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长城远、近景图的课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准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 展示资料,在历史情境中激情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课文教学我以交流资料为起点。请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交流完之后,把它贴在后黑板的读书角。学生可能搜集到的资料有:“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好汉坡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经过的省市、修长城的目的、时间……齐读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老师搜集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氏城文化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让他们带着定的知识储备进入读书过程。首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同桌互相检查读生词,并将自己认为需要给大家提醒字、词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读音,“堡垒”的垒,3个撇着点要写均匀,“屯兵”、“堡垒”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就是让他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后要学生说说读书知道了哪些内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理请课文的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在精读全文时,我以学生品读、感悟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抓品读,促感悟
读,是学牛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我就准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长城万里雄姿之美。长城“有十万三干多里”,一万三干多里到底有多长,学生未必能体会出来,因此,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入具体实例: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里,用了整整508天。以此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借助图画,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在理解感悟之上我再进行朗读牵引,读出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
2、抓词语,说感悟
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学习长城的近景,先让学生勾画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再结合“近景,,图,了解“垛子”“射口”“了望口”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试着画出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学生由此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样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全班同学都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
3、抓句子,淡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联想”这部分教学,我先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交流,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可以一边读,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读到动情之处可以批注点自己的感受。没有“牵引”和“指导”,而是让学生以“哪些地方你感受最深”的汇报方式,使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可以让学牛比较下,大概相当于五、六十个同学的总重量。“才”表示长城的建成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学生通过交流汇报,经历了作者的情感历程后,便产生了表达情感的欲望。而朗读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法一这是最基奉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情感的脉搏与历史文化的脉搏、与文本语言的脉搏形成强烈的共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语文
素养。
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抓住“气魄雄伟”引导学生读出无比自豪之感。长城是世界历史卜的一个伟大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足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出来。此时,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会在笔下流淌,学生的情感将会得以提升。
(三)拓展延伸,在心灵倾吐中移情
课堂结尾不应只画句号,课虽终,情未了。我“追踪’’学生的课后动态,设计了自选作业:
1、20xx年,奥运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那时,会有很多的外国人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正好是位小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他们呢?请创作一篇解说词。
1、出一期以“长城”为刊名的手抄报或电脑小报,自己进行设计、编辑,
举办.个小型展览。
2、读一读“资料袋”,激发学生探究“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远景:气势雄伟
长城 近景:高大坚固 血汗和智慧
联想:站在……踏着……扶着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Lesson 12:Happy New Year!》。第二课时 Christmas Day。
一.说教材
《Lesson 12 Happy New Year!》是陕西旅游版三年级第一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单词:happy new New Year;
新年祝福语:Happy New Year!
新年歌曲学唱
2. 熟练掌握单词:merry ,Christmas, Father Christmas, a Christmas tree;
句型:Merry Christmas!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感情目标:让学生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词句 Merry Christmas! Father Christmas, Christmas tree等。
难点: merry与happy的用法。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本课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兴趣引导法”,“创设情景法”,“对比教学法则”这三种方法。
2.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交流,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完成和融合。
三.说煤体应用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图片的下载,课文录音的录入,图象的插入,插入一段音乐等。我的幻灯片一共是28片,其中2—5张是对上节学的单词和新年祝福语的复习,这几张幻灯片的图片都是我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精美图片,单词是自己从录音机上寻找的标准发音;接下来,我插入一段动画片让孩子们观看学习新年快乐歌并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图片5介绍中国新年人们吃的、图片6介绍孩子过年玩鞭炮的风俗习贯;图片8介绍圣诞的时间和单词;图片9介绍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图片10和11介绍圣诞人们互送礼物和装扮圣诞树的风俗习惯;图片12-14学习新单词;图片15学习圣诞祝福语;图片15是中国新年和西方圣诞节的时间对比;让孩子明确后,出示图片17-22练习两个祝福语;因为这节课主要掌握的就是Merry Christmas!这个祝福语及情景对话,所以我把课文录音做成了一个单独的幻灯片23,这样的话就方便了许多,不用带录音机和磁带,需要重复的话只要再次单击鼠标就可以了;孩子们练熟后进行图片24游戏环节;第25至26张幻灯片是课后练习,都是我自己做的,这样把练习题展示在大屏幕上,同学们做练习的时候就非常直观了,对句子印象也比较深刻了;大半节课都过去了,有些同学就开始有些疲劳了,为了能让同学们稍微休息片刻,我在第26张幻灯片中插入了一段鼓励、表扬的音乐稍作调整,接下来是图片27家庭作业,最后,图片28放一首优美的圣诞歌曲来结束本课教学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中第1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关于信息的定义以及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素养,由于理论性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例,总结信息的定义和信息的特征并在学习后促进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的思想已经接近成熟,是有能力进行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很强,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信息,本节课是更深入的探索,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很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的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生活理解信息的定义并说出信息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信息,以及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结合生活实例说出信息的特征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教师说出古诗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代诗人杜牧。体现了古人对信息的企盼,请同学们思考思考,说说有关“信息”的唐诗、宋词吧!学生回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理解信息的概念上面,都是古人眼中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对信息这一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通过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让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信息并引导学生自己来发现还有哪些信息在学生的周围,通过学科间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将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到信息的定义,并发表看法。我来引导目前还没有一种被各方面都认可的权威性定义。虽然各个领域对信息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描述,通过对这些描述的分析与理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含义。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阅读教材知道定义为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信息定义的众多,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老师总结,突出教学的层次性。
我来引导学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并填写表格。10分钟的时间设置同桌两人为一组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信息的含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并填写表格天气预报含义明天的天气,表现形式电视的视频,载体声音,图像。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
我利用教材的马陵之战为过渡讲解信息的特征并结合生活实例辅助讲授,并会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各个特征所对应的真实案例。我会提问: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有哪些发现呢?你怎么知道要上课呢?其实这些都是信息,说明信息具有普遍性。学生认真聆听,学生说过马路时红绿灯,校园里的花草,指示牌等。通过老师的总结知道了信息的普遍性。我引导学生们思考,古代如何传递信息以及现代又是如何呢?古时候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快马传书,现在的电话、传真、网络。这些全都为我们传送了信息。学生思考我们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我利用庞涓的历史典故,让学生同桌讨论,获取错误情报。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以及如果他早一些知道这些信息的话,结果又会如何?这又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回答出是信息的不完整性,和信息时效性的体现。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去感受信息,发现信息。这样的设计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化成学生易接受易懂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理论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于信息的特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着我会利用古代电视剧引导提问:武侠小说里的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但是有个叫令狐冲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如果没有这个记载的物体呈现会有剑法信息吗?学生回答思过崖山洞的'墙上,并体会到老师所说的信息的依附性。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最后做出总结归纳,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充分体现他们的求知探索的特点。
然后我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阅读知识扩展的内容,并且4人为小组的形式10分钟的时间动手制作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在证明的过程中发现总结信息素养是如何体现的。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养成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同时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阅读思考,并合作交流的方式着手制作,并总结信息素养的体现。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由现象推导定理是信息的加工、处理。结论一旦形成就储存在大脑里,这体现了信息的管理。需要使用的时候能够准确的表述出来,是信息的表达。
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和学生合作交流证明的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又进行了团队合作,互相之间共同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巩固提升
我利用实践与思考的问题来提问学生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并询问他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信息存在哪些特征?
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体现了信息的不完整性。观看天气预报看明天的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通过举例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我的作业是课后思考信息还具有哪些特征,以及信息素养应该怎样更好的体现。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并在课后延伸本课的教学内容。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钓鱼说课稿11-25
船长说课稿11-14
麻雀说课稿01-20
《乙醇》说课稿10-14
天鹅说课稿11-21
匆匆说课稿01-06
《功》说课稿10-30
爱莲说的说课稿01-31
《力》说课稿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