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初中作文>年俗初中作文

年俗初中作文

时间:2024-05-11 17:56:36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年俗初中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俗初中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年俗初中作文

年俗初中作文1

  年俗在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的历史非常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祀活动。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复苏草木,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满怀喜悦之情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日子。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这天,家家都要腊八粥。粥是用米、豆等谷物和各种干果熬成的,预示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相传,灶王爷可以直上天庭面见玉皇大帝,报告一家“私事”。玉皇大帝就根据灶君的奏闻,安排各家过年的'凶吉祸福。所以,送灶之日,奉祀的供品,除酒宵外,蜜糖更是绝不可缺少的,以表来年“万事如意”。腊月二十五扫尘日,扫尘的意义:除旧迎新,祓除不祥。平时家庭中一般绝少有机会彻底清理,经常把一些家具,杂物,以及不需要的东西,任由积叠堆置。日积月累,层边墙壁布满蜘蛛网,如果没有这一年一次的彻底“扫尘”,这许许多多杂物,垃圾以及阴暗地方将永远不会受到整理和清扫。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随着春节的临逝,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一般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是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腊月三十,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时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夜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是“交”的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黏黏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甜蜜蜜,步步高。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点灯燃烛,敲锣打鼓;夜里,通宵守夜;十二点开始,放烟花爆竹。相传在古代,我们祖先曾经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名叫“年”,而“年”最怕响声和火,于是放烟花爆竹是为了吓跑“年”这种猛兽的。然后长辈分发“压岁钱”,互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到了初一那天,全家老少都要换上新衣,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更表现源远流长,有望于后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时人们要严肃、隆重、恭敬、诚挚。大年初一拜年,百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要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初三出嫁女儿要回家拜年了,它表达了姑娘对亲人的切切思念。出嫁的女儿回家要带礼品来的,娘家亲戚都要走到,以示其孝。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处处张灯结彩,远远望去,一片火树银花,好不热闹!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一柱烟花升起,夜空中骤然间出现了五彩缤纷,瑰丽夺目的火花,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晚,人人都要吃元宵,预示着“团团圆圆”。一眨眼的功夫,春节在正月二十结束了。新的一年也在渐行渐远的春节中满载希翼的拉开了帷幕,而蕴含着如此深厚的中国传统风韵的春节像一抹挥之不去的霓虹,停住在每个人心中,昂扬着人们的斗志,寄托着人们的企盼,涤荡着人们的情怀。

年俗初中作文2

  大年初二,收到弟弟年前从老家给我邮寄来的食品包裹,里面装的是家乡的糍粑。我迫不及待蒸一点吃,香甜、可口的糍粑让我顿生思乡情,也让我回想起小时候过年打糍粑的习俗。

  年前打糍粑,是家乡习俗。我的老家在湖北农村,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大人们忙年的情景。农历腊月到了,村子里开始忙碌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杀年猪,磨豆腐,打糍粑,烫豆折……过年的食品大多是自家出产的,新鲜,营养,味道纯正,称得上绿色食品了。为过一个丰盛年,大人们在腊月间都很忙碌,从早忙到晚,和农忙时节差不多。这时候,小孩子们也来打打下手,为忙年出一把力。

  我记得打糍粑的时间一般在农历腊月中旬左右。这段时间,农村开始有了过年的氛围,村子里没有闲人,炊烟几乎整日不绝,家家户户都在忙。需要打糍粑,先需要定好日子。因为打糍粑的主需要用具——一个大石臼,村里只有一个,大人们就得商议一下谁家先谁家后,排一个大概时间表,一来提高石臼的使用效率,二来各家各户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浸泡大米。石臼,过去是舂米用的,厚重、结实。这个时候被拿来作为打糍粑的主需要用具,正好物尽其用,派上用场。

  需要出好糍粑,原料是关键。我的`家乡地处江汉平原与鄂北山丘交界地带,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光热、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盛产各类优质大米。到了打糍粑的日子,选用自家出产的上好糯米,用平时来担粮食的箩筐装上,挑到全村人吃水用的堰塘边,在水里淘洗得干干净净;担回来,倒在几个大的木盆里,用清水浸泡。浸泡的时间有定规,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需要恰到好处。有经验的人只用手指捏一捏,就知道大米浸泡好了没有。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甑中,用一双特制长筷子将糯米扒拉平整,接着插几个“气孔”,盖上甑的盖子,把甑放到锅里,锅中上水,灶里添柴,点火开蒸。柴火有讲究,需要文武结合,始用稻草燃料类的文火“热身”,继之以劈柴类的武火加力。武火威力大,慢慢就闻见了甑中糯米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那时节,天气阴沉,雪花飞扬。早有两三个互相帮忙的身强体健的壮劳力抬着石臼来了,主人家的小孩跟在后面,怀抱几根打糍粑用的圆木棒。雪地里,留下他们深深浅浅的脚印。石臼和木棒在上一家刚用过,只需简单清洗,石臼放在堂屋,木棒放入水缸。灶里的火很旺,很猛。“上汽了”!糯米蒸好!揭开盖子,一位大力士将甑环抱起来,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三个人一人一根木棒,开始在石臼中用力“鼓捣”。他们围着石臼,边鼓捣边转着圈交换位置。打糍粑可是一个力气活,有人累得冒汗喘粗气,有人脱掉棉衣只穿单衫,直到将熟糯米鼓捣成热糍粑,再也看不见米的踪迹。小孩子们看着闻着就嘴馋,叫着需要尝一尝。就有人用洗干净的热毛巾在石臼中抓一把,一团糍粑就到了小孩子的手中,嘴里。

  糍粑打好了,在地上放一个较大的簸箕,擦洗干净,里面撒一层细米粉。几个人用木棒将石臼里的糍粑搅成一团,合力举起,放置到簸箕里。用热毛巾将这团糍粑慢慢抚平,厚薄均匀,覆盖整个簸箕。让它凉几天后,主人家就把糍粑分条切块,放在小缸小桶里,用清水浸起来。吃的时候,捞起来晾干,煎、煮、蒸、炸,都成!用优质纯正糯米打出来的糍粑品质佳,韧性好,好吃又好看。

  那时候,糍粑不仅自家人吃,还可以用它招待客人!简单、方便又实惠。过年了,来拜年的人挤满一屋,主人家在置办酒席待客前,每人先来一大碗猪腿莲藕煨汤,里面就有几块油煎过的金黄色的糍粑。这在当时,可是很加劲、很给力的招待呀!

【年俗初中作文】相关文章:

初中作文(精选)11-03

(精选)初中的作文09-23

初中的作文09-27

(经典)初中的作文12-08

初中作文【精选】01-15

初中的作文09-26

初中的作文(精选)09-02

初中的作文【经典】10-21

【经典】初中的作文10-11

初中的作文【精选】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