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从20xx年九月就从图书馆带了出来,一直冷落在我的床头,浮躁的心,没有心思去触碰它。续借了一次,这次马上就要过期了,拿着它看完了后面的一部分。
对于于娟这样既聪明又有文采的人,我肯定是望其项背。对于她的离去,我心中甚是惋惜。也许,人就是这样,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才回头瞅瞅自己走过的路。以前的开心与痛苦,都历历在目,对于人生的思考比任何时候都深刻。
此刻,我失败的在这一个一般本科还默默无闻,每天过得不快乐,孤单伴我左右,越来越多的自信心被我丢在了行走中。忘却了自己想要的,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年半了,内心渐渐没了自己,只有一个自私自利处处留小心眼的我,也许此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才会慢慢的走出这个枷锁。我不懂的自己怎么去做,怎么去善待我的朋友,忘却了自己的圈子曾经是那么大。孤独的世界,大同小异,不少人在讨论着孤独,但我也许此刻是迷茫。对于未来的胆怯,对于感情的畸形对待。
为了小武筒子,我曾说过要离得他近一些,选择考研方向时,我甚是怯懦,我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野性与自信,对于自己的实力,现在存在的是质疑。考海洋,难且危险,考海洋所,现在还不了解难易程度,只是知道难考;考石油,真心不想只是考一个211,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此生未完成》中,我得到了一丝解脱,我可能是看到了自己的路,两个人,如果能够抵挡住两三年不算做距离的距离,那熬过去,便是柳暗花明了吧。
感谢于娟,让我对于生命更加珍惜,让我对于爱情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理智。
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平静快乐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家庭的重担慢慢的移向我的背,我会井井有条的去接受。在路上……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2
这本书几年前就已经出版,我却直到今天才拿起来。看到郑培源写道“我很怕媒体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才想到几年前确实看到过这样的新闻,“复旦女博士反思为啥是我得癌症”云云,虽意在警醒当代年轻人,却实在索然无味。好在我真正翻开了这本书。于娟的病潜伏多年,确诊时已经是晚期,癌痛令她完全不能活动。甚至清洁阿姨打扫病房时碰到她的病床,引发的震动也能让她痛到昏过去。从确诊到她去世,不过一年半时间,她写的这本书,其实还有好多内容没来得及写。她还有好多遗憾,在她短短的生命里,都还没有完成。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心情好沉重。于娟这本书真的是文采飞扬,有幽默的妙语,也有深刻的思考。她写她的病痛,不知是落枕还是脑转移,在BBS上大肆灌水、自我安慰,“虽然有点搞笑,但胆怯只会让自己更憔悴,麻痹也是勇敢表现。”她写她的家人对她悉心照料,但妈妈还要兼顾她的能源林项目,不能守在病床前,“她知道我那一刻最需要的是家庭‘生活在继续’的有条不紊,以及社会心愿的未竟之事有人继承,不是多一个人伺候屎尿”。她写她放心不下儿子,“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这是我今年读的第四本这种题材的'书。熊顿的《滚蛋吧肿瘤君》,李开复的《向死而生》,保罗卡拉尼什的《当呼吸化为空气》。
我们都是凡人,面对绝症,方寸大乱也是人之常情。读完这些书,并不奢望自己能有几位作者这样的气概,只求面对生活琐事能更心平气和。生死之外无大事,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认真过好拥有的每一天。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3
《此生未完成》可以说是于娟即将步入永恒的死亡之前所写下的关于生命的印记。从确诊之后,她接受过很多次痛苦的治疗,但她的文字始终充满了质朴、幽默,时而平和坚强,时而俏皮如孩童,永不妥协。她在生前曾表示不愿意让自己受过多的关注,然而她的文字依旧感染了很多人。
中国有一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此生未完成》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抛弃了生活中对死亡的一部分原始恐惧,我们总觉得“永恒”离我们遥遥无期,时间仿佛取之不尽,让我们用之不竭,我们挥霍着它,大部分时候忘记了要坚定着什么目标,想要专注的是什么。对我们而言,人生很漫长,还可以慢慢来。
而那些身处生死交接点的人,眼看着生命进入倒计时,才会恐惧时间不够用,他们要用剩余的时间,仔细计划要完成的.事情。可是时间怎么都不够用,怎么都不够。
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里讲述秦始皇历史,秦始皇后期畏惧死亡,命方士徐福和卢生等人寻找长生不老药,甚至斥巨资让徐福出海寻找神仙。秦始皇感受到了自己的衰老,死亡即将夺走他的时间,所以他寄托于虚无缥缈的东西。
王立群评价:人生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死而无憾。
不管是千古一帝,还是平凡老百姓,都逃脱不了死亡,不管是哪一种人,也脱离不了死前遗憾的命运。
30岁时的我们,大多壮年,不需要写回忆录,努力告诉自己要坚强。但30岁的我们,也很多未知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自己完成了多少想坚持的事情。
《此生未完成》,此生未完成。
希望你我,都能在面对死神时说一句:我已无憾。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4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以上这些话是上海复旦青年教师于娟在抗癌过程中对于生命的感悟。最近刚读完这本书,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面对我们的北漂的生活,也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一直以来习惯了每日早九晚五的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习惯了身心俱疲惫,也习惯了外界的冷眼与嘲笑。当一起都变成了习惯,就不在被外界所束缚,自然也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从小到大一直被这个问题笼罩着,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呢?恐怕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因为对于每个人需求不用,对于生活的要求也便不同。对我来讲,就是每天都当做生命中最宝贵的`一天来过,让自己充实、让身边人快乐、将正能量传递下去、坚持下去,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这样即使有一天年华老去,看着曾经的照片、文字,也是美好的回忆。
生活与生命也是这样,在简单平凡中享受当下,越简单越快乐,我个人很喜欢这种简单的调调。听着音乐,唱起歌。但是我们生活在浮躁的社会里,身边的每个人都在跟着名利场跑来跑去,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幸福的含义,只是停留在表面,为了追逐一些浮华的东西,忘记了自己的生存根本。我们为了挣更多的money,忽视了与家人、孩子、朋友相处的时光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是否应该放慢脚步,重新思考一下幸福的真正含义呢?或许当我们领悟了以后,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呢?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一直以来很受欢迎,它不单单是一门课程,更多的是讲述生活的哲学,在此推荐给喜欢积极向上的朋友们,从这个课程上,对我的心灵成长有很大帮助,也希望大家能获益匪浅。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5
于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作者,而她原本又不是作家,换句话来说,她只是个行外人。从于娟这一本著作中,丝毫看不出有多厚的文学功底,但是里面的片段可以清楚地看到,于娟的文字多么率真、质朴、生动。正是她文字的率真、质朴、生动,可以看出于娟虽然是得了末期癌症,却从容面对,并不哀伤。她的文章共有51个故事,这些都是发生在患病前后直至死亡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让我陷入了一个思考: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该句话也是本书的中心思想。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却多了点压抑。很多时候,网上都会报道一些人因为压抑而自杀死亡的案例,例如清华大学某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而跳楼;某代码员工因工作压力大而跳楼死亡,如此容易轻生,做出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自己还有身边的人。他们不懂活着的意义,读后感或者是当时有这念头时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事实上,活在都市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郁症,环境的影响丽实在太大,为了更好的生活有时不得不忍受都市带来的孤独和无助,关键是在于自己的心态。
世上很多事,经历之前我们会认为非常惊讶,但当这些事情确确实实地落在我们头上时,需要我们迎头而上,就会知道,万事无非如此。世上万事并不可怕,很多时候是自己的心理作用。于娟她做的化疗并不是最痛苦的那种,在她文中看到所描述现象中看到更多比自己遭受化疗痛苦的人还有很多,所以她觉得自己的痛苦并不算什么痛苦。尽管在别人眼里她是最痛苦那个,因为年纪轻轻就受了这么大的罪,但是活着就没什么抱怨的了。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未完成检讨书02-05
(优秀)毕业论文未完成检讨书04-04
《读大学读什么》读后感03-20
读钉子的读后感11-16
读古诗读后感12-16
读皮囊的读后感04-26
读种子的旅行读后感10-01
《窃读记》读后感06-17
读家书的读后感最新02-08
读伊索寓言读后感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