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诸葛亮智退司马懿读后感通用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诸葛亮智退司马懿读后感通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诸葛亮智退司马懿读后感通用1
我觉得诸葛亮真是惊为天人。
大敌当前,来势汹汹,2500人去搬粮草,只剩一半的人留在城内,更要命的是城内也没一个大将,只有一班文臣。此时司马懿竟带着15万大军来攻城,No,不会吧!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不会就要死了吧?逃也不行,战也不行,守城更被动,形式十分紧急。这时他急中生智,大开城门,让军士扮成百姓,自己登上城楼,若无其事地弹琴,那多疑的司马懿见这情景,果真以为有重兵埋伏,便撤了。这时我松了一口气。以为要跟诸葛亮说拜拜了,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诸葛亮又十分会识人心,空城计能成,就是因为他算准了司马懿十分多疑,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击退”了15万大军,太厉害了。其他文官吓得脸色发白时,诸葛亮非常镇定,他分析敌情,努力地想办法,从这看出诸葛亮有临危不惧的品格,也看出诸葛亮是个用计如神的一位大才。
诸葛亮真不愧是凤雏。
诸葛亮智退司马懿读后感通用2
在我着急做试卷时,读到了阅读题里的一个故事——《诸葛亮智退司马懿》。读完这个故事,我懂得了“遇难不能慌”这个道理。
这篇短文出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短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听到司马懿带着一大批军队要来进攻的消息,由于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就想到了一个妙招,将二十多名军士装作百姓,而且自己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坐在城楼弹琴,让司马懿产生怀疑,成功地不费一兵一卒让敌方退下。
文中的诸葛亮十分让人佩服。当他遇难时,并没有因为慌张、着急,而乱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反倒沉着地观察敌情,不慌不忙地思考解决办法,然后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特点,巧施空城计,成功地让司马懿产生怀疑,退了兵。
你看诸葛亮是不是神机妙算?我从他身上学会了遇难不能慌的.道理。如果遇到困难,你着急了,慌张了,那你就没有时间去专注地思考,只有你静下心来仔细认真地思考,才有可能解决困难。
这个道理也让我在接下来的考试中不再着急,而是用更多时间去思考,去解决难题。
诸葛亮智退司马懿读后感通用3
星期五下午进行语文考试,第五大题的第二小题是课外阅读《诸葛亮智退司马懿》,于是我就开始读。
文中写到司马懿15万大军忽然来攻,而诸葛亮这边却只有2500名士兵。读到这里,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噢!糟糕。诸葛亮要死了怎么办?除非有奇迹,否则一开战,孔明就没了。正在伤感中的我又转念一想,《三国演义》我还有那么多页没看完,诸葛亮就没了,也太没意思吧?肯定不可能。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果然看到诸葛亮心生一计,来到城墙上,神态自若地弹琴。我猜他当时心里可能想:我可要笑得自然点,否则被司马懿看出来,我就要功亏一篑了。果然,司马懿看到这情形,起了疑心:为什么这群人见到我这15万大军却丝毫不慌?诸葛亮竟然还有闲情逸致在弹琴?难道这群人想引我进城,让城里的大军埋伏我吗?嗯,肯定是。我且先退兵。读到这,我真是哭笑不得,这简直就是曹操转世啊!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诸葛亮非常的聪明,不愧是世人称赞的神机妙算的.孔明。看来我也要多读书,才能有及时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的能力。
诸葛亮智退司马懿读后感通用4
我曾在课文中读到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是诸葛亮,我给他的评价是神机妙算。今天又读了《诸葛亮智退司马懿》一文,我又给他加了两个评价:他不仅足智多谋,而且非常勇敢。
那天,诸葛亮派2500兵马去西城搬粮食,突然听到消息,司马懿带着15万兵朝西城拥来。我便想:什么?15万兵?诸葛亮那才2500兵,这怎么可能打得过?兵力整整相差了60倍,估计诸葛亮要亡在这一章了。不过按照惯常的剧本,主角诸葛亮是会想出一个好点子的,继续看下去吧!
诸葛亮分析了一下敌我双方的.情况,果真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诸军固守大门,大开城门,每座城门用20名军士扮做百姓,洒扫街道。而诸葛亮独自一人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地弹着琴。读到这时,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军当前,他竟敢一人坐在城楼,如果是别的一些人,可能早被吓跑了,毕竟15万兵也不是瞎吹的。
听了我的读后感,对诸葛亮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购买《三国演义》这本书读一读。
【诸葛亮智退司马懿读后感】相关文章:
培智数学说课稿03-28
培智教学计划03-18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计划04-03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07-10
经典的读后感05-25
《俗世奇人》读后感_《俗世奇人》读后感10-04
围城的读后感02-25
伤逝读后感10-25
学生读后感10-30
衣裳读后感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