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热门)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1
前几天翻开了很久没看的培根随笔集,记得我曾经以培根所写的|《论读书》写过一篇口头作文参加过比赛,那次比赛对于我来说使一次新的挑战,记得,那位老师和我说了题目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论读书中讲到读书之用有三:一是:心旷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长才益智。
这三点我深有体会,但却不觉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从来不会如此认为,但是这确实真正的原理,爱学、想学那就一定会觉得所讲的没错。
我这次,我所看到的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愤怒。培根的.笔者翻译得很好,人之所以会有怒是因为人很脆弱,经不起波折,但是易发怒者,脾气就必定会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克制发怒的倾向,所以培根就说“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发怒而犯罪。”其实,笔者认为,要克制再一次发怒,就应该反省每一次发怒的原因,从而改变。到哪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时间慢慢的改变。不可急于一时。
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也如此,易发怒,但却从未反省。也学这就是人吧。
而《圣经》里说人要有耐心。我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要保持冷静,耐心等待”这样,你一定可以打败愤怒的。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2
人性和素养的思考——那些机敏谨慎的人,往往会交上好运。
先讲个段子,这天小红碰到小明问:小明,今天上美工课,带笔不?小明说:带毛笔。请问:今天需不需要带笔?如果带笔,带什么笔?
先说天性,天性是隐藏于人心的一种本能,是遗传和原生环境形成的`,是客观存在而难以捉摸的,但天性的好恶却极大的影响着一个人的事业成就和为人善恶。
比如上面段子中的小明,我们可以称之为——逗逼,天性随意而有趣。了解天性,并充分改良和利用好它,对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人不应该和天性为敌,而应该充分的了解并良好的驾驭天性,使之为你服务,这样,你就真正变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只有长期养成习惯,才能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纪律和教育的作用是让天性懂得守规矩懂是非。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天性在三种情况下最容易暴露出来:一是在私人的空间里,因为这种场合不需要装模作样;二是在感情冲动时,因为情绪一激动人就可能忘乎所以;三是出现新情况或新考验时,因为在这时候习惯已经不起作用。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3
一口气读完《培根随笔》,不由为培根那充满哲理的语言所震动。特别是那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入,充满哲理。撇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那字里行间的细微之美也足够感人了“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
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没必要相貌英俊,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色彩之美,而优雅行动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没有一颗仁慈的心,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样能算得上是美丽呢?
所以,人是由于可爱而美丽,而不是由于美丽而可爱。外在的缺点是暂时的,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久的美。就像《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位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使人“望而生畏”,但他的.内心却是非常的仁慈,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如今,有些人就像那位大主教一样只重视外表的美丽,而疏忽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少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其实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使人肃然起敬的。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美德重于美貌,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4
人们宁愿追随诡言,也不去寻求真谛的缘由,不但由于探索真谛是艰苦的,真谛会束缚人的空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逢迎人性中的那些恶习。我也不懂这究竟是甚么?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虚假而寻求虚伪吗?或许是由于真谛好像阳光,在它的照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显得华丽。
真谛是甚么?很简单,由于真谛的缘由其实不是他们所接受的,在碰见一件新事物时,人们总是会怀疑,不清楚真实的现实。寻求真谛其实不单单是用嘴说,要认识真谛而勇于面对,信赖真谛而对之皈依,这才是人性的崇高境地。
复仇之心可以压倒死亡,爱情之心可以鄙弃死亡,荣誉感可使人献身死亡,哀思之心可使人奔赴死亡死亡还具有一种作用,它能够销歇尘世的种种困扰,打开赞美和名誉的大门,那些生前遭到妒恨的人,死后将为人类所敬佩!
每一个人面对死亡,都会恐惧,也都会思考,死亡是甚么?人类内心所想的,都是人在临死前痛苦的.呻吟和痉挛,那惨白的皮肤和大的双眼,无不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依赖。但是死亡也代表重生,生命的新开始会更精彩,所以不用惧怕死亡,如泰戈尔的诗集中那句话“使生如夏生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样就足够了。
【培根随笔读后感】相关文章:
《培根随笔》读后感04-28
培根随笔读后感09-27
培根随笔读后感02-17
培根随笔读后感(推荐)03-29
《培根随笔》读后感[精]11-01
(荐)培根随笔读后感11篇04-25
培根随笔读书心得体会06-14
《蒙田随笔》读后感02-25
随笔初中作文06-23
生活随笔 春天快乐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