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感人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范文
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人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是一个关乎农村教育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魏敏芝——一个仅有13岁的女孩,却因为特殊情景临时担起了水泉小学代课教师一职。由于学生持续流失,这个学校的学生仅剩28人。工作交接时,高教师(学校原先的教师)还特意嘱咐这个13岁的女孩: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再少了……
然而,如果只是陈述剧情,那就是在浪费自我和读者朋友的时间。因为这些你们完全能够自我去观看和体验,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我专门作文表达,我想大概就是影片反映的农村教育问题以及世人的某些态度。
杨东平曾说:“中国在农村的义务教育欠债之多,远远没有还清。”其实,我想:“一个关乎人一生成长发展的大事,怎样还?拿什么还?难道依靠那些为了保研而去欠发达地区支教一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裨补阙漏?”
以前国家不富裕,办农村教育确实缺钱;但此刻如果谁还拿“缺钱”来为此开脱,我只能替他感到羞耻。
其实此刻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而此刻的农村教育,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教师。
改革开放的时候,国家、企业发展都需要很多的劳动力,于是农村人民义无反顾地奉献自我,造就城市里一个个“血汗工厂”。最终的确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可大部分农村人依旧贫困。为什么无数的农民愿意进城务工?养家糊口是一方面,社会需要他们,又是一方面。
而当他们的子女渴望受到良好的教育,需要国家在教育上给予其充分的关怀与公平时,国家回应的,大多只是年复一年喊着的干巴巴的教育口号。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们,可有本事的百般推脱,无本事的当真无能为力。我并不是否认这些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在农村教育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绩,只是这些远远不够。
此刻我在想:如果魏敏芝和水泉小学的事情没有接触到新闻媒体,没有获得这意外的帮忙,那电影的结局会怎样?恐怕应是悲惨的现实之痛。
年轻的时候,满怀抱负,扬言:“等我以后有实力了,必须回报社会。”只是等到那一天,或许终究还是回报自我。这时“社会”就像电影中,当魏敏芝渴求那个电视台的接访人员放她进去帮她寻找张慧科(进城走丢的学生)时,其对魏敏芝所说的话:“他丢了几天,关我什么事?”
是啊,社会好不好,他人是死是活,农村教育有多少问题……这些关我什么事?是的,确实不关你任何事。但我想,即便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也会为这个社会良好发展尽一份职责。毕竟如果周遭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不必说你无法像此刻这般做好理性经济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你的利益能不受损,那都是万幸。
无论是出于社会职责还是同理心,我们都应当去帮忙他们,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无数的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的任务的确是学习,但知识分子的任务却是时刻守护“社会良心”,并为之付出努力。
【感人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相关文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优秀10-31
教育影片观后感03-25
爱国影片观后感作文10-11
教育影片观后感【热门】05-21
影片纸飞机观后感05-03
《功夫熊猫》影片观后感11-10
影片《美丽心灵》观后感11-14
致青春影片观后感11-20
影片《地球脉动》观后感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