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初一数学知识点

初一数学知识点

时间:2024-06-29 14:08:02 数学 我要投稿

初一数学知识点(推荐)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数学知识点(推荐)

初一数学知识点1

  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一般步骤:

  第一步: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分子要加括号,不要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

  第二步: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注意:不要漏乘括号内各项,若括号前面是“ - ”,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第三步: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移到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不移的项不变号,移项时不要漏项;

  第四步: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注意: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

  第五步:系数化为1,把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frac{b}{a}}(a≠0).注意:不要把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初一数学知识点2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3,整数也能化成分数,也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ab)c=a(bc):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⑴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着两项的系数。

  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

  ax+bx=(a+b)x: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一元一次方程

  1、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初一数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的知识点01-04

初一的数学知识点01-18

初一的数学知识点[经典]03-16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_初一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06-14

初一数学知识点04-30

初一数学必考的知识点03-12

初一的数学知识点总结01-31

初一数学知识点12-04

(经典)初一数学整式知识点汇总07-27

初一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合集]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