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读《原生母爱》有感

读《原生母爱》有感

时间:2024-06-17 10:33: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原生母爱》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原生母爱》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原生母爱》有感

读《原生母爱》有感1

  读这本书,当读到第三类:不管不顾不会爱的妈妈时,心中特别感慨!

  小时候,女孩子们都玩儿跳皮筋儿,踢口袋等游戏。皮筋儿是用拾捡来的各种皮子,包括车带皮等等,剪成一条条细皮带,再把每个连接上系好,连成闭合的皮筋儿。在课前课后跳来跳去。我厉害至极,最高能让皮筋儿撑到小伙伴的脖子上,还能单腿跳进去。当我双腿有力跳到小朋友的皮筋儿里时,伙伴们会嗷的一声,伴着惊讶的五官,嘴里大声赞叹,你好厉害,骄傲和满足灌满我的全身,足以支撑我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练习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失败的哭嚎。正因为如此,我也成为各位小朋友争抢要成为一对的小朋友。由于常常自己偷偷训练内功,以达到亮相时惊艳出场。随之而来呢,皮筋经常断裂修补。我曾经哭求妈妈帮我,但是没有用。是奶奶帮我找皮子做皮筋儿,修皮筋。为此,我常常觉得妈妈并不爱我,特别伤心[流泪]。在小朋友眼里,这些都是头等大事。但是没有妈妈的'身影,没有妈妈的叮咛,也没有妈妈的帮助。因此,我常常觉得无助,无力和孤独。

  这就是我的妈妈,她不管不顾,她从来不关心我的喜怒哀乐以及饮食起居,她不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即使说了,她也会按自己的喜好做饭。我明明知道他没有爱,但我就执着的在那里,想要妈妈给我爱,我陷入到分裂和纠结的痛苦中。

  长大到现在,我开始有点松动我的执念,并试着理解妈妈。

  我发现了妈妈的孤独。多年来,妈妈的位置在家里消失。孩子和爸爸是一个团伙,妈妈是落单儿者,没有人倾听妈妈,妈妈被家人排挤了几十年。

  也回忆起与妈妈一起相处的温馨。放学回家,期待家里餐食的丰盛,虽然不是刻意为我准备,但饿极了肚子,在到家院子里时能闻到饭香味儿,涌现出渴望,美好的感觉是真的,是一种极度的幸福。这种欢喜满足的喜好,事隔多年,想起,依然感动至极。

  小时候的我不爱吃饭,母亲为了哄我,总要讲一个重复的故事,而且需要表演,表情夸张,张着大嘴,把饭一口口塞嘴里,还要伴着声音“呐呐呐”,表示饭菜诱人,而我边捧腹大笑,边学着妈妈,一口口吃进饭。可以说,妈妈为了我,煞费苦心。

  这样的关心不胜枚举,如果妈妈是一个完全的坏人,我也不至于长这么大,也不至于这么矛盾,一边恨一边不曾离开。

  是的,负面情感一旦承认、尊重、宣泄,压抑许久的爱、感恩,正面情感也会生根发芽,在脑海中会得以浮现。

  而今,我与母亲的记忆终于被重写,这将具有重大意义。与母亲和解,给母亲位置,这将重塑人际关系模式,内心也会升起力量。同时,也会提升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是的,正如作者所说,每个人都是被爱着的,是与众不同的存在。我们不必绝望,不该畏缩,因为我们渴望爱,也得到过爱。

  致敬每一位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

读《原生母爱》有感2

  《原生母爱》这本书是由韩国顶级发展心理学家李南玉,倾注30年心理咨询经验,以家庭心理学视角绘就而成。因为与母亲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好像从小到大全部精力都用在讨厌妈妈这件事上了。我想放下愤怒恐惧,不再虚度人生,找回自我,建立良好平和的关系。所以这本书深深触动了我!给了我一个答案!

  本书的文章结构由四大部分组成,一是关系的开始—原生母爱。这里讲述了非常重要的依恋关系理论,我们人际关系的原型以及很多困惑都可以从此找到源头,一起头绪。二是重新理解妈妈与母爱。由于妈妈的基因以及她的原生家庭影响,母爱分成四种有害形式,没有做好课题分离;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没有处理好夫妻的关系;没有得到爱,不会爱;以及跟随自己情感区别对待孩子,从而给孩子带来的生命底色是恐惧、不安和不被爱。

  三是挖掘母爱的巨大力量。通过族谱以及家庭结构调整,深入理解妈妈,不是妈妈不爱孩子,而是他自己也没有被看见,无法给爱,从而理解自己,理解家庭,重新找到爱。四是换视角看母爱,理解母亲,改变我们的意识,重新看待世界。态度变了,与母亲的关系变了,与世界的关系也就变了。力量升起,成功就不远了。所以有句很著名的话,成功长着一张母亲的脸。

  正如本书序中所讲。妈妈在原生家庭中的生物学、社会学经验会决定她独特的母爱底色。原生母爱,母爱质量高低还取决于夫妻关系以及亲子关系,比如说性别以及排序,以及她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妈家里排行老小一共一男四女,她是四女,因为姥姥失去过一个男孩儿。所以,生下母亲,挺失望的,他想再要一个男孩儿。母亲生存环境恶劣,经常有上顿没下顿,而母亲因为从小年弱多病,可以吃上鸡蛋,可是舅舅经常偷走,导致他为了保护自己拼命护食,告状狠,狠出手。母亲也没有逃过天花病的侵袭,同村的只剩下她一个孩子,其他早早夭折。

  大概姥姥身体不好,用思念逝去的`大舅,无心看见兄弟姐妹们。所以孩子们经常争斗,为了生存拿出看家本领。而这个时候,母亲的位置有缺失,没有及时的爱以及引导,导致年龄最小的母亲强势、凶狠、暴躁。她天生又争强好胜,所以造就了对我的冷漠暴躁,一如他在原生家庭中的一样,他没有爱,也给不出爱。因此,我对她也形成了抵抗型依恋。

  今天理解了妈妈,让我了解属于妈妈的悲伤,无奈和坚强,以及独特的美丽。我理解了自己!感谢妈妈!

【读《原生母爱》有感】相关文章:

母爱读后感10-17

《母爱》读后感09-06

母爱读后感05-30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08-07

《感悟母爱》读后感04-28

《血色母爱》读后感03-17

读《窃读记》有感06-17

读匆匆有感06-27

读边城有感06-27

读《简爱》有感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