香而迷人,酒乡小镇,就是这样一座让人惊喜的小城。
唇齿留香的三粉
“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是外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谚语,他老家下洼盛产红薯。听外公说,过去只要到了秋天,每家每户便开始了家庭式小作坊生产三粉,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而今天再次回到村里,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生产线制作三粉,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人民的工作强度。三粉营养价值高,早已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生活食品之一。粉条劲道爽滑;粉皮薄似蝉翼;粉面光滑细腻,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一面环抱古风情,一面拥抱新容颜,还有那特色的美食文化的多元社旗。既让社旗人挣得了“里子”,又挣得了“面子”!我的家乡——社旗,拥有数不尽的名片,他们书写着社旗人对党最忠诚的答卷。展望未来,我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淳朴、善良、勤劳的社旗人民,一定会大踏步前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9
家乡是多彩的,在花季中璀璨,家乡是如此的缤纷,在岁月中磨砺,家乡是如此的古老,在年华里歌唱,家乡是如此的迷人,家乡拥有者一张张特有的名片。
我的家乡在依山傍水的旌德。
家乡有砩石,家乡的砩石是旌德的标志,是旌德的珍宝。它似翡翠,晶莹碧绿,玲珑剔透;它如萤火,幽暗深邃,微蓝波光;它若玛瑙,绿兰相间,青翠惹爱。它在家乡随处可见,在夜晚璀璨放光,引得萤火虫纷沓而至,与萤火相呼应,发出极其美丽的颜色。它是家乡的名片,在国外热销,在国内产能。
家乡有竹马灯,家乡的竹马灯是旌德的文化,是旌德的习俗。这种习俗小时候便可玩耍,中年时便可以表演。这种习俗是模仿跑马的姿势,或扬鞭疾行,或执辔徐行,又或者伺马而动展现马的各种姿态。载歌载舞,形式活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正是从中汲取而来。古老的文化有着浓郁的旌德特色。它是旌德的名片,古朴清新的舞蹈形式,博得人们的喜爱,给家乡添彩。
家乡有文昌塔,家乡的文昌塔是旌德的旗帜,是旌德的艺术。文昌塔从下往上一层层地变细,每往上一层那古铜色的文昌塔渐渐往金色递进,剥落的金角正是它的印记。塔尖锥子般朝上,寓意步步高升。文昌塔的深厚底蕴可追溯古代,也可发掘近代,是文人墨客的旅游胜地。它是家乡的`名片,是家乡更是中国的自然遗产。
家乡还有美丽的人,他们一起互帮互助。谁家的水没关紧,他们会提醒;谁家孩子犯错,他们会说理;谁家人生病,他们会照料。谁家有难,都会有人来帮忙,这真实的一幕幕出现在家乡。家乡还有这一张独特的名片。家乡人就是如此乐于助人。
家乡的名头因缤纷而灿烂,因古老而朴实,因迷人而美丽。让家乡在芬芳中更加美好。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10
我家乡中有许多张名片,这张风雨桥名片虽是朴素的、古老的,却是最新的,最吸引人的一张。
记忆里的家乡,我从来没有细细地阅读过,在我的眼里,高高低低、远远近近满眼的都是山,大大小小的山成了我对家乡的唯一印象。尽管别人常对我说起我的家乡,山青、水秀,还有好美的山妹子,而且常常听到朋友们对家乡的风雨桥的溢美之语,我也曾经引以为自豪,但那种感觉很淡。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横跨在沟壑、河流上的似桥似楼的精工建筑——风雨桥,渐渐引起了我的注意。
家乡的风雨桥很独特,横跨在唐崖河上,虽历经百年,然当年的雄姿和风韵犹存,它不仅外观奇巧,而且建筑工艺也很讲究,听说还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桥梁之一。修建时,整个桥身是不用一钉一铆的,都是由杉木凿榫衔接而成。整个风雨桥集桥、廊、亭、楼、阁于一体,古朴而又大方。桥似长廊,两侧有凳,遭风遇雨,行人是可以在桥上遮风避雨的。我想这大概是桥取名的缘由吧,也无不体现土家先人的淳朴思想与创造智慧。
历经时间和风雨的洗礼,我的'家乡也一天天不不断变化。如今的风雨桥早已成为乡邻人生活的寄托和精神的驿站。
风雨桥是村里人聚集热闹的地方。节日里,风雨桥是乡亲和朋友们的乐园。村里人大多数属于少数民族,以土家族居多。逢年过节的时候,这里都会自发地聚集了本乡和周围村寨的男女老幼,在这里尽情热闹一番。
如今兴起的乡村游,把老远的人们也吸引到我的家乡来了。听说还有北京的客人。来这里的人,看看桥边的新村,听村里老人讲一段风雨桥的传奇故事,与村民一起到茶园采茶,学了炒茶的技艺,就地显露一下身手,何等快意;回到桥边的“腊味鲜”尝尝地道的土家风味小吃;泡一杯亲手炒的鲜茶,喝上几口,无比满足;然后带着妻儿朋友下河悠哉一回,格外尽兴……客人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无数远来的客人带走了风雨桥的故事,留给了乡亲无尽的希望。
家乡变了,变新了,变美了,人也更精神了。
我愿意永远珍藏这张名片,把它深深藏在我的心里。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11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贵州。
在外省人的眼中,我们这里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便捷的交通、没有经济收入……
在全国大发展的今天,迎来了更多的机遇,贵州牢牢的把握住了机遇,特别是20xx年我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整个西部地区也只有贵州完成了这个浩大的工程。
贵州处于云贵高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修建高速公路的难度全国之首,我们没有望而却步,而是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迎难而上。
遇山打洞,遇沟架桥,县县通高速的奇迹就是这样完成的,基于这种情况,贵州现在是世界桥梁博物馆。我们有世界上最高的桥梁北盘江大桥,全长1341.4米,修建难度世界之首,由于跨度过大,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动用火箭参与修建的大桥。我们还有世界上双塔斜腿门式钢桁桥梁,跨度达1100米。
贵州高速六横七纵八联四环,真正意义上实现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高速总里程达到惊人的4500公里。从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地图上查看,贵州高速公路就像一条条盘旋在山间的巨龙,若隐若现,开车行驶在高速上,每一公里都会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在地面上你可以看到美丽的百里杜鹃花,在桥梁上你可以看到马岭河大峡谷里的世外桃源,在清晨你仿佛处于天上人间,云雾缭绕。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贵州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了贵州对外的名片,大大缩短了各市县的`通行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便利,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我省农副产品走出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12
没有黄河夏季的浪沙滚滚,没有黑龙江冬日的漫天飞雪,更没有雅鲁藏布江春日的郁郁青青。
长江的水,静悄悄的,偶有礁石在水中划开一片波澜,偶有轻风在空中带起一片水汽,而信号船的红灯被风吹得一闪一闪,几粒小人的影子倒在水里。
长江,缓缓地流着,流过家乡的沃土。
早春,清晨水珠晶莹。
孩子挽过母亲的手,白乎乎的小脚丫裸露着,在江中踩水。
“嘶!好凉。”孩子打了个寒噤,但玩着玩着就忘记了早春的'寒冷。
三月,江边玩水的人很多,大人小孩都有。鹅卵石被丢出,人们比谁丢得远,片片涟漪划开,江水的冰凉终抵不住人群的热情,在暖暖春光下,渐渐升温。
长江,缓缓地流着,流过人们的笑颜。
满夏,正午日光灿烂。
“叮叮叮”
自行车停在了榕树下。少年倚在栏杆上,望尽江水东流。
“什么时候才能去到长江下游呢?”少年摇着头。
白日,来往船舶停靠,少年有时想跳上船,随着这江水去下游看看,看看那些繁华的城市,灯火通明。
长江,缓缓地流着,流过少年的心绪。
深秋,傍晚银杏满地。
夕阳下老人的影子显得有些单薄,风吹起银杏叶沿他额头读下,飘入江水。
老人眯起了眼,他年轻时,也马不停蹄,四处奔波。如今老伴去世,儿女在外,还是留在了家乡……
“到头来,留得住的,只有风景呀……”老人声音沙哑。
汽笛声传来,江边大船开动,老人的叹息被淹没在夕阳下,余光中老人的身影渐行渐远……
长江,缓缓地流着,流过老人的泪痕。
当滚烫的泪水落入江水,长江是有温度的。
这杖承载着代代人回忆的家乡名片,带着这样一份温暖飘向远方。
正如那日老人最后的一句话;“等我死后,就葬在江边吧,这样还能继续在岸边看风景。”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13
来,吃红薯了!妈妈端着一盘刚出炉的红薯向我们走来。
一股熟悉的焦糖味儿牵引着我的鼻子,剥开外皮,露出黄色的薯肉,丝丝纹路,鲜明可见。伴着缕缕白气,我等不及要尝这美味了,一大口咬了下去,烫得红薯忙在舌间来回打转,心却是甜甜的满足感。焦甜软糯,一口下去就能让人欲罢不能,流连忘返,这就是烤红薯给人的魅力所在。
红薯是家乡的特产,是老少咸宜的食品。我所吃到的是今年冬天以来从薯窖里取出的第一批。刚挖出的红薯味道不是最好的,只有贮藏在窖里,在暖的作用下慢慢酝酿、苏醒,取出后的口感才最佳。
农村的每家每户大多都兴种薯,一来是因为它的可口好吃,二来是它较易成活。春天的时候,先把一些个大的红薯埋到地下,让它们长出长长的茎,再把它们剪出来,将茎一截截剪下,重新栽进土里,浇点水,施些肥,不必精心打理,来点阳光,红薯就生长得极为繁盛。
待到秋天成熟的时候,地下的红薯用来食用或是磨成淀粉做粉条,地上裸露着的叶和茎,也别有一番用途。人们把叶和茎分离,叶拌上点其它饲料可以拿去喂猪。至于茎嘛,我们家习惯于食用。剥去茎上的层皮,洗净淖水,当一盘清炒时蔬也是不错的了,吃起来脆脆的。
剩下最主要的部分,可以用来烤,在地上篝一火堆,把红薯埋在灰里慢慢煨着,时不时地翻转几下,把每一处都均匀受热,于是在时间与火候的共同结果下,成就了最质朴最地道的农家味儿。
或者也可以把红薯制成粉条,储存的时间更长,工序也就十分的麻烦。先把红薯洗净,通过机器加上水打成浆,用纱布把打成的浆裹起来,把粗渣过滤掉,再加一些水搅拌,过滤两三次,当桶里的糊状物澄清后把水倒掉,留下一大砣淀粉,充分晒干。再用粉碎机把它打成粉末状,这是原材料的精细提取。
制作粉条前要把红薯粉掺上冷水打成糊浆,把糊浆倒入锅里煮沸,(做成芡),将芡倒入红薯淀粉中不断搅拌成面糊状即可进行漏丝,预备一锅开水,两人相互帮忙,一人拿漏勺,一人往下锤打,粉条的`长短粗细全凭经验。当丝条流入锅底再浮出水面时即可出锅。你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了吗?那还真全然不是。还得准备一个大缸,装满冷水降温,不断摆动,直至粉条松散为止,因为下粉多是在冬天能结冰的晚上,所以粉条冷透结一层薄冰后,拿到外面向阳通风处解冻晒干,才算完成。
当我吸着滑溜溜的红薯粉条时,制作的一道道工艺在眼前闪现;当我嚼着香喷喷的烤红薯时,它生长的一段段过程在脑中浮想。这大山里的食物,是馈赠予我们最好的礼物,也是一张最质朴的名片。曾经,它馋着一群孩童,现在,它时常萦绕在游子的梦中,成为儿时的记忆。
家乡的名片作文 篇14
我的家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没有高楼大厦,只有青砖绿瓦。没有湍急的大河,只有潺潺的小溪。没有勾心斗角,只有质朴的民情。
家乡的名片,数不胜数。比如,常年坐在村头小桥上的一个老大爷。整天笑眯眯的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每当我从他身旁走过,他都微笑着说:“放学啦,赶紧回家,别让你妈妈操心。”我也会点点头回一句。“知道了。”日复一日,一样的对话,同样的人。现在,每当我从那边过,看到那个老大爷就会无比安心。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习惯,所以这个老大爷,是我家乡的`名片中必不可少的一景。
在家乡这个不大的小村庄里,村西头的那片桃林绝对可以算是家乡的名片之一了。
春天来了。桃林怯生生的从桃林中探出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慢慢的露出她那羞涩而变得粉红的脸庞。友好地笑着,这片桃林也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每当放学的时候,我们总会以最快的速度把书包扔到家里,然后不约而同地的齐往桃林奔去。谁要是来早,就会噌噌噌地爬到树上藏起来,等着下一个小伙伴的到来。然后出其不意的吓他一跳,整个桃林都充斥着小伙伴的嬉笑声久久不绝。
如果说村西头的一片桃林,是家乡的名片,那么与它背道而驰的村东头的那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就必不可少了。
当油菜花盛开的时候,仿佛整个村子都飘荡着油菜花特有的清香,再看那一片油菜花地,仿佛就是金色的海洋。中间的一棵粗壮的梧桐树,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如果有人藏在树后,那么你站在路边,是绝对看不出来的。再加上那茂密的油菜花,这里无疑成为了我们玩捉迷藏的不二选择。
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几个小伙伴在这里玩捉迷藏。等我把所有人都找出来的时候,就是找不到我离你家的那个小男孩儿。我们还以为他先回家了,也没在意,就结伴回家了。可当我吃完晚饭去他家找他玩的时候。他家人却说他没回来。我心里顿时慌了起来,他不会还在那儿藏着呢?我赶紧跑到村东头,站在那片油菜花地喊他,不一会儿,他从那棵梧桐树后钻了出来,浑身都是露水。他出来后,还得意洋洋的说:“怎么样,我要不是自己出来,你根本找不到。”把我弄得哭笑不得。到现在他也不知道当时他是被我们忘在那儿。而不是他藏的有多好?
家乡的名片,可能并不是什么是奇山异水。但对我们来说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家乡的名片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名片作文02-03
家乡的名片02-21
(精选)家乡的名片05-04
家乡的名片作文【精华】08-09
(精)家乡的名片作文02-12
家乡的名片作文(合集)02-20
家乡的名片——大余02-21
家乡的名片作文【汇总15篇】08-09
家乡的名片作文15篇(优秀)08-05
家乡的名片作文通用[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