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3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赞叹不已。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小肚鸡肠的周瑜,多疑的曹操……
但最让我敬佩的是关羽,因为他非常坚强。有一回,关羽不小心被毒箭射伤了。回到了营地后,关羽并没有打麻药,而是直接开始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旁边的将士都不敢看了,但关羽却连一丝痛苦的.表情都没有露出来。
关羽不但坚强,还很有义气。
又有一回,关羽被吴国的马忠擒获,马忠押着关羽来见孙权。孙权劝关羽投降,但关于不但不听,还大骂道:“我与皇叔桃园结义,立誓铺佐汉室,怎能与你等反贼为伍!今日误中奸计,一死而已,何必多言!”孙权没办法,只好命令将关羽推出去斩首。
关羽是多么有义气啊。关羽就是因为诚心诚意地为蜀国效劳,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要是有多一点像关羽这样的人,那该多好啊。
《三国演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其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我先介绍一下诸葛亮。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
最广为人知的.事《草船借箭》、《赤壁之战》、《计烧连营》、《七擒孟获》、《空城计》。但我想给大家讲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扮鬼神蜀军割麦》。
诸葛亮第五次出师伐魏,赶上陇上麦子成熟,蜀军想去割麦。但魏军已占领那里,诸葛亮想:如果派兵去厮杀,必然割不到麦子,还是用计赢他为妙。诸葛亮就想出了一个计谋。他指挥士兵扮作鬼神,把魏军将士吓跑,趁机把陇上小麦割完。后魏军才知上当。
通过这件事,体现了孔明的计谋多端。是因为他不断学习,博学多才,才能在战争中一次次化险为夷。在关键时刻他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费一兵一卒,夺得了粮草。我们要学习它的勤奋、努力,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第十二章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国时期,有个贤士叫诸葛亮,刘备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又有人向刘备推荐他,所以,刘备很希望能见到诸葛亮。刘备、关羽备、关羽、张飞去拜访诸葛亮。三个人来到诸葛亮的庄院前,前去敲门,没想到有个小孩,说诸葛亮不在。刘备听了很失望,在张飞和关羽的'劝说下无奈的离开;第二次,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又去拜访了。这是隆冬。这次诸葛亮的弟弟在家,诸葛亮昨天刚和朋友一起去玩。于是,刘备留下一封信,表示对诸葛亮的敬佩,失望地离开了;第三次,张飞和关羽来劝阻刘备不要再去了,但刘备求贤纳士的态度非常坚定,这让张飞和关羽不得不再次拜访刘备。这一次,为了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离山庄还有半里路的时候就下马了。三个人来到山庄,孩子告诉刘备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一听,就在门外等候。过了半天,诸葛亮醒来,刘备急忙拜跪,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决定辅佐刘备平定天下。正是因为诸葛亮的辅助,刘备才如虎添翼,进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流芳百世…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刘备之所以能邀请诸葛亮,是因为刘备有这种毅力。所以我总结了一个道理:人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1-03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2-30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8-15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9-19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10-16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08-05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8-07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1-30
三国演义读后感10-20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