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米开朗基罗读后感

米开朗基罗读后感

时间:2024-08-17 07:24: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米开朗基罗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米开朗基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米开朗基罗读后感

米开朗基罗读后感1

  ——读《名人传之米开朗基罗》有感

  那天,寒雪纷飞,天昏地暗。不能外出玩耍,只能无所事事的宅在家里。无聊之余,我拿起了《名人传》这本书来消遣时间。不料,故事内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无法自拔,更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

  《名人传》出自于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笔下,是一部激发人上进的文学名著。它叙述了三位伟人的一生: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中让我看到了他们像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但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中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

  这部名著中,米开朗基罗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雷塞,他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6岁时就去世了。他13岁进入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又跟多纳泰罗的学生贝托多学习了一年雕塑。之后,他又进了当时统治者开办的美术学校。短短四年,他以自己超群的才华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后来,他殚精竭虑的投身艺术作品的创作,即使人生坎坷、世态炎凉,他坚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我期待米开朗基罗这座高山,给我们恒在的启迪。”这是作者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的结束语。起初,我并不了解米开朗基罗,只是知道他的'艺术名声,而如今看了这本传著,才了解到这位即使高龄却还依然投身艺术的伟人。他即使重病在身,即使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即使和助手挤在一张床上,即使有那么多反对者欺压,他依然要做个对艺术完美追求的人。在我的心中,米开朗基罗是那么伟大,那么幸运!罗曼罗兰还评价道:“我并不是说,普通人能企及这样的高度,与之心神相同。但一年一度地,他们可以登山朝拜,他们将可以在那儿吐故纳新,滤去血液中的杂质。在那高山之上,他们将会感到自己更接近永恒。过后,他们再下到人生的平原上来,心中将充满奋斗的勇气!”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省。我,自傲,一意孤行。家长们每天忙里忙外,却始终不忘嘱咐我一件事——好好学习!我时常会我行我素,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当看到米开朗基罗有时即使如此废寝忘食的工作却换来空空如也的回报时,我表示质疑和嘲笑,甚至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解脱。然而读到母亲曾写给我的鼓励信中,我又开始自责,开始懊悔自己的不是。对待学习,我表面上积极用功进取,表现出一副好学子弟的样子,却不知暗地里有多少次是按着自己心里的享乐主义行事。大多的事情,我只喜欢做点皮毛,学起知识来也是半知不解就草草了事,却又不知对我、对家人那包含期待的一句“好好学习”有多大的破坏力。米开朗基罗即使常常碰壁,却会为了艺术、为了雕塑花费几年甚至一生去完成它们。回想起我,只有一年半就要悄悄溜走的初中生涯啊,我又是怎么对待的呢?只有后悔罢了,只有哀伤罢了……以前,我也想过和米开朗基罗一样的“计划”:选择放弃!觉得放弃了,就都结束了。但他不一样,及时悔改,继续他的艺术生涯。或许现在悔过,为时未晚吧!我时常从家人繁忙的身影中,从父母日渐衰老的白发中,从这样的激励人上进的文章中悔悟。现在回想自己,有愤怒,对自己落魄的愤怒;有伤感,对进取却无回报的伤感;但更多的还是感激,感谢家人,感谢母亲,也感谢米开朗基罗,让我在迷茫中重新找回该走的路,也感谢自己,没有放弃自己……

  1564年2月18日,星期五的暮色衬映下,伟大神圣的米开朗基罗逝世了,永远离开了我们,却留下了那么多精美的艺术作品。而我也在米开朗基罗的故事中感悟到了真实,感悟到生活的真谛。正如罗曼评价的那样,米开朗基罗这座高山,会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

米开朗基罗读后感2

  米开朗基罗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他是一个精神上的贵族。他是个天才。他有一种可怕的生活,猛烈的爆发,使他虚弱的身体和灵魂无法承受。

  无论是傅雷生动的翻译,还是罗曼·罗兰先生对大师生平的详细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对大师生平经历的全面再现,令人惊叹。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命。米开朗琪罗在这里是真的,平易,但他确实非凡脱俗。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都献给了艺术,他对艺术真善美表现力的追求更加感人。是的,米开朗琪罗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巨人的称号,他威临着那个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天才辈出、伟人云集的时代。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但丁…一个个令人敬畏,需要仰望可观的名字才能闪闪发光。他们站在那里,就像世界上的山,米开朗琪罗就是其中之一。

  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那个时代,那个城市里,他是人们狂热的对象。他也爱他们,但他对他们很严厉。他英雄的天才鄙视他们小组的艺术、矫饰的艺术精神和普通的现实主义。他是一个精神贵族,是一个被天才囚禁的人。他拥有的天才的力量完全征服了他。这是一种可怕的生活,猛烈的爆发,使他太弱的身体和灵魂无法承受。这是罗兰先生对他的描述。

  在他眼里,这位伟大的外表创造者,同时又是有信仰的人, 一个美丽的身体一样,是蒙着肉的外衣的神的表现。作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创作者,米氏一生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传世杰作。但是他认为自已只是把上帝赋于创造力发挥出来而已,是他在接近神时的.创造。创造美丽外表的创造者受到人们的尊重,所以创造血肉生活的创造者,创造者的创造者不是更令人钦佩。他说:一幅好画,接近神,与神结合,只是神的完美抄本,神的画笔的阴影,神的音乐,神的旋律。因此,一个画家成为一个伟大而聪明的大师是不够的。我觉得他的生活应该是纯洁神圣的,这样神的精神才能统治他的思想。

  在不断创造的冲动中,除了日夜工作,他什么都不想要。他生活在不断的兴奋中。他是孤独的,他的爱人,但他不被爱,人们只敬畏他,甚至敌视和怀疑他。他一生都没有享受过爱情,友谊只像明星照亮了他一样。他周围到处都是黑夜,只有他的思想像流星在黑暗中剧烈旋转。没有享受到一点温柔,一生中没有一分钟睡在别人的爱抚中。他一生致力于创造艺术,试图将真、善、美保存到永恒。然而,他一生90年的巨大工作无法实现他的宏伟计划。如果他的计划经常失败,因为他的日常纠缠、琐碎的工作和人类社会的变化。他认为没有一件重要的作品是完成的,有许多珍贵的作品在他死前被摧毁,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为了实现他的艺术梦想,他被迫在物质暴力面前低头,因为他为使徒彼得建造了一个超人纪念品,因为他听到鸡和彼得哭。一些卑鄙的人用他们肮脏的心来创造米开朗罗琪。

  但是今天,这些大师留下的作品,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都变得不朽了,和他一样有名。1475年3月6日,师生安息于1564年2月18日下午5时。日落是他尘世生命的末日,也是和平天国的第一天。最后,他回到了上帝的国家。大师享年90 岁。这就是大师,他的一生就在不息的艺术冲动与创造中渡过,无数的失败,无数的成功,最终他走完了自已充满坎坷的一生。最后,他用自己的精神和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无限宝贵的财富。

  最后,让我们用罗曼·让我们结束罗兰先生的原话。"伟大的心灵就像崇山竣岭,风雨吹拂,云朵包围。但当人们在那里呼吸时,他们比其他地方更自由有力。纯净的大气可以洗去心灵的污秽,当云破散时,它威胁着人类。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矗立着如此崇高的山峰,从远处我们可以看到它陡峭的侧影,消失在无边的青天中。我不是说普通人可以在高峰期生存,但他们应该每年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改变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会感到更接近永恒。后来,他们回到广原,心中充满了战斗的勇气。"

米开朗基罗读后感3

  罗曼·罗兰先生所著的巨人三传之一《米开朗基罗传》,是傅雷先生所译。书中除了传记原文以外,还附有米氏相关作品彩色插图一百五十余幅。读罢此书,心中感慨万千。

  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米开朗基罗。他平易,但又超凡脱俗。他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之表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感人。米开朗基罗是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巨人的称号的。

  “大卫用他的弹弓,

  我用我的弓箭。”————米开朗基罗

  这是一句意蕴深长的话,语句中透露出骄傲,自信与一种拥有荣耀的兴奋。米开朗基罗一生是艰苦的,毕竟,在文艺复兴时期那种疯狂的境遇之下,天才总是会被所敌对的人攻击和排挤。

  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是一个狂热,骄傲,神经质的城市,动辄耽于盲目的信仰,不断*宗教与社会的歇斯底里动荡不停。佛罗伦萨也是一个动荡不安,充满自由狂妄和腥味的城市。

  在这个动荡与和平共处的城市,米开朗基罗也和这个城市的居民一样,聪明、偏执、热情、易怒、嘴尖舌利,生性多疑。

  米开朗基罗眼光开阔、志存高远。他看不起他们那个艺术圈子。他对他们态度粗暴,但他爱他们。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对家乡的爱一直充斥着他的心,米开朗基罗把他的天才归于”家乡那纯洁的空气”。他的家族在佛罗伦萨历史悠远,他对自己的血统和家族甚至比对自己的天才还要感到自豪。“他不允许别人把他看做艺术家:‘我不是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我是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米开朗基罗是精神上的贵族,由他的话可见;“从事艺术的应该是贵人,而不是平民。”

  他家族里所具有的一切迷信、狂热,他都具备。他整个人就是用这些迷信和狂热的泥土塑造出来的。但从这些泥土里迸射出一道光焰,将一切都给净化掉了,这就是;天才。

  米兰开朗基罗纯粹是天才的典型,他日夜在亢奋之中,为之所困。以至于他接受难以兑现的订单。

  米开朗基罗就是在这种令他痛苦的`天才的促使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作品,为了给他因为这个天才而永无止尽的欲望得到满足,他什么都想做;工程师、操作工、凿石工,他样样自己动手,什么都想让自己一个人完成。修建官邸、教堂、雕像等一切可以满足自己欲望和虚荣心的工作,他都想接下。于是他就在这种天才的促使下繁忙的像蜜蜂一样转来转去,蜜蜂还有帮工而他基本上一个人,这就使他的健康成了大问题。

  他很有钱,非常富有,但他却说自己贫穷,用这种臆想的贫穷来折磨自己。

  他是孤独的。他狠人也遭人恨;他爱人却无人爱他。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炙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而过。米开朗基罗犹豫成性,他在自己的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

  “我爱死亡,生命就在其中。”

  米开朗基罗历经沧桑之后,一种新的生活出现了,仿佛鲜花盛开的春天,燃起了明亮的爱的火焰。

  ‘亲爱的主啊,我的太阳,消除了我无谓的盲目烦恼。”

  但是他的爱情从没有温柔的静下来,安抚他如同困兽一般烦躁的心。自维多利亚死后,再没有任何伟大的感情照亮他的生命,爱已离他而去。

  “爱的火焰没有在我的心中停留,我已折断灵魂的翅膀,巨大的病痛(衰老)总能驱除微不足道的忧伤。”

  在二月的一个星期五,约下午五点钟,正式日落时分,我们伟大的米开朗基罗“从可怕的暴风雨转入及其甜美的宁静。”

  他终于安静了,他到达了他所企盼的目标————超越了时间。

  就像幸福的灵魂,在他那儿,时光不再流逝!

  亲爱的米开朗基罗,愿你的天才不至于让你在天上也无休止的工作!!

【米开朗基罗读后感】相关文章:

米开朗基罗传读后感11-10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07-09

甘罗教学设计及反思02-04

《罗生门》读后感06-14

《罗生门》读后感06-07

罗生门读后感08-09

基田种植合同03-05

我的罗老师作文01-20

《斗罗大陆》读后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