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我轻轻舒了口气。无论是我内心的顺畅还是学生们精彩的课堂表现,都让我感觉到了一堂好课的幸福感。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故事,表现了他不屈服,持之以恒的精神。文章用词生动凝练,激昂的文字对于表现谈迁的顽强很有力度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无疑要使这堂课精彩起来,必须在课前钻研上下功夫。钻研教材充分,对文本的结构层次、重点句段、情感意蕴了然于心,对文本的语言文字烂熟于心,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凭借。这堂课的成功让我看到了课前预设的重要性。
一、充分、科学地预设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学生是能动的、活跃的人。教师的预设很重要。教师的预设要力求充分、科学。
1、目标预设——以人为本,发展语文素养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预设的立足点。每一堂课的预设,教师不能仅仅考虑让学生读懂什么内容,体会什么情感,用什么形式学,而应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尤其结合文本特点,思考本课可以侧重发展学生哪些语文素养: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语感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获取……所以我将目标设定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2、文本预设——深入研读,挖掘文本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尽管不是“圣经”,但它仍然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深入研读文本,做文本的知音,经历反复阅读教材、仔细查阅资料、由冥思苦想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凭借自己广泛的阅读和丰厚的积淀、修养,对文本作准确、深刻、独到的解读,惟其如此,教师才能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创造性使用文本,精心设计。寻找到教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适当有效的结合点。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作者用词的匠心独运,如:一袭破衫、奋笔疾书、家徒四壁等,这些平实的语言背后却是人物精神的熠熠生辉。而我的教学正是要让学生读到这语言背后的精彩。
3、学路预设——了解学情,确立学习路径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预设时,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已有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等),以“蹲下来”的心态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与文本充分对话,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后,还需以童心(站在儿童的角度)去阅读、去感悟。将心(师)比心(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而后,细细揣摩学生喜欢学什么?喜欢怎样学?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的学习路径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怎样的实践平台才利于学生素养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科学地预设与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相适合、切合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路径和阅读思考的话题等。
4、生成预设——充分预测,有效引领学习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课堂是动态的过程,在师生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可能生成的状况、学生学习路上可能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等进行充分的、富有前瞻性的估测,预设不同的学习路径和不同的应对方案。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处自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谈迁为了抄一点资料走了一百多里的路”“谈迁奔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这些句段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的教学设计没有框定一个僵化的路线,没有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据学生的学路来推进,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可能生成的情况。并预设了应对的措施。这样,学生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会显得自由、自如、自在。
教师的预设应该是柔性的、开放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预设任务不是减少了,而是加重了:教师不仅要研读教材,准确、深入、独到地把握、剪裁和处理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预设学习思路、过程,而且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种种可能生成的情况和自己如何应对生成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作精心预设。只有充分预设,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生成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地引导、点拨,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学,于不经意间见匠心,让智慧的灵光在课堂闪现。
二、及时、有效地调控生成
由于教学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把握生成,及时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教师课前有充分的预设,但在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出乎教师“预料”的信息生成。教师面对课堂生成既不能熟视无睹,又不能一概封杀。尽管学生在畅想谈迁一路说遭受的艰难,餐风露宿,挑灯夜战……但我始终把握着学生的想象为理解谈迁的信念服务这个原则,所以看似分散的想象却紧紧围绕着我的主题。
在课堂教学流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讨论和学生的发言,捕捉学生思维的方向,聚焦话题。面对“生成”,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准确辨别、有效调控.变生成资源为教学资源,使课堂闪烁智慧,富有灵性!人们常说,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12-22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05-01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02-15
教学反思12-31
教学的反思10-12
教学反思05-17
教学技能教学反思01-08
信念记叙文10-16
折扣教学反思06-24
日本教学反思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