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精华4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元宵又名汤圆,寓意着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有团团圆圆,和睦相处的意思。
我们家每年元宵节所有人都会聚在一起包汤圆。
汤圆里包了很多种馅料,不过大多数都是甜的,其中又以芝麻馅的最多。做好的汤圆摆放在一起,好似一个小型的汤圆展览会,家人们都在做但只有我搓的最好看也最可爱。
在盆中倒入一些糯米粉,用温水和面。只见外婆用手揉啊揉,它们在一起就变成了好朋友,怎么都分不开,一会儿就揉成了一块光滑的'面团。外婆又把它们搓成了长条,再把它们揪成一个个的小块,我用手碰一碰:“软软的,可可爱爱,如小姑娘白白嫩嫩的脸蛋儿,让人忍不住想多捏她几下子。”再把馅料包进去,搓一搓、揉一揉,一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做好了。
我想:“无论是正在学语的小孩子,成家立业的大孩子,还是胡子花白的老孩子,一说起元宵,嘴里肯定就会立刻生出一种软软糯糯的感觉呢”。
元宵煮熟后便端了上来,它白白嫩嫩的,好似小姑娘的脸蛋,让人立刻就想要咬上一口,用筷子碰一碰它,它就黏在了筷子上,就像孩子看到心爱的玩具抱住大人的腿一样不肯下来。单看它的样子,闻着她那甜甜的味道,我都吞了三四口口水,更别说吃上一口了,我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那软糯的口感,甜甜的香味瞬间在嘴里爆开,直冲脑门,每一丝味道都在味蕾中流淌,都让我忍不住想要立刻马上就把它吃完。我心想:这个又好吃,还糯糯的,我都可以把这个当成零食吃了,如果再放烤箱里烤一烤,那脆脆的外皮,肯定比煮出来的更好吃,也更美味。
我抓住妈妈的衣服,使劲的往下拉,对她说:“妈妈,这也太好吃了,你们能不能少吃一些,剩下的都留给我,你们都不要和我抢!”
每一次品尝它的味道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和惊喜,可是我心里在想如果每天都是元宵节就好了,那样大人们就不用天天早出晚归辛苦工作了多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2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的风俗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我家爷爷一定不会忘记,那是一项现在基本上已经见不到的习俗_敬菩萨。
吃过年夜饭后,爷爷向楼上走去,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也跟了上去,只见家中的观音菩萨端正地放在台上,旁边的烛台上插着两根蜡烛,前面的香炉上插着五根印着金字的香,前面还摆着一张八仙桌,上面整齐的放着几样供品,上面都有着一张红纸片,我还看见一杆老式的杆称和一把斧子,在桌子角落上,还有一盆鱼,那鱼还在水里游呢!
爷爷拿出一个写着“有求必应”的跪垫,对着菩萨拜了拜。当奶奶拜时,我听见了一阵轻微的呢喃声,只可以看见嘴唇在抖动,拜完后,我看见旁边的一张桌子上有一捆黄纸。刚想伸手去摸,就被硬生生的拉了回来,妈妈跟我说:“别动,那是黄钱,不是什么好玩的,是等会送菩萨时要用的,只有点完香后才可以碰,所以只看不许动,如果你实在好奇,就和爷爷一起下去吧!”
左等右等,那五根香终于烧完了,我和爷爷一起走上去,拿起那一盆鱼和黄钱,还拿了一盒火柴,一起走下楼,走到了一条黑暗的巷子里,里面有着一堆堆火焰,旁边也有一盆鱼,蹲在火边的都是和爷爷差不多年龄的`老人,我和爷爷走到一条路旁,用火柴点燃一根芝麻杆,点燃一张黄钱,然后把剩下的全部烧掉,火苗越窜越高,一张章煌前在火堆里去蜷缩着,最后变得乌黑,风一吹,一片片火星飘到天上,煞是好看。
等到最后一片火星也熄灭了,爷爷站起身,拿起鱼盆走到河边,把鱼和水一起倒到了河里,鱼在河中停留了几秒,然后银光一闪,在水面上留下一道波纹,不见了,爷爷说,这是多鱼(多余)。爷爷还说:“现在的年轻人,都认为这些习俗太土了,都不肯做,宁可放弃这一项习俗。”
是啊,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我认为,居委应该在过年时举办一些活动,专门做一些传统习俗,扩充人们对于习俗的认知。另外,送菩萨这一项习俗也应该专门划分一个地方,因为这项习俗,少说有点危险,这样既安全又有传统的习俗味道。
家乡的风俗作文3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我的家乡靖江的习俗十分之多,我最关注的是正月掌灯。
日落了,金黄的残辉映照着隔壁种的菜地,像恋人初别时眼中的泪光一样,含蓄着不尽的余恋,我转头望望,天边的晚霞像绯红的绮罗笼罩着这诗情画意的黄昏。我并没有太大的心思望这晚霞,我的心思早已飞向那锅中的`馄饨和汤圆了。我抵不住诱惑,跑出书房望着那锅,周围水汽连成一片,雾气中汤圆朦朦胧胧,竟有些神秘了。那香气如贝多芬弹奏的优美的月光曲飘入我的脑海中,我看着锅里那似菱角的馄饨,嚷着要妈妈盛上一碗来,煮好的汤圆软软的,放入碗中,几个挤在一起,三五成群像逛庙会似的。它们像是家人,聚在一起,抱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永远守护着对方,不离不弃,难以割舍。
沉重的脚步声,使我有些好奇,我砖头看去,只见爷爷两手都端着碗,迈着老迈的步子上楼去,我放下碗筷,跟着爷爷后头,心中不禁有些疑问,爷爷上去干嘛?走到三楼,我忍不住问道:“爷爷,您这是要做什么呀?”“要掌灯。”爷爷缓慢地答道。掌灯,我记得爷爷说过,每年的正月十三开始掌灯,正月十八落灯。掌灯要吃团圆,落灯要吃面,这是从古就传下来的。爷爷把两个盛了汤圆的碗供在香几台上,拿了几根香,用打火机点着了,插到香炉里,那香亮起了点点星火。青烟从那香上飘起,飘进了我的鼻孔里,我吸着,似走进了一家寺院里,烟香扑鼻。爷爷又拿了两根大蜡烛,分别点着了,插在香炉两边。不久整个家中都轻烟缭绕,人处于烟中,仙气飘飘,感觉一身都轻盈了许多。“乖孙子过来,来拜拜。”爷爷附嘱道。我走过来,跪到垫子上,三跪九叩,隐隐听到爷爷在念着什么,好似什么祝福的话把……
掌灯到落灯,预示这年快过完了,虽然只有五天时间,但不管是开始还是结束,里面包含的祝福和对新年的愿望,会一直常伴我们。
家乡的风俗作文4
那簇“沙沙”摇曳的芦穗像一支支饱蘸诗情的妙笔,流淌着不可言状的神韵,并散发出阵阵清香。每到端午节,我们家都回包粽子。
一大早,奶奶便开始忙活了起来。拿出准备提前准备好的的绿油油的粽叶与白花花的糯米,粽叶和红枣放入盆中浸泡着,只见那一颗颗红枣浮在水面上,像极了穿着游泳圈的小娃娃们,个个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包粽子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奶奶左手捏住粽叶右手一卷,粽子便成了一个个圆锥体,用勺子放一勺馅料再塞上一个玛瑙的红枣,粽叶往下一包,在绕两三圈直到米漏不出来,用粽叶包紧,再拿一根绳子把结头处包起来,再把多余的绳子剪掉。
我接着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而不吃其他的呢?”“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诗人,由于被奸臣诽谤,楚王不听他的建议并把他放逐。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后,屈原含泪投江后,百姓怎么也捞不到他的尸体,便把米团等扔入江中,后来有用粽叶包饭,外缠彩丝,后面就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粽子这么难包,我看着都头晕,奶奶你怎么这么熟练?”我十分疑惑。看着那红通通的枣子,嘴里立刻又一种甜甜的感觉,还有一股粽叶的清香。“奶奶,你快去放锅里煮粽子吧,我都等不及了!”奶奶赶紧起身端着一篮子粽子往厨房走去,娴熟的往锅里放入,加满了水,就开始最后一步了。我焦急的等着,不停的在锅边转悠着,不大一会,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股粽叶的香味,顿时生心舒畅,好似吃了人生果一般的甜。行人路过都忍不住想再闻上一闻。
一会儿的功夫,整个屋子里仿佛下起了大雾一般,一阵热气扑鼻而来,并还伴随着糯米的`香味,锅里“鼓鼓”的还在不停的翻滚着,掀开锅盖的一霎那,真的香气四溢,原来的绿娃娃也变的更结实了。我迫不及待的剥开,露出了晶莹透亮的糯米,沾上白糖,轻轻一咬,一股粽子特有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好满足啊!
粽子不仅是纪念屈原,还有功名得中的寓意,也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家乡风俗作文06-29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3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的风俗02-21
家乡的风俗节日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