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写人作文>数学老师的和蔼作文

数学老师的和蔼作文

时间:2024-06-01 10:47:58 写人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老师的和蔼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老师的和蔼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老师的和蔼作文

数学老师的和蔼作文1

  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男人,他从来没有打过班上的任何一位同学,他穿着朴素大方,带着一副黑色的近视眼镜,由于他和蔼可亲,我们班的同学们都非常尊敬、爱戴他。

  那是一个星期六下午的补习班,张老师发现两位同学在交头接耳,他并没有走下去拉扯两位同学,而是说了一句:“你们两个给我认真听课,再讲我请你们到外面去讲。”然后,对我们微微一笑,言归正传。过了30多分钟,张老师正在讲一道非常难而且非常容易被考到的题目,他们竟然不听,并且在哈哈大笑。张老师说:“你们两个是不是会做这道题?”他俩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会!”张老师又问道:“那你们算出来的答案是多少?”“75厘米,能分一个。”其中一位同学回答道。“不对,应该是25厘米,能分3个。”另一位同学说。张老师说:“你们的答案都是错的,信不信我打人?”他俩尴尬的.一笑,安静了下来。虽然他们坐下后又接了几句嘴,但是张老师自始至终也都是给同学们讲课,用眼神警示,爱护我们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张老师喜欢拍抖音。这天我看到了一个视频,内容是——昨天下午下课后,我们班人人的脸上都有一面五星红旗,正在庄严地朗诵关于国庆节诗歌。张老师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玩“王者荣耀”。在我期末考试那天,我看见张老师还是青铜,但一个暑假后,我发现张老师已经升到了钻石。当时我就想:这是神仙下凡啊!升段位升这么快!

  我的数学老师和蔼可亲,如果适当的惩罚一下我们就更好了。

数学老师的和蔼作文2

  有人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就有这么一个令我敬仰、难忘的老师。她就是――柏老师。

  她是我上三年级时的语文老师。虽然现在她已经不再教我了,但她的一颦一笑仍牢牢地记在我心中。她满头卷发。

  老师很像我们的母亲,经常像妈妈一样亲切的关爱着我们。有一次,我们班的谌杰在玩耍中不小心骨折了,谌杰虽然长得虎头虎脑是个小男子汉,一向很顽强,可是骨折多呀,他不禁哭起来了。老师见状把她搂在怀里,拍拍他的后背像哄小孩子一样的说:“宝宝乖,不哭。”谌杰立刻破涕为笑,安抚好谌杰后,老师便送他到医院,代付了车费、医疗费,并且一直等到家长到来。当谌杰的家长来还钱时,老师坚决不收还说:“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事嘛。”家长万分感激地回去了。瞧!我的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博大母爱的人。

  老师上课声音很好听,抑扬顿挫,充满了感情。听她讲课时,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被引进课文中的那个美妙的世界。我们的小脑袋也总是像摄像机镜头对着她转来转去,连最调皮的同学也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每次上完她的课,我们都觉得回味无穷,比玩一次电脑游戏还快活。瞧!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教学有方的`人。

  记忆中柏老师的那张笑脸,令我终身难忘。我们的老师特别爱笑,就算是批评学生时,嘴角也是上扬的,仔细看好像是在笑,所以我们都叫她开心果。

  瞧!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让我难忘的人,一个拥有母爱童心的人。

数学老师的和蔼作文3

  升上四年级,学校换了新老师,我们班主任也更换了。新班主任姓周,她不高不矮,鼻子挺拔,牙齿洁白,配戴一副眼镜。初一见,周老师和蔼可亲,很有学问。

  交费第一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中雨,爸爸带我去学校交费。我们找到新教室,见到了周老师,由于当时我不知道老师姓什么,不知道学校换新老师,就没问老师好。周老师先开口了:“是原来三(9)班的么?”我回答说:“是的。”“怎么不问老师好?”我哑口无言,并且有了一种羞涩感。接着,我们交完费,我跟老师说了声“老师再见”后我们就回家了。

  回到家,我闷闷不乐,妈妈发现了,就问我怎么不高兴,我说:“老师对我的第一印象一定坏透了。”“怎么能说‘坏透了’呢?”“我忘了问老师好。”爸爸风趣地说:“这有什么,这样老师就容易记住你的名字。”大家都笑了,只有我笑得不太自然。

  正式上课第一天,班主任如同全然不知此事,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这就是我的新班主任,一位和蔼可亲的好班主任。

【数学老师的和蔼作文】相关文章:

数学老师作文【精选】12-09

数学老师作文04-01

我的数学老师作文06-29

关于数学老师的作文01-26

我们的数学老师的作文04-29

我们的数学老师作文12-05

【经典】我的数学老师作文12-07

(推荐)数学老师作文03-16

新数学老师作文04-28

(精选)我的数学老师作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