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学记》观后感

《学记》观后感

时间:2020-07-19 00:00:4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学记》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记》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记》观后感

  这期间,在空闲时间看了下《学记》的原文,首先想说的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很惭愧,因为有些句子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透彻,不能准确的翻译出来,在万般无奈下,我借助翻译完成了我对《学记》得阅读,读后感触颇深。

  首先,我从中知道了它是这样一本书: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其次,我还知道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原来出自《学记》,以上是我读《学记》的第一感觉。

  可是,当我再次深入细读之后,我却发现它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特别是对于正在支教的我来说,自认为它在教学方面给了我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内容方面,整部作品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同时又用大多篇幅来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即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这个结论对于未来要当老师的我非常实用,而且我也在支教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通过教的实践,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

  首先,《学记》的作者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即"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就是说,大学每年都招收新生入学,大的成绩考核每隔一年进行一次:第一年考察学生"离经辨志",即给经书析句分段的能力和学习志趣;第三年考察其是否"敬业乐群";第五年考察其是否能够做到"博习亲师";第七年考察其"论学取友"的能力,符合标准的,叫"小成";再过二年即九年考察学生能否做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即对知识能融汇贯通,其思想和行为皆能坚实不移,符合标准的就叫"大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记》的作者所提倡确立的成绩考核制度具有循序渐进,智德并重的特点,这一倡导直到现在我们仍有使用,但它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重德重智的传统。这就可以想象出我们为什么现在要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了!

  再次,《学记》指出:“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多其讯言"就是只烦琐地提问,一味地教训、灌输,而不注意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我认为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的意思就是在教学过程,教师只顾赶速度,抢时间而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使人不由其诚"的意思是教学只从教育者的愿望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教人不尽其材"是指教师不考虑学生在个性及才能上的差异,教学一刀切,没有因材施教。这几大弊端对教学工作的危害极大,它导致学生讨厌学习和怨恨教师,把学习当成是痛苦的事情,而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这样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每天都在学习,但却在学业上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即使勉强结束了学业,也会很快遗忘掉,为了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里就强调我们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我认为我们现在在推行的小学课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借鉴了这种教学原则,学生和老师的双向配合。

  第三个方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学记》提出的“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启发诱导,即善喻原则”这三大原则,第一个原则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做扬长避短,补偏救弊的工作,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在第二个原则中,《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处理好正课学习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关系,使正课学习有主攻方向,业余爱好广泛多样,而且使业余爱好有助于正课的学习,但我们现在这种模式很少学校做到真正推行,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第三个《学记》继承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这是从教必须遵循的指导性原则,这种模式现在在我们的课堂中非常多见,也是我们倡导的教学模式,即对学生实行启发、诱导式教学。通过见习我们也对这种教学模式有所了解。我认为这三大原则对我们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是值得广大教师阅读的好书。

  最后,作为未来教育学生的老师《学记》认为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

  二是要有广博的知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只靠事先备好的课,然后照本宣科,背诵现成的答案,是当不好老师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做到博大。

  三是要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道理,"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要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博喻",即善于启发教学精深,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说,教师在讲解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语言简明而透彻、精微而稳妥,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

  以上提出的直到现在依然再用,由此可见《学记》的影响之甚远。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但却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认真地研究、借鉴。所以非常值得广大师教师借鉴,教育工作者阅读。

【《学记》观后感】相关文章:

1.学农周记

2.学做菜周记

3.学包饺子周记

4.《捉妖记》观后感

5.捉妖记观后感

6.《轻松考试快乐学》观后感

7.《超级成功学》观后感

8.礼记学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