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世界上》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在世界上》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世界上》读后感1
今天下午,我收拾书橱时找出了以前的一本杂志,杂志理有一篇文章让我感触很深。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中国孩子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吗?》
中国孩子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吗?我带着疑问读完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了在一次夏令营中,中日两国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不同表现,两国孩子的家长帮助、爱护孩子的不同做法,令我大吃一惊。
同是得病的孩子,日本孩子能坚持重负荷行军;而中国孩子却回营休息。同是家长,日本家长看到孩子病了,只把鼓励的话留给孩子,并驱车走了;可中国孩子的家长却将孩子抱上车,。同是学生,日本学生生活能自理,而我们中国学生呢?却什麽都要依赖家长。而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溺爱,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
“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这是一些日本人公开对中国人说的一句话。仅仅一句话,对我们中国的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奇耻大辱。仅仅一句话,对我们的祖国是多么大的歧视!但就是这句话,会促使我们中国的孩子努力奋斗!
这句话像一根鞭子抽打着我们中国儿童,又好似一声巨雷,震撼着我们中国的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心。
醒过来吧!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们!醒过来吧!二十一世纪的少年儿童们!我相信,龙的传人是强者中的强者!
《在世界上》读后感2
读名字,发出感觉。自古以来,名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每个人都在不同时期解释名字。然而,我们写的阅读感可能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但我们可以从名字中学习一些我们使用的东西,这也是名字传递给我们的想法。
《在世界上》是19世纪俄罗斯作家高尔基的一部作品。这本书是痛苦的下层生活的艺术记录。读完这本书后,我第一次深入了解了高尔基的社会和人民。
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探索着智慧的光芒。那就是主人公渴望出路和改变的眼睛。他生活在他们中间,独立,总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猜测生活的`意义。他的思想以书为主,生活在另一个广阔自由的世界里。书中的世界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也常使他苦恼,外祖母美好的心灵与玛戈尔王后高尚的情操成为日后回忆的主角。
对书的热爱打开了无知的头脑。一个用书来填补贫瘠思想的人,抵制周围的不和谐。英雄,厌恶周围的丑陋和粗俗,渴望一种纯洁、美好的生活。"我必须寻求新的美好生活,否则我会毁灭它。"以更高的追求,走上了上学的道路。
书籍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让人追求,给人崇高的信念。最好不要忘记随时随地读书。
【《在世界上》读后感】相关文章: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02-25
繁星春水读后感 读后感03-05
《关键对话》读后感-读后感07-07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01-24
母亲的传说读后感推荐_读后感06-03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老人与海》读后感 读后感03-04
双城记读后感 读后感03-04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