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意志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很多人观看之后都有不一样的心情。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钢铁意志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钢铁意志观后感1
今年国庆档上映了好几部主旋律电影角色设定均是硬汉类型的电影,虽然少了王一博的《长空之王》,但依旧“荷尔蒙十足”。
有改编于真实事件的《万里归途》、《平凡英雄》,有根据鞍钢发展史改编的《钢铁意志》,还有甑子丹主演的在极寒之地营救爱子的《搜救》。
真可谓是群英荟萃!不过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钢铁意志》的观后感吧!
单位组织我及同事们去观看《钢铁意志》,忆苦思甜,方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看完电影后,我问同事:你觉得咋样?同事说:挺好看的!
每部电影看完后如果都说挺好的,那么就肯定电影的质量,不过却又否定了电影的精彩。
影片主要讲述了在1948年,东北,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危急时刻,“战斗英雄”赵铁池(刘烨饰)带领共产党部队直冲腹地,殊死搏斗,摧毁了敌人的阴谋。赵铁池化身“钢铁战士”与工程师孙雪飞(韩雪饰)、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饰)、总经理程时勋(张国强饰)一同投身复工复产。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成功修复废弃的2号高炉,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并在技术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新中国钢铁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在观影之前,我最初对鞍钢的发展印象、成就数据届来自于历史书,不过据说影片《钢铁意志》的`主创曾5次深入鞍钢了解历史,力求真实尽可能地还原当年在恶劣环境下,通过工人们的努力与艰辛,将一块几乎成为废墟的鞍钢场,以最短时间恢复生产,练出第一炉铁水。
主旋律电影题材,内容庄重却又含东北地区的喜剧元素,故事情节有急有缓,时时调动着观影之人的情绪。影片中刘烨、韩雪、林永健等老戏骨们演绎的唯妙唯俏,人物塑造的生动细腻,深深抓住观影之人的心。
在剧中,刘烨虽然作为男主角一直在走主线,从连长到厂长,专搞事业,对其他情感完全不搭,算是个名副其实的钢铁直男。韩雪演绎得挺好,不过角色却不讨喜,对内是无脑崇拜刘烨,对外却是女权的领导者,感觉很分裂。不过,或许是我理解不了那个年代的情感吧!
影片里最震撼的无疑是国徽制好并升起的场景,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枚国徽,作为能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象征着中国工业崛起的标志!
钢铁意志观后感2
复工复产零件短缺,孟泰打开了他的仓库,鞍山市民排着长队献交器材;沈飞需要副油箱拉杆,王崇伦钻研攻关解决难题,让专家们刮目相看……这些电影里的片段都来自真实的故事。发动和依靠群众,鼓励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也是鞍钢能够快速复工复产、攻克技术难关的重要原因。
1948年12月22日,鞍山市政府发布了《为号召市民献交器材运动布告》,鞍山钢铁公司随后也发布了《敬告鞍山各界同胞书》。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全市献交器材的有10745户,占全市户数的39%,共献交各种器材21万多件。此情此景,让原国民党专家目瞪口呆。
孟泰,这位新中国第一代杰出劳模,半辈子漂泊不定,当解放军开进鞍山城,工人们当家做主,年过50的他才找到了“家”。“跟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孟泰一句话,戳中了工友们的心。
1952年,王崇伦承担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任务,他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提高工效24倍,而且全部达到一级品。1953年,王崇伦相继革新成功7种工、卡具,发明了“万能工具胎”,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线工人,从此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战场上,志愿军急需方便且耐用的军镐、军锹。鞍钢的工人们发明了“旋转串铸法”,极大地提高了军镐的产量和质量。鞍钢很快就生产出军锹和军镐共计36万把,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随着战局的发展,志愿军急需大量的炮弹,鞍钢又接到了紧急生产炮弹钢的任务。为了达到炮弹钢所需要的性能,工人们创造出“高温、薄渣、活跃沸腾操作法”,成功冶炼出“50锰炮弹钢”。
这之后,鞍钢放手发动群众,探索出“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
1960年3月22日,毛主席批示肯定鞍钢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将之称为“鞍钢宪法”。由鞍钢工人们探索的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经验,在全国工业企业大面积推广。
从技术到管理,一线工人和广大群众中蕴含的巨大力量让鞍钢在一片凋敝中迅速恢复生产,又突破一个又一个难题。
1949年中国年钢产量只有不到16万吨,在全球占比只不过0。2%,到了20xx年,中国年钢产量超过10亿吨,全球占比超过50%,连续20多年全球第一。钢铁行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创业史。从无到有,百炼成钢,如今的中国钢铁已然傲视全球。
“卡脖子”从来不是一个新话题。从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根钢轨、第一卷热轧卷钢……七十余年,一切封锁、破坏、质疑、否定,都成了我们不断胜利的背景。
面临困难时不妨回头看看一路走来的经验。在电影《钢铁意志》里,我们看到了迈出第一步的艰难困苦,也看到了“攻山头”的方法和智慧。坚持党的领导,尊重科学规律、尊重专业人才,发动和依靠群众,《钢铁意志》里的启示,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所有的“卡脖子”,都将成为我们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
钢铁意志观后感3
铭记先辈,致敬时代。电影《钢铁意志》上映至今,备受关注。
这部振奋人心、讲述鞍钢为新中国钢铁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鸿篇力作,吸引全国观众走进影院,好评如潮。网络各大平台有关《钢铁意志》的话题热度不减。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北京日报、京报网、辽宁日报等全国媒体纷纷聚焦鞍山,争相报道。微博上,广大影迷以打卡影片、晒影评、晒票根等形式,向老一辈钢铁人致敬。
截至4日5:30,微博话题#被电影《钢铁意志》燃到了#、#电影《钢铁意志》#阅读量高达4776万、1583.9万,大家纷纷通过带话题晒观影、晒祝福,目前话题热度还在持续攀升。
国庆节期间,市新闻传媒中心新媒体平台,通过鞍山云APP、抖音、微信、微博、头条等平台,时时推送《<钢铁意志>在鞍热映影迷反响热烈》、《<钢铁意志>挺起大国脊梁——听老鞍钢人王延绵、孙涛讲述影片幕后故事》、《<钢铁意志>主创演技超赞但真实的鞍钢英模更硬核》等多篇独家报道,并在官方微博创建#钢铁意志鞍山精神#微博话题和晒票根活动,引发热议。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多部影片扎堆上映,《钢铁意志》等主旋律电影成为全国票房主力军。目前,全国院线观影,《钢铁意志》排片占比位列前三。
影片上映至今,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北京日报、京报网、辽宁日报等全国媒体争相报道,《“钢铁意志”在他们身上这样传承》、《<钢铁意志>再现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用心、用情、用功<钢铁意志>首映获赞“扎实”》、《电影<钢铁意志>:硬气、聚气、提气》等多篇文章,全面展现了鞍山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荣光和辉煌。
银幕上,一个个钢铁身影,怀着一颗颗火热的.心,用他们的臂膀和身躯,搭建出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钢铁生命线”。广大网友纷纷讨论,镜头中演绎的英模人物浓缩着千千万万曾经为祖国钢铁事业奋斗的人,他们的激情如铁水般炙热,意志如钢铁般强韧。正如电影中工人一锤一锤敲打着2号高炉内坚硬的铁渣子,也凿出了一条通向钢铁工业大国繁荣富强的崛起之路。
影片的精彩展现,当然离不开钢都鞍山在幕后的鼎力支持。影片开拍前期,主创人员多次来鞍,走进鞍钢,深入采风交流,调研座谈,实地了解炼钢过程。孟泰和王崇伦的子女以及家人还为主创人员提供了珍贵的事迹材料,为影片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提供了参考。
钢铁意志观后感4
解放初期,面对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对钢铁的迫切需求,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工人阶级,克服重重险阻,历尽千辛万苦,成功修复废弃的2号高炉,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并在技术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新中国钢铁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1948年,东北,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危机时刻,“战斗英雄”赵铁池(刘烨饰)带领共产党部队直冲腹地,殊死搏斗,摧毁了敌人的阴谋。赵铁池化身“钢铁战士”与工程师孙雪飞(韩雪饰)、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饰)、总经理程时勋(张国强饰)一同投身复工复产。然而,高炉已成铁坨,厂区如同废墟,专家一致看衰,特务暗中观察,前线战况吃紧,时间日益迫近,第一炉钢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鞍钢职工“战斗英雄”赵铁池(刘烨饰),与鞍山钢铁厂工程师孙雪飞(韩雪饰)、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饰)、总经理程时勋(张国强饰),克服重重险阻,在废墟上重建鞍钢,以钢铁般的意志生产出第一炉铁水、炼出第一炉钢,支援抗美援朝的故事。这部承载着辽宁人浓浓家国情怀的影片,在省内的先期点映中感动了无数观众。
电影《钢铁意志》讲述的是鞍钢所有辉煌的起点——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的过程:1948年2月,东北工业重镇鞍山获得解放,鞍钢回到人民手中。经历了纷飞的战火,当时的鞍钢千疮百孔,工厂几乎成为一片废墟,生产全面瘫痪,专家断言“这里只能种高粱,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鞍钢广大工人在废墟上重建鞍钢,以钢铁般的`意志迅速恢复生产,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让铁水喷涌而出……
“这第一炉铁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人阶级钢铁意志的象征。百年间,英勇顽强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这样的钢铁意志,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阶段的伟大胜利,成就共和国今日的辉煌。”导演宁海强表示,影片至少要传递鞍钢发展中三大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在那整个家庭的铁凑在一起都不够打一把菜刀的年代,鞍钢在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卡脖子”的大环境下艰难突围的创业史;有钢,还要有好钢,以孟泰、王崇伦为代表的鞍钢工人通过技术革新提升钢铁品质的创新史;鞍钢在为共和国贡献钢铁的同时,把最好的技术专家和大工匠送往全国,去支援钢铁企业建设的情怀。
该片导演宁海强表示:“宏大的历史叙事,火红年代的再现,贡献与牺牲的交响,钢水与汗水的激情碰撞,是影片想要呈现的新生共和国的钢铁意志,也是今天奋进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的中国需要的钢铁意志。”
钢铁意志观后感5
在很多老一代人的记忆里,凡是跟钢铁相关的物件大多离不开一个“洋”字,洋枪、洋炮、洋铁、洋钉……这些今天的孩子们都听不太懂的词,浓缩着积贫积弱的困苦。
然而,光靠“洋”,终究是靠不住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49年11月,美国组织14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巴黎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统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和“禁运”。
从1950年1月开始,美国的“封锁”“禁运”措施不断升级。2月,美国要求英国禁运战略物资至新中国。3月,美国宣布所谓的“战略物资管制办法”。按照这个办法,被管制的物资共计600余种,包括机器、交通工具、金属制品、化学原料等。
美国还要求所有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禁运战略物资至中国,并威胁这些国家如果不执行,就削减对其的`贷款。当年11月,美国商务部将管制的战略物资由600余种增加到2100余种……
今天我们常常谈起的“卡脖子”,早已有之。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志愿军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但当时中国的钢产量仅仅是同期美国的1/144,有些战士身上带的子弹都装不满一个弹夹。
电影《钢铁意志》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紧迫”地展开了。103分钟的影片,分明打开了一部突破“卡脖子”的历史教科书。
钢铁意志观后感6
电影《钢铁意志》改编自真实历史,展现了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的历史过程。
主要讲述鞍山市解放初期,为尽快恢复鞍钢生产以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并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鞍钢工人阶级,在一穷二白、敌特破坏、技术短缺等恶劣情况下,克服重重险阻,日夜团结奋战,历尽千辛万苦,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实现复工复产、炼出第一炉钢水,并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不断提高产量,炼制特需钢材,为新中国钢铁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故事。
“铁水流淌起来,咱们就强大起来”“党叫咱扎在这儿咱就扎在这儿”“只要我赵铁池还活着,我就会让鞍钢的`炉火永远燃烧着”“从此我们的人生与祖国融为了一体”等一句句豪迈的台词、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承载着“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责任与担当,展现着新中国钢铁人的钢铁意志。
钢铁意志观后感7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钢铁意志》就是一部这样的历史题材影片。讲述的是在解放初期,为尽快恢复鞍钢生产,在环境极端艰苦的背景下,老一辈共产党人克服重重阻力,仅用半年时间实现了复工复产,成功练出了第一炉钢水,而且不断革新,炼制特级钢材,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显著贡献的故事。通过观看这部影片,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鞍钢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工匠精神,敢于啃硬骨头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了“为国统计、为民调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在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刚解放的鞍钢,百废待兴。当时的专家普遍认为恢复重建困难重重,至少需要花费20年时间。但是,在党的领导下,鞍钢的工人们团结一致,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宝贵精神,即使面对敌特蓄意破坏,我们仍然能勇于斗争,没有丝毫退缩。面对技术短缺,面对全国上下物资匮乏,我们仍然能众志成城,凝聚起磅礴力量。“铁水流淌起来,咱们就强大起来了!”赵铁池深知钢铁产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早日恢复生产,他甚至立下了军令状。广大工人们在他的感召下,把钢铁般的意志融入生产中,不舍昼夜连续奋战,直至成功炼出第一炉钢水。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秘诀。对于新时代的统计调查工作来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前提,也是维护经济数据安全的基础,更是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学习鞍钢等老一辈劳动模范身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牢牢守住数据质量这条底线,全身心投身于艰巨繁重的`统计发展改革工作中,用铁肩膀、宽肩膀扛重任、挑重担。不断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品格,激发斗志,努力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术到极致近于道
孟泰,鞍钢老英雄。通过观看《钢铁意志》,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位榜样身上持守匠心以及精益求精的追求。在设施设备简陋,缺少零部件的艰苦环境下,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发扬钉钉子精神,逐步探索出一整套成熟定型的工作方法,即“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正是他炉火纯青的技艺,每当高炉出现故障,都能够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确保在安全的环境下生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用发扬工匠精神,求真务实,才能确保数据质量。反之稍有疏忽,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决策。我们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统计调查工作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格执行各项统计调查制度,确保统计调查全过程规范。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态度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以“鼎新”带动“革故”
刚恢复生产不久的鞍钢承接了一项十万火急的特殊任务,那就是为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由于从没有加工过这样复杂精密的飞机零部件经验,加之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使用传统工艺肯定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让广大工友一筹莫展。在此危机关头,王崇伦同志创新工作思路,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比传统工艺加工提高工效24倍,而且所有零部件都达到了一级品的要求。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站位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用创新来化解矛盾,攻克难关。70年来,我国统计调查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牵住了创新发展的牛鼻子,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统计调查深度融合,为统计调查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统计部门建立初期使用算盘计算统计数据,到相继使用电子计算机,再到以联网直报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工程”建设。统计数据实现了由过去的人工计算逐级汇总到新时代的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伟大转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更好地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晴雨表”作用。新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入研究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调查工作深入融合,加速推动统计现代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正是无数钢铁意志般的劳动人民拼搏奋斗,勇攀高峰,用智慧和汗水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拥有了历史的辉煌。眺望远方,作为新时代的统计调查人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勤学苦练中锻造出钢铁般意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铸就统计事业新辉煌。
钢铁意志观后感8
9月30日,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辽宁省总工会、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策划并摄制,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钢铁意志》在全国院线公映。我市将通过增加影院排片和组织包场观看等举措满足广大群众观影需求。
10月1日,记者走进银州区嘉谊国际影城、大地影院看到,不少影迷趁着十一国庆档观看《钢铁意志》这部爱国主义电影,用心感悟关于党、关于革命、关于英雄的故事,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嘉谊国际影城工作人员王超越介绍说,《钢铁意志》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生动再现了火热年代的“钢铁战士”,又是首次大银幕讲述解放初期鞍钢恢复生产的艰辛历程。该片上映国庆档,引发了很多影迷关注。“为了满足影迷的观影需求,弘扬电影里展现的`钢铁般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我们影院在排片上进行调整,尽量多排此影片。现在,每天播放18场次,占比30%。”王超越说。
影迷陈女士在观看影片后表示,《钢铁意志》不只是钢铁工业的成长史,更是钢铁人的成长史。这部电影很值得我们观看、学习,像当年的党员干部和工人群众顽强拼搏的精神致敬。时代在变,精神永存,影片一定会鼓舞更多的人前行,为建设美丽家乡,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影片制作精良,布景真实,影片中炉火四溢、军民同心的炼钢场景让我久久难忘,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动。”影迷王先生说,电影里的英雄人物都是年轻人,青春只有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作为年轻人,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钢铁意志》这部电影中汲取精神力量,立足岗位,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钢铁意志观后感9
从连长到厂长,一字之差,赵铁池却需要从头做起。
没有图纸、不懂技术、零件不全、设备损坏,还有专家冷嘲热讽、敌人暗中破坏、战友血染他乡……赵铁池之难,也是时代之困。
越是立下雄心壮志,就越是要去面对千难万险。无论是一个人、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向高处走的路上从无坦途和捷径。如果说脱下军装的赵铁池还有什么经验可用,那便是钢铁般的意志。
千疮百孔的工厂,一盘散沙的'企业,需要毫不犹豫、毫不妥协的领导。“党派我来这就是要改变这个现实!”在电影里,赵铁池的几场动员讲话,如炉火般炙热。无论清除高炉里的大铁砣、还是发生事故时顶着火光冲进现场,在每一个关键时刻赵铁池都冲在最前面。
这是带兵打仗“攻山头”留下的习惯,共产党人要永远冲锋在前。
“国民党接收3年一事无成,我们只用了半年就炼出了铁水,这是人心啊!”电影里,在钢铁专家付三余的感慨中能听到人心所向。
只要有火种,就会点燃更多的“高炉”。在现实里,鞍钢解放时只有8名共产党员,到1949年底已发展到2722名;5200名职工加入工会,占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党组织起来的鞍钢工人,成为鞍钢全面恢复生产的主力军。
有了党的坚强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成为可能。1950年初,党中央发出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近两万名干部、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技工,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其中有500多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人们形象地称为“500罗汉”。
“一五”期间,鞍钢产量很快就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年份,每年生产的钢、铁、钢材均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1953年12月,鞍钢“三大工程”——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7号高炉竣工投产。帝国主义“卡脖子”的图谋从此走向彻底破产!毛主席专门发来贺信,称赞这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
“全国支援鞍钢复工”带来的就是“鞍钢支援全国建设”。从上世纪50年代起,鞍钢先后向全国各地输送钢铁建设人才12。5万余人,先后支援建设了武汉、包头、酒泉、湘潭、北京、马鞍山、本溪、唐山、重庆、攀枝花、齐齐哈尔、抚顺、昆明、水城、柳州、凌源等30多家钢铁企业。鞍钢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坐着同一辆军用吉普车来到鞍钢,又坐着同一列火车离开,电影里的赵铁池和孙雪飞开启并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从重点突破到四面开花的历史进程。
钢铁意志观后感10
活动现场,义工联和公益爱跑团的志愿者一百多人共同观看了电影《钢铁意志》,影片讲述了1948年,东北,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危机时刻,“战斗英雄”赵铁池(刘烨饰)带领共产党部队直冲腹地,殊死搏斗,摧毁了敌人的阴谋。赵铁池化身“钢铁战士”与工程师孙雪飞(韩雪饰)、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饰)、总经理程时勋(张国强饰)一同投身复工复产。然而,高炉已成铁坨,厂区如同废墟,专家一致看衰,特务暗中观察,前线战况吃紧,时间日益迫近……第一炉钢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钢铁意志》以鲜明的人物特色,出色的视觉呈现,展示了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影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工人阶级,克服重重险阻,历尽千辛万苦,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并在技术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新中国的钢铁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故事。
钢铁意志观后感11
本片主要讲了钢铁直男刘烨军转干的过程,同时试图从个人引出新中国钢铁事业的宏大篇章。主要人物有军转干部刘烨、知识分子韩雪、老师傅林永健等。
讲实话刘烨这个角色是丰满的,他主要的.精神状态有两种:“有你在我还有啥不放心的!(拍背)”“老子今天还就不信了!”(拍桌子)。从最开始认为自己的主战场在抢山头,逐渐意识到炼出好钢也是巨大贡献,最后升华为一句话:I am iron man。
韩雪这个角色主要有三个用途:无脑崇拜刘烨、女权领袖、念旁白。林永健不知道是干啥的,既不是厂长也不是政委,但总最后一个说话,一直在总结发言。
实话实说,演员都演的挺好,大部分是戏骨型话剧型演法。只有刘烨和韩雪有点儿不对路。刘烨还是充满天真,但是岁数大了显得有点傻。韩雪还是三好学生的形象,看到她就想起脱口秀的norah。
服化道都是专业的、摄影剪辑都很成熟。
但是影片的问题是致命的,首先没有灵魂,没芯儿,都在假装了解炼钢、假装走群众路线。实际上一到真演炼钢细节都是玩气氛,看完影片对炼钢的知识还不如去一趟首钢园。其余时间上价值,但都是申论写的挺好其实政策一窍不通甚至毫不关心。
电影结构非常散,相当于50个两分钟的小品拼在一起,或者五十集电视剧预告。剧本散,想讲的多一个没讲好,既不深也不透,全体浮皮潦草。风格一阵正剧一阵喜剧一阵煽情,因为太散了所以都不成立。
总的感觉就是绣花枕头,一群专业的人聚在一起,心不在焉的攒了一出,但是谁也没往心里去。团建、写申论、对付作业、酒席间讲话、拍主旋律电影。
钢铁意志观后感12
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故事,因为有了信仰和希望,有了目标和期盼,有了战友和团结一致的氛围,于是平凡的人便有了为之奋斗的动力,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哪怕为之流血,为之牺牲。影片中有两段场景让我格外感动。
大家成就小家,小家组成大家。
镜头一:在那个困难时期,孟泰的四个孩子采摘野菜养的小猪,被爸爸拿来给专家增加营养,孩子们探着头看着肉悄悄咽口水。一段短短的猪尾巴被分成6段,全家6口人一人一小口。孟泰爱大家如小家,孩子们的听话懂事令人泪目。
镜头二:政委举家迁移,将厂当家,将工人当孩子,一路指引、激励着赵铁池。政委对于工厂已不仅仅是党委书记的角色,他代表了祖国,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党的光辉照耀着钢铁厂的每一个人。每个人和生他养他的祖国的血肉相连。
与相爱的人同行,圆满人生信仰。
镜头一:战士祝贺的愿望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平安过一生,但最后为了保护钢铁厂被特务破坏,舍身取义,与坏人同归于尽。祝贺的妻子背着一筐他最爱吃的红辣椒千里迢迢来看他,在得知丈夫壮烈牺牲后,将那一筐红艳艳的辣椒堆在祝贺的`墓碑前,在那一刻这个普通的农家妹子已经暗暗下定了决心,而后回家处理好家事,跟随丈夫的脚步,完成丈夫没有完成的钢铁事业,投身到祖国的钢铁事业中,柔弱的女性,坚强的内心,完成和丈夫精神上的重逢。
镜头二:赵铁池典型的钢铁直男,与孙雪飞彼此欣赏、互相扶持。二人认识之前各自在不同的地方为建设解放新中国努力奋斗,钢铁红娘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先后受伤,先后被派往外地支援建设,内心相爱的两人聚散是家常便饭,最终二人在车厢团聚,与相爱的人同行,成就人生信仰的圆满。
每个年代都有为国请命、流血牺牲的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英勇无畏、整部影片让观众体会到了敢拼敢闯的战斗精神,看到了敢于奉献、攻坚克难的钢铁意志。时代在变,精神永存。共产党人攻克下的不仅是鞍钢,更攻克了革命道路上的一道道难关。时至今日,我们仍需将这种钢铁意志延续下去,传承红色精神,根植红色血脉。
除去主角偶尔太过用力的表演和一些场景过度的跳跃,《钢铁意志》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影片。
钢铁意志观后感13
故事节点的剪辑很清晰,是一篇切题不啰嗦的命题作文,层层递进。特写镜头很对我胃口,从眼神更能看出人物细微的情绪流动。故事的推动下印证了那一句“人心所向”。导演能力:远景观感不错,画面宏大,看起来很有感觉又不至于太过于空。色彩搭配看着很舒服。配乐上,千锤百炼的紧迫感也能带动我的情绪,加上紧张的合成器鼓点,融入这场宏大的故事之中。张国强老师饰演的政委让我想到钢七连连长了。可以说全篇最好看的地方都集中在最后的部分,战场上的战斗的钢铁意志,以及钢铁厂里冶铁的钢铁意志,钢铁人在不断的淬炼中面对的`一次次愈加充满挑战的难题,确实很动人。我和爸妈一致认为,林永健老师演的最好,大特写给的太好了。
钢铁意志观后感14
“电影里展现的这种钢铁般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正与我们沈阳当前的‘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同频共振。”来自任职(处级)三班学员隋邵岩表示:“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钢铁意志这部电影中汲取精神力量,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铆足劲、争抢拼、挑重担、解难题!”
任职(处级)一班学员段志慧观影后激动地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让红色基因融入、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看了影片后,非常震撼,也非常的感动。”任职(处级)二班学员刘可佳认为:“作为一名党校学员,同时也是党校的工作人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钢铁工人这种‘初心不改、百炼成钢’的坚定信念和意志品格,将这笔宝贵财富融入到党校高质量建设发展之中,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努力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当先锋作表率。”
时代沧桑巨变,钢铁意志永恒。钢铁意志传承到今天,并不断发光发热,必将激励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钢铁意志观后感15
从小听老人讲过很多鞍钢的故事,能够有机会通过电影的讲述,去感受解放初期,面对被恶意破坏的生产设施,敌特的'蓄意破坏,在艰苦的条件下,复员军人,钢厂工人和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建设的不易。遇见困难不能怕,“就是干!”,“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复员军人赵铁池冲下了新的钢铁高地,老师傅孟泰捡回一颗颗“螺丝钉”,技术大拿王崇伦研发出一项项新技术,在最艰苦的年代里他们靠着钢铁般的意志,为祖国炼出了一炉炉的好钢。七十多年来,鞍钢人走向了天南海北,但钢铁意志精神永存!
【钢铁意志观后感】相关文章:
钢铁意志观后感10-19
钢铁意志观后感05-21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07-15
观看钢铁意志观后感05-15
钢铁意志观后感【通用】06-25
看钢铁意志观后感09-05
(精选)观看钢铁意志观后感15篇05-15
(精)钢铁意志观后感15篇07-18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精品(15篇)10-18
钢铁爸爸作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