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4-09-17 00:45: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例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例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不多的兵马交战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故事…

  有些故事中有让你高兴的',有让你生气的,又能体会到古代英雄人物的聪明才智,特别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中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三国时期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许多不同的人物有一代枭雄曹操,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武艺超群的关羽,性格耿直粗中有细的张飞。诸葛亮他不但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还有胸怀坦荡的`大智慧。他是三国的风云人物。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草船借箭,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用智慧骗取了曹操10万支箭。以自己的智慧使周瑜一心一意的佩服。我最不喜欢的人是?周瑜,因为他总是嫉妒别人的才能。

  从《三国演义》中我明白了,对待朋友要忠诚,做事不能有勇谋做什么都要比别人更努力。

三国演义读后感3

  国演义第四回主要讲述了在对待董卓废汉帝的事情,以及袁曹两位当世之豪杰的不同做法。袁绍选择了在朝堂之上与董卓进行公然对立,而曹操在众官哭泣之时敢于自告奋勇,暗杀董贼。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这两种做法中,我更偏向于曹操的做法。任何事情并非凭借一时之意气和胸中豪迈便可。在董卓在朝堂之上,吕布在侧,甲士在外,诚然此时不可妄动。曹操借王允的宝刀进行行刺,虽然失败,但显露出来的却是他愿意为国捐躯的'赤子之心和谋定而后动的智勇品质。

  因此,我们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不仅要学习曹操忠君爱国的思想,并要对此赋予时代的意义――热爱祖国和人民,更要学习他多思考并敢于行动的优秀品质。

三国演义读后感4

  第十四回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杨奉、韩暹不敌曹操,前往投奔袁术。刘备收留吕布,曹操假借汉帝手诏使刘备攻袁术,张飞奉命守城,但张飞却因饮酒而醉倒,吕布乘机攻取了徐州城。由此可以看出饮酒误事。

三国演义读后感5

  我感觉通过刘备一行的遭遇与经历,将汉王朝的'鱼目混杂、农民的贫苦艰辛、正义之士的报国无门初步显现。我仔细阅读有关刘备、关羽、张飞的描述,试着分析三兄弟的性格特征。

  我还有一些好的词句:乌烟瘴气、势如破竹、仪表堂堂、兴致勃勃、爱戴、富庶

  句子:起义者头上都扎起黄布,参加者四五十万人,其声势浩大,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刘备在平原县,利用当地富庶条件,整顿兵马,积存钱粮,扩大力量,开创基业。

三国演义读后感6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认识了许多英雄比如赵云、关羽、张飞、马超、黄忠......

  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书中的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赵云单身救主;诸葛亮六出祁山等等。他们的行为无不反映了他们对主公的'忠诚。

  最使我敬佩的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他后来投靠刘备,为刘备夺荆州、占益州。刘备死后,诸葛亮有12年独揽大权,他完全可以做第2个曹操,称王称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终其一生并未取代刘禅。这足以表示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它让我开阔了眼界!

三国演义读后感7

  星期日下午两点半,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三国演义的书。回到家我认真地看了起来。三国演义主要讲的人物是——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

  诸葛亮华名——孔明,他很聪明,自从刘备得到了孔明的正确用兵后,曹军打败。

  我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很是佩服孔明的聪明才智,也佩服张飞的勇猛迎战的'精神,同学们好好读读这本书吧,如果你不细读,你是读不出来里面讲的是什么,如果你细读,你就会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8

  三国演义讲的是刘、孙、曹三家之争,三国演义里写了刘备、赵云、张飞、孙权、诸葛亮、周瑜和关羽等英雄人物。

  书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出出惊心动魄的生死角逐,都让人回味无穷,惊叹万分,狡猾奸诈的.曹操,为何在华容道上狼狈鼠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怎样以一座空城抵挡住十万大军的?心胸狭窄的周瑜……

  此书让我们矫正身姿,让你行的正,走得远。

三国演义读后感9

  《三国演义》是明末清初的作家罗贯中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它和《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四大名著。

  在这些人物里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学识渊博,虽然在还没有出山之前,却十分了解外面发生的所有事情,甚至还能准确无误地推算出好几十年后的天下大事,实在是令人敬佩啊!而且诸葛亮十分善于琢磨人心,在抓住孟获时,他不着急劝降,而是放了他。在这样反复七次之后,孟获终于被诸葛亮的诚意打动,于是投降了他,后来还立下了许多战功呢!

  《三国演义》这本书写得十分精彩有趣,这本书把所有人的性格、脾气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把所有打斗场景都描写得十分逼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我最喜欢的故事,莫过于《三国演义》了。暑假期间,我再一次阅读了宁波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

  诸葛亮是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一个人,他的智慧无人能及,他胸有成竹的.气质总能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温酒斩华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许许多多经典的故事都出自《三国演义》。

  三国是指曹操,刘备,孙权各自占领自我的地盘,互相征战对抗,这段历史中的勇不可挡的大将不计其数,聪慧绝顶的智者更是数不胜数。

  虽然爸爸说我此刻还不能透彻的读懂这本书,可是仍挡不住我喜欢它。我想,等我长大了读这本《三国演义》,也许就能真正领悟吧,不管怎样说,喜欢就是喜欢,跟年龄没有关系。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战乱纷争,群雄并起,但不可统称之为英雄。真正的英雄,其志在于平定天下,使天下百姓免受战火之苦。而那些志在夺得天下,称帝继位以求名垂青史者,自私之人尔,不足以论之。

  朝代更替并非时代潮流,百姓安康才是众望所归。倘若人民安居乐业,又何必改朝换代?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放寒假了,我又把妈妈给我买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书中有许多英雄人物是我喜欢的…

  诸葛亮,字孔明,干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真是足智多谋,他用过好多计策,比如:空城计,疑兵计,火攻之计,激将法......

  关羽,字云长,武功绝顶,义气深重,也深有谋略…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辉煌事迹…

  刘备,字玄德,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英雄都投到他的'旗下…他三顾茅庐,使诸葛亮出山,定三分天下之计…

  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义释严颜》,这篇文章主要写了:

  且说,张飞到了巴郡,巴郡太守严颜乃蜀中名将,虽然年事已高,却又万夫不当之勇,自从听说刘备入川后就一直想去攻打,现在张飞来了,正调兵遣将,准备迎敌,接着,又听了部下的建议,只守不攻,以用长久之计。严颜死守不出,张飞无计可施。一日,张飞见巴郡城周围都是乱山,顿时,心生一计。没想到严颜真的中了计,张飞活捉了严颜,并想办法,让严颜投降了。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聪明,要有智慧才行。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去年夏天我的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我把书拿到手以后便坐在床上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看了三天我把这一本书看完了。我对刘备的结局非常同情。

  刘备与关羽、张飞结拜。好不容易打下一片天地把诸葛亮给招来,却被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打的`七零八落,先是关羽被杀孙权杀害,张飞的部下谋反把张飞也秘密的杀掉了,后来因攻打孙权,不禁打乱了诸葛亮的联合孙权打曹操的计划,也让刘备招来杀身之祸,诸葛亮也死在了自己的军营里。后来被曹操的一名大将给收复了刘、孙德领地。

  读了《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做朋友要重情重义,不要贪小失大等等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1-03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15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6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9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07-19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