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策略
方法一:调节大脑思维,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消除干扰思想,让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造数学情境,然后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问题解决误区和容易出现的错误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稳定自信、积极主动的态度准备考试。
方法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力,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兴奋和紧张,可以加速神经联系,有利于积极思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非常积极,这被称为内部紧张,但过度紧张,会走向相反,形成怯场,焦虑,抑制思维,所以清醒快乐,开放,这被称为松弛。
方法三:冷静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真的很有道理。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马上开始解决问题。相反,你应该看一整套试题,了解问题的情况,然后练习一两个熟悉的问题,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激发你的精神和信心,很快进入最佳的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槛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方法四:因人因卷制宜
在整卷中,简单问题容易完成,情绪趋于稳定,情况趋于单一,大脑趋于兴奋,思维趋于积极,然后是黄金季节发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解决习惯和基本技能,结合整个问题结构,选择实施“六六”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也就是先做简单的题,再做综合题。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果断地跳过不能咀嚼的问题。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力求有效,不要走马观花,遇到困难就退缩,伤害解决问题的心情。
2.先熟后生。通过整篇论文,你可以得到很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你也会看到一些缺点。对于后者,不要惊慌失措。你应该认为对所有考生来说都很难。通过这种暗示,我们可以保证情绪的稳定。在掌握了整篇论文之后,我们可以实施先熟后熟的方法,即先把握内容,熟悉问题的结构,解决问题的思路比较清晰。这样,在赢得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发挥非凡,达到赢得中高档题的目的。
3.先同后异。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集中思考,容易交流知识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需要快速转移“兴奋灶”,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跳跃过快过频,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4.先小后大。小问题一般是信息量小,计算量小,容易掌握,不容易放手,应尽快解决大问题,为解决大问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轻松的心理基础。5.先点击后面。近年来,高考数学答题大多呈现为“梯度题”,问题越来越难。回答的时候不用一气呵成,要一步一步解决。前面问题的解决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要循序渐进,从点到面6。先高后低。也就是说,考试后半段,要注意时间效益。如果估计两道题都能做,那就先做高分题;如果两道题都不容易,那就先对高分题进行“分段分数”,以增加在时间不足的前提下的分数。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策略】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09-30
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07-01
(优秀)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2-08
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通用]10-10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0-17
高考一轮复习策略10-18
高考生物复习策略及计划08-29
高考英语复习备考策略及思路10-22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优秀]12-12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