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的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粒种子》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1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很喜欢梁宗岱先生翻译的这首小诗。与我而言,一本好书就是一粒种子,就是一个世界。
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最近,我又读完了一本好书——《稻草人》。
《稻草人》是作者叶圣陶最著名的一个作品。这本书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种子”、“祥哥的胡琴”、“芳儿的梦”、“眼泪”……。令人沉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一粒种子”了。
“一粒种子”讲的是世界上有一粒像核桃那样大的种子,如果把它种在土里,就可以长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国王得到了这粒种子,就把它种在了白玉盆里,用的是御花园里的土,过滤的水。两年过去了,国王等得不耐烦就把它扔了。种子被一个富翁捡到了,给它用上最好的土、肥料。又过两年富翁等不了了,就把种子扔掉了,种子到了一个商人手里。又过了一年,商人不等了,又把它扔掉了。后来种子被一个士兵拾起来了,一年又过去了,士兵也不等了,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把种子扔往很远很远的地方。种子飞起来了,像坐了飞机。飞呀,飞呀,最后掉到了一片麦田上。麦田里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农夫用锄刨了一个坑,把种子埋在里边。没几天种子发芽了。又过几天,抽枝,长叶,一棵小树苗站在田中了。开花了,不管是谁走近,那浓郁的香味沾在身上就永远散不掉了。人们脸上绽放出和平的微笑。
每一种生物都会有自己生存的规律,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就会产生反效应。种子的成长也需要适合它的环境和适合它的人选。文中的国王、富翁、商人、士兵就因为没有懂得这种规律,所以没有把种子养大。
同时,国王、富翁、商人、士兵供养种子的`方式,让我想到了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公主、王子一样的供养,不愁吃,不愁穿,不需要劳动……我想:温室里的孩子会强大吗?我从五岁开始拖地,六岁扫地,七岁开始洗碗……我不正像那最后参天大树的种子吗?
前几天,我参加了跳绳比赛,比赛时间是3分钟。刚开始的1分钟我看了下别人,他们面无表情,看起来速度都很快。可到第二分钟的时候,有许多人的速度都降下来了。最后一分钟,我也快坚持不下去了。汗从我的脸颊流到衣服上,衣服都湿透了。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天空乌云密布,想到了“一粒种子”中的种子,便坚持了下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这本书中,我确实收获了很多,有做人的道理、有学习的技巧、有生活的常识……所以,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读书学习的机会!
一本好书,放在你的掌间,就是四季的轮回,就是秋日和春雨,就是一刹那间的永恒。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2
《一粒种子》是我最喜欢的课文。
这篇课文使我了解到种子的生长需要春风的呵护、春雨的浇灌、蚯蚓的帮忙。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也像一粒种子一样。我们的爷爷奶奶就好似春风,不断地关心我们,提醒我们:我们的老师犹如春雨,不辞辛劳地浇灌着我们,为我们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而我们的父母又好像蚯蚓,给我们提供条件,创造机会。
尽管种子的成长离不开大自然的帮助,就像我们离不开家长老师一样,但是它要想破土而出最后长成大树,还得靠自己努力地把身子挺了又挺。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自己不努力,有再多的`呵护和关心也成不了才。只有像种子一样,扎好根,勇敢地努力向上,才不会被困难所压倒。
我多希望自己成为一颗小草的种子,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生根发芽,活力无限。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3
早上,万里无云,我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着《一粒种子的旅行》。
书里主要讲了种子的'旅行。书中有许多乐趣,其中紫花地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它们的种子上含油,附着物,是蚂蚁最喜欢吃的。它们危机四伏,可它们非常勇敢。
这本书真有趣!还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我真想跟着种子去旅行,去植物的世界看一看啊!(九峰小学 李金哲)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4
人类很幸运。如果我们想旅行,可以借助各种交通工具。而植物旅行靠的是种子。种子的旅行方法多种多样。
凤仙花的种子躺在蒴果里,只要一碰就会快速收缩,种子会沿着弧线飞出去。凤仙花也叫“别摸我”。
老鹤草的种子利用“小勺子”来旅行,“小勺子”就像一个投掷器,把成熟的种子向四面八方抛去。
有些种子用风来进行旅行。蒲公英随着风的方向就像个降落伞一样在空中旅行。树木也是体型较大的植物,当它的种子向下飘落时,风把它抓住,吹到遥远的地方。
有些种子更聪明,它们喜欢“坐出租车”旅行。紫花地丁、花雪莲、报春花,它们的种子上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这是蚂蚁的美食,它们拖着种子,边走边吃,随后把种子仍在某个地方。
草莓是我的最爱,它的`种子直接附着在果实的表皮上。它还利用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匍匐茎向外延伸,它们的尖端长出新的根和叶。当匍匐茎接触到地面后,根会牢牢地扎在地里,长出一株新的草莓。
牛蒡或者猪殃殃这类植物会借助动物旅行。只要有动物从它们身边跑过,它们就会用钩子紧紧地钩在这些动物的皮毛上。动物会很快察觉身上的不速之客,梳梳身上的毛皮,种子就落在地上生根发芽。
原来植物这么聪明,原来大自然这么神奇!让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5
当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关于园艺所重金征求纯白金盏花的启事,引起当地一时的轰动。可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的,培育出白色的金盏花可不是易事。所以很多人在一阵热血沸腾后就把这则启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但二十年后,那家园艺所却意外的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一粒纯白的金盏花种子,培育出这粒种子的,竟是一位年已古稀的老人。她撒下最普通的金盏花种子,精心侍弄,一年后采下颜色最淡的金盏花的种子,次年又把它种下去……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二十年后她终于得到了一粒银白如雪的金盏花种子。你能做到么?可就是这样一位不懂遗传学的老人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做到
听起来老人培育出这种子是那样简单,可若要坚持下去,试问你,了这一切,这是奇迹么?
固然不是。
种花的过程中,我想老人一定失败过,可她仍充满热情,执着无比。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人人都听过,可仅仅是失败带来的经验就可以让人成功?当然不会。在失败的过程中,还要有一颗执着的心来坚定你的立场,从而使你不被失败带来的种种负面因素所打倒。
大概是三个月前吧,当时我正在家中无所事事地翻一些以前的旧杂志,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却将我从这样闲适的气氛中硬拽了出来。
打来这通电话的是一个和我玩得很要好的朋友。她当时火急火燎的大声拜托我帮她一个忙,说是一份重要的资料不见了,问我的还在不在。我想了一会儿,告诉她我的那份资料还在,后天上学的'时候就带给她。她很感激的一遍又一遍的道谢,说她找了很久,问了很多人,可就是找不到这份资料,还偷偷哭了一会儿呢。“如果你这里也没有,那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她这话让我的正义感顿时急速飙升,也不想若是找不到的后果,连连保证我一定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她放心。
可天有不测风云,在记忆中本应好好躺在抽屉里的资料竟不翼而飞,我仔细地找了所有我能想到的资料可能会出现的地方,却连资料的影子都没见到。这下完了,我沮丧地想,她一定会生我的气的。
我失望的躺回床上继续翻着旧杂志,就是这么偶然的一瞥,我看见了这个老人执着培育花种的故事。一瞬间,我茅塞顿开,立刻坐起来想办法。
最后还是我在网上查找了许久,把这份资料翻出来并打印好给她带了过去。我最终还是实现了我的承诺。我觉得失败带来的经验固有帮助,可最重要的仍是一颗执着的心。
我不禁想到了那个故事的结尾:那么一颗普通的种子啊,也许谁的手都曾捧过,只是少了一份对希望之花的坚持与捍卫,少了一份以心为圃,以血为泉的培植与浇灌,才使你的生命错过了一次最美丽的花期。
那么,以失败为养料,以执着为动力,培育出你生命中最美丽的成功之花吧!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6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绘本讲述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本书从袁隆平的童年兴趣开始,讲述了他为增加粮食产量,不怕失败,潜心研究杂交水稻,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研究之后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而他本人也拥有了“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故事,尤其重点描写了他寻找水稻雄性败育株的过程。我们要学习袁爷爷为了自己梦想执着追求的科学奉献精神,从小树立一盏科学的'光明之灯。
这本绘本讲述的是中国科学家袁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从小时候梦见禾下乘凉到坚持不懈的科研实验,最终解决中国人民温饱。他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坚持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为了这一粒种子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这种为了自己梦想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一颗颗米粒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应该珍惜粮食,让我们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因为这粒种子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因为梦想的力量使这粒种子在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它以惊人的生命力,奋力破土而出。这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他将这粒种子种进了农田,更种进了无数人的心里。当风吹稻浪,米香盈碗之时,我们会想起您。您种下的稻田梦,子子孙孙将代代相传,这世间定会如您所愿!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每个人都听过这首诗,这首诗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一篇文章中就是要让我们好好学习,做一个和文中的袁隆平一样有着伟大理想的人。
“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袁隆平的理想。他在平凡的几十年中用不平凡的科学发现和伟大科技成就让人类不饿肚子。被人们冠以了许多美名,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培育杂交水稻,他和妻子一起找雄性不育的植株。在14000多个稻穗中只找到了6株。袁隆平这种不畏艰辛,为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把自己暴露在炎炎烈日中,这种举动让我对袁隆平禁不住产生更加崇高的敬意。
还有一次,袁隆平种在试验田里的秧苗竞全部被人连根拔起!他不甘心自己的心血就这样消失了,就用手扒开试验田中的.污泥,寻找活下来的秧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5株奄奄一息的秧苗。他的这种不认输、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让我肃然起敬。
经过多年付出的劳动和汗水后,袁隆平终于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世界粮食短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袁隆平的这种爱国精神让我为我和他一样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难道你不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吗?只是小小几株秧苗,却解决了全世界人的粮食问题。我决定小时候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和袁隆平一样为祖国献出我的一份力量!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8
同学们,自从人类诞生以后,摆脱饥饿,奋力生存成了人类历史不朽的主题。粮食是生命的资源,没有粮食等于失去了人的一大部分。我们现在吃的粮食从哪里来呢?我们不是面临着饥饿的威胁吗?这些问题就是袁隆平爷爷给解决的。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和挑战,杂交水稻诞生了。
当面对严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养活世界?就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欢天喜地的“绿色革命”。袁隆平爷爷怀着从楔下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每天都认真仔细地研究水稻,这位坚定执著的`知识分子,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臭,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观察稻谷的生长情况,就算暴风骤雨也不能阻挡他那颗火热的心。利用稻谷的种子,培育出更好的品种,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无形中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著信念,在背后推动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分钟耕耘;正是这种不断努力的精神,催使他向成功走去;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迎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
虽然袁隆平爷爷儿时的梦想实现了,但这个不知疲倦的追梦人又有了更大的梦想——禾下乘凉梦。让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活儿干累了的农民还可以坐在底下乘凉、谈天、下棋……
现在,杂交水稻的推广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自给的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人们尊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还把天上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在人类的头顶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同学们,尽管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为我们解决了粮食之忧,可我们一定要爱惜每一粒粮食,为国家分忧,为世界人民分忧。袁隆平爷爷如此的辛苦,他这种为了世界和自己的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爱您,袁隆平爷爷!我爱您,米菩萨!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9
这是一本关于科学的植物繁殖的故事,一粒种子的旅行。我们人类,可以旅行,当我们想做长途旅行时,可以乘坐火车、汽车甚至飞机;当我们想做短途旅行时,可以骑自行车、摩托车或者直接步行。但是,种子也能旅行吗?它们靠什么旅行?阅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
有些植物有个特有趣的旅行方法:等到种子成熟后, 会把种子抛到空中。这在科学上,叫弹射繁殖方法。当然,种子们想要长途旅行,那也没问题。种子宝宝们自然没有长途跋涉的能力,它们需要一位强壮的朋友:风。风可以帮助长得又轻又软的种子们。比如:蒲公英、槭树、云杉,它们的种子就可以利用风力传播。
不过,有些种子更喜欢坐“出租车”——动物传播。比如樱桃、草莓、黑莓。它们那美味多汁的.果肉吸引着许多动物,而当动物们吃完果肉,也就将其种子送到它旅行的目的地了。
原来种子们也可以旅行呀,它们的旅行还这么有趣,真让我大开眼界!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10
在书的世界里阳光总是暖暖的,智慧总是闪闪的,在书的世界里我们流连忘返,我们沉醉不知归路,在那些好书中总有一些故事令我们感动,总有一些故事使我们深有感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成功是一粒种子》。这本书里有许多让人深有感触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搬开心中的石头”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汤姆家的院子里有一块大石头,一不小心就会被踢到不是跌倒,就是擦伤,汤姆对爸爸说:“为什么不把大石头给搬走,这样就不会让人跌倒了。”爸爸说:“你看大石头那么大,不知道会埋得多深,挖起来肯定费力,干脆不挖,还省力气呢!”于是,那块石头就继续留在那儿了。过了几年,汤姆决定把石头给搬走,因为他不知道被石头绊倒多少次了。所以他拿起锄头,提来一桶水,把水洒在石头周围,用锄头轻松地就把石头给挖出来了。原来它既没有埋得那么深,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人们都被它的外表蒙骗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只顾着寻找解决之道,却忽视了最简单不过的“先试一下”,让不可能变可能。其实,创新并非都是高深、神秘、复杂的,关键取决于自己是否搬开了心中的顽石。
同学们,读书吧!书是帮助你走向成功的梯子,是为你遮风挡雨的.大树,让你走向成功的道路。读书吧,书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11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晚上回到家我和妈妈看了一本书叫《一粒种子的旅行》,我知道了如果种子想生根发芽,它们会想出很多办法。
牛蒡的种子会借助动物来旅行,只要有动物经过它们的身边,它们就会把种子勾到动物的皮毛上。
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就说:“我要赶快出去!”他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他高声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种子终于发芽了,他很高兴。
这篇课文讲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足够的水分,蚯蚓的帮助,还有种子自己的努力,他才可以发芽。我觉得种子之所以能发芽,是因为有合适的'条件和他每天都一直努力往上钻。这跟我们学习是一个道理,需要妈妈的关心、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最关键的是你自己一定要努力,这样你才能学到很多知识,成绩也能提高很多呢!
这篇课文最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要像种子一样有一颗追求光明的心、一颗努力向上的心,这样你会变得很快乐呢!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12
今天是个晴朗的日子,我阅读了《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这本书讲的都是自然界里的花花草草,主要说的是植物是怎样旅行的。
我们人类要是出去旅行,可以乘坐汽车等交通工具,可是植物不能。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在很多的地方发现它们,不如墙角、石峰……难道它们会翻山越岭?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植物本身不会旅行,但有些植物很聪明,可以把自己的种子传播。比如凤仙花,它的种子是包在一个蒴过里,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弹开,他的种子就会飞出去,所以·凤仙花被称为“别摸我”,真有趣。
有的植物则需要风。蒲公英的.种子上有一些花白的毛,只要风轻轻一吹,种子就自然的跟着风飘走。梧桐树的种子有一层厚厚的壳,被风一吹种子就会从树上落下,然后会被一些强大的动物踩碎。还有一些种子喜欢坐“出租车”,出租车指的是对这类种子起作用的动物。不如说紫花地丁的种子上含油附着物,冬眠后的蚂蚁很饿,所以会一边吃,一边丢,种子就能传播了。还有好多植物的种子会利用很多的方法进行传播,真是太神奇了!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很多方法,还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原来不仅我们人类能旅行,植物也能旅行。看来小小的植物也不能小瞧呀。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13
今年暑假里我看了《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作者是德国的安妮。默勒,写的非常有意思,图画也很有艺术,讲述的是种子如何“旅行”的。
这本书主要讲植物种子怎样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使我们知道种子是靠大自然力量或动物来“旅行”的,有的也能靠自己的力量弹出去。凤仙花就是其中一种,当凤仙花种子成熟后,用手轻轻一摸,种子就抛向空中,还有蒲公英的种子像一把把小伞,风一吹,它们就可以在空中自由自在的旅行,树木也是植物,是体型较大的植物,它们的种子拥有真正的翅膀,在种子向下飘落时,风会把它们抓住,飞速旋转,等风停了,它们落在哪里哪里就是它们的家,有些植物会长出含有种子的果实,像雪莲花,报春花,还有一些春天开花的植物,它们的种子上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这是一种蚂蚁非常喜欢的美食,而蚂蚁在经历了寒冬之后已经饥肠辘辘,于是,它们托着种子边走边吃,吃完含油附着物以后,它们就把种子随便扔在某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长出新的植物,是不是很神奇,还有些植物用精美的甜点来吸引帮手,它们将一颗或几颗种子装在美味多汁的果肉里,甚至有些植物像草莓这样,将种子直接附着在果实的表皮上,草莓不仅能靠种子旅行,还能利用它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匍匐茎是一些贴着地面生长的小枝蔓,能够长成独立的新植株,草莓将几根匍匐茎向前延伸,在它们的尖端长出新的根和叶,当这些匍匐茎接触到地面后,根就会牢牢扎在地里,然后长成一株新的草莓,有些种子会依靠动物来旅行,比如鸟类,吃果实的时候会把种子一起吃下去,果肉在肠胃里被消化掉了,但是有些种子具有抗消化能力,当它们被鸟儿排泄出来时就像被吃进去时一样光鲜,如果它们运气好,掉在肥沃的`土壤里,就可以生根发芽长出新的枝和叶,一直长啊......长啊......长啊......很多年以后,它们自己也长成了参天大树,结出了自己的种子,然后,这些种子也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植物种子历险般的旅行又从头开始啦!
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在大自然里发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让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好探索更多的大自然的奥秘吧!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14
暑假里,我着实过了一把读书瘾,饱览了几部优秀作品,其中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最精彩,我一口气读上了两遍。我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稻草人》这部小说是由很多个小故事组合成的,最让我感动的无疑是《一粒种子》。这个故事也像一粒种子一样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里。
这故事中的一粒种子,十分神奇,它有核桃那么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珍异宝。一位国王看见了,精心料理,却不开花,国王懊悔的扔掉了。富豪看见了,细心栽培,也没开花,富豪沮丧地扔掉了。商人看见了,用最好的花肥培养它,可还是不开花,商人气愤的扔掉了。这粒种子又被农夫拾到了,农夫把它埋在地里,使它自然生长,终于那粒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生长的规律,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往往会像拔苗助长中的农夫一样适得其反。文中的国王,富豪、商人都急于求成,结果连一点收获都没有。
这又使我想起了被父母溺爱的孩子们,他们被视为掌上明珠,就像一次又一次被抛弃的种子一样,什么也做不成。而只有耐得住风吹雨打的人,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散发出独特的浓郁清香。
这个暑假,我去报了毛笔兴趣班,一开始,老师教我握笔方法,学一些简单的笔画如:横、竖,这两个笔画,写写也很简单,我以为每个字都那么简单,再练不久,就可以写春联了,可是,写下去,却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写的字越来越难,我越写越没耐心,写的`字越来越难看,还经常跟妈妈顶嘴,不过妈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了一个道理:“佳怡,学一样本领,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才能学好。”我恍然大悟喃喃的说:“《稻草人》中《一粒种子》这个故事也是这样,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什么事也做不成。”听了妈妈一番话,我调整心态,认真学习毛笔字,仔细聆听妈妈和老师的指导,现在我写的字越来越漂亮,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我信心大增,我相信我继续努力,一定能成功的。
其实,谁都有急于求成的时候,但一定要按事物的生长规律,才能有收获。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15
这几天,我读了《叶圣陶专集》之一粒种子,内容是: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一粒神奇的种子。在他精心的培育照顾下,一年后种子发了芽,但却长得很难看,国王把它扔到小溪里,后来被一个商人捡到了,商人让五个园丁培育它。
两年过去了,它依然这么难看,就把它扔到了墙角下。再后来,又被一个士兵捡到了,他把这粒种子带到了部队里。过了几个月,他连根拔起,看见根长得核桃那么大,他又把种子扔到了农田里。
一个农夫看见了,就把它埋在土里,每天施肥浇水。过了好多年,那粒种子长成了巨花,香气十足。附近的.人都赶过来看这朵巨花……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一粒种子读后感03-25
《一粒种子》读后感05-02
种下一粒种子记叙文作文通用11-23
《一粒种子》读后感8篇(精品)11-17
种子发芽日记09-19
我心中的种子02-19
《安的种子》读后感05-09
安的种子读后感02-11
《种子课》读后感05-22
《安的种子》读后感【精】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