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一份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篇1
1、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2、我国历史上被称作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3、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时期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
4、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5、唐朝有一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这位是A、僧一行B、玄奘C、郑和D、鉴真
6、史称"得人者昌",唐朝前期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才。下列人物中唐玄宗和武则天都曾重用的有( )(1)房玄龄(2)姚崇(3)杜如晦(4)魏征(5)宋璟A、1234B、14 C、25D、2345
7、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8、"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相处A、吐蕃B、回纥C、彝族 D、白族
9、“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C、南宋与西夏D、南宋与金
10、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 )A、城 B、市 C、坊 D、瓦子
11、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A、元宵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冬至
12、“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 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
13、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A、300年 B、400年C、700年 D、1100年
14、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以下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
15、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豆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
1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北宋中期 B、北宋前期 C、南宋 D、北宋晚期
17、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哪个朝代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8、“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A、唐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0、元朝努力发展海运和漕运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B、方便皇帝的南下游玩
C、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 D、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21、小王看了电影《马可波罗》之后,对中国的一座古代城市印象非常深刻。这座城市应该是(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22、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
A、武王伐纣 B、齐桓公称霸 C、班超经营西域 D、焚书坑儒
23、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经运河去杭州游览B、去江南贩运棉花C、友人送给他一本《天工开物》 D、购买景德镇青花瓷
2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
A、唐朝末年 B、北宋中期 C、五代时期 D、南宋时期
答案
1、写出下列我国少数民族祖先的名称:
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和白族:
2、写出下列誉称所对应的古代人物:
药王:诗仙:茶圣:画圣:
3、中国古代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请写出以下相对应的内容: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三、材料分析题
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 赵嘏
(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
(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
(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唐朝文学家 皮日休。
(1)这句话说的是一条什么河?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2)材料中的涿郡、江都在今天什么地方?
(3)元朝时也兴修了大运河,两朝的大运河有什么异同?
四、问答题
1、简述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及其特点。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篇2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A.300万年B.200万年C.170万年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
3.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4.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5.“人文初祖”是
A.尧B.舜C.盘庚D.黄帝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战国B.西周C.商朝D.夏朝
7.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8.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白渠C.郑国渠D.都江堰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0.下列历史人物中,与成语“卧薪尝胆”有关的是()
A越王勾践B.齐桓公C.楚庄王D.晋文公
11.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
A.华佗B.扁鹊C.张仲景D.孙思邈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这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篇3
1.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史实表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关于元谋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现在一致认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的最早的人类
C.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D.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小明假日随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如右图),头像还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请你帮助他判断这个头部复原像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下列属于这一“选贤与能”的制度是
A.世袭制B.任命制C.禅让制D.选拔制
5.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有着共同的人文始祖是①黄帝②蚩尤③炎帝④盘古
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嫦娥奔月的`故事大约发生于夏朝。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是
A.公元前21世纪前期B.公元前21世纪后期
C.公元21世纪前期D.公元21世纪后期
7.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是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B.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C.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夏朝
D.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8.看到妈妈颈上的玉坠和爸爸杯中的酒,小亮便想起了商朝发达的手工业。右图为“司母辛方鼎”,它反映了商朝发达的
A.冶铁业B.竹木业C.制瓷业D.青铜业
9.“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最早产生于
A.西周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
10.“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点燃报警的烽火台,诸侯带领兵马闻警而至,诸侯这样做是在履行哪项制度给他们规定的义务
A.世袭制B.奴隶制C.禅让制D.分封制
1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政治局面?
A.夏商B.西周C.春秋D.秦汉
12.说到“知心朋友”,“管鲍之交”堪称历史上的美谈,正是由于鲍叔牙的竭力保举和推荐,管仲才免于死罪和得以重用。春秋时期重用管仲为相的诸侯王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孝公D.楚庄王
13.历史典故“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它反映的史实是
A.成汤灭夏B.武王伐纣C.诸侯争霸D.商鞅变法
14.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该国是
A.齐国B.秦国C.楚国D.晋国
15.“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反映的是谁的军事指挥才能?
A.孙膑B.孙武C.白起D.项羽
16.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
A.禅让制B.土地私有制C.王位世袭制D.郡县制
17.据《史记》记载: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们都很怨恨他,最终导致商鞅被处于车裂之刑。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买卖
C.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D.规定按军功授爵
18.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朝的政治法律制度不包括
A.度量衡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郡县制度D.皇帝制度
19.在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便于征收赋税和贸易往来的是①郡县制②统一文字③统一货币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无)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21.“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北二秦川终属楚。”这副对联反映的两个历史典故分别发生于
A.秦朝初期西汉末年 B.夏朝末年商代末期
C.春秋前期西汉初期 D.春秋末年秦朝末年
22.仔细观察右图,可以判断图中的两个人物是
A.刘邦和项羽B.陈胜和吴广C.秦孝公和商鞅D.汉武帝和董仲舒
23.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句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
A.嬴政、陈胜、刘邦、项羽B.嬴政、胡亥、刘邦、刘彻
C.嬴政、胡亥、项羽、刘邦D.嬴政、胡亥、刘邦、刘彻
24.右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
A.汉光武帝派使臣出使日本B.汉武帝北击匈奴
C.甘英出使大秦D.张骞出使西域
25.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l2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请回答:
(1)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
(2)材料一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4分)
(3)材料二反映了“上古之世”的人民生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4分)
27.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秦国,大改革家商鞅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商鞅,请你代为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14分)
(1)记者问:秦国要想富裕,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2分)
商鞅答:
(2)记者问:国家富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现强兵呢?(2分)
商鞅答:
(3)记者问:你打算怎样帮助秦孝公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呢?(2分)
商鞅答:
(4)采访完毕后,有些记者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有些记者认为商鞅变法失败了。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从材料一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什么人?(4分)
(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举出受封者必须承担的义务两个。(4分)
(3)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朝统一全国后,对管理的地方不再推行西周的管理制度,而是实行什么制度?(4分)
(4)西周和秦朝在管理地方上所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12分)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孔子之术”是哪家学说?(2分)
(2)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文化领域所采取的什么国策?这一国策的实行对于“孔子之术”造成什么影响?(4分)
(3)为了实现政治和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经济措施起到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CBDCBABDADCAC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AABDACBDBCD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l2分,共50分。
26.(1)原始社会(或者旧石器时代)(2分)(2)北京人能够使用火,懂得保存火种。(2分)用火可以烧烤食物,北京人吃到熟的食物可以增进体质发展。(2分,也可回答:照明、御寒和驱赶野兽,提高了人类的生存本领和战胜自然的能力。)(3)从使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2分)山顶洞人。(2分)
27.(1)重农抑商(2分,也可回答: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2)奖励军功(2分,也可回答具体内容。)(3)推行县制(2分)(4)商鞅变法成功了。(2分)理由: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分)农业生产提高了,社会经济得到发展;(2分)军队战斗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为秦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分)
28.(1)分封制。(2分)周天子的亲属、功臣。(2分)(2)目的是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分)义务:必须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见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任意2点即可,2分)(3)公元前221年。(2分)郡县制。(2分)(4)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9.(1)儒家(2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3)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2分)经济上,汉武帝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2分)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2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篇4
一、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题2分,计46分。)
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
2.与“贞观之治”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帝
3.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B.魏征C.张玄素D.杜如晦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隋文帝B.吕后C.慈禧太后D.武则天
5.杜甫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时期: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的古代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7.中国古代有句佳话“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是指:
A.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吐蕃的关系 D.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8.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
9.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游
10.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戚继光
11.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在热闹的“瓦子”里摆摊卖货,还能欣赏到艺人们的精彩表演
C.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杜甫的诗句D.听说邻居的儿子在进士科考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12.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时期B.三国时期C.唐朝时期D.北宋时期
13.被誉为“诗圣”的唐朝大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
14.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石拱桥是:
A.卢沟桥B.泸定桥C.安平桥D.赵州桥
15.下列世界艺术宝库,大部分属于隋唐时开凿的是:
A.敦煌莫高窟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秦D.始皇兵马俑
16.澶渊之盟是()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
17.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8.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B.金C.西夏D.元
19.下列不能体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述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B.日本派使者来到唐朝
C.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古代制瓷业重心
20.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汉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南宋时期
21.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B.关子C.交子D.人民币
2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早在宋代就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这是当时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是:
A.圣诞节B.清明节C.元旦D.重阳节
23.下列表述,与北宋和南宋的史实不符的是:
A.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B.金军先灭了辽朝,很快又灭亡了北宋
C.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抗金将岳飞D.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上海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题页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2分,本题共46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
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12分)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
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
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
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右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
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
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书信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二反映的史实是什么?(3分)
(2)材料一中“贞观十五年”时,唐朝在位皇帝是谁?(3分)
(3)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3分)
(4)这个民族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3分)
三、识读《隋朝大运河图》。(本题共16分)
1.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右图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1)隋朝大运河以中心,北达
,南至。(6分)
(2)大运河纵贯我国南北,连接了海河、
、淮河、、钱塘江
五大河流。(4分)
(3)从图中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2分)
(4)古人认为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结合所学知识和《隋朝大运河图》,说一说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作用:
。(4分)
四、简答题:(本题共26分)
(1)科举制创立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科举制选拔的是什么人才?
①科举制创立于。(2分)
②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3分)
③科举制选拔的是。(2分)
(2)唐朝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列举在科举制的完善过程中做了突出贡献的三位重要人物。
三位重要人物是、、。(6分)
(3)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状元”是哪一科考试的第一名?
“状元”是科的第一名。(2分)
(3)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的“长策”就是指科举制。写出科举制对唐朝社会产生的三个重要影响。
①。(3分)
②。(3分)
③。(3分)
(4)选出并抄写两个与科举制的实施有关诗句。(2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①。(1分)
②。(1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篇5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已经去过出土我国最早人类遗址的地方,那么你能告诉我,它位于哪个省吗?
A.广东B.湖南C.云南D.陕西
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质特征③使用天然火
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3.中国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和粟 B.玉米和小麦 C.红薯 D.大豆
4.你认为最有可能住在右图所示房屋的人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5.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B.黄帝C.炎帝D.大禹
6.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
A.是文字的发明者B.曾经打败了炎帝
C.制造出了指南车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7.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
8.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试判断,他姓
A.秦B.夏C.宋D.唐
9.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于舜B.舜传位于禹
C.禹传子,家天下D.启打败有扈氏
10.我国奴隶社会依次序经历的四个时期是
A.夏商西周春秋B.夏西周商春秋
C.夏商西周战国D.夏商东周春秋
11.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B.司母戊鼎C.兵马俑D.敦煌莫高窟
1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不包括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周平王
13.对春秋战国争霸战争的影响评价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B.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混战
C.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的融合D.促进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14.下列历史现象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诸侯国纷争B.社会大变革C.百家争鸣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5.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A.地理位置靠海,盛产鱼盐B.在内政、生产、军事方面进行了改革
C.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边疆D.都确立了封建制
16.战国七雄中,由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国家是
①齐国②楚国③燕国④韩国⑤赵国⑥魏国⑦秦国
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④⑦
17.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不包括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8.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法抵御秦军的进攻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9.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使用C.封建制的确立D.水利工程的修建
20.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土地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发展迅速,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建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而注重生产
C.农民得到大量的土地D.商鞅变法的推动和重农抑商思想的盛行
22.作家余秋雨曾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禹B.李冰C.商鞅D.汉武帝
2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D.统一货币、度量衡
24.(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
妇人婴儿皆言商鞅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
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二、非选择题(第25题10分,第26题21分,第27题15分,第28题6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厚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⑴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2分)
⑵材料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2分)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
⑶这段材料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2分)
材料三: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
⑷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什么新变化?(2分)
⑸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⑴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谁?其称霸得益于在哪些方面做出的努力?(6分)
⑵请说出两条“卫鞅”进行变法的内容。“卫鞅”的变法带来怎样的影响?“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9分)
⑶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秦国实现国富兵强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6分)
27.材料一: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小欺大,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材料二: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请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摇薄赋。
材料三:他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坐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材料四: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
国国君的赏识。
(1)上述材料总体上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时代背景怎样?(4分)
(2)上面四段材料中的“他”分别指谁?他们分别属于什么学派?(8分)
(3)上述各家代表人物关于治理国家的主张主要有哪些?(3分)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
⑴据图一所示,作为中国古代的农具,它普遍使用是在何时?(2分)
⑵图二所示青铜器反映了怎样的史实?(2分)
⑶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分)
初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C2.B3.A4.D5.B6.D7.B8.B9.C10.A11.B12.D
13.B14.D15.B16.C17.A18.D19.B20.C21.A22.B23.C24.A
二、25.(1)北京人开始使用火。(2分)
(2)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2分)(3)居住有了房屋(或: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2分)
(4)出现了农耕。(或:原始农业产生)(2分)
(5)原始居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或:社会的进步)(2分)
26.(1)齐桓公。(2分)。努力: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4分)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任选两条,4分)。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3分)理论依据:法家思想。(2分)
(3)共同原因:都重用人才,进行改革。(4分)启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和培养人才,要不断进行创新、改革。(2分)
27.(1)百家争鸣。(2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2分)
(2)墨子、孟子、庄子、韩非。(4分)墨家、儒家、道家、法家。(4分)
(3)孟子主张“仁政”;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治(或: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分)
28.(1)战国时期。(2分)
(2)牛耕的普遍使用和推广。(2分)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2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篇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81年他建立隋朝,589年他统一了全国。请问“他”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宋太祖D、唐太宗
2、589年,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重新统一全国。请问被灭的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
A、北齐B、北周C、梁朝D、陈朝
3、隋朝时期,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不会经过
A、永济渠B、通济渠
C、邗沟D、江南河
4、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统治者贪图享乐B、残暴的统治
C、大兴土木工程D、国家财政困难
5、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6、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唐朝的中央政府机构
A、防卫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
7、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离开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
A、金城公主B、文成公主C、王昭君D、金明公主
9、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是
A、天竺B、韩国C、欧洲D、日本
10、“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印度B、日本C、朝鲜D、欧洲
11、神话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
A、张骞B、鉴真C、班超D、玄奘
12、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王通过学习知道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是宋朝僧人②都在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13、电视剧《贞观长歌》曾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唐玄宗整顿吏治,进行改革
C、唐玄宗诵读苏轼的词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14、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喜欢唐朝的服装 B、唐朝在世界历史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5、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已经发明。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是
A、《丹经》 B、《史记》
C、《诗经》 D、《金刚经》
16、张老师在介绍宋朝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当时的娱乐场所。他提及的娱乐场所应该是
A、茶馆B、瓦舍C、戏院D、酒店
17、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A、太湖流域B、洞庭湖流域C、鄱阳湖流域D、洪湖流域
1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
A、交子B、会子C、开元通宝D、光绪通宝
19、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A、黄河流域B、珠江流域C、黑龙江流域D、长江流域
20、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基本特征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动荡与变革B、分裂与融合C、繁荣与开放D、交往与冲突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21、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篇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下面表格中。
1.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蓝田人D、元谋人
2.北京人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的进化,充分说明了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制造和使用工具B、劳动
C、火的使用D、群居生活
3.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B、铁器C、磨制石器D、铜器
4.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尧B、黄帝C、蚩尤D、禹
5.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6、下列哪项是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
A、玉米、水稻B、水稻、粟C、粟、核桃D、白菜、玉米
7.嘉峪关黑山石刻属于常山文化,大约距今三千年,该时段我国中原地区应是哪个朝代
A、夏朝B、西周C、东周D、秦朝
8.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 、为了推动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B、为了授民授疆土
C、为密切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D、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9.楚庄王确立霸主地位是在哪一战役后
A、牧野大战B、阪泉大战C、长平大战D、邲之战
10.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是在
A、商朝B、春秋战国C、西周D、战国时期
11.战国七雄中,由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国家是
A、韩、赵、魏B、韩、卫、赵C、燕、赵、韩D、韩、魏、燕
12.促使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B、奴隶主贵族把土地分给农民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东周B、夏朝C、西周D、商朝
14.我们要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或言论,应查找
A、《论语》 B、《庄子》 C、《大学》 D、《墨子》
15.在治理国家问题上,道家的主要思想是
A、以礼治国B、无为而治
C、用刑罚加强统治D、兼爱、非攻
16.使个体农业生产成为可能的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是
A.青铜的冶炼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C.水利工程的修筑D.承认土地私有
17.下列哪项不属于扁鹊四诊法的内容
A、望B、问C、闻D、疗
1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A、秦朝B、西周C、商朝D、夏朝
19.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B、刀形币C、铲形币D、蚁鼻钱
20.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临洮-山海关B、临洮-辽东
C、嘉峪关-山海关D、嘉峪关-辽东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21.材料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材料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2分)
(2)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出他的教育思想。(2分)
22.现代著名史学家离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6分)
(1)书籍被烧指的是什么事(2分)
(2)这件事是秦始皇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2分)
(3)秦始皇采取这种行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
三、仔细观察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23.读下图,请回答:(6分)
(1)干栏式式房屋是(A或B),其居住居民是(2分)
(2)半地穴式房屋是(A或B),其居住居民是(2分)
(3)谈谈两种房屋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分)
24.读右图,请回答:(8分)
(1)该图反映了什么时候的哪一历史时期事件(2分)
(2)该人物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3)这一变法有何影响(2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篇8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
一、史学判断(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框内。
1、1965年,在我国西南某省发掘出两颗牙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有用火的灰烬,经科学家测定是17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由此判断,该人类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2010年按我国的农历推算是“庚寅年”,这种纪年法属于
A.公元纪年B.干支纪年C.帝号纪年D.年号纪年
3、在世界各国的文字中,汉字是汉文化的符号表现和传播工具,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今天的汉字是从什么发展而来的?
A.甲骨文B.大篆C.金文D.小篆
4、铁农具的使用,推动了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是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D.秦朝
5、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
6、育人中学为了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是
“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A.都江堰B.赵州桥C.通济渠D.永济渠
7、我国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人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主张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的.是
A.孟子B.墨子C.庄子D.韩非
8、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最有可能是
A.甲骨文B.楷书C.小篆或隶书D.草书
9、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于丹谈《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儒家思想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始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清朝
10、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郑和B.玄奘C.鉴真D.张骞
二、史林释意(每小题6分,共12分)
11、识图辩史
请回答:
(1)以上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故事?(2分)
(2)这两则历史故事分别出现在什么历史事件中?(2分)
(3)这两则历史故事给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有什么启迪?(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回答:
(1)上述诗句出自于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2分)
(2)这部作品是采用什么诗歌体裁创作的?(2分)
(3)阅读了上述诗句后,你有什么感想?(2分)
三、历史探究(8分)
1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中华大家庭的民族情谊。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统一也有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结合相关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前身叫什么?(2分)
(2)我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2分)
(3)秦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至少答出三点,3分)你怎样评价秦始皇?(1分)
答案
一、史学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BACDABCBD
二、史林释意(12分)
11、(1)勾践卧薪尝胆。商鞅徙木立信。(2分)
(2)春秋争霸(或吴越争霸)。商鞅变法。(2分)
(3)吃苦耐劳,执着追求。说话算数,讲究诚信。(言之有理即可,2分)
12、(1)屈原。《离骚》。(2分)
(2)楚辞。(2分)
(3)忧国忧民,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三、历史探究(8分)
13、(1)华夏族。(2分)
(2)禹建立的夏朝。(2分)
(3)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评价秦始皇: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暴君。(1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篇9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B、会不会制造工具C、会不会使用火D、能否直立行走
3、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战略地位重要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D、环境优美
4、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制的“水”是指
A、长江B、珠江C、雅鲁藏布江D、黄河
6、创制“炮烙”等酷刑的是
A、夏桀B、商纣C、周厉王D、周幽王
7、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8、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
A、纺织业B、制陶业C、冶铁业D、青铜制造业
9、“三星堆”文化的具体地点是在
A、青藏高原B、成都平原C、云贵高原D、河南安阳
10、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城濮之战D、长平之战
11、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诸侯国不包括
A、韩国B、宋国C、赵国D、魏国
12、历史上有一个“徙木为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A、伊尹B、姜尚C、管仲D、商鞅
13、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B、魏C、齐D、燕
14、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
A、商鞅B、李悝C、李冰D、诸葛亮
15、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名医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17、中国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是
A、哥白尼B、孔子C、拉伯雷D、屈原
18、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
19、“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是哪个军事家的名言
A、庞涓B、孙武C、韩非D、孙膑
20、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荀子C、墨子D、孟子
二、填空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
21、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__________,山顶洞人掌握了_______________的技术。
22、
(A)上图1是____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B)1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2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
23、约公元前________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_________________。
24、秦代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________________,东到_____________。
25、禹死后,_________________继承父位,从而_______________制代替了禅让制
26、商后期制造的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而_______________是青铜器中的。
27、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8、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___________”,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_________________。
29、秦始皇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_____________.秦朝还统一文字,把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三、材料解析(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0、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问题(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1、材料: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问题:想一想,孔子的这三段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四、问答题(共2小题,32小 题10分,33小题14分,共24分)
32、你能说出五个我们学习这一段历史后所接触的历史成语吗?
3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BCADBCDB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DCCCBDDBD
二、填空题
21、天然火人工取火
22、河姆渡半坡水稻粟
23、20xx年夏朝
24、临洮辽东
25、启世袭
26、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7、春秋牛耕
28、甲骨文金文
29、圆形方孔钱小篆
三、材料解析
30(1)屈原《离骚》
(2)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1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可联系自己实际谈一下)
四、问答题
32、徙木为信纸上谈兵起死回生负荆请罪退避三舍
33、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春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封建国家。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篇1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韩非子描述远古时代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原始人最需要的是()
A.住在山洞里B.学会制造工具C.懂得用火D.过着群居的生活
2.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反映得时代背景应该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大禹治水D.炎黄战蚩龙.
3.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他筑酒池肉林,惨无人道,他是哪一王朝得君主()
A.商朝B.西周C.东周D.夏朝
4.由于“甲骨文”的出土和释读,使哪个朝代成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5.下列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不正确的是()
A.炎帝、黄帝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得部落联盟
B.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蚩龙部落
C.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D.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6.青岛在春秋时期属齐国管辖,齐国在齐恒公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主要是因为重用了一位贤相,他就是()
A.管仲B.李斯C.伯益D.比干
7.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
A.民族间的相互征战
B.国家之间得争霸战争
C.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D..奴隶主贵族领导推翻暴君的战争
8.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得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权;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得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下列农作物,最早是由中国种植的是()
①稻;②黍;③麦;④粟;⑤豆。
A.①②B.①③C.④⑤D.①④
10.有人认为半坡原始居民器具上得符号是中国早期文字得雏形,这种符号刻在()
A.青铜器上B.骨器上C.陶器上D.石器上
11.下列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②元谋人的牙齿化石;③河姆渡人骨耜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⑤半坡彩纹陶盆。
A.④①③②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④①⑤D.②④①③⑤
12.黄帝被尊为华夏“人文初祖”是由于()
A.统一中国B.打败蚩尤
C.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贡献巨大D.和炎帝结成联盟
13.下列人物,不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首领的是()
A.尧B.舜C.禹D.启
14.下列排序符合原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①私有制的出现;②生产力的发展;③阶级的出现;④国家的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15.我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
A,黄帝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B.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
C.舜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D.禹建立夏朝
二、改错题(10分)
16、下面是小敏以“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农耕文明”为题所写的一段文字,可是其中有五个地方写错了,你能帮她改正过来吗?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由于气候、土壤、地形等的差异,形成了南方以种植粟,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格局。黄帝治水的成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青铜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我国农耕文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秦穆公主持兴建了著名的大型水里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1)(2)(3)(4)(5)
答题卡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二、改错题(10分)
16.(1)改为
(2)改为(3)改为
(4)改为(5)改为
三、材料解析题(共45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奴隶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若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6分)
(2)若你是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6分)
(3)若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的看法如何?(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以上都是谁的关于人生态度、学习及做人方面的至理名言?(4分)
(2)任选其中的两条讲一讲它们的含义是什么?(6分)
(3)哪一条对你的影响最大?为什么?(5分)
19.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物体的名称是什么?它出生于何地?何时铸造的?(6分)
(2)根据图片说说它的构成以及它的地位。(8分)
④编钟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很高地位。(仅作参考)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11-23
七年级上册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必备)01-22
初一期末历史试题04-25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02-20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04-14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05-17
七年级历史工作总结12-03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10-30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05-24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