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写景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7-30 17:05:53 写景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常用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常用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在我们家乡,节日气氛非常浓厚。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都很隆重。

  每年春节和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些室内外的祭祀活动。在家里,给祖先烧香烧纸,放鞭炮;去爷爷家的祖坟户外祭祀;正月初一、十五,他们去祖坟祭祀。他们都表达了对死去的长辈的悲痛,也为祭祀的人们和家人祈祷祖先的祝福。

  在我们镇,每年春节都要举行龙灯、灯会和舞狮。尤其是近年来,龙灯舞越来越受欢迎。正月十三是我们镇的集市日。镇政府专门设立奖项,让几十只龙凤繁盛起来,并对舞龙队的成员给予经济奖励。晚上看龙灯更壮观,烟火和鞭炮充满了烟雾,响彻天空,到处都是人群和街道。

  还有一个关于龙灯的神奇传说——新婚夫妇如果掏钱买了“龙宝”放在家里,明年一定会生个胖胖的男孩。你说上帝不是上帝?

  灯笼现在在我们镇上更流行了。很多家庭有喜事都要请他们“坐庭”。新老灯笼舞应有尽有,成绩越来越高。

  在新的一年里,新婚的年轻夫妇必须去女方娘家拜年。玩了几天回家,每个亲戚都要发“红包”和一些“背靠背”,千万不能让孩子空手而归。其他亲戚应该互相拜年,以示经常联系。一般来说,小辈先给长辈拜年,长辈再给小辈“还礼”。就这样,亲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牢固。

  除了春节期间亲戚间的亲密接触,每年的.清明节都要算。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买亲戚的纸、鞭炮和礼物去爷爷家“吊亲戚”——照顾亲人。生者赠,死者烧纸钱,吊死亲人。这一天,可以说鞭炮比春节多,出门的人也比春节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到处都是,从早上到晚上7点左右,鞭炮烟花不断响起。满山遍野的坟墓都挂着白纸,整个世界悲凉而洁白。

  每年的端午节在我的家乡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我家乡的人对端午节和吃粽子非常挑剔。端午节,男方会带礼物到女方家玩端午节,女方会送未婚夫新布鞋和一顶棕色丝绸帽子。现在人经济发达,男方要给未婚妻买贵重的礼物,比如高档的衣服,手表,项链等等。

  还有吃粽子的传说。包粽子的人把小粽子或硬币藏在一个或几个粽子里,看谁煮好了能吃。吃的人过了端午会有好运气。

  尤其是5月15日端午节,县城每年都会在乌江举行“龙舟大赛”。现场很热闹。河面车水马龙,观众在河边的沙滩上随处可见,临时摊位应接不暇,参赛船只喧嚣,喊声连绵,梦境缠绵......这种情况让人感觉比春节还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2

  你们小时候都爱干什么呢?我记得我幼儿园时,最爱播放我的周岁生日光盘。一放就是3、4圈,自己不看也不让爸妈看别的电视节目。我想那时的我是第一次当主角,所以被众星捧月般的感觉陶醉了。

  那我就介绍一下我主演的周岁生日纪录片。

  朝鲜民族历来就重视婴儿的周岁生日,再加上国家提倡独生子女的原因,很多家族许多年才会有一位新生的`宝宝,所以更是把这一天当做父母双方家族的盛大家庭节日。

  生日那天,众多亲属都是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爸爸、妈妈更是打扮得像新郞、新娘一样漂亮。但全场最漂亮、最耀眼的还是我。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声,爸爸、妈妈拉着我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在红地毯上,向我人生的第一桌盛宴走去。周岁生日桌可以称之为巨大,桌上分层摆满了水果、饼干、玩具、蛋糕、以及各种新奇的物品。

  当我坐在生日桌前,随手抓起一样物品时,众多亲属们欢呼起来,爷爷、奶奶还站起来跳舞。原来这个环节叫“抓周”,是一种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传统风俗中桌面上会摆放笔、本、算盘、钱币、小木锤等。这些物品每一样都有寓意,如:笔是寓意着孩子将来学习好;钱币寓意着孩子将来会挣钱;小木锤寓意着孩子将来从事秉公执法的职业。当时我抓的第一件物品是笔,难怪爷爷、奶奶会高兴得跳舞。在他们看来,小孙女一定是清华、北大的苗子。

  抓周之后是点燃生日蜡烛、许愿;接着是奶奶、姥姥为孩子送祝福;然后是所有来宾们为孩子送上祝福;最后是全体来宾们一起欢歌笑语、手舞足蹈。

  当所有的仪式都结束后,客人们开始推杯换盏进入酒精的世界。一切的节日都是为了吃,一切纪念都会在吃中结束。我的周岁生日也是如此,而且每年的生日都是以吃的方式来让我感受到家人团聚的快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中,充满了春节的热闹喜庆和快乐。我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今年春节的除夕。

  这天,到处都张灯结彩,高挂着红灯笼,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我和爸爸在火红的纸上用毛笔工整地写下了“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百顺年”这对春联,希望在来年全家都平平安安,吉祥如意。窗花也是火红火红的,上面有一只可爱又温顺的小老虎。我和妈妈把旧桃符撕下来,再将新的桃符“请”上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夜,是全家团圆吃年夜饭的日子。在饭前,我开心地祝福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爷爷奶奶也祝福我学业进步,还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压岁红包,我真是开心极了。

  年饭可真丰盛啊!有春节特色的'腊肉、香肠、糯米饭,有代表着福禄寿福的四喜丸子,还有代表着年年有余的糖醋鲤鱼,这一桌的美味佳肴看一眼就让人直流口水!

  春节里,我们全家还一起去武侯祠看了灯会。刘备、关羽、张飞正在桃园结义;诸葛亮拿着他的白羽扇在出谋划策;两个月亮在水面上“漂浮”,好似两条小船;还有两条小龙围着一颗球转来转去,有点像“二龙戏珠”呢。各式各样的灯笼映在眼前,散发出明亮的灯光,让我眼花缭乱。

  虽然现在不能再放爆竹,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但今年的春节比我想象的要快乐许多。

家乡的风俗作文4

  家乡的”拔拔灯”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那儿没有千古遗迹,但有鸟语和花香;没有奇特景观,但有和煦的阳光;没有神秘活动,但有完美的习俗。我们那儿的”拔拔灯灯会”就是一个令人神往,陶醉的风俗------

  大概在宋元时期,英都镇便是富庶之乡,里面有一条河,名叫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运送货物只能使用驳船--就是那种不能自我游,需要人们来划或拉的船。到逆着水行驶的时候,便需要船夫来拉纤,俗称”拔船”。之后,这种劳动被人们融入到了民俗活动当中,百姓以拔灯代替拉纤,祈盼平安,年丰兴旺,一向延续到今日。

  过完年没几天,便到了正月初九,母亲开车,带我和堂哥来到镇上。天还没暗,可是街上已是车水马龙。为了节俭空间,多数人把车开到了别处,这才不会占位子。路两旁,他们已经开始,摆卖灯笼了:有红的,,有黄的,有圆的,有方的,有三楞的,有有流苏的,有有提绳的,有有挂钩的,多种多样,形状也不一样,真是惹人喜爱,我为此挑选了好久,最终挑了一个红的,圆的,既有流苏又有提绳的,拿在手上,一边逛灯会,一边等着黑夜来临。

  好容易等来了这黑色的帷幕,尽管还没到时间,那些小贩便把摊子收进去,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人的.手里都拿着灯笼,各种样式的都有,之前那些小贩卖的样式,此刻几乎全都有了。”开始了!”我等了一个小时左右,最终迎来了灯会的开始。我把手伸进我的灯笼里,打开开关,那黄色的光芒透过红色的纱布,散发出红色的光芒,大家都亮着,一切都有如过年时分,街上满是红色,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步一步的走着,在一幢大房子前停了下来--那儿已经开始拔灯了,那些人,穿着红色的衣服,提着灯走,人们纷纷让出路来,让他们过去。我挤到前面去,看着那些叔叔在走,他们显得那么有精神,但脸却不很严肃--本来嘛,在这个盛大的活动上,都是开开心心的,没有人会愁眉苦脸的。我退出了人潮,一摇一摆的提着我的灯笼,灯跟着一摇一晃,我的影子也一摇一晃的来凑热闹,这下可好玩了,我和堂哥,弟弟便边随着人潮走,边享受着拔拔灯灯会的乐趣玩得不亦乐乎------

  天已破晓,人们陆续回去,含着睡意的我们,尽管还想再玩会儿,但也必须得回去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习俗。今天,我就来分享分享我的家乡——陕西的风俗吧!

  除夕那晚,外婆会揉出一大团面,放些发酵粉,静置一晚,等着第二天做花馍。

  初一那天,凌晨4点多,外婆就起床了。由于好奇,我便偷偷地跟着外婆来到了厨房。她先是拿出面团,分成几个小剂子,一一搓成球形,再把各种颜色的色素挤在面团上,揉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接着,把揉好的面团放进蒸锅中,调成中火蒸一个小时左右,就大功告成了。

  “萱萱,萱萱。”“啊?”我才发现,原来外婆早就知道我在这里。我疑惑地问:“外婆,你怎么知道我在冰箱后面呢?”她慈祥地笑着说:“哈哈,你个小馋鬼,难道外婆还不了解你吗?”外婆还告诉我:花馍是对逝去祖先的一种祭祀,还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据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花馍蒸好了,哇!五颜六色,各式各样,有的像兔子,有的像飞鸟,还有的是鲜花、水果的样式……院外的`邻居闻到了阵阵香味,都来我们家拜年,讨要馒头。大家正要吃的时候,我赶忙站起来,着急地说:?等等,花馍上有色素,不能吃!”只听一阵大笑,我皱起眉,嘟着嘴说:“你们笑什么呀?”外婆连忙回答:“萱萱,别担心,那个色素是可以吃的。”说完,还摸摸我的头。我慢慢地低下头,脸害羞地红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武汉,是一个美丽的,热闹的,火热的城市,它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是啊,对于每个“老武汉”来说,可能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是阴历上的年,而不是现在的元旦,它只是元旦没有一点儿年味。

  武汉的春节,从冬至起就开始准备了。在我们家,刚到冬至那一天,我上学路上就会看到,那原来挂着衣物的晒衣架上挂满了红通通的腊鱼腊肉。它们在太阳光的映射下,瘦肉红得像晶莹的玛瑙,肥肉白得像温润的和田玉。一条条,一块块,挤在一起倒显得有几分可爱,几分神气。

  终于盼到了春节,大家十分喜爱我们家的腊鱼腊肉,对炸圆子也是赞不绝口。

  炸圆子不仅寓意团团圆圆,做法也并不难。只是把鸡蛋、鱼肉、五花肉、小葱、和生姜全部剁碎,充分的搅拌均匀,再放油锅一炸便好。据说,年前必须赶做完上百个圆子,为年夜饭做准备。有时大人们忙不过来,便让我们也来打下手,做一些打鸡蛋等简单的小事。炸圆子同北京的饺子一样,都算是过年才能吃到的“好东西”。一般大人们在炸圆子的时候我们就在一旁等着,等炸好第一锅就会拿起筷子把圆子像串糖葫芦一样串起来起,吃了一串又一串。以至于有时还没到吃年夜饭的'时间,便已然吃饱甚至吃撑。但从初一开始一直吃到十五再好吃的东西一经这么折腾,至少我见了不会再对它妄动食指。话虽这样说,但到了第二年,自己淡忘了被圆子支配的恐惧后估计是另一回事了。

  年夜饭上最后一道大菜是一盘红烧鲤鱼,我看得垂涎三尺,正要下手时,爷爷制止了我,说:“你先别动,这年夜饭上的鱼可是有讲究的,你看年夜饭上有全鱼,不就寓意着来年有“全余”吗?你要动了一筷子,那咱家来年就没“全余”了”,我听了连连点头。

  其实武汉的春节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如拜石神,拜天公,拜财神等等。这些习俗无一不展现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无一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真希望今后能把这些好的习俗保留下来,让以后能多一些“年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7

  寒假一到,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春节。

  春节前几天,家里的老人会把辛辛苦苦养起来的猪、鸡、鸭杀掉,用鸡、鸭来祭祖。大人也会买一些糯米,把糯米洗干净,猪血放在锅里烧热。家里的'锅和我们现在用的锅不一样。其直径约1.3米,只能烧木头使用。将猪血烧至杏色,捞出。然后将糯米煮沸,加入猪血,煮至凝固。取出放入蒸锅中待凉。我们称之为“米血”。

  除夕夜,大家拿出米血蒸熟,取出宰杀的猪肉,杀几只鸡鸭。每个人都在晚上做饭。至于好吃不好吃,就看大人们的手艺了。大人们还煮了年糕、面条、鸡汤等等。有的会去城里买些小菜,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年夜饭,谈喜事,碰杯说祝福。

  大家吃完年夜饭,就一起看了春晚,不一会就到门口放烟花了。

  初一,早上到处都是鞭炮的味道。我还在熟睡,被鞭炮声逼醒了。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毕,我飞一般的跑下了楼。早餐后,我和父亲在一起。要去拜年了,妈妈只好留在家里接待客人。

  初七、初八要上“香”。我开车去另一个村子的寺庙烧香。香长1米,直径5厘米。过了一会儿,有人来表演舞狮。每个人都很高兴。快结束的时候,大家敲锣打鼓,绕着庙转了几圈才回家。

  我家乡的风俗真多啊!我们应该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大家家乡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腊月二十三,大家便开始忙了起来,在这一天大家需要都要大扫除一次,大家也会在家帮家人擦玻璃、擦桌子、墩地、扫屋顶。然后便开始筹备食材,如:鸡、鱼、蔬菜等等都要筹备充足。

  到了腊月二十九,就开始贴对联、挂灯笼了。

  除夕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年味,每人都开始穿新衣服,晚上就开始给财神、观音菩萨、炉灶王点香、点蜡烛,吃完晚饭就在楼下放鞭炮和看烟花之后,到了八点的时候就开始在家看春晚了,一直播到晚上12点才躺在床上睡觉。

  正月初中一年级凌晨四点的'时候就起床,一块和家人吃个饺子,之后便在各自的车库门前放鞭炮,到了早上七点的时候就可是给亲朋好友拜年了,拜完年大大家就会给我发红包,一直到了正月初七的时候,剩下的时间便开始做纸灯,哪种都有:有鸡、有莲花、还有在纸灯画鱼和鹦鹉的。

  到了正月十五就又开始热闹了起来,家家都开始吃元宵,到了晚上,大家都会将各种各样的灯笼挂出来,之后就家人一块去看花灯,那里人山人海十分的热闹,九点的时候便开始舞龙,舞龙的时候就更热闹了,十二个人为一条龙,每个人距离都在一米左右,“龙”头都各种各样的灯笼装饰,龙身就愈加漂亮了,一会来条龙,一会来条龙,龙的身体舞来舞去像一条蛇一样,还有双龙戏珠更是好看。

  这就是我家乡的新年。

家乡的风俗作文9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六安,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许多腊货。

  年前两三个月,大人们会去菜市场买上七八斤的五花肉,猪舌头,鸡,鸭,鱼……趁着年前好天气,赶忙在家做腊货。

  买回家后,将它们一一清理干净。弄干净之后,再放在大盆里,将成袋成袋的盐倒进去,均匀地落在肉上,用手给它们做一个按摩,更入味。过一段时间后,待盐都趴在肉上了,就可以把它们拿出来晒太阳了。

  等肉都被太阳晒硬之后,就也快过年了。这时,就要将“半成品”放进沸腾地锅里煮去多余的盐份。北京的孩子馋腊八粥腊八蒜,我们六安的孩子最馋得就是刚出锅的“腊货”了。刚刚出锅的腊货,口感是最好的,肉特别的软,而且很入味,越嚼越香。有的'人甚至一块腊货,便能吃三碗饭!

  到了过年走亲访友,饭桌上都少不了一盘盘的腊贷,还有的人家会用腊肉炒蒜苔吃,别有一番风味。

  腊货已经成了六安人过年时必备的硬菜了,似乎没有了它就没有了年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过年过节,不同地区、民族,风俗也不尽相同。我的家乡——崇明,每逢年前,家家户户都会蒸上几笼崇明糕,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点心。

  崇明糕与众不同,似甜糯的发糕,糕中又缀满蜜枣、核桃、葡萄干等干果,美味可口。腊八过后,大家就陆续蒸崇明糕了。首先,把提前备好的蜜枣去核切碎,洗干净葡萄干。一大早,早早将糯米浸上,浸泡两小时后,沥干打粉。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蒸糕了。把糯米粉、糖、各类干果,加水搅拌,搅拌均匀后放入圆形蒸笼内。灶台的大锅里放上水,锅上架上蒸笼。灶膛里柴火噼里啪啦,烧得正旺;锅里水咕噜咕噜冒泡沸腾着;蒸笼里的糕也在渐渐成型。仅仅十几、二十分钟,就有诱人的香味溢出,糕蒸好了。打开蒸笼,倒出糕时,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

  蒸好的糕放在通风处晾干,切成一片片,收藏食用。当然,切片时,也是我们孩子最开心之时,围在桌边,切糕落下的糕皮可以提前大块朵颐,一饱口福了!

  过年了,一家人穿着新衣,吃着丰盛的`新年大餐,看着电视,放着鞭炮和烟花。香甜可口的崇明糕放在桌上,随时可以叼上一块,边玩边吃,开心过年!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国内有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而我最喜爱的却是中秋节。

  看烧塔

  夜幕来临,大家就按捺不住我们的心情启程去看烧塔。瞧啊!那火苗旺盛着呢!一阵风袭来,点点星火播撒着,像一个个调皮的`娃儿,欢笑着向太空奔去。似乎火苗更起劲了,烧得更旺了,靠着塔的人脸上都冒着豆大的汗珠,连连后退。火苗却躲在塔里面偷偷笑着,笑着……没一会儿,便不见踪影了。

  吃月饼

  看完了烧塔,便回家吃月饼了,桌上早已摆好了各种口味的月饼,柚子上也插着香,一切都显得那样恬静。月饼似乎在朝着我说:“小主人,快来吃我呀!”我的味蕾开始波动,三步并着两步就拿着月饼,讯速撕开了包装袋,一口就咬了一大半。爸爸看到我这副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调侃我:“你个小吃货,就饿了?”我抬起头,点了点。

  孔明灯

  刚刚吃完月饼,妈妈就提议道:“走,大家去放孔明灯吧!”我拍手称道:“好呀好呀,大家去买吧!”一家人就这样兴冲冲地朝小店奔去。买好后,我拿着孔明灯的上头,爸爸拿着打火机正在点燃那里面的蜡。终于点好了,我把手松开,大力挥手对孔明灯说:“你自由了。”霎时,蓝紫色的天空点缀满了一个个孔明灯,里面发出的橙光,透过那一层薄薄的布,显得和这蓝紫色似的幕布特别搭,这真是一幅美好的画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在欢声笑语中走来,又在一片祥和中悄然离去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要说春节过后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那肯定就是“元宵节”啦!在中华众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元宵节了。

  元宵节有很多习俗,例如:吃元宵、猜灯谜、踩高跷……而在诸多习俗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吃元宵”这一习俗。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做“浮圆子”,后来又叫“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这不,我和妈妈就动手来包元宵啦!首先我们先准备材料:糯米粉、白糖、植物油、水。接下来就到重要环节啦!先取适量糯米粉,倒入少许水,揉成糯米团。这贪玩的我,竟然在揉糯米团的时候,揉着揉着玩去了。要不是妈妈提醒我,我就把包元宵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哈哈!

  然后要把糯米团分成大小适中的小团,在中间挖个洞,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芝麻馅,继续揉成团。就在这一过程中,我与妈妈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谁包的元宵又快又好看!那场面叫一个激烈:只见妈妈手疾眼快,一个接着一个可爱的元宵诞生,包得又快又好;另一边的我脸涨得通红,看着妈妈动作的迅速,给我急得直跺脚。我已经猜到了结局,只好主动认输,并向妈妈请教。最后终于全部都包好啦!

  再把它们放入锅中煮一煮,完成!晚饭桌边,我们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突然有一种涌上心头的幸福,那是团圆的幸福!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元宵节,团圆,幸福,祥和,美满!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春节期间,我的家乡有很多习俗,比如:贴春联、舞狮、包饺子……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饺子了。

  除夕夜,妈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馅和饺子皮,准备包饺子。只见妈妈和婆婆在一旁包着胖乎乎的饺子。我觉得很好玩,就忍不住拿起了一张皮准备做一个。我左手捏着饺子皮,右手拿了一根盛满馅料的筷子,放在皮中央,把饺子皮的两端合在中间,使劲捏。不料,馅从饺子皮里滑了出来,从旁边钻了出来。我见状连忙堵住馅儿,皮儿却还是“张了张嘴”。工作久了,就是“嘴巴”合不拢,成了一头满脸面粉的“大猫”,看得大家乐见其成。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在沙发上。看到我垂头丧气的样子,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放弃吗?”我点了头。 “来,我教你。”说完,妈妈又给我做了示范。看完之后,我明白了很多。再拿起一张饺子皮,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饺子皮拿在手里,用筷子轻轻夹起一个小馅儿,把饺子皮的两端拉出来,然后合拢,用虎口用力捏,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做好了!我按照这个方法做了几个。

  “我们来包饺子吧!”说完,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放进锅里。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我连忙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太好吃了!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屋外,鞭炮声依旧彻夜回荡。

  家乡的风俗习惯很多,下次我会一一告诉你。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春节。据说它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今年春节,虽然我们没有回老家,但是也过得很开心。早在除夕之前,我们就已经准备好了年货。除夕前一天,我们买来了春联,福字贴在了门上。我自己从网上学习了怎么剪窗花,好不容易才剪出来一张有四只小老鼠的窗花(今年的生肖是鼠),把它贴在了窗户上;还和妹妹一起学习了画年画,画了两张财神爷爷和送财童子的`年画挂在了墙上。

  除夕那天,我们激动极了。毕竟过了那晚就是新的一年了呀!而且,除夕晚上还要熬夜守岁,领红包呢!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我们开始包饺子了。先拿起一张饺子皮,用筷子夹点馅放到饺子皮上,我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好像接连几年,包饺子的时候,我都捏的歪歪扭扭的,一直没学会像妈妈那样左左右右捏一下,就把饺子包得像朵花一样。于是,我匆匆捏了几个“饺子”,就跟妹妹开始“堆雪人”了。我们从姥姥那里偷偷拿了一些面团,堆出了一个雪人(其实是捏出来的),还撒了点“雪花”(面粉)。对我和妹妹来说,这个包饺子的过程,才是玩的呢!

  过了一会,饺子就被煮在了锅里,香气从厨房里飘了出来。

  吃过了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手里拿着刚刚收到的压岁钱。除夕,真是快乐啊!

  家乡的习俗,虽然我们不在老家,但是习俗永远都不会变。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爸爸妈妈是湖北天门人,而我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担心我水土不服,并不经常回老家,上学后又由于学业繁重,回老家的机会就更少了。不管爸妈工作多么繁忙,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们却是雷打不动地回外公外婆家过年。

  在外婆家过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夕团圆了。老家的除夕甚是隆重,一大早外公外婆就到集贸市场选购食材,有鱼、猪肉、牛肉、各类蔬菜、水果……采购回来后外婆和舅妈就到厨房开始准备团圆饭了,外公负责打扫房间,我负责写对联,舅舅和爸爸妈妈负责挂灯笼、张贴对联。等一切准备就绪,厨房里已经飘来浓浓的饭菜香,这时候表姐和表弟会被安排去叫大姥爷(外公的哥哥)一家来团圆。

  开饭前,外公总会放一架超大的鞭炮,听说鞭炮响的时间越久,代表你来年的日子过得越红火。

  这么多人,一桌是坐不下的,外婆一般准备两桌菜,大人一桌,小朋友一桌,家里的女性大多和小朋友坐一桌,一来可以照顾小朋友,二来方便随时添菜、添饭。团圆饭一般准备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天门特有的粉蒸肉、蒸排骨、蒸鱼、蒸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整条红烧鱼每年都不会缺席,但是每次红烧鱼上桌后妈妈都不忘提醒我不能吃,而要留到第二天吃,寓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菜肯定是一道甜汤,寓意甜甜蜜蜜。

  席间,外婆会准备一些酥饼,酥饼内芯包有红糖,表面会撒上一层芝麻,一口咬下去,一层一层的,很酥脆香甜,味道有点类似千层酥。做酥饼是一门技术活,要有一位面点师傅提前准备好酥饼皮、酥、糖材料,一切准备就绪后,师傅负责擀皮,其余人员分别负责擀酥、包糖、压平、烘烤,一般五六个人流水线作业,大半天时间就能准备一大筐酥饼。由于外公熟通酥饼的做法,从腊月中旬起,会被亲戚朋友轮流约到家里帮忙做酥饼,很少呆在家。

  当然,还有我最爱吃的糍粑。老家腊月里,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纯手工的,煎熟后,沾一点红糖,轻轻咬一口,软糯不粘牙,糯米的香味在口腔里打转,咽下去,回味会送到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久久不会散去。

  吃完团圆饭,我们会祭祖,按照旧日的说法,成年男性和儿童要去祖先的`坟前点一盏长明灯,告慰祖先,我们一切安好。

  爸爸妈妈小时候对过年有一种偏执的期盼,与其说是对年的期盼,不如说是对新衣和各种糖果的期盼。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回老家过年已不再关心能吃什么,更多的是对团圆的期盼,是对亲情的守护。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家乡的风俗02-21

家乡风俗的小学作文11-13

【热】家乡的风俗作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