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7-11 07:04:13 数学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篇[合集]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篇[合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四边形》

  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应注重引导学生在长、正方形的对比中找出图形边和角的特征。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

  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应注重引导学生说出估计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

  《测量》

  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

  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

  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准确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

  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

  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或 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6、口算时: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 先算72-30=42,再算42+2=44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6是4的几倍? 36÷4=9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求这个数。 用除法计算: A÷倍数=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求这个数? 35÷5=7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一个数×倍数= 结果

  9的6倍是多少? 9×6=54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3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斜率k知识点

  斜率,数学、几何学名词,是表示一条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关于(横)坐标轴倾斜程度的量。它通常用直线(或曲线的切线)与(横)坐标轴夹角的正切,或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来表示。

  斜率又称“角系数”,是一条直线对于横坐标轴正向夹角的正切,反映直线对水平面的倾斜度。一条直线与某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正半轴方向所成的角的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如果直线与x轴互相垂直,直角的正切值为tan90°,故此直线不存在斜率(也可以说直线的斜率为无穷大)。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对于一次函数y=kx+b(斜截式),k即该函数图像的斜率。

  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课前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得听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预习还可以使听课的整体效率提高.具体的预习方法:将书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练习册做完.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求甚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适当地做25分钟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其课外题内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课.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4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5

  一、填空题

  1、在90后面添()个0是90万,添()个0是9亿。

  2、和100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500005005这个数,在左边的5表示(),中间的5表示(),右边的5表示()。

  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57925680这个数里包括()级和()级,它是()位数,位是()位,表示()。

  5、最小的五位数和的'五位数的和是()。

  二、判断题

  1、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首先看位上的数。()

  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的自然数。()

  4、最小的七位数比的八位数少1。()

  5、用5、7、9、0组成的的四位数是9705。()

  三、选择题

  1、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A、20600000

  B、94000000

  C、10600900

  D、50220703

  2、7()580≈8万,()里可填的数字范围是()。

  A、0~4

  B、1~4

  C、5~9

  D、0~9

  3、读两级数时,()的0都不读。

  A、每级前面

  B、每级中级

  C、每级末尾

  4、整数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A、0

  B、1

  C、10

  5、比的七位数多1的是()。

  A、10000000

  B、10000001

  C、100000000

  四、写出下面个各数。

  四亿五千万零六____________________九千零六万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亿零四万七千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千亿零二千___________________

  五百零八亿___________________六百零四万零七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用“万”或“亿”作单位求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886500≈

  9324500≈

  39400000≈

  9998543≈

  98005005≈

  1943009546≈

  496000003000≈

  89457005900≈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

  第一单元 混合计算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

  加减混合

  259+148-342=65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

  第四单元 乘与除

  2.月:

  小月:4、6、9、11月

  平月(二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4.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4.公式:

  1时=

  60分 1分= 60秒 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时

  第八单元 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06-13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12-08

(荐)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06-17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集合)06-13

[实用]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06-13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荐)06-17

初一上册知识点总结数学11-20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选】07-05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04-27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