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精品【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把它吓跑了。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初一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这一天,人们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除夕,春节前的一天,大人们贴春联,上灯笼。他们买来对联,贴在家门口,妇女们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则帮大人们做助手……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还有些一年不见的亲人们都回来了,只为在这一天吃上一顿团圆饭,尽诉一年对家人的相思。这个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大笑,时而感动……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终于迎来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大人们便拿出压岁钱给孩子们,孩子们欣喜若狂,这天,鞭炮声不断,好不热闹。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把一年的成绩和收获都分享给大家。下午,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大人们则陪同孩子们玩耍……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我的家乡在北京,北京的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又要来临了,我望向窗外,一束束灯光照着一个个红灯笼,红灯笼因有灯光的照射而显得更红,更闪耀。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北京庙会。
“瞧一瞧,看一看,卖糖葫芦嘞,酸甜可口的糖葫芦!”一阵师傅的`吆喝声,让我来到了北京庙会。周围全是小吃,最显眼的便是那糖葫芦了。我跑过去,望着外层透亮,内层红通通的糖葫芦,不禁留下来口水。师傅微笑着说:“来一根吧,小朋友,吃一个,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我点点头,那香味一次又一次地飘过来,我忍不住了,说:“买一根!”
吃着香甜的糖葫芦继续走,听见不远的前面有热闹的音乐声。我走上前,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大机器。这是一个长得像小亭子似的机器,最顶上写着四个大字“八仙贺寿”,机器的旁边有一个人手中一边不停地拉着什么,嘴中一边唱着曲儿,洪亮的声音传遍了每个角落。后来我才知道,这叫拉洋片儿。我凑上前去,想探一探这“亭子”中到底有什么。一看,原来里面是有小人儿在动啊!一个个小人儿活灵活现,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八仙贺寿”!表演很是精彩,观众们纷纷拍手叫好。
又往前走了走,有趣的东西更多了。有皮影戏,有传统风筝,有吹糖人儿,有兔爷儿。好玩的东西数不胜数,道路上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可我还是一眼就望见了高高挂在天空中的一排排火红的灯笼。它们热情似火,看得我心中也逐渐火热起来。
我至今还忘不了那嘹亮的吆喝声,忘不了那热闹的街道,忘不了那火红的灯笼,忘不了那充满节日风情的北京庙会。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的家乡处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地地道道的潮汕文化的影响,因此家乡有着非常有特色的风俗文化。
在我家那边,风俗文化从小孩子满月酒时,潮汕人家非常热情好客,小孩子满月那天主人家会准备尽可能的丰盛的酒菜来款待客人。亲朋好友们不到万不得已都是会到的,客人还为带来了新衣服或是礼金或是金银饰品。小孩满月后,每年都可以吃到一颗或是几颗红壳蛋,接受神灵们的祝福和好运,这会一直延续到小孩子的成人礼。
在家乡还有一个体现风俗文化的重要日子——春节,春节在家乡是一年里最大的节日。每到春节,村子就会请剧团到乡里搭棚唱大戏。这大戏就是潮剧,潮剧也是梨园戏种,与京剧相同又有所不同。每唱大戏都会吸引到村里的老老小小十分日闹。在村子的另一个地方也会有精彩的木偶戏。有时也会有精彩的舞狮、英歌舞,英歌舞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小孩到了十五岁便迎来了成人礼,家那边叫的名字很好听“出花园”。15岁的孩子会穿上红色的衣服,迎接来自亲朋好友们的祝福,那宴会的气派程度是屈指可数的。
如果要说那最具风俗、宴会最盛大,我会直接告诉你说是潮汕的婚礼。家乡婚礼时请的人的范围是非常广的`,除了三姑六婆还有邻居等。那时你会品味到最具家乡风味的食品,也会有鲍鱼、燕窝等名贵食品。那时吃的就集吃奇、吃好、吃贵于一身。
家乡风俗很多,很多场景、细节没身临其境是没办法体会到的。如果有机会希望多来品味博大精深的潮汕风俗,热情好客的潮汕人家会泡一杯满蕴茶道的功夫茶来欢迎你……
家乡的风俗作文4
刨猪汤,是中国西部及重庆地区农村的传统习俗,其意思就是在年前杀年猪,做成满满一锅菜,通常必须包含一个主菜:把猪肉、酸菜煮成一锅,味道酸辣而不失新鲜。只要有一户人家杀了年猪,就会做顿刨猪汤,邀请邻居及亲戚前来享用,以达到联络友情,增进联系的作用。
不过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而言,联络友情、互通信息可能并不重要,我们对其感兴趣,就是看上了这一桌菜的味道。
首次去到乡下,吃到了这一桌农家饭后,我就喜欢上了乡村。平时很不起眼的小菜,在乡下的柴火的爆炒下都变得鲜美无比,肉类更是色香味佳,令人眼馋,各种菜肴香的香,辣的辣,再配上一杯冰镇后的橙汁或可乐,简直堪称完美。
由于刨猪汤食材都较为新鲜,所以整顿饭在色、香、味各方面上比普通的农家饭更要胜上一筹。
先是菜品:大菜装在一个大盆里,缀着年终出坛的泡菜,较浓的汤水里若隐若现地浮现肥硕白嫩的肉类;小菜则用白净的小碟、盘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上。一桌子美食看上去既丰盛、热闹,又不失古朴、雅致。虽然早春的天气还有些寒冷,但是新鲜的食物曝光在清凉的空气下冒出的徐徐白烟,给周围增添了一份温暖的感觉。
润滑的血旺汤缓缓入嘴,慢慢入肚,咸辣的口感仿佛让全身都暖和了起来;咬上一口猪肝,一种厚实却入口即化的口感在嘴中蔓延开来;夹一块熏香的腊肉,一年的'满足仿佛都会聚到这顿饭里……
客人们吃饱喝足,提着临走前主人热情硬塞的新鲜猪肉,顺着崎岖的山路往回走,主人家的小院又静下来了,只有墙上挂着的那个猪头,还在暗示着这里刚举办过一场丰盛古老的盛宴。
刨猪汤,一个听起来再朴素不过的名字,其字行间却充盈着每个乡下人家一年的辛苦,这的年前盛宴,就是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家乡的风俗作文5
说起咱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风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风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6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据说早在西汉就已出现,可谓历史悠久。在我的家乡溧阳,元宵节又赋予新时代的元素,形成了新风俗。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年元宵节我都会去燕山公园观赏灯会。这里正在举办宋团城观灯节,灯光璨璨,造型各异,人山人海,蔚为壮观,元宵节去燕山公园赏灯会,已成了家乡的新习俗。
这里的灯大多是用铁架子搭出形状,在被上各型各色的'布里面,里面放上灯泡做成的。在燕山公园,正对学校的大门上,早已架起了长方形的门。亮光四射,隔着几百米都能看到。在大门后有两条路,一出一进。在两条路的中间,总会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花灯。灯的种类极多,五颜六色,而且年年都不重样。你看,孙悟空手握定海神针,满身金光似乎随时会跳起来,翻个筋斗去斩妖除魔。和谐号亮光四射,似乎会嗖的飞出去,无影无踪。马似乎活了,一声令下,就开始狂奔,令人望尘莫及。除了这些制造难度较高的各型各色的灯以外,普通的灯笼也是有的。颜色或红或黄或白或紫,五彩缤纷,位置或放地上或挂树上或者漂在水上,无处不在。
在往里走,右边是游乐场,左边是一个巨大的草坪,因为范围大,所以草坪上的花灯是每次灯会最大的之一。去年是按新中国成立之后,每年的发展为主题的20xx是一队军人,用上了电动设备,会左右旋转。
再往前走就是美食(玩具)一条街,这里可能是灯会中人最多的地方了。布墙灯笼屋顶没有一个不是红色的,尽显着元宵节的热闹。
下面有两条路,一是从美食一条街抄近路或者按原路继续往前走。继续走下去是……
去年的灯会真棒!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就没有赏成,只能期待疫情过后再弥补了,否则会觉得万分遗憾。
家乡的风俗作文7
老一辈常说,“过了初五六,少酒没有肉”。意思就是到了这个时间,年也就过完了。接下来,最期待的就是元宵节了。仿佛是一夜之间,硕大的红灯笼悄悄挂上了高楼,在风中摇动着发福的身躯;白白胖胖的汤圆在锅中活泼地沸腾着,清香在空气中肆意的弥漫着。元宵节踏着轻盈的'脚步到来了。
吃汤圆、逛庙会,这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每年这个时候,妈妈会煮一锅大汤圆,看着那或白、或黄的汤圆在热水的帮助下,逐渐变胖、变大,我馋涎欲滴。吃着不同的馅料,那叫一个香甜、满足!等我吃饱喝足了,再和姥爷一起去逛庙会。
关林庙每年都设有庙会,今年也不例外。那里是纪念关公的地方之一,每逢大型节日、活动时,人们都扶老携幼的去祭拜关公、逛庙会,愿关公能为自己带来好运。元宵节的庙会更是热闹非凡,人们都蜂拥而至。
进入关林庙,灯火辉煌,只听到人们的吵闹声与震耳欲聋的敲锣打鼓声,看来庙会已经开始了。再向前走,街道两旁的小商小贩挤得满满当当的,有卖糖葫芦的,有捏小糖人的,有卖关东煮的,还有卖烤螃蟹的,让人看了不由得垂涎三尺。
挤过人流,终于到了中心广场,那里有耍杂技的、舞龙的。看!一个个舞龙人穿着大红衣裳、金黄袍,面带龙面具,手舞金龙,好是壮观。引起了观众一阵阵的掌声的欢呼声。
走进大殿,只见关公像面若重枣,唇若涂纸,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好一般壮丽气概。
元宵节的庙会一般能持续到正月十六七,等到庙会结束,这个年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完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我的家乡是一个山川秀美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会特别热闹,因为每家每户都在忙着准备端午节。
终于等到了五月五日。
早上,太阳还没下床,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看主人的孩子们一大早就起床了,跑进跑出西部的孩子们也起得很早。大人们总是在屋子里和外面忙碌。猜猜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正忙着做端午节的特色食物粽子。那里的饺子很独特:白糯米和一些红豆混在一起特别调皮。有些饺子用猪肉包着,味道鲜美。有些饺子用蜜枣包着。你可以吃蜂蜜和蜂蜜。而且形状也不一样,有三角形、四边形、圆锥形、枕形、小宝塔形、圆棒形,一角向上,其他的向四面八方伸展呢!
在街上散步。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迷人香味。走进不太繁华的街道,大街小巷挤满了人。到处都可以看到捡东西回家的人。最热闹的是村里的空地!看内外层的人围成了一个大圆圈。人们期望舞狮队很快上台。在一阵锣鼓声中,两只美丽的狮子出现了。它们左右摆动,像一只笨拙的熊。美丽的
时间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转眼间,它就多一点了。人们站在街道两旁,再次排队走出家门。穿着节日服装的年轻人穿梭在街道上,来到镇上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这时,镇上那条不知名的河流变得活跃起来。
下午三点,比赛开始了。河里的龙舟排成一排,像一群威武的士兵。龙舟上的队员们准备得很好。他们紧握着桨准备出发。鼓手们也摆出他们自己的`姿势,好像在说:“我不知道。”;我必须赢得今天的比赛。3点15分,从某处传来一声响亮有力的口哨。龙舟似乎是一条真正的龙,在蓝色的波浪上划动,在水面上留下水线。
日落,夜晚的寂静取代了忙碌的白天。晚饭后,人们坐在树荫下的空地上生火,围着火跳舞唱歌,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下午的比赛。
我家乡的端午节,朴素而华丽,忙碌而悠闲。走在街上,我非常兴奋。因为这也是一个儿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9
今年的年三十,亲戚们都要到我们家里来吃团圆饭。一大早,爸爸就买了香烛、纸钱,鞭炮等祭祀用品回来。
不一会儿,婶婶、叔父和弟弟他们一家人就到了。还没来得和弟弟玩一玩,爸爸就让我跟他去一起去买鱼。鱼买回来后,爸爸立马开始打理。爸爸先把鱼放到菜板上去除鱼鳞,再去除鱼的内脏,然后放一些姜片和葱段在鱼肚子里去除腥味。爸爸一共打理了三条鱼,这三条鱼要做成不同的味道。一条做成红烧鱼,一条做成酸菜鱼,还有一条做成清蒸鱼。
晚上,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菜。可是大家都没有坐下来吃饭的意思。原来今天这顿饭和平时吃饭不一样。开饭之前,爸爸在桌子前点燃了香烛和纸钱,听妈妈说这是在请各路神仙和故去的.亲人们吃饭。等他们吃完后,我们才可以吃。
终于可以吃饭了,我毫不犹豫地夹起最喜欢吃的鱼头,却被爸爸叫住了:今天的鱼头不可以吃哟!“”为什么不能吃鱼头呢?"我不解地问。爸爸说:“今天既不能吃鱼头,也不能吃鱼尾,鱼头鱼尾都要留着,寓意新的一年有头有尾。”原来,吃团圆饭有这么多我不是道的规矩呀!今天可算是长知识了!
吃完团圆饭,我们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时,长辈们就开始给我和弟弟发压岁钱。哇!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钱,我感觉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每年的除夕,爸爸都让我和他一起守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跨年。不过要守到凌晨十二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经常困到不行就提前睡下了。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听到午夜的鞭炮声时,我知道新的一年真的来了。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年的呢?与大家分享分享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可对于我的家乡来说,它是另一个节日的高潮。
我的家乡每年元宵节都会举行盛大的元宵节庙会,处处悬灯结彩十分热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到了这一天,我和小伙伴们都迫不及待在桥头集合,每个人口袋里装着沉甸甸的压岁钱,准备疯狂的撒欢。
庙会在集镇的一条街道上,到处琳琅满目张灯结彩。广场上有叔叔阿姨穿着鲜艳的红色衣服敲锣打鼓舞龙舞狮,那场面十分壮观。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仿佛诉说着美好的幸福生活。今年正好是龙年,那一条长龙蜿蜒曲折,向人们传递着美好的祝愿。狮子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动作十分敏捷,观众拍案叫绝。
街道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花灯,有的是可爱小兔子特别可爱,有的是精致的荷花十分好看,有的`是硕大的福娃尤其壮观。每个商户都把自家最好的花灯拿出来争奇斗艳,生怕自家的灯不如别家。整个街道被形态各异的五彩花灯包围着,热闹祥和。
到处都有卖小吃零食的铺子,糖葫芦、棉花糖、年糕、炒货应有尽有。我和小伙伴应接不暇,这里看看,那里转转,一时竟不知道该买什么好吃的了。一个小伙伴从远处抱着一堆零食风尘仆仆赶过来跟我们汇合,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这画面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街道上还可以闻到浓郁的檀香,令人心旷神怡。有一群大人在寺庙里上香,祈求新年健康平安、风调雨顺。广场舞台在表演戏曲,台上的演员涂着花脸哼唱着,台下纷纷鼓掌叫好。
我喜欢家乡的元宵节庙会。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在很多地区都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只有在南方才能隐隐约约看到它的影子。在很久以前,上巳节的时候,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还会去郊外春游,这三月三之所以叫上巳,是因为这天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据说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而且这一天还得吃荠菜煮蛋,这味菜营养价值极高,美味可口。在疫情间我也总算是再一次回味了这荠菜煮蛋的味道。
三月三那天早上,妈妈正在用碗泡着四个鸡蛋,见我来了,赶忙招呼我:“可可,你帮我把那个芹菜的脑叶给摘掉,等下要吃荠菜煮蛋。”
我听完妈妈的话,感觉我正顶着一串问号。荠菜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荠菜煮蛋?不是平时吃煮蛋都是吃红枣煮蛋的吗?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啊?
我没再多想,帮妈妈摘完菜,又洗了洗,便看见妈妈把荠菜放到锅子里去煮,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水也越来越调皮,调皮的都冒泡了。可怜的荠菜也变得黄黄的,原先的绿皮肤都套在水身上了,锅中飘出一种浓浓的荠菜味,飘走了的那是荠菜的魂魄。
折腾了好一会儿,汤汁同没了壳的鸡蛋泡在一起,再加上那红彤彤的.枣儿,那样子,看起来十分和谐,好可爱的样子。
等早餐端上桌,都快上课了,看来是没法好好享用了,接着我就是一顿猛吃,真是有一股好新颖的味道,后来上完课,问了妈妈,我才知道,原来这是我们家乡的风俗。
“三月三,荠菜胜过灵丹。”这荠菜据说还能治头痛,不知道我这头痛的毛病是否能治好呢?现在大家都快把这上巳节给忘了,真希望这个节日能永远的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的习俗很多,吃汤圆,舞狮子,猜灯谜……每个习俗背后有很多的历史故事,今天就和大家来讲讲“吃汤圆”这个风俗。
“汤圆”这两个字的字音和“团圆”相似,而这团圆的寓意,就要从那个叫元宵的姑娘说起。
汉武帝有位爱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天,东方朔在园子里面碰到一个姑娘在井边,边哭边犹豫地想往井里跳,东方朔连忙拉住他问:“你为什么要哭,为什么想不开?”
“我的名字叫元宵,常年在宫中做汤圆,没有批准,我回不了家,我好想他们!”姑娘说完,东方朔想了想说:“我来帮你吧,今年你一定能和家人团聚!”
第二天,东方朔在街头上扮成一个算命的,假装算了算,便对周围的.百姓煞有其事地宣布到:“正月十六,皇城会有大火”。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朵里,他找到东方朔,询问“这事如何处理?”东方朔假装想了想说:“火神很喜欢吃汤圆,不如让百姓们做好汤圆,在那一晚奉献给火神君。”皇帝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可是又要怎么瞒过玉帝呢?东方朔又说:“只要那天,在皇城内外挂满灯笼,这个城市就像燃起大火,不就瞒过上帝了吗。”
事情很快就安排了下去,那位叫元宵的姑娘,也因被派出宫外,教百姓们制作汤圆,得以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后来,每年元宵,大家都会吃汤圆,以示庆祝。
汤圆的口感细腻爽滑,里面可以包各种口味的馅儿,下锅煮到浮起就可以入口了。不仅好吃,还寓意“团圆”,表达着人们的美好祝福,所以直至今日,这习俗都在千家万户流传。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最爱的就是除夕了。美味的食物,缤纷的色彩,正红的灯笼……中国的除夕是有大讲究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温州的除夕别有一番风味。
早晨五六点,照老温州人说法,得赶“早市”,为准备年夜饭的新鲜食材,家中长辈要整理旧物,买新物,讲究“辞旧迎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温州人挑选食材也有讲究:要买竹笋,图个“节节高”;鱼年年都买,说是“年年有余”;最重要的自然是年糕了,毕竟可得“年年高”嘛!
与此同时,大红的灯笼布满了整个温州,街上灯火通明,家家都格外欢喜。当然,此时此刻,大多数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贴春联。
春联就像是过节的信号枪,当人们用胶水将其贴上的一刻,大家的脸上都仿佛多出了一道红光,一笑就合不拢嘴了,给冷冰冰的大楼都染上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全家还得大扫除,在温州,这被称为“掸新”。到了下午,各种各样的香味从每家每户中传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主厨奶奶早已准备就绪,开始做菜。酱油肉蚰蠓鳗鳖……温州临海,海鲜颇多,金黄的小黄鱼在油锅里冒着泡泡;白色的年糕与白菜香菇们在锅中跳着圆舞曲;海参鱼皮汤纯白而浓稠;色如翡翠的冒菜切得整整齐齐。
桌上摆了四个红色大盘,周围如众星拱月般围着六个红色高脚碗,正是“六六大顺”之意。盘子中间摆着主菜,盘沿周围则是一圈各式各样的水果,这叫“盘头”。杯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把欢喜带给了每个人。大家大快朵颐,朱红的.碗筷与窗外的灯笼遥相呼应。热腾腾的饭菜升起阵阵水汽,逐渐被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全部扫荡,“干杯!”家中晚辈起身敬酒。
春晚开始,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块,孩子们则开开心心的拿出鞭炮来放,家族群里红包如雨,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十二点的钟声响了,新年到了!
温州的除夕总是那么温馨且充满了温州味儿。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题记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地域特色,所以会有那么多的风俗,我的家乡武汉的风俗也数不胜数。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黄陂区的僵狮子。
一次元宵节时,我来到黄陂那里正在举行僵狮子的活动,那里人山人海,围着一大群人,看不到人的边际我的人群中小心地穿梭着。鞭响越来越近,越向前越是震耳欲聋,夹着锣响,终于到了前面。舞狮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头戴一个狮头,狮头的样子很狰狞: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铜铃一般,黄色的鼻子,脸画着各色的图案,有些小孩子差点吓哭了,一个人在里面操作,时而跳动舞狮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头戴一个狮头,狮头的样子很狰狞: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铜铃一般,黄色的鼻子,脸画着各色的图案,有些小孩子差点吓哭了,一个人在里面操作,时而跳动,时而俯身。锣敲的越响,舞狮的人们越看越热闹,聚来的人越来越多,一阵接一阵的人潮涌动与那狮子遥见辉映。有的人在人群中上下跳动,仿佛自己也在表演,还有人一阵阵的鼓掌喝彩,有人高举相机,有的人露出开心的笑容。狮子在背后有一条披风般的丝带,狮子边跳丝带就舞动,有时一只狮子在你面前张牙舞爪仿佛展示自己有多威风,锣声不绝人们的心情越发激动了。僵狮子也叫将狮子,实际叫将军石狮,子发源于武汉地域,也代表一种祭祀启平安的愿望,僵狮子在传统舞狮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狮子的表现怪异,其他地区的.舞狮非常有精神,僵狮子也叫将狮子,实际叫将军石狮,子发源于武汉地域,也代表一种祭祀启平安的愿望,僵狮子在传统舞狮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狮子的表现怪异,其他地区的舞狮非常有精神,狮子仍舞着,人的心情高兴到了极点。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这么多的习俗组成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繁华依旧。
锣声喧天,炮声不断,我看着舞动的僵狮子许下美好的愿望。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这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接着,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后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知道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洋洋!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30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02-21
(荐)家乡的风俗作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