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

时间:2024-07-10 08:31:23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1

  1、中国历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

  戚继光霍去病郑和史可法刘仁轨

  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

  2、载歌载舞:载:又、且。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3、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与世长辞:辞,告别。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汀洋》

  5、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漫:随意胡乱。△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青春:明丽的春天◇示:告诉◇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6、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7、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8、节衣缩食:节,节省;缩,减少。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要强好胜:好,喜欢。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9、姥姥的剪纸

  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姥姥不识字,只能用剪纸来表达她对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剪纸是我和姥姥之情感联的桥梁。

  3、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2

  复习概要总结

  1、扩句、缩句、整理句子顺序。

  2、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3、四种句式的互换:a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肯定句与否定句;c陈述句与反问句;d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换。

  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c、用词不当;d、前后矛盾;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

  5、格言、经典诗句以及小升初必备古诗80首的背诵及默写。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一、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例如:“春天来了。”“我们是少先队员。”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例如:“外宾们游览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例如:“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谈着。”“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二、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改成:凡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例3、我羡慕他。他聪明。改成:我羡慕他聪明。(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如:第xx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三、修饰句子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如: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⑷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⑸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⑴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

  ⑵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⑶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⑷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⑸不合逻辑。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⑹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⑺形容不当。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3

  字词

  梦萦、祖国、中国、洋装、祖先、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千斤、何地、声音、中国心、雪山、气概、乳汁、大海、赞美、源泉、母亲、情怀、远古、涛声、回荡、巨浪、纯洁、灌溉、磅礴、赞美、源泉、依恋、情怀

  句子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4

  字词

  手臂、漫天白云、庄严、迷恋、碧水、宁静、妩媚、苍翠、心仪、伟岸、秀丽、簇拥、苍翠、朝阳、亮丽、和谐、植物、步履、青山绿水、碗茶、各种各样、棕榈、铁铲、澄洁、沐浴、花岗、镌刻、祝福、深沉、怀念、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

  句子

  青山与碧水之间,有棵葱郁的高山榕。它没有青山的伟岸,没有碧水的秀丽。它只是在万千青青小草的簇拥之下,默默地向天地撑开自己的一片苍翠,呼吐晨风,吸纳朝阳。

  自春至夏,自晨至昏,来自各地的人们,带来无数人深深的祝福。人们流连在树下,亲近留下一代伟人足迹的这片土地。这九州热土,融入了他老人家多么深沉的爱啊!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的祖国和人民也将永远热爱他、怀念他,如同他深沉的爱一样。

  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5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写作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

  词语解释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画面,里边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要细心体会。

  描写景物的方法

  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

  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实际上多是为了寄托与抒发作者的感情。

  记叙的顺序

  学习一篇记叙文,要把握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这样的顺序可以加强表现力,突出记叙的重点。插叙是在记叙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

  对比:是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从而突出优劣正误。

【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09-26

语文总复习计划06-19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05-23

六年级小学语文总复习归类:汉语拼音01-05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11-15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03-06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2篇】11-25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05-23

初二语文复习知识点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