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岩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岩读后感1
我们生活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之下,沐浴在温暖的春风之中,所见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华夏子孙的热土。我们现在的安宁生活,是由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红岩》记录了那段艰难的革命岁月,背景设定在1949年春,以重庆地下党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为故事线。书中描述了地下党员们编印《挺进报》来宣传党的政策和解放战争的形势,这一行为使得反动政府惊恐不安。
徐鹏飞这个特务头子,派遣手下打入重庆大学和备用联络站沙坪书店,企图查出《挺进报》的线索,摧毁地下党组织。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许云峰察觉到了敌人的阴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可惜,地下党员甫志高因为过于放松警惕而被敌人追捕。在狱中,地下党人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却坚贞不屈,使得敌人一无所获。最终,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曙光,他们用热血书写了壮丽的诗篇,并留下了著名的“狱中八条”,这是他们对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后嘱托和期望。
看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即使遭受折磨,他们也坚决不出卖组织。地下党员们的'坚韧和宁死不屈深深打动着我。
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了一个真理:当你对一件事情足够认真时,哪怕再小的事情也会变得力量无穷。更让我深刻理解了理想和信仰的力量。面对困难,唯有坚守信仰,方能战胜一切。就像许云峰、江姐、成岗等地下党员一样,他们在敌人的酷刑下,依然坚守信仰,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种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
红岩读后感2
鲜血,染尽了巨岩;青松,挺拔而苍劲;岩石上,红岩夺目。《红岩》是无数革命烈士们的豪言壮语,是它为它们那坚贞不屈的精神的歌颂,是一本用血与泪写下的历史。
《红岩》这本书讲的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故事,故事中人物的精神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临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红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许云峰英勇机智、舍己为人,刘思扬虽出身豪门却仍然坚持参加革命。
在《红岩》这本书里,我佩服许云峰,他能敏锐地意识到潜在的危险,他能在宴会上巧妙地识破敌人的陷阱,他能在面对危险时冷静,他是那样的英勇机智。我也佩服华子良,即使作者写他的笔墨并不是那么这么多,但他的形象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他那疯疯颠颠的样子使每一个人都看不出破绽,谁都想不到他会是共产党最重要的人员。读《红岩》我一直在想,革命先烈们到底受了多少苦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啊!
看看我们现在,住在辉煌的高楼大厦中了总想着环境还不够好,却不想想先烈们在白公馆、渣滓沟好洞中那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如何存活;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着饭店中的美味佳肴,却总觉得这不好吃,那不好吃;学校里,坐在宽敞的教室却不想好好学习,没想到小萝卜头当年想学却又没办法。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啊!
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了新中国的国旗,新中国的成立少不了他们的付出。我们要学习先烈们那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坚强的勇气,我们要把”红岩精神传承下去!
红岩读后感3
这几天,我读完了《红岩》一书。从书中,我体会到了华夏数万儿女的爱国、爱党之情。
《红岩》讲述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在书中,使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不是精良的装备,而是他们心中不畏牺牲的精神和勇往直前,哪怕只剩最后一人也死拼到底的品质。在此期间,有像甫志高一样的背叛者,但更多的共产党员在被严刑拷打时守口如瓶,不肯向国民党透露一点消息。还吸纳了胡浩等上进青年入党,使党的`事业能更进一步。
在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出场时间不长的“老疯子”华子良。在当我得知他忍气吞声、装疯卖傻几十年只为了能够与共产党取得联系时,我发自内心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书中的最后一章,描述了共军进入四川,白公馆党员集体越狱,最后为了守护女人、孩子,男性共产党烈士们无一人生还!他们用鲜血,为我们铺出了一条通往新中国的路。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泪目了,是我对千万烈士的钦佩与哀悼。
走进烈士陵园的时候,我放轻了脚步,怕惊扰到脚下沉睡着的千万英灵,可是我又想把新中国的故事与繁荣昌盛,讲给他们听!
“有些人虽然身处于万丈深渊的无尽黑暗之中,但他们仍然守护着那一团微小的光。那团光,叫希望!”
【红岩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岩阅读心得12-08
《红岩》读后感07-07
《红岩》读后感08-12
红岩读后感12-18
红岩读后感范文11-19
最新《红岩》读后感07-01
红岩读后感50字10-20
红岩读后感【实用9篇】01-28
红岩精神演讲稿06-25
红色经典电影《红岩》观后感500字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