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津湖》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津湖》观后感1
长津湖,也曾绵延冰封,也曾静水流深。岁月可证,流水有声。那是伟大斗士的号角,那是铁血军魂的咆哮。中华热血军魂远,敢叫豺狼尽灭亡。
《长津湖》,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座丰碑。
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抗美援朝是中国钢铁军人和美国钢铁部队的较量,我们是气多钢少,他们是气少钢多,结果气多战胜了钢多。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71年前那场战争的残酷与伟大,牺牲与不朽。在摄氏零下40度,每天只能用硌掉牙的冻土豆充饥,用刺骨的冰雪解渴的极端环境下,志愿军第9兵团无惧物质匮乏和极寒挑战,全歼有棉帐篷、热火炉和世界上最精良装备的美军北极熊团,彻底打垮了美国王牌陆军第十军,彰显了不惧艰难、敢于牺牲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从以肉身擒“熊”的传奇中,我们应当学习志愿军官兵们不畏艰难、前赴后继的民族风骨。先烈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打下了如今的和平盛世,而今东海扬尘,渊渟泽汇,身在黼蔀黻纪,吾辈更当披星戴月,为建设更加美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影片中的人物有很多,连长伍千里,指导员梅生,狙击手平河,炮兵排排长雷公,火力排排长余从戎,战士伍万里,更多是无名英雄,志愿军官兵用无畏斗志和胜战智慧给我们展示了“最可爱的人”的形象。
《长津湖》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因为它不再囿于战场拼杀和战友情深。它塑造的人物更加真实,更加有血有肉。连长伍千里外表刚强、内心柔软,他最大的愿望是“给父母盖个房子,给老三说个媳妇儿,把雷公喊过来一块儿住”。有人会疑惑,为什么我们能在装备极端落后的情况下打出这样的军威和国威?指导员梅生给了我们答案,他轻抚着自己女儿的照片,“这一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一场激战过后,他在废墟里发疯般翻找着女儿的照片,喃喃说着“爸爸对不起你”。热血男儿,铁骨铮铮,也有绕指柔情。他们的心里装的是国家,装的是下一代,唯独没有装下自己。伍万里,那个曾经只会打水漂,扬言打仗就是要让自己的哥哥瞧得起的吊儿郎当的野小子,从最初看到战友牺牲时的恐惧,到后来和哥哥一起冲锋陷阵,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全剧最大的泪点是最后雷公冒着生命危险把标识弹送走,最后壮烈牺牲的场面。重卡下的他血肉模糊,显得那么无助,“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那么真实,那么撕心裂肺。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唱响了他心心念念的沂蒙山小调。音乐响起的那一瞬间,我再也忍不住积蓄已久的泪水,影院里很安静,只有无声的啜泣。
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吾辈应致敬英雄,奋斗为国。毛主席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是觉醒的新中国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声振聋发聩的怒吼,《长津湖》不仅是对英烈的崇尚,对英灵的致敬,更是对抗美援朝这一立国之战的不忘!对于绝大多数青年观众而言,在如今“凡尔赛”“精致利己”之流盛行之下,这样一部让人热血澎湃的正能量电影,足以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爱国的热情。七十年栉风沐雨,风雨兼程,新中国从筚路蓝缕到玉汝于成,《长津湖》不仅是一次振奋人心的文化体验,更能让人们对“国庆”二字有更深的触动和共鸣。
“志愿军先烈们!我们该叫你们啥?”一切都不足以言说。
一、保家卫国。
精神的核心就是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威胁新生的共和国的安全。毛主席发出号召“,保家卫国。为了现在,百废待兴,我们不想打;但为了将来,国家几十年、一百年的和平发展,不得不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尊严只能在战场取得”。我们爱好和平,也誓死以生命守卫和平。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守卫新生的共和国安全,保家卫国,守护人民,是的核心。战士梅生的话说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让他们不再打仗。保家卫国,守卫家乡,保护人民是精神的核心。他们毅然决然奔赴战场,就是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生活在和平、没有战争的年代。我们今天缅怀英烈,弘扬精神,不忘前辈热血牺牲守卫的和平,珍惜今日之幸福,扛起民族复兴之大业。
战争最后取得胜利,靠的就是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
二、不惧牺牲,以青春无悔换山河无恙。
热血洒疆场,英雄气长存。国家危亡之际,无数人民子弟兵奔赴前线,他们当中有人冻死在零下四十度的异国他乡,牺牲时仍保持战斗的姿势;有不惧牺牲,主动请缨上前线的战士,毛岸英上前线时说“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更有走到距离敌人十步的距离,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士。有的人牺牲,是为了更多人活着。志愿军以小米加步枪战胜武器装备先进的美军,靠的更是不惧牺牲的英烈精神。更让我感动的是,雷睢生开车带着信号弹,以一人的牺牲引开敌机的轰炸换来更多战士的生存,以必死的信念守卫和平。
电影中三次说到鸡蛋,战士伍千里(吴京饰演)对新兵伍万里(易烊千玺饰演)说:“一个鸡蛋从外面破裂,是食物;从里面自己啄开,没准就是只鹰”。鸡蛋的意象出现三次,从鸡蛋到雄鹰,象征伍万里从一名新兵到战士的蜕变和新生。志在蓝天,必做雄鹰。雄鹰也象征着历经磨难,不惧牺牲后的新生,象征新生共和国历经战役的成长与新生。十九万七千多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战争中,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有的人将生命永远留在异国他乡,但我们五十年、一百年,不论过去多少年,我们永远记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英雄”,以生命热血书写英雄本色,以牺牲信念换来家国和平。红色是共和国的颜色,这颜色是英雄的鲜血染成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
三、人道主义精神。
以正义之师,行人道主义精神,守卫和平。我们爱好和平,誓死捍卫和平。战争中闪耀人性的光辉。
电影中有两个场景让我感动。一个画面是,伍千里和伍万里冲进美军指挥部,敌军将领中弹倒地,伍万里举枪准备射击,说“我再打八个敌人,就打够二十个了,就能成英雄了”。吴京饰演的伍千里阻止弟弟不要对即将死亡的敌军将领开枪,“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不开”。战争中闪耀人性的光辉,人道主义的精神,对生命的尊重。
另一个画面是,美军将领看到志愿军战士冻死在冰雪中,依然保持冲锋的姿势,敬以军礼,“面对如此决心的人,我们不可能战胜”,这是军人对军人的尊重。
但愿和平永存世间。战是为了不再有战争,牺牲是为守卫和平。
《长津湖》观后感2
《长津湖》这部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画面和深刻的历史内涵,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最终扭转了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The film 'Chosin Reservoir' left an indelible impression on me with its breathtaking visuals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he film takes the Changjin Lake battle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to Korea as the background, and shows that the 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s, with their iron will and brave fighting spirit, have finally turned the battlefield situation 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victory of the Changjin Lake battle in the extremely harsh natural environment.
影片中,我最为感动的是志愿军战士们在严寒中坚守阵地的场景。他们身着单薄的棉衣,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与装备精良的美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这种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同时,影片也通过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在战场上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死考验,这种战友情谊更是让人动容。
In the film, what moved me the most was the scene of the volunteer soldiers holding their ground in the severe cold. They were dressed in thin cotton coats and engaged in a life and death struggle with well-equipped American troops in the freezing cold of minus 40 degrees Celsius. I deeply admire this spirit of fearlessness and sacrif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film also portrays the deep friendship between the soldier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 Army through delicate portrayal. They support each other on the battlefield and face life and death tests together. This kind of camaraderie is even more touching.
观看《长津湖》,我深刻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钢铁意志。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没有丝毫畏惧,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Watching 'Changjin Lake', I deeply felt the bravery and iron will of the soldiers of the Volunteer Army. They faced powerful enemies without any fear, but demonstrated what true heroes are through their actions. This spirit not only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victory of the war, but also inspired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what responsibility is and what responsibility is.
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挫折,都需要我们像志愿军战士那样,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胜利。
The scenes in the film reminded me of various challenges in real life. Whether it is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or setbacks in life, we need to maintain firm beliefs and tenacious perseverance like soldiers in the volunteer arm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ntinue to grow in adversity and ultimately achieve our own victory.
此外《长津湖》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志愿军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In addition, 'Changjin Lake' also made me deeply appreciate the hard won nature of peace. The soldiers of the Volunteer Army exchanged their blood and lives for today's peace and tranquility, and we should cherish it even more. As young people of the new era, we should bear in mind history, never forget our original aspirations, and contribute our own strength to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长津湖》观后感3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飞机在天空中轰鸣、盘旋,但是那时的飞机不同于如今的飞机可以寄托孩子们的童年。蓝天白云间,一架架飞机掠过长空,发动机的轰鸣声成了危险降临的信号,朝鲜半岛上数以千计的中国军人奔跑、呼喊,寻找掩体、拯救战友。
炮弹一一落下,鲜血、残肢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零落成泥。在这片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所经历的已然不能用凄风苦雨来形容了。电影中张涵予饰演的宋时轮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意是我们不仅与人斗,还要与天斗。
冰天雪地里,战士们缺衣少食。
他们身穿单薄的棉衣,吃着硌掉牙的土豆,他们甚至没有一日三餐,他们饿着肚子,冻着身体,护送电台与译电员。他们为的是能够及时传递消息,所以不惜以命搏命,在敌人侦察机眼皮子底下“装死”隐蔽,也是在这一刻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失去了他的朋友:
一个比他小两个月的19岁少年。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永远不会成熟的”,当时不觉这句话的深意,而今天在这部电影里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前赴后继,那不单单是军人对于命令的服从,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与信仰!
伍百里战死了,伍千里还在,伍万里也应征入伍了,一个普通百姓家的三个儿子都在战争的硝烟中笑过、哭过、成长了。
那是一种深刻的恨与痛,它会撕扯灵魂,催人长大。就像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战士所说的那样,勇士与阵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朝鲜半岛的青山绿水无疑是承载了许多不幸的,但是它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的正义之血,终将开出最艳丽的花朵。
和平,在今天看来是一件平常事,我们生活在没有硝烟的时代,我们无法切实地感受坚船利炮,我们也无法想象当轰炸机盘旋在头顶上时是勇气先来还是恐惧先行。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抗美援朝?
我们已经成立了新中国,为什么还要在异国他乡抛头颅洒热血?
二战已经结束,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
在回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相信大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195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中华民族建国后的第二年,我们期盼的和平到来了,人民得到了解放,我们祈盼的人人平等的时代到来了,大家欢欣雀跃!然而此时的国际形势却是不容乐观。杜鲁门,斯大林美苏争霸的局面已然形成。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格局也随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立统一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自然有着应有的使命。
此时的朝鲜半岛也是一分为二,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分为了亲美的南韩,和亲共的北朝鲜。所以从国际形势来看我们国家和朝鲜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这也要求我们互帮互助。
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半岛,他们带着信仰,英勇的奔向朝鲜战场!朝鲜半岛与我国接壤,在地理位置上可以说是唇亡齿寒,对于美军公然插手朝鲜战场的行为,不战便是屈辱!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个人陷入疯狂的最好证据就是好高骛远”。这句话用在美国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他们公然跃过“三八线”,他们认为战争将在圣诞节来临之前结束,因为他们不相信中国会出兵攻打他们。他们有全世界最好的武器装备,他们已经控制了天空,他们从1951年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也就是“绞杀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志愿军战士缺衣少粮的原因所在。
而此时的朝鲜战场,凛冬已至!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韬光养晦,一跃成为霸主,他们仿佛是不可战胜的,仿佛是神话般的存在。然而事实证明,没有不败的神话,只有不屈的信仰!
战争,在1950年10月25日拉开了序幕。
这一天也成为了我国抗美援朝纪念日。
战争,总是无情的,热武器时代,以血肉之躯抵挡枪林弹雨。
战争,总是残酷的,炮火连天中,以凡胎创造胜利神话。
战争,也是有情的,艰难困苦中,以不屈灵魂凝练民族之魂。
战争,也是动人的,凄风苦雨里,以顽强意志雕刻不朽丰碑。
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在这一阶段共发生了五次战役。
而第二次战役也就是长津湖战役。
当战争进行到1951年6月的时候,敌我双方已经是形成了拉锯战的形式,在6月10日这一天我方志愿军战士在伤亡8。5万余人的情况下歼灭敌人8。2万多人。
可以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志愿军战士的抗争到底让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南北地区。
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以规模化的'夜间作战和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为主,对于联合国军和志愿军战士来讲,这一阶段的战争攻防转换频繁,战争局势也是瞬息万变。
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从1951年6月11日到1953年7月27日的这段时间里,战争的形式也有所改变,战略方针也转变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从原来的运动战转变为以阵地战为主,并且由于战争时间的长度扩大,这一时期的战争也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结合。
总体上来讲这一时期的作战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作战频繁。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也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自1951年8月份开始“联合国军”也就是美国同其他十五个参战国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绞杀战”。
时间在枪炮声与喊杀声中悄然来到了1953年7月27日,这一天“联合国军”与中朝方面签订了停战协议。也昭示了这场长达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了。战争从来没有胜利的一方,虽然结束了炮火,可山河已然破碎,社稷崩塌,百姓凄苦,战士们在异国他乡抛却头颅,呜呼哀哉!据
统计在这场战争中,我国消耗的作战物资有560余万吨,所花费的作战费约合25亿美元。伤亡以及失踪人口大约有1476674人。美国所消耗的作战物资7300万吨,作战费约400亿美元。伤亡人数以及失踪人口大约是147万余人。
单从这些数据上来看,也不难看出这场战役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艰难,但是我们依然胜利了,我们维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新生的政体,也维护了亚洲的和平与稳定,用我们的血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也为我国的发展赢得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长津湖》观后感4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飞机在天空中轰鸣、盘旋,但是那时的飞机不同于如今的飞机可以寄托孩子们的童年。
蓝天白云间,一架架飞机掠过长空,发动机的轰鸣声成了危险降临的信号,朝鲜半岛上数以千计的中国军人奔跑、呼喊,寻找掩体、拯救战友。炮弹一一落下,鲜血、残肢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零落成泥。
在这片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所经历的已然不能用凄风苦雨来形容了。电影中张涵予饰演的宋时轮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意是我们不仅与人斗,还要与天斗。
冰天雪地里,战士们缺衣少食。他们身穿单薄的棉衣,吃着硌掉牙的土豆,他们甚至没有一日三餐,他们饿着肚子,冻着身体,只为攻破封锁,护送电台与译电员。他们为的是能够及时传递消息,所以不惜以命搏命,在敌人侦察机眼皮子底下“装死”隐蔽,也是在这一刻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失去了他的朋友:一个比他小两个月的19岁少年。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永远不会成熟的”,当时不觉这句话的深意,而今天在这部电影里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前赴后继,那不单单是军人对于命令的服从,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与信仰!
五百里战死了,五千里还在,伍万里也应征入伍了,一个普通百姓家的'三个儿子都在战争的硝烟中笑过、哭过、成长了。那是一种深刻的恨与痛,它会撕扯灵魂,催人长大。就像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战士所说的那样,勇士与阵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朝鲜半岛的青山绿水无疑是承载了许多不幸的,但是它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的正义之血,终将开出最艳丽的花朵。
和平,在今天看来是一件平常事,我们生活在没有硝烟的时代,我们无法切实地感受坚船利炮,我们也无法想象当轰炸机盘旋在头顶上时是勇气先来还是恐惧先行。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抗美援朝?我们已经成立了新中国,为什么还要在异国他乡抛头颅洒热血?二战已经结束,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
在回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相信大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195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中华民族建国后的第二年,我们期盼的和平到来了,人民得到了解放,我们祈盼的人人平等的时代到来了,大家欢欣雀跃!然而此时的国际形势却是不容乐观。
杜鲁门,斯大林美苏争霸的局面已然形成。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格局也随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立统一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自然有着应有的使命。
此时的朝鲜半岛也是一分为二,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分为了亲美的南韩,和亲共的北朝鲜。所以从国际形势来看我们国家和朝鲜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这也要求我们互帮互助。
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半岛,他们带着信仰,英勇的奔向朝鲜战场!
朝鲜半岛与我国接壤,在地理位置上可以说是唇亡齿寒,对于美国军队公然插手朝鲜战场的行为,不战便是屈辱!拿破仑曾经说过“一个人陷入疯狂的最好证据就是好高骛远”。这句话用在美国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他们公然跃过“三八线”,他们认为战争将在圣诞节来临之前结束,因为他们不相信中国会出兵攻打他们。他们有全世界最好的武器装备,他们已经控制了天空,他们从1951年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也就是“绞杀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志愿军战士缺衣少粮的原因所在。而此时的朝鲜战场,凛冬已至!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韬光养晦,一跃成为霸主,他们仿佛是不可战胜的,仿佛是神话般的存在。然而事实证明,没有不败的神话,只有不屈的信仰!
战争,在1950年10月25日拉开了序幕。这一天也成为了我国抗美援朝纪念日。
战争,总是无情的,热武器时代,以血肉之躯抵挡枪林弹雨。
战争,总是残酷的,炮火连天中,以肉体凡胎创造胜利神话。
战争,也是有情的,艰难困苦中,以不屈灵魂凝练民族之魂。
战争,也是动人的,凄风苦雨里,以顽强意志雕刻不朽丰碑。
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在这一阶段共发生了五次战役。而第二次战役也就是长津湖战役。当战争进行到1951年6月的时候,敌我双方已经是形成了拉锯战的形式,在6月10日这一天我方志愿军战士在伤亡8.5万余人的情况下歼灭敌人8.2万多人。可以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然而值得庆幸的事我们志愿军战士的抗争到底让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南北地区。
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以规模化的夜间作战和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为主,对于联合国军和志愿军战士来讲,这一阶段的战争攻防转换频繁,战争局势也是瞬息万变。
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从1951年6月11日到1953年7月27日的这段时间里,战争的形式也有所改变,战略方针也转变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从原来的运动战转变为以阵地战为主,并且由于战争时间的长度扩大,这一时期的战争也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结合。总体上来讲这一时期的作战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作战频繁。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也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自1951年8月份开始“联合国军”也就是美国同其他十五个参战国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绞杀战”。
时间在枪炮声与喊杀声中悄然来到了1953年7月27日,这一天“联合国军”与中朝方面签订了停战协议。也昭示了这场长达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了。
战争从来没有胜利的一方,虽然结束了炮火,可山河已然破碎,社稷崩塌,百姓凄苦,战士们在异国他乡抛却头颅,呜呼哀哉!
据统计在这场战争中,我国消耗的作战物资有560余万吨,所花费的作战费约合25亿美元。伤亡以及失踪人口大约有1476674人。
美国所消耗的作战物资7300万吨,作战费约400亿美元。伤亡人数以及失踪人口大约是147万余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数据)。
单从这些数据上来看,也不难看出这场战役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艰难,但是我们依然胜利了,我们维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新生的政体,也维护了亚洲的和平与稳定,用我们的血肉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也为我国的发展赢得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历史,需要缅怀!
英烈,需要铭记!
和平,需要珍惜!
【《长津湖》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津湖观后感08-23
《长津湖》的观后感06-20
长津湖观后感11-24
长津湖观后感05-15
《长津湖》观后感05-15
长津湖观后感08-08
[精选]《长津湖》观后感08-07
《长津湖》观后感11-05
《长津湖》的观后感10-16
长津湖的观后感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