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作文精品(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年味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年味作文1
过新年,回老家,吃顿团圆饭,就是所谓的幸福。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吃完团圆饭,就拿起了手机,全家开始了百玩不厌的“抢红包”。
抢红包,所谓“抢”可不是先到先得,可不是先来的人就一定能抢到大的红包,而是完全凭手气。我们的“抢红包”游戏就是每一轮谁的手气最佳,谁就继续发红包。
群主先带头发了一个红包,我立刻迫不及待滴打开了红包,看到红包的金额,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上面整整齐齐地写着:12.45元。我接着往下看,哇!我妈妈竟然出人意料地成为了手气最佳,她领了20。63元!我紧紧地握住手机,手心都出汗了,像生怕红包会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似的。来了来了,红包终于来了,我打开红包:6.48元,看起来不错!我接着往下看:6.77,7。51,8.49……一个个都比我手气好。正当我失落的时候,我看见第一个抢到红包的金额,差点没笑趴下:0.01元!哈哈哈!
终于有一轮,我的手气最佳,轮到我来发红包了。红包总金额:100元,红包个数:26个,塞进红包。好了,我先抢一个。哇,看到红包上的.金额后,我哭笑不得:0.01元。
抢红包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家常便饭,我期待20xx年的春节,全家一起继续抢红包,让我体会那独特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2
天还没破晓,万籁俱静,周围黑漆漆的,只有我的小窗是亮着的。我托着腮坐在桌前,琢磨着如何下笔。
“咕噜”一声,从肚子里发出,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走出房间,四处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终于觅到了一个家乡的年饼。此时,口中那熟悉的味道,让我脑海中浮现出每年廿八在老家时大家一起在做年饼其乐融融的情景。
每年腊月二十八,姑姑一家人一大早就来帮忙。我们先把大面团、内馅等做饼所需的材料以及工具都在大厅里摆放好。妈妈们负责做饼,爸爸们负责带小孩子。我和堂妹乐于参与,加入做饼的队伍。做饼开工了,大娘负责把大面团做成一个个的小面团,奶奶、姑姑、妈妈负责包,我和堂妹用压面皮的板子把小球压成一张张面皮给姑姑她们“供货”。爸爸、大伯和姑丈们负责带着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不让他们来打搅我们。可是外面的嬉笑打闹声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和堂妹,我俩常被弄得“心猿意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动作,竖着耳朵关注外面的动静,因此就会出现“供货不足”的情况。这时姑姑会朝我们撅起嘴,扬扬眉,当我们察觉到时就怪难为情的。于是我和堂妹下定决心好好干,不给大家拖后腿。可是我们还是经常“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妈妈不忍心,就唤我俩出去一起玩吧。
在院子里,我似乎化身成为一位幼儿园园长,带着弟弟妹妹们玩各种游戏:一会儿是老鹰抓小鸡,一会儿是捉迷藏,一会儿到屋后放鞭炮……玩累了大伙儿在我的带领下到茶座里喝茶“碰杯”,好不快活。
到了中午,奶奶准备了很多美味佳肴,有白切鸡、皮皮虾、生蚝、八爪鱼……每道菜都让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特别是奶奶做的煎鱼,上餐桌还不到10分钟就被我们小孩子一扫而空,大人们只能干瞪眼。说起来表弟的吃法还绝了,只见他先去掉鱼头,然后把剩下的部分一股脑儿地塞进嘴里,待他取出来时就只有一个基本的鱼骨架子了,最后他还不忘津津有味地吮吮手指头呢,把我们都乐坏了。
午饭之后,爷爷在院子里架起了临时灶台烧起来,把年饼放在蒸笼里,一笼一笼往上摞,四笼一起蒸。爸爸趁机把几个大番薯放进灶膛,用柴火灰埋上。过了一会儿,烤番薯特有的味道就飘出来了。面对热乎乎、香喷喷的大番薯,我们根本就没有抵抗力,你争我抢地就把大番薯瓜分完毕。
吃完大番薯,我们兄弟姐妹又跑去玩了。我们一起到外面逗毛茸茸的.小鸡玩,跟田间上吃草的牛一起吽吽叫,摸摸长在田里的玉米棒,还有追赶一下养在鱼塘边的那只骆宾王写过的鹅……当我们心满意足玩回来时,年饼已经蒸好,新鲜出炉了。我们贼兮兮地每人拿一个,又是一顿饕餮盛宴……
一串虫吟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回过神来,发现脸颊上有泪痕。我轻抚脸颊,回味着昔才的余味:嗯,萦绕在唇齿鼻间的不正是让我时刻牵挂着的味道—家乡的年味吗?于是,我拿起笔,记录下此番的美好。
家乡的年味作文3
大年三十我们家乡的习俗是包饺子。今年除夕真高兴,妈妈同意我包饺子!别急,等会儿尝尝我的手艺怎么样?
咱家总动员开始啦!我马上戴着小帽,穿着围裙上阵啦!面皮、肉馅、青菜……没事使者的队伍已陆陆续续向我走来!伟大的妈妈厨师长先拿起面皮,颠了点肉,蘸上水,在手里揉捏着。不一会儿,一个胖胖的“面娃娃”完成了,好简单!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圆圆的面皮,一本正经地撮一堆肉馅,拨进饺子皮正中央,用食指蘸了点水,沿饺皮周围慢慢滑上一圈,自信满满地喊道:“加油,再包一下就大功告成!”可是,那馅儿突莫名的.不大听话了,让他老老实实睡到皮里去,可它偏偏要跑出来玩。我把左边的皮刚刚捏好,右边的馅儿冒出头来了;把右边的“塞”进去了,左边的又“负伤”了,真是恼火呀!捏来捏去,手中的饺子不知是皮包馅还是馅包皮,外面都沾满了韭菜汤汁。我快气馁了,就在这时,亲爱的母上大人发话了:“宝贝,你不会就在这里半途而废了吧?”我一听,心里的火焰重又燃烧起来,经过仔细研究原因。哦!开始我包的饺子肉多了,皮小了,所以才会变成肉包皮吗?于是我减少肉馅,越包越多,越包越快,奶奶走过来,不禁为我拍案叫绝。
哗啦一声响,一个个胖娃娃跳进锅里,开始了泡温泉的旅程。而在一旁的我也想加入呢!它们在锅里翩翩起舞,不一会儿饺子就熟了。我一尝,好香啊!
一盘盘的饺子端上桌,伴随着屋外的鞭炮声,阖家团圆品饺子,就是我家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4
集市上乌泱乌泱的,孩子们欢喜地试穿着一件件光艳亮的新衣,商场里的商品,一眨眼的时间就被一扫而光了。这迅雷般的'阵势弥漫全国,这都预示着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这是一个千万小孩都欣喜万分的日子——过年。
新年咯!穿着大红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迎接喜庆日子,春节噼里啪啪鞭炮声伴随着爆竹炸开了大年初礼花。
按照家乡习俗大年初要吃饺子,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我和表姐自告奋勇非要包饺子,奶奶拗不过我们,只好放手让我们去干,我和姐姐对视坏笑了几声把已准备好的饺子里又放了几元硬币,因为硬币太大太臃肿忙活了大半天才包好。
我负责烧火而表姐则负责来回搅饺子,刚开始有点困难,火点着又灭了又有火星跑出来吓得又把火熄灭,弄了半天才把水烧热,姐姐慢慢把饺子放在锅里,我加大火力便使劲对着灶台通风口吹了好几下对呛得我直掉眼泪,不过还好,我没有白白“牺牲”,只听锅里咕嘟咕嘟作响,热腾腾的饺子就“竣工”了。
我和表姐把饺子端上桌,让爸爸尝尝我们的“阴谋”,爸爸一口咬下去,咯嘣一下,牙被震动了,当爸爸还不知原由时,我和姐姐哈哈大笑,爸爸上当了,爸爸不好意思挠挠头苦笑了几声,而伯父则因有运气而吃了许多包着硬币的饺子,乐得大伯扭了扭
屁股,我和姐姐又被逗得哈哈大笑。
过年吃饺子,让我吃出了过年的滋味,让我吃出了幸福的味道。
家乡的年味作文5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5,4,3,2,1!过年啦!全家人齐声欢呼,窗外的礼花和鞭炮齐刷刷地响了起来,更增添了许多热闹的气氛。第一次在北方过年,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更有着大大的好奇:北方是怎样过年的呢?
奕雯,快来,过来磕头!我正想着,哥哥就用清亮的嗓音叫我过去。哥哥,为什么要磕头?给谁磕头?磕几个?我边走边问。奕雯小同学,又开始变成十万个为什么了?哥哥一边说着一边哈哈大笑。磕头呀,是北方过年的一大习俗。每逢过年,我们同姓氏的小一辈要给祖先磕头,还要给老辈磕头,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而磕几个则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般在祭奠祖先时,我们要磕三个头;在给老辈磕头时,每人只需磕一个。噢,我像明白了什么大道理似的,用力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啊!
磕完了头,已是一点多,大家都有点困了。在放完了除夕夜的鞭炮后,都回家美滋滋的睡上了一觉。我伸了个懒腰,一看钟,才7点,再睡会吧!我又准备继续呼呼大睡。奶奶看看我,笑着说:奕雯,别睡了,你看,大家都到齐了;奶奶指了指门口。哇,这阵势可真大,我们五大家子都到齐了,一共有21人之多。我利索地穿好了衣服,跳下床和亲戚们热情地拥抱。大年初一,真热闹!奕雯,快,你看奶奶在做花馍呢!大姑说。花馍?这次,我憋住了一连串的问题,好奇地过去看奶奶做花馍。呀,原来是个大馒头!这个大馒头和盘子一般大小。奶奶在馒头顶上用面捏了一只美丽的花凤凰,那凤凰高贵优雅,栩栩如生,欲展翅高飞,仿佛在祝福我们。奶奶真不愧是做花馍的高手。奶奶告诉我,花馍是用来祭奠祖先的,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个大大的花馍。
你看,我家乡的年味是不是很重呢?磕头,祭祀,做花馍;样样都无比新鲜。这次过年,可满足了我这个好奇宝宝了。
家乡的年味作文6
日子丁冬丁冬过得好快,不觉间腊月已过了一半多。现在生活好了,日子不再难熬,一年年日子飞快消逝着,年关逼近了竟没“年”的感觉,不像小时候的家乡,一进腊月年味就浓浓的扑面而来。
一喝腊八粥,年就一页页掀开了,闻到了年味。村里人重视年,年是乡村一年里最大的盛事。腊八之后的集日开始热闹起来,卖年画和春联的摊子摆满了街道两傍,让你感觉到年逼近了。买年画贴年画,是小孩子最高兴的事,在集市上买回年画,熬点面糊,我和哥哥拿着画在墙上比来比去,那个郑重啊,比拜堂的新郎官对衣服的要求还认真。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这一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每家都会在灶间设一个供桌,摆上麻糖,贴上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供品麻糖就是让灶王爷吃了糖嘴甜点,回宫后少说凡间坏话,比如饭食浪费啥的,多说好话。其实呀就是贿赂灶王爷,让灶王爷向玉帝报喜不报忧,玉帝一高兴,来年就会风调雨顺,有个好年头。
腊月二十五,是填仓的日子,填仓是对丰收的期盼与向往。用炉灰在院子中间围两个圆,撒上一些小麦、玉米、稻谷等,象征粮仓,以示五谷丰登。在朝向外门的方向画上梯子,直通粮仓。我家院子大,爷爷会围好几个粮仓,哥哥踩着梯子,弯着腰,做背粮食状,一步步走向粮仓,嘴里学着老年人的腔调说,我送粮食来了。引得家人大笑。兄妹几个在各个粮仓间跑来跳去,欢笑声溢出院落。自从住进市里的楼房,填仓的欢笑再也找不到了。
家乡过年“规矩”多,比如正月初十之前不能动“生面”,也就是不能蒸馒头,所以要在腊月里就把明年正月里的馒头备好。所以蒸馒头是过年一大项工作。
母亲手巧,母亲蒸的过年花糕好吃又好看,还有菜团子、包子、供香馍、黏窝窝等等。这时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帮母亲烧火,看着红彤彤的炉火,想着锅内的美味,看着母亲被火光映红的脸,喜悦与满足在心里盘旋升腾,那种心情,那种感触,在现在的`“好日子”里是体会不到的。那几天里,天天能吃到新花样,那真是贫穷日子里的饕餮盛宴,所以口舌之欢也是那时孩子们盼过年的最大由头。
除夕,一家人围着面板包饺子,小孩子们屋里屋外穿来穿去,一会到屋外点燃一个小炮,啪一声清脆悦耳,幸福的气氛暖融融。
初一早上被“噼噼啪啪”的鞭炮惊醒,穿上新衣随着父母和叔伯两家子给爷爷奶奶磕头。爷爷奶奶看着一大家子后辈们,喜得合不拢嘴,高兴地给我们发压岁钱。虽然一人也就几毛钱,却比现在的孩子拿到百元大抄来得高兴。
想起家乡的年,心里暖暖的,有种喜悦的涌动;也涩涩的,有种逝去的失落。家乡浓浓的年味,只有在记忆里再现,也在记忆里被尘封了。
家乡的年味作文7
家乡过年最有年味了,那是积淀千年的厚重文化底韵。大学士王安石曾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吹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来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
我随父亲到老家,一路上看着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有的是买回来的,有的是家中老人自己写的。大年三十,乡亲们把肉、鱼、鸡等食物,供奉给祖先“吃”。祭祖后,把那些食物再炖一遍,给我们吃。下午,家家户户开始炖萝卜,和大块的筒子骨一起文火煲三五个小时,午夜再舀出来吃。我奶奶一边鼓励我们多吃,一边要求我们晚上要“守岁”。
晚上十二点,更是热闹,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家家户户放着鞭炮,我们也起劲儿玩着烟花,夜空在烟花与鞭炮交织下变成了一个绚烂的大花园。各色“花朵”在空中不停地变化,彩色的光一闪一闪的,把鱼塘的水映衬得五彩缤纷,变幻不定。
初一是不能睡懒觉的,一定要早早起床吃饭,开着门让亲朋好友进来拜年。我们这些小孩子可以成群结队地拿着准备好的袋子到别人家去拜年,进门时要说:“恭喜您过热闹年!”长辈们立马会给一些糖呀、饮料呀、压岁钱呀什么的.。
家乡浓郁的年味是乡情的孕育,是民风的升华。家乡就是在这种天然纯朴、生生不息的年味中,从苍老的过去走到青春的今天,从激昂的现在走向希望的未来。
家乡的年味作文8
当春节来临时,鞭炮会爆开,成千上万的家庭会被装饰,空气中会弥漫着浓浓的新年气息。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在我的家乡,每年春节,每个家庭都会烧一个竹笋和肉来邀请菩萨,其余的会吃东西和招待客人。奶奶总是很早就开始计划这件事:"今天是元旦,我们要烧一大锅竹笋和肉。"整个春节都要慢慢吃。”大约一年左右,我第一次陪奶奶和妈妈去菜市场买竹笋。这竹笋也很精致,不会太长,所以要尽可能的嫩。幸运的是,奶奶是主要力量。奶奶经验丰富,当她仔细挑选那些令她满意的石笋时,她总是称赞她的精明,甚至称赞她的老板。称重后,我也会赶紧去拿。把它带回家后,我洗了竹笋,把它们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桶里。这是第一种成分。
大约一周后,我们第二次去蔬菜市场买猪肉。我们在许多肉摊前踱来踱去,所以我疑惑地问我奶奶,“奶奶,买猪肉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奶奶笑着告诉我,李竹笋做的猪肉一定是五花肉,这样既耐嚼又不太柴火。然后将五花肉的油脂和李竹笋的汁液混合在一起,美味可口。我一边听,一边开始流口水。奶奶看着我,笑了。
配料终于来了,你可以开始烹饪了!
奶奶把浸泡过的竹笋切成丝,把肉切成豆干大小的块。同时,我们加热了锅。然后在锅里翻炒肉,去掉猪肉上的油。大约五六分钟后,把切碎的竹笋放入锅中,用猪肉煸炒,直到锅里的'竹笋被油覆盖。这时,加入了料酒,烟雾立刻被填满了。猪肉和竹笋混合在一起的香味扑鼻而来。加入一大锅水,加入适量酱油、糖、肉和竹笋炖。直到筷子可以很容易地插入肉中,这意味着炖肉差不多完成了。打开锅盖,香味溢出来,充满了整个厨房。再尝一次,嗯,味道正好。这表明你可以出锅了!我们把肉和竹笋放进一个大盆里,盆里装满了一个大盆。棕色的猪肉和竹笋有一个很好的颜色层次,上面有闪亮的油层,看起来非常美味和有吸引力。故事到此结束。每次你想吃的时候,就用勺子把它加热。
但是,我认为它应该是新鲜的,更好吃,所以我向奶奶提出了我的困惑。奶奶温柔地对我说:“在过去,每个家庭都缺少物质。在新年期间用竹笋烧肉已经是一种罕见的美味了。一个客人来了,他拿出一个勺子和一碗热肉,作为每个人的主菜。现在时代变了。虽然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但竹笋肉的味道早已融入萧山人的口味。“正如老舍的祖父在他的读书《北方的春节》中所说,腊八节必须喝特别的腊八粥。在我们家乡,用竹笋煮肉是一年中的代表。吃美味的笋肉是为了品味生活的简单之美和家的温暖。有了这种经历,我会仔细咀嚼,重点放在竹笋和烤肉上。嗯,我仍然喜欢这种味道,甜甜的,从我的味蕾到我的心脏的一缕,这就是一年的味道。
家乡的年味作文9
我随父母离家进城快十年了,今年回家乡过年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大年三十早上,爸爸正在贴春联。农村的春联大部分是村里人写的,闻着一股墨香味,对联的内容有的随口即兴传创作的,现在城里的'春联,多是印刷厂成批印出来的,贴在门上,虽也好看,却总觉得少了点年味,而且千篇一律,没有特点。上午,我、爸爸、爷爷全家一起去祭祖,走过泥泞的田埂,我们终于到了,我们一起为祖先烧钱、磕头,爸爸对我说:“儿子,以后你不论到了哪里,你都一定要每年回来祭祖。”我不太明白爸爸的话,但我觉得爸爸想让我不论怎么出人头地,都不能忘了祖先,忘了自己的根。
晚上,我看见厨房有好多菜,我便问奶奶:“奶奶,你为什么要做那么多菜?吃几天也吃不完呀?”奶奶笑道:“因为有一个习俗,在大年初一到初三都不能用刀,只有三十晚上把所以菜烧好,而且放的炮竹,还有家里的卫生必须过了初三送完年才能打扫出去。”我点了点头,不一会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弥漫在各家各户,家乡的年味真独特。还有我更喜欢的是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左邻右舍的娃娃,手里拿着二踢脚、麻雷子、摔炮、拉炮,变着花样放,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说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
原来,父母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其实,城里也不是没有年味。那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收到的成堆贺卡,打爆的拜年电话,成千上万条的拜年短信,五花八门的电子邮件,酒店里丰盛的年夜饭,还有满大街的红男绿女,不都是年味吗?可是我魂萦梦绕,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人潮涌动和鞭炮声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每个人的心里,年味都各有各的味,有兴奋的、难忘的,甚至有难过的,而我觉得年味儿总是令人高兴的。
我的家乡在邵阳隆回,每到过年我们都会跟随父母亲回到家乡,在当地,每到过年,大大小小的店铺就开始忙活了,都在想方设法把年货备的齐齐全全的,生怕别人抢了生意,有烟酒糖茶的,有鸡鸭鱼肉的,有鞭炮香纸的,有年糕的、干果的、春联的、年画的……各忙各的。店铺里有这么多的年货,各家各户也开始忙着准备了,溜达到这个店里看看,买点这个,去那个店里瞧瞧,买点那个,每个人手上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忙的不亦乐乎。
小孩子年初一是最开心的,爸爸妈妈大年夜便会给我们红包,虽然这钱不久又会回到父母手中,但看看也舒服。年初一我和弟弟便到亲戚家一家家地去拜年,嘴里说着吉利的话,这时不管去哪家亲戚家,上门便会给红包,有时多,有时少,还有瓜子、花生、糖果招待,但不管多少,我们这些孩子此时只顾开心着、跳着、跑着。
在隆回还有它独有的特色,例如:猪血丸子、糍粑、舞龙灯……猪血丸子是湖南邵阳地区的传统名点,它是由猪血、猪肉、豆腐一起熏制而成的.,每年的十一月、十二月份,几乎家家户户都制此品,以供数月之需,是当地的一种过年必备食品,有着悠久的传统。在隆回,同样作为贺年食品的糍粑也是在腊月制作,一般家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一起打糍粑,以庆祝即将到来的新年。舞龙灯是隆回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隆回的新年一直都延续着这个传统的民俗,而且会走进每家每户的院子,舞龙队中还有年长的老者,他会对每家主人说着新年的祝福语,祈祷每家平平安安、兴旺发达,今年舞龙队到了我们的老家,非常非常壮观和热闹,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几十人舞出来的长龙,黑夜更是好看。
这也许就是大人们所说的年味,家乡的年味更甜、更醇,会永远弥漫在我的心里,弥漫在我们的心田。
家乡的年味作文11
又是一个中国年,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贴对联、吃年夜饭、拜年等,到处都是年味儿。我家也不例外,在过年之前就把年货备好了,为了图个吉利,还买了几条小金鱼(因为“鱼”与“余”谐音,鱼是年年有余的象征)。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春联非常有讲究:对联要从左往右贴,“福”一般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了。我们分好了工,我和爸爸就开始用糨糊贴了起来,我们忙活了一下午,春联终于贴完了。
当我们走进餐厅的时候,看到一大桌年夜饭就在我们面前,看着这一大桌子的美食,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我们聚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饭。每碗菜都是热腾腾的,我的心里暖洋洋的。在我的`眼里,每碗菜里都蕴含着浓浓的爱。我们吃得热火朝天。过年,总不能漏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完年夜饭,我们就守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个个小品把我们逗人仰马翻,一个个相声让我们听得有滋有味,增加了不少过年的气氛。20xx年的最后几秒钟,我们一齐欢呼了起来,“五、四、三、二、一!”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辉映得光彩夺目。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纵情的欢呼、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地上,是焰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焰火。红的,似节日的灯笼;黄的,像成熟的稻谷;绿的,如茂盛的大树。瑰丽的火花在空中飞舞,把平日闪闪发光的星星羞得不敢露面,就连街上的路灯这时也没了用场。各色礼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构成一幅花团锦簇的图画:绿花一层层,红花一重重,就像苹果园里庆大丰收;一群白色的火花,好似银河坠人间。一幅幅,一幕幕,繁花缤纷,绚丽夺目,好不壮观!
大年初一那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这时候饺子已经弄好了,我一看到这是我最喜欢的饺子,就赶忙坐到了餐桌上。当我吃完第一个饺子的时候,我就深情地说:“啊,我又长大了一岁!”不一会儿饺子就被我吃完了,我给长辈磕完头之后,我们全家就一起去给亲朋好友拜年。
我们走遍了大街小巷,见到每个人我们都热情地说“新年好”!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有谁比孩子更幸福呢?因为孩子们可以获得压岁钱,用来买心爱的东西。大人们也可以把过去一年的辛劳忘掉,好好的放松一下。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作文12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四的祭灶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最为热闹。我的家乡在闽中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的春节可真热闹红火啊!四世同堂的我们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过年共享天伦之乐。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的笑了起来。一放假我就催着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到了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一大早,爷爷就带上我们几个去买年货了,到了市场,哇!年货真多!有春联、鞭炮、烟花、鱼、虾、肉、年糕等等一大堆好吃好玩的东西,我们几个小姐妹挑这选那,直到爷爷和伯伯他们的摩托车上大袋小包的挂满了,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市场。
除夕的年夜饭真丰盛!下午爸爸和啊二叔叔就当起了厨师,开始准备两大桌好吃的菜,想想我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年夜饭还没开始我们就啃起了风爪,吃上了春卷,喝上饮料了;这个时候大人都不会骂我们哦!年夜饭开始咯!我们小朋友和妈妈们一桌,吃好喝好!真开心!爸爸和伯伯、叔叔、小爷爷、大爷爷他们一桌,一家人在一起可开心啦!大人们送给我很多祝福,还有压岁钱呢。我也祝愿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家吃着、喝着、说着、笑着……我们家除夕的年夜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爸爸他们兄弟几个还喝酒聊天,一连喝了好几箱,难怪大家都叫他喝酒王呢,喝到晚上十点,爸爸还说不醉不归,真是糊涂了。
最有意思的还是放烟花。我们老家有个说法:除夕晚上十二点过后整个村子里谁家鞭炮最早放,就能在新的一年里得到最好运。春节联欢晚会还没结束,我们小姐妹几个就等着了,新年的钟声还没响,伯伯就点响了鞭炮,爸爸帮我们小朋友就放起了烟花,顿时整个小山村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烟花照亮了整个天空,当美丽的烟花飞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它们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乐,多么活泼!看着绚烂多彩、美不胜收、漫天飞舞的烟花,我们都忘了是不是第一个放响的了。除夕的`夜空多么美啊!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响起,我们都换上新装,早早的吃过了早饭,开始走亲访友,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大人们三五成群的来来往往,我和小朋友们在街上玩耍,欢笑声从心底透出,新年对孩子来说真是梦寐以求啊!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充满着笑声,洋溢着欢乐。
一眨眼,元宵节就到了,我们该上学了,大人们也该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我兄弟姐妹们恋恋不舍的挥手告别了,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八点,大家开始看春晚的节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给我和小弟弟准备了红包,说这是压岁钱。啊!家乡的年味是团聚的、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我爱……
家乡的年味作文1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是一年春节到,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红灯笼,整个村子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过年味道。
早在过年的前夕,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大扫除,办年货,买新衣……忙得不亦乐乎。爷爷奶奶也没闲着,早早就做好了豆腐,蒸好了米糕,炸好了丸子。
大年三十傍晚时分,我们一家人要出门去祠堂祭拜祖先,听爷爷说这是我们家乡百年不变的习俗。我提着红灯笼走在最前面,爸爸拎着装满鞭炮和蜡烛的大竹篮跟在我后面,爷爷用扁担挑着奶奶准备好的鸡、肉、馒头等祭拜品走在最后头。一路上鞭炮“噼里啪啦”,烟花“砰砰”做响,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进了祠堂,里面好多人,但是大家都非常有秩序,一家接着一家,静静地排成长长的队伍。过了一会,终于轮到我们家了,爷爷把挑来的祭拜品小心翼翼地端出来,轻轻地摆上那张古老的四方桌。紧接着,取出十个青花瓷小酒杯,摆放成整齐的一排。又拿出一壶黄酒,往杯子里倒酒。这倒酒可是有讲究的,一共要分三次,每次只倒上一点,等第三次小酒杯也就满了。紧接着爸爸又从竹篮里拿出香和蜡烛,小心翼翼地点好,又小心翼翼地插上烛台,然后双手并拢,跪拜祖先。这时,爷爷拿起第一只小酒杯,把里面的酒洒在地上,表示已敬天地,祈求着来年粮食丰收,生活幸福。最后,等爸爸放完鞭炮和烟花,这祭拜才算真正完成。
晚上,大家围坐在大圆桌旁一起吃年夜饭,“团团圆圆”、“金玉满堂”、“年年有余”………每道菜都色香味俱全,都是家乡独特的`味道。一家人有说有笑,对新年的到来满怀期待。
春节,是久违的家乡年味;家乡的年味,是家人的温暖,是最幸福的味道。
家乡的年味作文14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一句民间俗语。却体现出了年味儿。
腊八之后,大人们出去买年货,以前就是买一些枣子、苹果丶梨子,现在买牛奶、面包、和小朋友们最爱玩的鞭炮。
大人都陆陆续续回来后,最开心的还是奶奶了,他的孩子们只有过节才回来,现在都回来了她很高兴忙着做年夜饭。会做菜的再帮忙,不会做菜的在聊天、谈笑。而小朋友们有手机的都在玩着游戏,没手机的买了鞭炮在家附近玩。
吃年夜饭时,大家都聚在一起吃饭很开心,谈笑风声,大人们喝着小酒吃的小菜在那里大声谈笑,小孩们则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把碗里的菜堆的像一座小山一样。
吃完年夜饭小孩子们都等待着大人发红包,发完红包后小孩子们则用这一笔钱买吃的买玩的。当一回小土豪,在农村的.小孩可仗义多了,过年时总是能资助一大笔资金给你。
过一个年总是能获得许多的乐趣。能和家人团聚一次。能和小伙伴们玩的很开心。
家乡的年味作文15
新年年即将临近,每天早上我都会翻着日历数离新年还有多少日子。一天、两天、三天、四......新年新计划,老妈说要带我去我的老家——安昌旅游一番,体验一下江南人家是怎样过新年的。
市区到安昌的路很远,所以我们很早就出发啦。当太阳像一个红脸的醉汉从天那边慢慢爬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坐上了前往安昌的车。一路上,到处都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还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安昌古镇到啦!”司机打开车门。我一骨碌爬出汽车,一阵新年的气息扑鼻而来。河这边,热气腾腾的,每一户人家都张灯结彩,沿河的柱子上有用绳子穿好的腊肠,有用细细的竹条撑起的酱鸭,也有洁白如雪的扯白糖。“笃、笃、笃......”还有一些人正在用木锤打年糕,有些人扯着扯白糖,好不热闹呀!有些人,一手提着腊肠,另一提着酱鸭,脸上露出了收获的喜悦。
我走上石桥,踮起脚尖,伸着脖子睁大眼睛眺望着河的尽头。突然,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出现在我的眼前。领头的船上站着一对身着红装的'新人“那是干什么呀?”我疑惑不解的问妈妈,“哦,那是迎亲船队呀!”妈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一绝!”只见一只只小船井然有序地行驶着,缓缓地从桥洞下驶过,锣鼓声不绝于耳。
送走了迎亲队伍,我和妈妈到了河对岸,那儿又是一副新的景致:一条条青石小弄穿梭在粉墙黛瓦的老房子之间,只要你钻进这小弄里,便会看见一副热闹的情景:每户人家门前都挂着红灯笼,门上贴着对联,孩子们在小弄里玩游戏,你追我赶。说不定你还会听见有“月腊肠、扯白糖”的吆喝在耳边响着。
最美的是桥,它在碧波荡漾的河地衬托下,更显得美轮美奂,安昌古镇是著名的桥乡,其中以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还有河边那沿河而筑的长街,一路铺陈的廊棚,传统特色的店铺作房,古老凝重的台门,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间的河埠,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真可谓:“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
落日余晖洒落在老街旁的河水中,沿河人家的窗前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在家家的欢笑声中,安昌古镇又沉浸在夜幕中……
【家乡的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年味作文02-05
家乡的年味作文(精选)04-25
家乡年味的作文04-09
[优秀]家乡的年味作文02-14
糍粑装满家乡年味02-25
家乡的年味作文(大全15篇)02-05
家乡的年味作文15篇[荐]02-05
家乡的年味作文(优选14篇)04-25
(优)家乡的年味作文13篇04-25
(精)家乡的年味作文14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