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时间:2024-06-13 07:44: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

  这个寒假,我看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最喜欢第29章“男儿蔚为万夫雄”这一章。

  1917年11月18日,北洋军阀、湖南督军傅良佐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溃军败往长沙,此时已到了猴子石。就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全体学生撤往东面的阿弥岭时。毛泽东用自己的智慧,分析了当前的局面。成功的'令溃军离开了长沙城,并且还得来了千把枪。

  比起毛泽东,我们可差多了。毛泽东的能力和定力都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顶多也就是遇到危险不会“慌乱”而已,不仅不像毛泽东遇到危险沉着、冷静、镇定自若、面临危险时浑然不惧,而且还左跑右跑,给人不是一种“班级”的感觉,更不用说面对有一只武器的军队了。

  特别是在第10章里面,毛泽东教书的方法给我很深的印象。把一个字拆分成一些令人熟悉的部件,从记住这个字。比如香喷喷的香这个字,他把香拆成日跟禾这两个为人们熟知的字,从而让那些不识字人记住这个字。在第27章里面,毛泽东又因为工人们根本不识字,又搞了一番特别新鲜的举动:“把长沙里面最受欢迎的花鼓剧目改编了下。”让那些不识字的人们知道,晚上可以去找他学习文字。

  我希望我能像毛泽东那样勇敢,对社会性学科学习特别好!

  少年智,则国智。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2

  当我看完《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历史书上面的历史拉开了帷幕,而在这些历史书中,我最喜欢的是《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它让我更加崇敬毛泽东,也让我多了许多勇气去克服困难。故今日之责任

  故今日之责任,怒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过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地球。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一起朗诵史诗,交流思想心得,他们胸襟开阔,努力学习,积极上尚,不畏困难所屈服,他们是多么蓬勃上进的一帮青年。而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呢?有时间就上网,玩,看小说。我觉的我们有应该自我反省,像孔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这样我们有目标的学习,其不乐哉!

  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切组织图书会,并且在假期还一起去登橘字山头。这让我想到的我在初中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还有那熟悉的教室,那熟悉的教学楼,那熟的`悉林阴小道,那熟悉的宿舍,那熟悉的跑道。好幸福,好快乐哦!不过那已经成为雾过云烟的事情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梦里无数徘徊,却不能回头。

  看完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毛泽东是一个豪情壮志,文采挥洒自如,博大精通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古代有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毛泽东却有一个“袁门立雨”的事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3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这句出自李白《少年行》的诗句,很好的诠释了少年的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少年像春天一样朝气勃勃,充满生机。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描述的是毛泽东等少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学习和生活。它给我感触很深,书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他与很多那个时代的少年一样,拥有远大的梦想,他有一颗渴望实现梦想的心,他有壮志凌云的气魄。他乐于助人乐善好施。他知道革命需要强健的体魄,所以锻炼身体。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知道怎么样去实现它,即使遇到千难万险,也一往无前。

  本书中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刘俊卿,他的父亲是一个贫农,为了能让儿子上学,把自己女儿卖了去做丫鬟。当刘俊卿考上第一师范,他父亲到处借钱,为了给他买一身好的衣服,挑着行李送他去上学,路上不厌其烦地交代一件一件的事情,到了学校门口,刘俊卿竟然和别人说这是他雇用的挑夫。短短的一句话,让他父亲心都碎了。更过分的是,他又去将他妹妹辛苦赚的一点钱拿来供自己挥霍。刘俊卿不仅没有感恩之心,也没有羞愧之心,一次次做错也不去反思,外表华丽内心空虚,这样的人难成大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少年,我们积极向上,那国家就有希望,如果我们是垮掉的一代,那祖国就没有未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继续祖国的富强文明之路。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4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我国革命领导人毛泽东爷爷对自己上学时经历的往事的回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年轻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生活的经历。

  在《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中作者用生动的笔法刻画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勤奋刻苦的优秀学生,以及孔昭绶、袁吉六等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优秀校领导等形象。我最喜爱的人无疑是本书的主角:毛泽东。他机智勇敢,乐于助人,少年时期了他和我们一样,虽然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但仍然懵懵懂懂,还不懂得一些道理和规矩,因此经常会碰壁摔跤,或者办出糗事。

  毛泽东的领导力和胆量是无人能及的。虽然是少年,但他已经萌发了极强的领袖意识。在他的校园中,曾来过一个名叫张干的'新校长。他虽然诲人不倦,但过度地补课同学们疲惫不堪,甚至累死了一个负了伤的同学。毛泽东对校长的教育方法不满,于是他联合数百号同学,齐心协力,竟把校长赶了出去。毛泽东虽然勇敢,但因年少往往控制不住情绪,经常与老师因为意见不同而争论。

  而毛泽东的机智勇敢也曾立过大功。他在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的最后几年,长沙城外曾来过一支溃兵,有几千人之多。但因为怕遭遇埋伏而不敢进城。毛泽东带领学生军,以油桶鞭炮来代替重武器。他还扮成军官,进入敌军营中劝降。他面无惧色,举止镇定,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敌军缴械投降,保卫了长沙城。

  在书中也有两个无恶不作的混世魔王,马疤子和刘俊卿。马疤子是当地的匪首,残忍、狡诈,又卑鄙。而刘俊卿和毛泽东原来是同学,但后来当上了土匪。他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一心想对师范大学复仇。但邪恶之心总会遭到报应。两人最终在猴子石战役中被消灭。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丰。我对毛泽东机智勇敢,无所畏惧的品格十分钦佩崇拜。更加明白了,要抵制邪恶,发扬正义。这本书还原了领袖的朝气与美好品质。我认为我们应该以毛泽东及他的同学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奋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5

  记得当时是看了《恰同学少年》的电视剧,然后才知道这本书的,怀着对那段历史的好奇和对伟人青年时期经历的崇敬,我忍不住翻开这本书。

  《恰同学少年》主要是以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湖南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表现背景,展现了在社会制度变革之际,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杨开慧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塑造了一批优秀的如孔昭绶、杨昌济等以民族大业为己任的知识分子。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书中毛主席他们组织了读书会,朗诵史诗,交流心得,很羡慕那时候这样的蓬勃青春。而我们现在呢?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大家都窝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这即便不是病态的'生活方式,至少也是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觉得就是因为缺少毅力,现在的活动要比那时候多得多,条件也好得多。我们有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有设备齐全的健身馆,有环境优美的公园,可是我们并没有做好一件事的毅力,我们办了各种会员卡,可最终这些卡可能几经转手方才用完,可能被遗忘在某个角落,等我们再次见到时早已过了有效期。不管是生活中的琐碎,还是心中最初的梦想,做任何事都应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还我山河的决心才能做好它,如果只是浅尝辄止、有始无终的话,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小事情无关紧要,要是在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情面前,我肯定能做的很好”。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如果连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都不能坚持、不能做好,又怎么能做好所谓的大事情呢?况且,什么样的事情才是大事情!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是轰轰烈烈、浓墨重彩的。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情,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即使是默默无闻的平淡一生也同样会精彩绝伦。坚持做下去的每一件小事情都会是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炫耀的大事情,因为这些小事情正是我们坚持不放弃和务实不做作的人生写照。

  为了让我们在老了以后没有更多的遗憾,从现在开始就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情、大事情,在这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6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最近我看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书中描述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一批优秀青年,为梁启超先生说的这段话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更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叫“少年强”,如果把这批青年放到现代,任何青春偶像在他们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这本书把在湖南第一师范的五年生活作为背景,讲述了、蔡和森、向警予和陶斯咏等一批优秀学生在五年里的种。种事迹,还塑造了杨昌济、孔绍绶等优秀教师的形象。

  书中有一篇开学前的描写留给我印象深刻。招生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论教育”,有一天,本想到臭豆腐摊去吃臭豆腐,但是没有钱,萧氏兄弟刚好看见他,便请他吃了一顿,吃完饭后聊天中得知,三人都想报考第一师范,萧氏兄弟觉得值得信赖,于是就将他们写的论文给了,让他替他们上交,也没有拒绝。可是萧氏兄弟走了之后,竟然在臭豆腐摊的桌子上睡着了,而臭豆腐摊老板的儿子刘俊卿又是一个嫉妒心理非常强的人,看了萧氏兄弟写的文章,觉得非常好,可能会影响到他考进第一师范,所以就趁睡觉时偷偷拿走了,醒来发现萧氏兄弟的论文不见了,而且这件事也不好向他们说明,于是他就替他们又写了一篇交上了。

  当成绩出来那天,刘某某看见萧氏兄弟的成绩依然比他高,觉得很不可思议,而萧氏兄弟也凭借这样的`成绩成功进入第一师范。

  这一个故事不仅刻画了一个非常有文采的的形象,还呈现出了一个卑鄙的刘俊卿,使整个故事更加吸引读者。

  整本书中有生死、有离别、更有背叛。故事生动,真实感很强,让我在对革命先驱的进一步了解的同时,更真实的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伟大。此书让人读后有想发奋图强,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努力读书的愿望。

  大男孩是初二的在校学生,加盟果敢时代大v店,建立了自己的网上书屋:“康妈妈的大v书屋”,欢迎光临,欢迎一起来开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7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的题目出自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一诗中,毛泽东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回想起和同学一起在长沙度过的时光。而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写的正是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年半的学习生活。

  在这本书的众多人物之中,我最欣赏的是毛泽东。毛泽东非常爱读书,有一次毛泽东的草鞋破了,杨昌济老师给了他一个铜板,叫他买双新鞋,毛泽东路过书店,看到了《西洋伦理学史论》的'广告,就买了一本。毛泽东知错就改,有一次他在作文课上,顶撞了袁老师,虽然犯下了严重错误,但是在他知错后,就立马赶到了袁老师家里,袁门立雨,向袁老师认错。毛泽东虽然有一些科目不好啊,但是他很努力。毛泽东,浑身是胆,在溃兵湘军准备进长沙城抢东西的时候,带领200来名学生,把敌人吓住,面对敌人的要求,勇敢的前往敌营,在计划被敌人揭露的时候,虽然出了一身冷汗,但是面无惧色,最后敌人还是缴枪了。

  毛泽东如此爱看书,虽然我也很爱看书,但是如何给我一块钱,我路过书店,未必会选择买一本书。毛泽东虽然顶撞老师,一开始还不肯认错,但是,在他知道错后,以袁门立雨,向袁老师认错,我们一般人恐怕都做不到。毛泽东虽然英语不好,但是他很努力,没有灰心,而我有些地方做不好就烦躁,我应该向他学习。毛泽东的这些优点,是他成为著名军事革命家到著名领袖的关键。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著名人物少年时代经历,也让我认识了民国初期的混乱的局面,令我受益匪浅!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同学情深;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情谊;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壮志;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

  ——题记

  读《恰同学少年》,每一遍都看得我热血沸腾。它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与斗志,唤醒了我对人生的目标与希望。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在毛泽东身上犹为贴切。他白衣胜雪,英姿飒爽。每每想到他,我就会想到那个豪气冲天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的毛泽东;那个在北洋军阀包围下英勇无畏的毛泽东:那个看到易永畦生病时无微不至的毛泽东;那个对母亲体贴温柔的毛泽东……当然他也有许多缺点:太冲动,太倔强等等。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优秀的、进步的青年。在他身上,我感觉到一种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气节,知难更进的少年刚锐,难以压抑的对理想的崇祯,对祖国的炽热情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作为进步青年的代表,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焚膏继晷的苦读,风雨无阻的锻炼,带领手无寸铁的同学们保卫长沙城的果敢!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意气风发,气势磅礴,豪气冲天,锋芒毕露,字字珠玑,句句真言!人生百年,过眼云烟,若浮华一世,岂不如太史公所言的鸿毛之轻哉!悲夫------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所透出的那种只有少年才拥有的纵横天下之志向,心存世界之胸襟,确是让人热血沸腾,夷狄虎视,国之将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晴日和风,万里无云,英雄已逝,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为国家的落后承担些什么样的'责任?应该为这个民族的强大和兴盛担负起什么样的义务?“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少年时代的我们能做到这样。恰同学少年,我们拥有的是一段才刚刚拉开序幕的热血青春,修身储能,博采众长,纵横流芳,心怀天下。然而我少年之辈正在人生之得意之时,恰也是最摇摆不定之时。逝者如斯,朝花夕拾。我辈所面临的世界更加纷杂,有诸多机会,又有诸多诱惑,该如何选择自己之所向,是停留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幻想浪漫式的安定,还是放眼未来,为祖国乃至整个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风尘殆尽,而历史的车辙仍然在大地上延伸,风像一件往事,当千载时光白驹过隙,对歌悲喜笑尘埃落定的时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9

  这个冬天,我看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喜欢第29章,“魏人一万名男性,”本章的大部分。

  19xx年11月18日,北洋政府军阀、湖南督军傅良佐在护法进行战争发展中被我们击溃,溃军败往长沙,此时已到了一个猴子石。就在中国湖南大学第一部分师范的全体提高学生撤往东面的阿弥岭时。毛泽东用自己的智慧,分析了当前的局面。成功的令溃军离开了研究长沙城,并且同时还得学习来了千把枪。

  我们比毛泽东差得多。 毛泽东的能力和决心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充其量,我们不会在危险中“恐慌”,不仅不像毛泽东在危险中,冷静,冷静,面对危险时无所畏惧,而且左右跑,给人的感觉不是“阶级”,更不用说面对军队的武器了。

  特别是在第10章,毛泽东的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一个单词从记忆的单词中分成一些熟悉的部分。例如,他把香分成两个熟悉的字,孙和我,这样不识字的'人就能记住这个字。在第27章,毛做出了一个特别的新举措,因为工人们不识字:“他改编了长沙最流行的花鼓”,让那些不识字的人知道,可以在晚上去他那里学习这个单词。

  我希望我能像毛泽东那样勇敢,对社会性发展学科知识学习能力特别好!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0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每当读起梁启超所写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时,我就热血沸腾。这个国庆假期,我看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更让我对新中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恰同学少年》写的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刘俊卿等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以及当时国家所发生的事情的真实写照。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刘俊卿带领侦缉队抓捕孔昭绶校长的故事;二是毛泽东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军智斗北洋军阀的经典故事。

  首先,刘俊卿带领侦缉队抓捕孔校长。刘俊卿,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卖臭豆腐的,而他却有很强的虚荣心,看见别人买什么,他也想买。后来,他们学校因袁世凯要和日本搞中日亲善而开展全校写中日亲善的文章,而在其他学生都义愤填膺的写洗血国耻的时候,刘俊卿却写出了中日亲善的文章,让一师的整个校园都震惊不已。校长孔昭绶一气之下撕了刘俊卿的文章,刘俊卿因此怀恨在心,便与纪墨鸿去汤芗铭处告发孔校长。之后,刘俊卿带领城防营前去抓捕孔校长,面对昔日的同学,虽深感惭愧,但是却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他,带领侦缉队前去抓获孔校长。刘俊卿的父亲刘三爹看到这一幕,犹如五雷轰顶,她决心用自己的命换校长的命,帮孔校长顺利逃脱。而刘三爹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看到这里,我既敬佩刘三爹的大义与无私,又对刘俊卿这样一个小人恩将仇报而表示怀恨。

  其次,是毛泽东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军在心理与语言上打败北洋军的故事。那时,北洋军阀已经败退,3000逃兵逃往长沙。长沙闹得人心惶惶,长沙总督也弃城跑了。他一跑,长沙百姓心中的'支撑柱也崩塌了,于是百姓都纷纷开始逃亡,孔昭绶等一批教务员也决定带学生们先逃往城外,先躲避北洋军的溃兵,等事情结束了再回来。但是毛泽东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如果3000溃兵进了长沙,那整个长沙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他决定在城外阻击北洋军阀,在孔昭绶等教师担心的目光中,200名学生军出发了,毛泽东统领着他们一直走到猴子石,把鞭炮扔进油桶里模仿枪声。之后,他们便准备去让北洋军阀缴械。毛泽东扮成了军官,他和萧子升与北洋军阀开始了谈判。有位军官主动和毛泽东握手,实际上就是较量,看他是不是真的拿过枪。那个军官刚开始还笑的很开心,但后来被毛泽东把手握的生疼,回来时肯定的说“他的确拿过枪。”谈判过后,溃军开始缴枪,然而,缴枪顺利进行着,被学生军俘获的马疤子突然逃了回来,他告诉军阀首领,毛泽东他们只是学生。我这个局外人当时都十分紧张,而毛泽东却镇定自若。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缴枪顺利进行,我也为毛泽东这样有勇有谋的有志青年十分敬佩。

  读了这本书,我对毛泽东这种智勇双全,临危不乱,镇定自若,以一己之力扭转一支军队的精神十分敬佩,我决心以后学习他的精神。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决心要像书里面的人物一样努力奋斗,为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准备。而我们正值青春,生在新时代里,我们要向毛泽东他们学习,争取把新中国建设的更好!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1

  最近,我读了红色经典励志小说《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主要写了毛泽东、向警予、陶斯咏、蔡和森等优秀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五年半的求学生活,表达了他们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关于毛泽东的“袁门立雨”。故事是这样的:毛泽东的作文老师袁吉六给毛泽东的作文打了40分,毛泽东在课堂上就质问老师,我的'作文哪里不好?为什么只给我打40分?袁吉六听了非常生气地把毛泽东赶出教室。课后,袁吉六把这件事告诉了孔昭绶,又传到班主任杨昌济耳中。杨昌济听说后,找到了毛泽东,对他做了说服教育,毛泽东也知道自己错了,跑到袁吉六家想给老师道歉。老师在气头上没见他,他就在门口站了一夜,而且那天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雨。第二天一早,袁吉六看到淋了一夜雨的毛泽东,被他的诚意打动,最终原谅了他并且送他一本《韩昌黎全集》,并对他说:“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只管来找我,我袁吉六家的门你随便进!”

  我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谦虚,要知错就改。古有程门立雪,近代有毛泽东“袁门立雨”,毛泽东就是因为有这么好的品质,才一点点积累和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代伟人,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暗暗发誓,我也要向毛泽东一样,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谦虚、知错就改。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2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将这句名言定作了我的座右铭。而这句话是我从《恰同学少年》这本名副其实的好书中得知的。

  每每看《恰同学少年》,心中便总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本书朦朦胧胧地激起了我的理想与斗志。在这本书中,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情谊,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壮志,什么是真正的同学情深……

  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在书中出现,而这些人物都是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青年。像喜欢刨根问底的毛泽东,遇事往往深思熟虑的蔡和森,常常一鸣惊人的萧子升……但深受我喜欢的便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了!一提起他,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毛泽东在遇上困难时那左比右算、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的模样,眼前仿佛掠过毛泽东在球场上那百战百胜的英姿,心中徘徊着毛泽东对易永畦同学卧床不起时无微不至照顾的身影……一次次想起,便不由自主地佩服起来。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毛泽东也不例外,他的缺点便是太性急、太冲动了。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他驶向成功的彼岸。

  “趁着这满山夜色归你我所享,烈风骤雨中,凌其绝顶,一览众山,岂不快哉!”就是这句话吸引了我的.心与毛泽东和蔡和森一起在雨中奔跑着。他们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是如此豪情,是如此快活。他们两人仿佛两个狂野的战士,完全融入了雨中的自然。使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融入进去,尝尝那妙不可言的感觉,想必那感觉一定如蔡和森说的那样——“风,浴我之体!雨,浴我之身!烈风骤雨,浴我之魂!”顿时,青年们在高山之上那充满自由力量的长啸狂呼声使我震撼不已。

  毛泽东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的老师——黎锦熙曾说过毛泽东是师院中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勤奋,一分一秒都不放过。他曾说过:“觉可以一日不睡,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那优异的成绩是他的无数滴汗水换来的——他只要一有不会的问题,便立刻向同学与老师请教。就连睡觉之时,他手中还抱着一本书呢!在他书上那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了他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书上的评语与心得,字字刻出了他对学习的孜孜不倦。他不仅热衷于学习,也十分酷爱运动。一年四季,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甚至是寒风呼啸,他都始终锻炼着自己。我想,就是因为如此,毛泽东才会既富有丰富的知识也有强健的体魄,为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从古人的“程门立雪”到“袁门立雨”,用自己的诚心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我。他,天天坚持洗冷水澡,以此来锻炼身体,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

  毛泽东为了自己的理想所奋斗,并且他成功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谁知道今后就不是你我之辈呢?所以就要从小开始奋斗,因为我们知道——少年强则国强!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3

  这本书以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校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优秀青年为追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现状的雄心壮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当年的毛泽东何尝不是这样的,英姿飒爽,仅明亮的`眼神,就会让人为之一振。作文里指点江山般的豪气,是他;上课与老师争执赌气,是他;召集同学组成学生军、读书会,也是他;面对三千荷枪实弹士兵,谈笑风生的还是他……

  毛泽东能成为开国元首,是因为他知错能改:作文因“锋芒”太过,成绩一再下降,还一直认为自己很有理,导致在课堂上跟袁老师顶嘴,被老师赶出教室,要不是他的恩师杨昌济给他提出来,还不知错。而他一旦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就马上将功补过。夜晚时分,他去袁老师家认错,却吃了闭门羹。但他坚持到底,吃了闭门羹却不灰心,一直站在门前,下起了大雨,他也站着,直站到袁老师见他为止。从那以后,毛泽东将“锋芒”内敛了些,作文成绩也好转过来。

  我有时犯错,虽然也会认错道歉,但并不改正。有时我没写作业,挨了一通训斥。当时,别人看我从心底里后悔,就过去了,可下次,还是在同一地点,没写完作业。这不是没认识到错,而是不愿主动改,再比如,有一次,在写作业时,去看课外书,心里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但还是忍不住。有些人,比如说我妈,会督促我改错,我要对她说一声:谢谢。

  我要让自己时时保持清醒头脑,知错改错,这是我一定要做到的。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4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它描写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经历过程,展现出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优秀青年为追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我从书中看到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它的意思是少年强大国家才能强大,少年无能国家也弱小。毛泽东刚进学校时偏科很严重,他文科很强,而数、理化、音乐、美术却很弱,但毛泽东却迎难而上,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书中毛泽东和他的同学、朋友等有志青年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不忘强身健体。他们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自创的“毛氏六段操”就受到大家的欢迎,学校还在毛泽东等提议下进行了“书生练兵”活动,这次活动的进行为以后保卫长沙之战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当然同学中也有自私的,刘俊卿就是其一,为了自己的虚荣心把家里本已所剩无几的.钱拿去买皮鞋,为了自己的面子谎称自己的父亲是他雇的挑夫,一步错便步步皆错,最后他背叛学校、出卖校长、老师、同学。他黑暗的内心相较于毛泽东等一群乐观向上、有勇气、敢作敢当的有志青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他们让我想到作为中国的少年我也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学习他们为国家出一份力,向他们一样为国家争光。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晨光初现的操场上,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一齐高声诵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震撼的画面时常出现在我的脑子里。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5

  敢以天下为已任——《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寻一凡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才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他身材极是高大,头发剃成短短的极寸,眉目清秀,目光却炯然有神,身上的短衫满是补丁,一双布鞋破开了一个大口。他就是他。

  一群溃军来到长沙城的猴子石,他他丝毫不慌,巧妙的利用溃军他们军心不齐的弱点,不用一枪一炮,没有一死一伤,便不费吹飞之力骗走溃军的枪,击跨了溃军。

  面对新校长的`“题海战术”他带领全校同学赶走新任校长。可当他知道新校长是怕他们惹是生非才用功课来压他们,毛年东他又懊悔不已。

  他有一片改善中国的雄心与抱负,因此他奋苦读书、关心国事,常与同学,甚至老师,一起淡论国家大事。

  在袁世凯决定让与日军谈判时,他与一群学生闯入校长办公室。更可气的是新任军官汤芗铭竟让全校学生写一篇“中日亲善征文”!

  在他的提醒下,孔校长决定将这条公告给换成《就五·七国耻征文告全校师生书》,可见他们的雄心与抱负。

  正是中国有毛年东、蔡和森、萧子升这样的热血青年在,才能翻开中国新的篇章。

  这使我想到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促使他们打仗的原因是什么?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挑拔之下啊!而我们以前的中国也在那八国联军的打压下,可我们中华人民,不畏强权,英勇地站起来与敌人作斗争!这才能成就今天的中国!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07-11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1-14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06-08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优秀10-30

恰同学少年电视剧观后感11-12

少年的友,少年的情03-07

《奔跑的少年》读后感12-26

《人鱼少年》读后感11-21

史记少年读后感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