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时间:2024-05-01 12:23:27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1

  一、抓住课堂

  理科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往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5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二、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理科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勤思考,多提问

  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理科。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最佳途径。

  四、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五、有选择地做课外练习

  课余时间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少而精,只要每天做两三道题,天长日久,你的思路就会开阔许多。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2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例 ÷3= × = 3÷ =3× =5

  2、除法转化成乘法时,被除数一定不能变,“÷”变成“×”,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3、分数除法算式中出现小数、带分数时要先化成分数、假分数再计算。

  4、被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

  ①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a÷b=c 当b>1时,c

  ②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a÷b=c 当b<1时,c>a (a≠0 b≠0)

  ③除以等于1的数,商等于被除数:a÷b=c 当b=1时,c=a

  三、分数除法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用梯等式计算,等号写在第一个数字的左下角。

  2、运算顺序:

  ①连除:属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或者先把所有除法转化成乘法再计算;或者依据“除以几个数,等于乘上这几个数的积”的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法为一级运算,乘、除法为二级运算。

  ②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

  注:(a±b)÷c=a÷c±b÷c

  四、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

  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注: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

  2、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例:12∶20= =12÷20= =0.6 12∶20读作:12比20

  注: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 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 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

  (3)、 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4、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5、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不能为0) 商不变性质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不能为0)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是一个数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不能为0) 比的基本性质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附: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除法和比的应用

  1、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例:甲是乙的 ,乙是25,求甲是多少?即:甲=乙× (15× =9)

  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例: 甲是乙的 ,甲是15,求乙是多少?即:甲=乙× (15÷ =25)(建议列方程答)

  3、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

  (1)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甲=乙×几分之几 (例:甲是15的 ,求甲是多少?15× =9)

  乙=甲÷几分之几 (例:9是乙的 ,求乙是多少?9÷ =15)

  几分之几=甲÷乙 (例:9是15的几分之几?9÷15= )(“是”字相当“÷”号,乙是单位“1”)

  (2)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

  A 差÷乙= (“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的量)(例:9比15少几分之几?(15-9)÷15= = = )

  B 多几分之几是: –1 (例: 15比9少几分之几?15÷9= -1= –1= )

  C 少几分之几是:1– (例:9比15少几分之几?1-9÷15=1– =1– = )

  D 甲=乙±差=乙±乙× =乙±乙× =乙(1± ) (例:甲比15少 ,求甲是多少?15–15× =15×(1– )=9(多是“+”少是“–”)

  E 乙=甲÷(1± )(例:9比乙少 ,求乙是多少?9÷(1- )=9 ÷ =15)(多是“+”少是“–”)

  (例:15比乙多 ,求乙是多少?15÷(1+ )=15 ÷ =9)(多是“+”少是“–”)

  4、按比例分配: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例如:已知甲乙的和是56,甲、乙的比3∶5,求甲、乙分别是多少?

  方法一:56÷(3+5)=7 甲:3×7=21 乙:5×7=35

  方法二:甲:56× =21 乙:56× =35

  例如:已知甲是21,甲、乙的比3∶5,求乙是多少?

  方法一:21÷3=7 乙:5×7=35

  方法二:甲乙的和21÷ =56 乙:56× =35

  方法二:甲÷乙= 乙=甲÷ =21÷ =35

  5、画线段图:

  (1)找出单位“1”的量,先画出单位“1”,标出已知和未知。

  (2)分析数量关系。

  (3)找等量关系。

  (4)列方程。

  注: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相关文章: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精品02-27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1-07

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12-23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02-08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01-18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合集)01-04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03-22

(精品)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03-17

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15篇12-27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