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优选)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得简便运算。
例如:125×6,表示:6个125相加是多少,还表示125的6倍是多少。
2、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相同,是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6×125,表示:6的125是多少。
72×125,表示:72的125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和分数相乘:整数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和分数相乘: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再乘,得数必须是最简分数。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分数大小的比较:
1、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2、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行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2)找出单位“1”的量
(3)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4)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比”后的规则。当句子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把原来的量看做单位“1”。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多的数占乙的几分之几,甲比乙少几分之几表示甲比乙少数占乙的几分之几。(4)在应用题中如:小湖村去年水稻的亩产量是750千克,今年水稻的亩产量是800千克,增产几分之几?题目中的“增产”是多的意思,那么谁比谁多,应该是“多比少多”,“多”的是指800千克,“少”的是指750千克,即800千克比750千克多几分之几,结合应用题的表达方式,可以补充为“今年水稻的亩产量比去年水稻的亩产量多几分之几?”(5)“增加”、“提高”、“增产”等蕴含“多”的意思,“减少”、“下降”、“裁员” 等蕴含“少”的意思,“相当于”、“占”、“是”、“等于”意思相近。(6)当关键句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要把关键句补充完整,补充成“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或“甲比乙多几分之几”、 “甲比乙少几分之几”的形式。(7)乘法应用题中,单位“1”是已知的。(8)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加减属相差比,始终遵循“凡是比较,单位一致”的规则。
(9)找到单位“1”后,分析问题,已知单位“1”用乘法,未知单位“1”用除法(注意:求单位“1”是最后一步用除法,其余计算应在前)。 单位“1”×分率=比较量 ; 比较量÷分率=单位“1”
(10)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解应用题时应把题中的不变量做为单位“1”,统一分率的单位“1”,然后再相加减。
(11)单位“1”的特点: ①单位“1”为分母; ②单位“1”为不变量。
(12)分率与量要对应。①多的对应量对多的分率;
②少的对应量对少的分率;
③增加的对应量对增加的分率;
④减少的对应量对减少的分率;
⑤提高的对应量对提高的分率;
⑥降低的对应量对降低的分率;
⑦工作总量的对应量对工作总量的分率;
⑧工作效率的对应量对工作效率的分率;
⑨部分的对应量对部分的分率;
⑩总量的对应量对总量的分率;
例如: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方法:单位“1”的数量×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2、分数的连乘。找到每一个分率的单位“1”。
(五)倒数
1、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把这个数写成分数形式,然后将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3、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4、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它本身,假分数的倒数等于或小于它本身。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先找观测点;
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
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二、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四、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如: 表示:已知两个数的积是 ,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4表示已知两个数的积是 ,与其中一个因数4,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还表示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二)分数除法的计算: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三)比和比的应用: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后项不能为0。
2. 比值的意义: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比值的表示方式: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4.比同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比同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 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互质的整数。
例如:(1) 16﹕20=(16÷4)﹕(20÷4)=4﹕5
(2)65﹕43=( 65×12)﹕( 43×12)=10﹕9
(3)1.8﹕0.09 =(1.8×100)﹕(0.09×100)
=180﹕9=20﹕1
8.在工农业生产中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9.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1)先求出总的份数,再求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用总数乘各部分的分率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10.分数除法中,被除数与商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商大于它本身。
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商小于或等于它本身。
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商小于它本身。
(四)解分数应用题注意事项:
1.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率的句子中找,“的”前或“比”后的规则。当句子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把原来的量看做单位“1”。
2.找到单位“1”后,分析问题,已知单位“1”用乘法,未知单位“1”用除法(注意:求单位“1”是最后一步用除法,其余计算应在前)。
数量关系: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3.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解应用题时应把题中的不变量做为单位“1”,统一分率的单位“1”,然后再相加减。
4.单位“1”的特点: ①单位“1”为分母; ②单位“1”为不变量。
5.“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1)设单位“1”的量为x,列方程解答。
(2)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总数量。
6.工程问题: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1
工作时间 = 1÷工作效率
合作时间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
第四单元 比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例如 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2、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
3、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比的前项相当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分数的分数值。
注意: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5、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3)化简比:
用求比值的方法。
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如: 15∶10 = 15÷10 = 3/2 = 3∶2 5 。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第五单元 圆
1、圆心:圆中心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2、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3、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d=2r r =21d
4、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5、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6、圆的周长公式:C=d 或C=2r
7、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8、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r×r=r?
9、圆的面积公式:S=r? 或者S=(d2)?
或者S=(C 2)?
10、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圆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比是:4。
在一个圆里画一个最大正方形的,圆的直径的长度等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正方形的面积=对角线×对角线÷2=直径×直径÷2 。
11、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短边。
12、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R?-r? 或 S=(R?-r?)。
(其中R=r+环的宽度.)
13、环形的周长=外圆周长+内圆周长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半圆周长公式:C=d2+d 或C=r+2r
15、半圆面积=圆面积2 公式为:S=r?2
1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17、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18、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a厘米;
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a厘米。
19、在同一圆中,圆心角占圆周角的几分之几,它所在扇形面积就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所对的弧就占圆周长的几分之几.
20、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面积相等时,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圆的周长最小。
21、扇形弧长公式:L=
扇形的面积公式: S=r? (n为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为扇形所在圆的半径)
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3、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
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24、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25、倍表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科目稍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总结比较,理清思绪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在学习《位置》在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这部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可在方格纸上画画。
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一小时刷一面墙的1/4,1/5小时刷一面墙的'多少?实际上是求1/5的1/4是多少?这种题型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画一画,折一折。再就是利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节时,例如:分数、除法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分数除法应用题无论是折纸实验,还是画线段图,都是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分数乘除法,比的知识,运用了类比的数学。(相似和变式)在学习圆这一节时,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把一个园等分(偶数份)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想,应用转化思想。在应用中,我们还知道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周长最短。周长一定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这题蕴含着一个数学规律,即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在学习数学广角这一章节中,例如,研究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就应用了假设法来教学。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划归法。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3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课堂上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1、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须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2、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3、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4、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
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都会做,可一到考试就犯不是算错数,就是看错题等等低级错误。这是因为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所以小朋友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1、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
2、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3、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4
1、数与代数:
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那么运算;
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
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会解学过的方程;
养成检查和验算的适应。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2、空间与图形:
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
能用数对或依照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3、统计与可能性:
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
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能够依照数据做出简单的推断与预测;
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数学奇偶数性质
1、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有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2、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3、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4、若a、b为整数,则a+b与a—b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与a—b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
5、n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n个偶数的乘积是偶数;算式中有一个是偶数,则乘积是偶数。
6、奇数的个位是1、3、5、7、9;偶数的个位是0、2、4、6、8。
7、奇数的平方除以2、4、8余1。
8、任意两个奇数的平方差是2、4、8的倍数。
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
1、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足之间的长度叫距离。
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变。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5、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画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特别注意:画高时,请注意;虚线、垂直标记、和名称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5
1、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πR2-πr2或S=π(R2-r2)。
(其中R=r+环的宽度)
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
C=πd/2+d
或C=πr+2r
圆周长的一半=πr
3、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公式为:S=πr2/2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5、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圆周长和直径的比是π:1,比值是π
圆周长和半径的比是2π:1,比值是2π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6
一:分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二:连除的计算方法
分数连除,可以分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可以一次都转化为乘法再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三: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四:含有括号的分数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五: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混和运算中的运用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分子乘除数分母,被除数分母乘除数分子。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7
1.约分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和分母;通常除了得到最简单的分数。
2.一般分数方法:先找出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将每个分数化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小数的意义:将整数1平均分为10份、100份和1000份……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个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个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个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4.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字中的圆点称为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圆点称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圆点称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圆点称为小数点部分。在小数字中,每个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度为10。小数字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与整数字最低分数单位一之间的进度也为10。
5.纯小数:整数为零小数,称为纯小数。例如:0.25 、 0.368都是纯小数。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小数,称为带小数。例如:3.25 、5.都是带小数的。
6.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为有限小数,称为有限小数。例如:41.7 、 25.3 、 0.都是有限小数。
7.无限小数:小数的数位是无限小数,称为无限小数。例如:4.33 …… 3.1415926 ……
8.无限不循环小数:数字排列不规则,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无限不循环小数。π。
9.循环小数:一个数字的小数部分依次重复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称为循环小数。
1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界限。0大于负数,小于正数。负数比较大小时,不考虑负数,但数字大的数字小。
11、“ 可以省略不写,-不能省略。
12.数轴元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数轴上0左边的数字是负数,0右边的数字是正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最大负整数-1 最小正整数1。
13.表示两个相等的公式称为比例。例如:2:1=6:3。
14.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3:2=6:4可知3×4=2×6。
15、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个项目,则可以在此比例中找到另一个未知项目。求比中的未知项称为解比。例如:3x = 四、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x =3×8,解得x=6。
16.成正比:两个相关的数量,一个数量变化,另一个数量也随之变化。如果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应比值(即业务)确定,则称为成正比,其关系称为成正比。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例如,速度一定,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因为:距离÷时间=速度(一定)。
成反比例的量 :两个相关的数量,一个数量变化,另一个数量也随之变化。如果两个数量中相应的两个数量积累一定,这两个数量称为反比例数量,其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例如,由于速度: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18、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六年级第二册数学学习方法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注重日常工作,不适合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上课45分钟。听的时候要集中精力,跟着老师思考。同时要明确的是,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老师讲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题目的答案。其实归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比某个题目的答案重要。
2、高质量完成操作,所谓的高质量是指高精度和高速度。在做家庭作业时,有时重复练习相同类型的问题,然后有意识地测试速度和准确性,每次都能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如测试内容、使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规则、技能等。此外,对于教师安排的思维问题,也要认真完成。
3、经常思考,提出更多的问题。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则,定理,做到底部,这就是理解的方式。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该持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教师的解释,教科书的内容,尽管问题应该提出,与教师讨论。简而言之,思考和提问是消除学习隐患的途径。
4.每学一章一章,都要做一个框架图,或者在脑子里重复一遍,纠正他们的关系。类似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分项总结比较,有时候可以用联想法区分。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8
1、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9
1、绘制简单线段图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知道单位“1”的量用乘法,另一种是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分成三种:(一)一种量是另一种量的几分之几。(二)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几分之几。(三)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少几分之几。绘制时关键处理好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审题确定单位“1”的量。绘制步骤:
①首先用线段表示出这个单位“1”的量,画在最上面,用直尺画。
②分率的分母是几就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几份,用直尺画出平均的等分。标出相关的量。
③再绘制与单位“1”有关的量,根据实际是上面的三种关系中的哪一种再画。标出相关的量。
④问题所求要标出“?”号和单位。
2、观察物体一般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来观察。
3、同样高度的物体,在同一光源的照射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短;离光源越远,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长。
4、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5、确定观察的范围:
1)先找到观察点、障碍点;
2)连接观察点和障碍点后确定观察的范围。
6、看不到的地方称作盲区。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0
1、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2、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3、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
d=2r
r=1/2d
用文字表示为:
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4、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5。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1
1、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πa厘米。
2、在同一圆中,圆心角占圆周角的几分之几,它所在扇形面积就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所对的弧就占圆周长的几分之几、
3、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4、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5、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
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2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例如:—2,—5.33,—45,3、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例如:+2,5.33,+45
4、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
5、数轴
略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负数<0<正数或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3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小学数学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一、意思不同
基数是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大小的一个概念。两个能够建立元素间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互相对等集合。例如3个人的集合和3匹马的集合可以建立一一对应,是两个对等的集合。序数是在基数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层意思。
二、用处不同
基数可以比较大小,可以进行运算。
例如:
设|A|=a|B|=β,定义a+β=|{(a,0):a∈A}∪{(b,1):b∈B}|。另,a与β的积规定为|AxB|,A×B为A与B的笛卡儿积。
序数,汉语表示序数的方法较多。通常是在整数前加“第”,如:第一,第二。也有单用基数的。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三、写法
基数:1、2、3
序数:第1、第2、第3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4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质量单位换算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1千克=1公斤=2市斤
4、时间单位换算
1昼夜=1天=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
1、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20xx年10月9日以前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国债的利息不纳税。20xx年10月9日以后免收利息税。所以如无特殊说明,就不在计算利息税。
4、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5、银行存款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税后利息=利息×(1-20%)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02-06
数学知识点总结02-01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总结01-11
初中数学总结知识点10-21
数学总结知识点小学10-21
数学圆知识点总结09-18
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02-26
中考知识点总结数学05-17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07-19
数学知识点总结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