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4-11-20 08:33: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合集)《论语》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合集)《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篇1

  今天上国学课,叶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论语·为政》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完后,叶老师提了个问题:“你们的`行为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吗?”我想起了我的一次经历。

  记得有一次,准备去学围棋前,我才想起围棋作业还没做,于是我不敢去上课,最后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去了。围棋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我没交,对我说:“你的作业呢?”我轻声说:“作业全都会做,但作业本忘记带来了。”“你会做?那就给大家做一遍。”老师一边说,一边在大棋盘上把第一道题摆了出来。我马上说:“这道题我在家里没有做出来。”这时候,我非常紧张,心想:该怎么办呢?千万不要再叫我做第二道题。“那就把第二道做一遍吧!”老师的话音刚落,已经在棋盘上把第二道题摆了出来。结果,我绞尽脑汁想了很久,都没想出来怎么做。这时,老师摸着我的头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随后,就把家庭作业的题仔仔细细给我讲了一遍。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说假话了,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论语》读后感 篇2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论语》,使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体会。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了解到孔子对各个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实行“有教无类”,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教育学生从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拿十条干肉作学费,他没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的权利,他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愧为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对学习和思考的论述非常精辟,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便会疑惑不解。说明“学”与“思”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途径。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践行它。

  《论语》读后感 篇3

  自从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注音版《论语》,我每天都会抽出一小时让妈妈教我。

  《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论。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开篇的第一章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过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里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不仅可以加强理解,同时也会从知识中领悟到新的道理。就是老师经常说的.:“温故而知新。”

  在《论语》中,孔子对“诚信”二字做了详细的解释。诚就是以诚待人。信就是说过的话要算数。信字是人字和言字组成的,意思是人应该讲信用,守诺言,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友好相处。

  虽然我在很多词语上磕磕碰碰,似懂非懂,有时甚至觉得枯燥无味,但我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启发,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对孔子的敬仰。我一定会花很长时间去读,把里面的知识记在心里。

  《论语》读后感 篇4

  今天,我在论语书上读到了一句话,它叫“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那句话其实是孔子帮助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的效果不一样的,自身的品德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样,当你产生兴趣后自然学的好。

  孔子这句话,表面上容易,做起来就很艰难,后世为人师表者,可以将这几句话作为格言,在碰到厌倦的时候,提起孔子这句话,脸便红了一下,马上自己改正过来。孔子接着这三句话便说:“何有于我哉”,说白了,就是说我没有什么学问只不过是到处留意了一些,默默的学习中,我把它记了下来;求学问不厌倦;教人也不厌倦;但是除了这三点以外,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

  这三点都是真学问,我们大家要想做到,是很难的,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论语》读后感 篇5

  我们学校是经典古诗文诵读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文,比如说《弟子规》,《三字经》等,我们四年级读的是《论语》。

  我喜欢《论语》中的一句话,是:”贤贤易色;是父母,能竭气力;是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务必为之学以。“

  有一次,我到老家,和同学约好了,下午我去他家玩,我告诉奶奶:”三点的时候叫我,我要去朋友家玩,好吗?“奶奶说:”好的。“到了三点我起来一看, 太阳好像要把大地烤焦是的,到了四点,太阳还是那么大,我想5点再去吧,奶奶对我说:”赶快去把你的`朋友要等急了。你不是学过论语,里面有一句话正合适,与 朋友交,言而有信。“我说:”现在就去。“我立马跑向他家。

  如果你现在来到我的学校,还能听见琅琅上口的读书声,我们要讲古诗文诵读进行到底。

  《论语》读后感 篇6

  在我背过的古诗和学过的古文中,我最喜欢的是《论语》中的“吾日三省”。

  曾子说:“我每天必定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师长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复习呢?”这是几千年前,曾子提出的要“吾日三省吾身”,意在告诫人们要时时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仍要时时记着这句话,每天要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时发现不足,找出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努力改进。我要从身边的`事做起,与同学互帮互助,勤奋学习,认真地做好每件事,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

  我还要从自己做起,保护我们美丽家园——地球,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节约能源,低碳生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废报纸、牛奶盒的回收活动,尽自己的所能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论语》读后感 篇7

  读了《论语》这篇著作,我受用不尽,不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应了孔子与别处俩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子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非常谦虚,自己成了老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八糟,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这么重要啊!

  《论语》读后感 篇8

  论语通俗版读完了,也听了邓晓芒教授的道家思想改造。

  思想家都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基石和侧重都不一样。儒家侧重于道德,社会伦理与秩序。道家侧重于自然,一直在说天地法则,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孔子的核心是仁,老子的核心是道,他们对自己的核心进行各个角度的阐释。邓晓芒教授研究康德哲学,他受过专业的哲学训练,看问题时加入了西方的理念与角度。

  幸好理念都是有传承的`,可以理清,看到来龙去脉。这么多的思想工具,自己慢慢走心应用。生活中的问题由一些基本的问题组成,排列组合成不同的现象形式。自己的思维工具有多少?自己的思想武器有多少?现在就是把这些工具得心应手的应用熟练,能用一个是一个。博采众长,积累越多越好。至于删繁就简,自己还没到达那个水平,那都是很久之后的事了。

  想起百度百科描述历史人物时,常用“熟读诸子”来形容。有了繁,才能删繁就简。自己先把这个繁建立起来。

  《论语》读后感 篇9

  寒假期间,我没有读莫言的文章,但我用心背诵了老师布置的《论语》。在背诵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孔子(公元前 551 至前 478 年),名丘,字仲尼。孔子的思想,他说话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之于《论语》一书。《论语》里面内容丰富,写有关于父母的.内 容,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它教育我们作为子女的出门进家要跟父母打招呼,别让父母不知道你去了哪儿,不要让父母担心。还有写关于人的,比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教导我们每个年龄阶段所要做的事情。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从书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等等都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令我们得益不浅。

  《论语》读后感 篇10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作“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某样东西给激活了。《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如此的庄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足以令我为之心神向往。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吧!

  《论语》读后感 篇11

  《论语》是集合了孔子生平讲学和门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语录,其中所体现的先贤圣人的思想,贴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点明了人生的真谛。千年时光并没有改变人生的本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生命的'绚烂最终将归于平淡,充实而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说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你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自立,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听到什么都能理解,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越出应有的规矩。人的一生不要虚度,要立志做大事。

  从《论语》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待人要真诚,不要花言巧语;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一种美德;学习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等等的人生大道理。

  《论语》这本书是一本好书,它可以帮你悟到人生中的许多大道理。

  《论语》读后感 篇12

  读了论语的《韶》与《武》,这是孔子对不同时代两首曲子的评价。他认为《韶》曲调美内容也很好,《武》曲调很美但内容差了些。

  《韶》是舜时代的乐曲,孔子非常向往那个时代,因为舜是一个宽宏大量,勤恳奋发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有事和老百姓共同商量,有问题一起解决,自己以身作则,把各种事情办理的.井井有条,做到了公平公正,百姓全都十分佩服。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和谐平稳,比尧时代更好。

  《武》是周武王时代的乐曲,孔子不太喜欢那个年代。虽然周武王很伟大,但他一直在组织军队讨伐纣王,社会上兵荒马乱,屋子房子烧了,粮食没得吃了,亲人们也都失散了,天底下乱成一片。百姓们生活在不安全中。

  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在打仗,街道、桥梁、房屋被炸毁了,死了很多无辜的百姓,有的只能躲在桥洞下面,有的逃到其他国家成了难民,还有的只能拿起枪去参加战争……我们的祖国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战争才有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能够住在高楼大厦里,有充足的食物,有漂亮的衣服,有宽阔的教室,每天能够开开心心上学,与家人在一起不用分开。

  我多么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多点韶,少一些武,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论语》读后感 篇13

  翻开《论语》,古人思想的精华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脑海里埋藏,把我的心灵净化。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伟大的一种。的确,从古至今,从闻雷泣墓到哭竹生笋,再从卧冰求鲤到扼虎救父,这一个个孝义的故事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孝顺。

  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意思是:现在所谓的孝,只要养活爹娘就可以了。即使是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若不对父母多一些恭敬和爱戴,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啊,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犬马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对待自己的'父母。

  可如今,许多老人病死街头,无人理睬;被弃于养老院中,孤独终老;被迫以捡垃圾为生的事情时有发生,这难道就是孝顺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哪里去了呢?

  我认为,一种从心底里真正孝顺的表现;它不是法律硬要要求的责任,而是每个人从心底里就明白的该负的责任!

  《论语》读后感 篇14

  今天,我读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危险。”

  配的启蒙故事是“砍柴的学问”。讲的是古代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教学生的故事。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想都没想,就埋头开始砍柴。孙膑经过认真考虑后,专门砍了一些榆木放到一个窑洞里,把榆木烧成了木炭,然后找了一根柏树枝当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挑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柴,火虽然烧的大,但是浓烟很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

  读了这些,我觉得孔子说的真好,读书学习而不思考,表面上好象把学的东西记住了,但是同由于理解意思,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记住,只有在学习认真思考,才能知道哪些还没有弄明白,及时向别人请教,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我要象故事里的孙膑学习,不管做什么中都要多思考,特别是在学习上努力地做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好学生。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读后感08-09

论语读后感12-14

[经典]《论语》读后感12-29

《论语》读后感经典06-04

《论语》的读后感01-07

《论语》读后感【经典】11-08

《论语》读后感(精选)01-05

《论语》读后感[精选]11-09

《论语》读后感07-17

《论语》读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