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议论文>欣赏议论文

欣赏议论文

时间:2021-09-21 17:27:05 议论文 我要投稿

欣赏议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欣赏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欣赏议论文

欣赏议论文1

  在人生这面镜子中,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面而已。——题记

  落叶飘零,总有人认为平淡无奇;满园春色,总有人认为不值得欣赏;但花开花落,终有人为此伤心;好友离去,终有人认为不再相遇。其实,换一种角度思考,换一种角度欣赏,何尝不可?

  有人说,人生的道路,拥有的最多的,应当是沿途被人欣赏的目光。仅仅是被人欣赏,未免太过于单调。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是可以分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来鼓励、欣赏自己的,是可以分出四分之三的时间去赞赏别人的,多出来的十二分之一,就是我们多出来的一份爱。

  学会欣赏他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于乎?”这句话已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熟悉。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却可以以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别人,即使他把这些话当成耳旁风,也不必太在意,因为,毕竟你已发现他的优点,毕竟你没有吝啬那几句赞赏的话语,毕竟,你开始以一种赏识的眼光来对待他人,不是吗?

  记得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过这个故事:一对兄妹天天针锋相对,频繁吵架。一天,妹妹看见哥哥正折千纸鹤,就顺手拿了一只玩,哥哥破天荒问了一句:“喜欢吗?跟你衣服很配,别上一定很漂亮。”只是短短一句,就融化了兄妹间的隔膜。可见,赏识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明亮。

  学会欣赏四季中别样的风景。有人曾认为:“四季是化了妆的恶魔。春天太冷,风也大;夏天太热,风太熏人……”其实,四季就像是一个小精灵,在我们身边围绕。春披着一身翠衣,夏有火焰般的热情,秋有枫一般的灿烂,冬有雪花般的纯洁。这些诗一般的语言,刻在心上时,往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实,有时我们的眼睛,并不是真的看不见别人的优点,在心底、在深处,只是心情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学会欣赏,便学会了享受!学会欣赏,便学会了快乐!

欣赏议论文2

  我,漫步在古老的河堤上,心陶醉了,目光变得呆滞,只因我在欣赏。

  (一)

  西边的余霞浸红了半边天,而它,又像是拽着太阳下山。在这时候,一个断肠之人——马致远迎着夕阳,却又孤单地走着。南方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热闹,而作者仅有一匹瘦马,更无家!我欣赏着南方那美好的意境,也联想到作者以后的归宿。那么,究竟待到何时,他才能回到他的温馨港湾呢?欣赏让我多了一份同情、理解、牵挂的情感。

  (二)

  牡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国花,它象征着富贵、大方和美丽;梅兰竹就是我国“四君子”,他们都有令我钦佩的精神魅力;荷花又叫莲花、水芙蓉、菡萏,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象征着正直;百合花则象征着纯洁无暇,当我学**于以上花儿的文章时,我带欣赏而去,满载收获而归。在清晨,露水在滋润万物,踏过那片草丛,我看到了一朵小花,过去仔细一看,在它旁边还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它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它就是牵牛花。我将它连根拔起,发现它的茎很长,在茎根上面还长有侧根。我对它爱慕有佳,于是把它带回家里。那么,它象征着什么?它就是不屈向上、目标坚定的人的象征!欣赏,让我懂得了美,懂得了要美得清纯、洒脱、刚直不阿!

  (三)

  你注意过蚕吗?也许,在某些人眼中它作茧自缚是一种愚蠢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饱受痛苦和煎熬。但又有谁知道,这是一种为理想而奋斗,为命运而抗争的伟大意志的体现呢?它在活着的时间里,总在努力的工作着——吐丝。有句古诗形容的特别好:“春蚕到死丝方尽”。作为一只蚕它坚信“历尽风雨后,才能见彩虹”。不断的工作只为换来“破茧成蝶”的美丽。欣赏,让我又多了一份执着、向上的力量!

  欣赏,是一种艺术,是用来进行创作的源泉。它能开阔眼界,丰富人生。让欣赏成为一种习惯,为人生涂上绚丽的色彩!请学会欣赏!

欣赏议论文3

  总听到有人抱怨说某某歌手太过于诗化让人听不懂,从而讨厌他。

  这总让我忍俊不禁。不过人有时候也是会这样,自己不会的就去抱怨别人。虽然有时感觉像是幼稚小孩的耍赖,但也总能让人享受到暂时的轻松,何乐而不为呢?然而这主要还是欣赏的原因。

  有时候,个人的欣赏只是对物对人的一时好感,并不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一种真正的钦佩。所以,这种欣赏会打折扣,会变味的。也许最后还会被反击为最糟糕的。

  其实这只是个人的欣赏不到水平。真正的喜欢、欣赏某物,那它在自己的心中就是处于最高位置,能让人感觉到舒坦与光明。而且自己也不会去诋毁、排斥与之相对的东西。这是基本的道德。因为懂得欣赏的人知道,每个人的欣赏都不一样,而每个人的欣赏程度却差不多,所以我们并没有必要去诋毁别人心中的圣洁。这是一种艺术的崇高境界。

  说到艺术,其实跟欣赏是分不开的。没有了欣赏又怎会有艺术?不懂得欣赏的人又怎谈得上艺术?

  艺术的美朦朦胧胧,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而要想欣赏这种美自然是要用心的!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艺术带来的美。就像弹琴之时,你并不只是照着歌谱弹音符,而是要用心去感应那种艺术境界,去欣赏谱子的感情,读懂真正的音乐。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倾注自己极大的感情,更何况是欣赏呢?

  其实,音乐、艺术真的是种很纯洁很微妙的美。欣赏它们的形式美是一种情操的培养,也是情感的升华。它不需要华丽的装饰,仅仅只是一种心灵的破译、诠释……

  生活的美在于艺术的美。品味生活!聆听艺术!

  ——至高至极的世界!

欣赏议论文4

  伊索说:“一个人总不能在每件事上都是第一”。在我们失败时,有人会处于巅峰之上,我们不该吝啬欣赏,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同时,我们也不该沉迷低估,因为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将欣赏的眼光吝啬于自己。

  欣赏他人,充实自己。美国在七八十年代已经发明创造了许多探索宇宙的伟大发明,为世界探索宇宙奥秘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中国也随后制造处东方红一号等去探索宇宙。这不是在欣赏美国科技后的学习借鉴才有的成效吗?如果想中国清朝将自身看做是天朝大国,对西洋的军事机械不屑一顾,最后不过是罗哥挨打的份罢了。

  如果当时的清朝时毕业于学校的学生,那么这个以血换来的教训不正是告诉我们即使毕业于大学,也不应该高估自己,而应该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人不可能总在每件事上得第一,即使毕业于大学,也总会有不如人的地方,何不大方一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充实自己。

  路边的野草不如温室的玫瑰那般眼里,却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美誉,因为它们不曾吝啬过欣赏的眼光给自己,即使在糟糕的环境中也旺盛生长。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肯定自身的价值。马云说:“如果你像我毕业于三四流的学校,就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马云没有因为自己毕业于三四流学校二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也没有关系,他三次高考圆了大学梦,但却没有因为这样停滞不前,建立了阿里巴巴,淘宝网,并吞并了雅虎,这无一不是他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没有否定自己家中的体现啊!

  没有人说毕业于大学就一定有出路,三四流的学校一定是辛苦命或碌碌无为。成功的关键不过是在于你是否吝啬自己欣赏的眼光。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便会收获自己没有的东西,填补自己的缺陷,完善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在以后的道路越走越稳,没有犹豫。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就能使自己这只“井底之蛙”看到的天空越来越开阔,欣赏的去看,变不会让自己编的自负和过于谦卑,内心也少了对优秀事物的嫉妒,自己也能得以成长,人生路上也少了些沉重,多了分愉悦。

  你可以对物质财富吝啬,但不能对欣赏的眼光吝啬。对于大学毕业,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因为我们拥有无尽的知识财富,也许我们没有的是对社会基层环境的认识;在三四流大学毕业的,更需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之前的道路也许会不顺利,但我们还能用未来的时间逐渐一条新的道路,通向成功。

  不管之前的道路如何,已然成为了过去。我们需要的是眺望未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别人,为未来的道路铺上鲜花,嗅着花的馨香,用轻快的步伐迈向未来。

欣赏议论文5

  余尝闻一说曰:鹰鹫本属同族,其名曰隼。岁大旱,隼皆馁。或破长空,掠苍穹,猎于峰巅。或坠封尘,费劲羽,安于殍尸。世人皆观枵腹之时隼之转也。而余独叹大旱之秋为其恒也。先谚曰:志不同则道异。力于求者,则傲而化鹰,其苦实盛。偏于今者,则鄙而名鹫,其乐未盈。夫天地万物,可称恒者,非此一端。而何为恒?《易》曰:恒者,久也。君不见风升赤沙掩白日,虽壮慨激烈,而终散于平野,须臾而无形。君不见素湍流雪遏飞舟。,虽大气磅礴,然终遁于林洼,久之则腐臭。千里绝影必有伏枥之日,善攀猿猱,终有归竟之时。此物之恒也

  继往开来千万载,有隐于田园者,有达于官场者,有通于席砚者,有遁于山林者,有欢于宫廷者,有亡于沙场者。荣者寡而自安,辱者众则定碌。胜者不乏睥睨,败者多有盻珠。于是予有叹曰:呜呼,何故于此?此辈虽不乏人杰,然多观于择转。殊不知乐权者以先尝滋果之荣,而后将明生之可贵,终将无为一生。亦不知苦劳者必先受剔骨之痛,而后将视霁虹如画,终将登坦途,沐清风。此人之恒也。然何为心之恒?故人昔叹:胜不骄,败不馁。镛亦有言曰:他横由他横,清风拂山岗。他强由他强,明月照大江。余以为只此一念,则远胜于成败。不喜物,不悲己,则为心之恒也。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实即为恒,恒实为空

欣赏议论文6

  平常的一天会是怎样平常呢?

  星期五的下午,我上完最后一节课后,嘴里不由得哼起歌儿来。

  “什么事啊,乐成这样?”同桌看了看我问。

  “你忘了吗,明天是周末啊,明天啊,妈妈要带我出去玩!”我乐不可支地大声嚷着。

  我这一嚷,使教室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像往常的星期五一样,一边收拾书包,准备回家,一边欢快地谈笑着:“今天老师可大发慈悲,这些作业估计今晚8点就能完成。今晚啊,我可要好好睡一觉!”

  “至于我嘛,明天要实实在在地睡一觉”,要知道,这四天晚上我几点才睡,连熊猫眼也出来了!

  “你们这些懒虫,就知道睡,睡,睡,我就不,今晚我要争取把作业完成,明天好好玩一番!”

  “哈,哈……”同学们哄然大笑,然后一个个背起书包准备回家。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大家背起书包要往教室门口走出去时,形势发生了180度大转折――班主任匆匆走来……

  “糟糕”,我的心一沉,无可奈何地回到座位。教室顿时变得沉闷起来,刚才那股欢乐劲儿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大家都为周末的美好而担忧!

  果然如此,班主任未走,

  英语老师早在门口等候,等班主任走了后,英语老师便“噔噔噔”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着:“英语作业”……

  你看,各种各样的作业从天而降。本来应该有个美好的周末,现在却变成烦恼!我彷徨,我忧虑,我苦恼,我厌倦……

  天渐渐地黑了,时针已指向了5点半。老师们的作业总算布置完。沉重的作业就像一块铅,把我们的心压得沉甸甸的,我们总算能回家,垂头丧气地回家,垂头丧气地谈论:

  “今天晚上别想睡早觉了!”

  “至于我嘛,更不用提,还想出去玩。哼,梦想!”

  这个周末不再属于我们的,不知什么时候,周末能再回到我的身边。

  唉,这一切其早预料,这样的星期五多的是。

  平常中似乎又带着些不平常,校园又回到沉寂中……

欣赏议论文7

  落叶飘零,有人认为平淡无奇;阴雨连绵,有人认为无趣所生……人生需要你用心灵去感悟,世界需要你用双眸去欣赏。学会欣赏,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学会欣赏夏日的蝉鸣。烦人的知了总在闷热的晌午,一声又一声的长叫。不要烦恼,敞开心扉,静心聆听,也许你会发现它其实同样优美,就像演绎着一曲奔放的歌。虽说不悠扬,但足以使人欣喜。

  学会欣赏冒尖的嫩草。瞧,蓬勃的绿色多么的耀眼,可不再是满眼平淡,心情愉悦极了。有人说,初春是带着微微寒意的,绿色是“冷”的。不!我要说它比阳光还要温暖,萌发了我心中的种子。

  学会欣赏水面的细波。当轻风拂过水面,水面泛起层出不穷的波纹,像一根根琴弦,拨动了心的话语;当水滴落入水中,就荡漾着醒目的圈,像一个个酒窝,绽放了人生之花。

  学会欣赏冬日的寒冷。停留在冬天的日子里,寒意还是强烈的,未散去。雪花每每飘荡着,人们似小猫般蜷缩在火炉旁,街上隐隐地奔跑着几个小孩子。大家是不愿出门的,天太冷,似乎没有人赞叹冬天。的确,银色的雪花飘舞着,最后簌簌而落;远处“玉树银花”,近处的纷纷扬扬,这些都没有多少人注意。冬天的寒冷已使他们忘记了在冬天所存在的美好事物,要知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不也是在风雪中才有的吗?学会欣赏吧!欣赏悦耳的蝉鸣,绿色的嫩草,美丽的水波,喜人的冬天……只有微笑面对身边的每一件事,用心去聆听生活,相信你的心情会十分愉悦,你的人生会更加绚丽多彩,乐趣无穷。

欣赏议论文8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

  我们穷其一生都在追寻,行走在这条崎岖坎坷的路途中,却不曾发现道路两旁的花开花落。

  人生之路短而又短,我们,又何必太匆匆。不如,让我们稍停脚步,慢慢走,去欣赏……

  许是我们脚下的步子太过匆忙,马不停蹄的奔走在人生的道路之上。用尽全力为学业拚搏;为事业而奔跑;为家庭去忙碌……我们走的太快,太累。不曾发现道路的两旁有父母的牵挂;朋友的相助;同学的陪伴……

  许是我们脚下的步子太过匆忙,却又不时急切的回头张望,回头寻找,企望一步跨越这坎坷,去往传说中的彼岸,可当我们回头,无尽的黑暗映入眼帘,看不尽来时的路而放弃,路途中片刻的云翳遮掩,便又会低头埋怨,却未曾想起那“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然心境。我们,走得太匆匆,又何曾发现那条苍茫大道上犹如丝丝流星划过的点滴快乐。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朱自清先生在经历了一天的喧嚣后,独自彳亍在荷园,与荷花并肩,与荷叶为伍,兜兜转转后,又发出了“而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无限感慨。苏东坡早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匆匆前行,却又太过激进,在回首张望之时,失了方向。谪居黄州之时,徜徉于赤壁之下,悠哉悠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审视自己的内心,让一切在心中慢慢沉淀,终而发出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慨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路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走,正如日子那样要一天一天的度过。在这浮华而喧嚣的世界中,内心充实而又不免苍茫,我们又将何往?那么,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让疲倦已久的灵魂,跟上我们匆匆的步伐,让干涸已久的亲情之花盛开,友谊之树结果……让内心永怀一份淡然与洒脱,悠然前行。我们终会看见雨雪初霁,晨光微熹,终会发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阔景象。

  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仍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点,明月清风,不劳牵挂……

  亲爱的人啊,让我们慢慢走,欣赏啊!

欣赏议论文9

  晚晴里智慧的灵蝶

  在乌镇,一只灵蝶款款飞起,飘洋过海,又缓缓停留在历史的扉页上。

  这扇动轻盈翅膀的,便是木心先生。他自甘平淡,随缘而适,淡然处世而又执着不屈,活出了自己的境界,凝成了智慧的诗篇。

  他的一生,怎可用“传奇”二字草草概括?木心先生走出乌镇,踏上美利坚的土地,又决意返回,投入故乡的怀抱,自乐于慢速的生活,自得于“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 然而,狂风暴雨砸向先生。“文革”期间,他被捕入狱十八个月,惨遭三根手指的断截。先生的眼中该是写满了后悔吧?可是没有,他在狱中用本该写交待的纸洋洋洒洒留下了六十多万字的狱中笔记。每一字,都汇聚了先生的坚毅、隐忍与智慧。

  灵蝶扇动着翅膀,他的眼睛依旧云淡风轻。先生,将自己炼成了一块璞玉;闪光中,其魂魄神游于文学与艺术的天地。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木心如是说。手里夹着一支烟卷,面对自己残缺的手掌,先生百感交集但又分外沉静,仿佛这一切风雨与自己无关。是灵蝶,即使被折断翼翅,也要努力地飞翔。

  就这样,拿起一支笔,飞速沉游,木心在卷页上绘出属于自己的智慧的江山,将生活涂抹得色彩斑斓。在外部条件极其黑暗的那个年代,先生不曾因沿途巉岩而退去了步伐。 “我本该放手,可我未曾停止痴缠”。这一“痴”字,便是先生内心的精神境界吧。偏执地追逐,将一生的智慧和风骨写成了诗。

  智慧是一种境界,先生用手绘的黑白琴键奏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乐章。笔耕不辍,宛如灵蝶,翩翩起舞,无拘无束,自得于人生之乐。

  如今细想来,先生曾于《从前慢》中提及“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然而,在先生八十多岁的漫长时光里,却始终孑然一身,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了艺术与文学。超脱而又不受牵绊,做一只自由的灵蝶;潇洒而又不放纵,被文学与艺术的红线牵引着。先生内心,安于这一份充实和自我的感动。

  素心花对素心人,先生之“素”,化为飞动的风景,袅袅间进入人的心底,成为永恒的传唱。

  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

  很奇怪不是,现代人一提及生活智慧,往往是指那些归隐自然的“居士”。 那些饱览浊世鄙陋的文人雅士,看破红尘,收束杂念而遁入山林。东篱把酒,荷锄而归,荒径的草木掩映下,一位衣带飘飘的自得之人,构成了“田园之乐”的景象,仿佛成了“生活智慧”的代名词。至于城市,好像只剩下充满铜臭味的贪婪与疲惫,智慧之景象无处可觅。

  人们常误认为那种享受天然的生活智慧只能在野外寻得,将其与遁入林泉直接等同。于是,有人放弃高薪隐入南山,有人将书店开到偏僻乡村并名曰“碧山计划”,无一不想借青山绿水的景象将自己的生活智慧示众。城市的车水马龙中,真的没有其所求吗?与其说城市忙,不如说人心空。“一个人看了一夜雨,谁也没告诉,是孤独;只告诉了一个人,是爱;发了个微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矫情,也是我们的时代??”我们耽溺于一呼百应的互动,享受他人的关注和点赞,实际是为了掩饰内心空虚,掩饰梁文道所说的“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此乃假借微博求取呼应与共鸣。若问为何往郊野跑?一种是借助外力,用山的厚重、水的澄澈唤起心底的本真,觅取对生命的`最初体悟;另一种则是找个没有无线网的地方,强行节欲。

  想想,窗外淅沥下着雨,朦胧了霓红灯的色彩,一个人,在窗边听雨。多么诗意美

  好的景象啊!可那人心里却想着:把这个人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可获多少个赞?呜呼,在城市里找不到生活的本色,迸不出智慧的火星,怪谁?

  至此,不由然想起龙应台,她在台北的“紫藤庐”与友人品茗谈心,看身边“紫藤花闲闲地开”。台北有58家星巴克,可龙应台偏独独青睐这间茶馆,与其说是她明白“紫藤庐清楚这个城市的身世”,不如说她明白如何在城市中寻觅激发生活智慧的景象。一人一茶,清香缭绕,此情此景,惟有真正悟得生活的人才能享受。

  不是所有的景象都能激发人们的生活智慧,如林清玄所言:“心境好时,处处开莲花。”究其根源,乃是善于假物,随心吐纳,以填补内心之空缺。那么,读书吧!和古人交流,与学者辩驳,同春花冬雪同呼吸,偕夏蝉秋月共忘机。内心充实的人,无需过度的信息来弥补孤独,积淀的智慧擦亮了他的双眸。如此而来,弘一法师所讲的“华枝满天,天心月圆”之境,就不仅能在城市中觅得,更能与芸芸众生的生活愿景相融合。

  下次再将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归咎于城市时,请反观一下自己吧。因为,对于真正领悟生活智慧的人,人流如潮、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也可以带来春江潮水、明月清风。

  智慧之光

  作为一名学子,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过,究竟何为智慧,难道试卷上那鲜亮的分数就是智慧的象征吗?

  我听到过许多的回答,其中不乏振振有词、摄人心魄的那个字:“是”!

  于是乎,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成了我们奋斗不懈的战时回忆录,因为有着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理当向社会索取那印着“智慧”的一纸契书。可反观现实,我们真的成了智慧之人吗?过度地追求智慧反而使我们落入了俗套,本来明亮的眸子被蒙上阴翳,再也看不到存在于生活中的那些闪着智慧之光的点滴小事。

  古人曾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真真是把深浅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深也罢,浅也罢,妖娆多姿的荷花,凌波盛放的菱叶,蛙声一片的稻田,均以最适宜的水土来保障,等待那个收获的季节,粮仓俱满,菱藕飘香。

  对比于时下许多人的汲汲于名利,古人越发显示出可爱的智慧:让万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少几分强求,多几分天然。可见,智慧不是用来攫取,而是渗透在我们血液中、引领我们去适应世界的信念。明乎此,则可觅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意悠境。

  我从不艳羡登上诺贝尔峰巅却弃家中老母于不顾的人,我向来鄙视那些只顾读研而不理会家中贫寒的学子。无疑,他们是聪明的,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却是十足的愚夫。相比较而言,那些生性愚钝却兢兢业业养家糊口的农民工,那些成绩平平却为父母分担生活艰辛的学子,更应当令人尊重,他们早已爬上了人性的塔顶,全身上下迸发着智慧光芒。

  孔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如此才算是渐入人生之佳境,使人生处处闪烁着智慧之光。

  就我们高中学子而言,尚未到达而立之年,然而,我们追寻智慧的途径却数不胜数。不要再用那一纸成绩单去衡量自己智慧与否吧,以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这其间所体现的智慧,绝非那“不忘营营”的心思可比。

  智慧的境界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

  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寡,知识的乏与盈。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少女,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于藉藉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都还未来得及拨开心头的迷雾。

  “什么是智慧”的争辩绵延千年,智慧的内涵无限地拓宽。今人窥古人的书卷以收获智慧,成了一种时尚捷径。殊不知这样的体悟或许只是入门。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它事关心灵,事关生命,它瞄准的是一个圆足的灵魂。

  大智若愚

  智慧大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系苍生,积极入世;另一种则是超然物外,高蹈世界,潇洒出世。

  但此两种,都要有“愚”。这里的“愚”,并非愚钝,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乃是要求人们忘记一些东西,让智慧成其为智慧。

  这几年来,网上涌现许多“大V”,粉丝也是动辄上百万。其中有如孔庆东,时常与人掀起骂战,粉丝皆叫好,称其为“犀利”、“智慧”。要我说,这并非智慧,充其量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智慧者,首先着眼于大事,从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须无杂念。像那些左顾右盼者,心中其实充满了“欲”,实在难以称之为智慧。

  不免有人要说,要人心中无“欲”,岂不是个个都去当和尚吗?非也!我所谓的“无欲”,乃是专注心中所思,摒除杂念,笃定地行己,抑或是坚持人生的某种信念。

  我们中国人历来是讲究中庸的,而当下却戾气不少。于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争吵乃至网络骂战时,若能平和以待,坚守“中庸”,这便是智慧。这种智慧,本于我们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智慧也是一种“欲望”,是一种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中的欲望。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风餐露宿,周游列国,只为传播“仁”,恢复礼制,乃至被农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孔子愚吗?他确实有点愚,愚就愚在“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永远像箭一样,一往无前;愚就愚在明知会失败,却尽力一搏。“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以他的失败,以他的智慧,丰富了人类精神,启示着我们民族的心灵远游。

  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智慧,是看破了俗世纠葛的一种超脱。王维正是有了这种智慧,才会在官至右丞后突然隐去,才有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才有了“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张潮也是在看破物质喧嚣后才写出《幽梦录》,才有了“人生三境界”。这时,智慧之愚便是对于人间烦恼的忘却,对生命大自由的执着追求。

  智慧的景象,其实是我们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能“愚”者,善“和”善“舍”,

  无“欲”有“愿”,故能渐臻“三境”,智慧地生活。

  智慧三境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现在我认为,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海,天。

  第一境便是这山。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一开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个土丘,随着时间流逝,经验累积,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渐升高。由一名不见经传的土丘升格为名山,最后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步。但是,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积,不能变通。就如同山永远无法比人高,无论山多么巍峨,如何顶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动,不能跳,只能被局限在方寸之间。

  因此,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经过不断学习,融会贯通,智慧转变为辽阔的大海。水无常形,人的智慧在这一境,可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同时,大海何其宽广,就算是将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无法将其填满。然而,人要到达这一境界是何其困难。虽然人有时也会灵光一闪,做出一些精妙绝伦的事,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将那流水归一,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比海还宽广的只有天,所以这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仅只是比海宽广。天,首先它笼罩万物,无处不在。同时又无形无象,不可捉摸。在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趋于化境,大智若愚。就如同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在那。智慧到了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道之道,非常道,有这种智慧的人,做事都有着各种深意,并很难为人所理解。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有这种大智慧的人不过几人,如老子、释迦摩尼等。

  智慧三境,智慧逐渐增加,但人却变得谦虚,山自认为可通天,海自认为围绕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无穷。就如同大圆与小圆,大圆面积比小圆大,但其接触的未知也比小圆多。

  因此,智慧虽可分为三境,但仍是无穷无尽的,就如同天外便是那星辰大海。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尽自己所能,向着下一境,向着那无尽的天空,星辰大海进发。

  【评语】

  本文简约而有意味。文字清晰明白,不作佶屈聱牙之语。从佛家的人生三重界入手,类比导出智慧的三境界。主体部分用比拟手法具象地演绎三境界的内涵与特征,山,是经验累积,不能变通;海,水无常形,融会贯通;天,笼罩万物,无形无象。结构简单,乍一看,山、海、天机械排列,一、二、三数来,无特别之处,其实是步步推进,由小智到大智,由否定走向肯定。作者真心要肯定的是大智慧,这种智慧已到达“道”的地步,拥有这种智慧的人开宗立派,化育万物,这吻合了智慧的基本特质。书写不佳。判为一类卷:69分。

  (蔡建明)

  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

  夏雨初霁 ,于校内一棵不知名的老树上,拾得一只蝉蜕,很好的中药。

  一颗露水滚落。就着千千万万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这只晶莹剔透的蝉蜕,这是一间寂寞的空屋,惹人怀想蝉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即是一间寂寞空屋,不盘花簇锦亦不金碧辉煌,只如蝉蜕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闪耀着一星光华,于漫漫长夜中点燃了一豆灯火。

  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绝悲凉。蝉之生命有限,于阴暗潮湿的地下蛰伏数载只为了一个夏天。数千个寂寞长夜它们无言熬过,待到一朝羽化,便成为盛夏最出色的歌者。

  这时,它们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人之老年,免不了自怜自哀,忧伤慨叹,哪里来的心情唱什么歌呢?可蝉偏不。“乌发如银”的时节偏要日日欢歌,这便是生命的大气度。

  寂寞空屋,可有形可无形,是一个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证据。人之智慧便在这空屋中岁岁积淀,蕴于血脉的最深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这是归有光的寂寞空屋。室仅方丈,容不下金银珠宝亦容不下繁华如梦,容得下的仅是那一份割舍不断的回忆。“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在这里读书成长,身后有母亲嘘寒问暖的身影。空屋虽寂寞,此心却温柔,体察父母亲情,就是我们最平实的智慧感悟。

  寂寞空屋,给高蹈以平实,给浮华不定的心灵以脚踏实地的依靠。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纪上忽然残废了双腿。他的世界,从此不再有欢笑嬉闹。他走进地坛,走进百代帝王家遗落下的那一间寂寞空屋。他看见叶上阳光、花间蜂蝶,他听见这世界繁华落尽,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死亡是一个必然来临的节日”,史铁生如是说。他的生命于此一间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气盛,褪去了高蹈与不切实际的幻梦,他拥抱敞开的生命之门,成为智者。

  人活于世,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幻光所眩惑,心灵与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谓天堂的路途中。其实,“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独拥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

  境由心生

  智慧是一种心镜,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心若有慧,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

  民国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绿原上看花的那只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独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人生的意义不是吃饭这么简单,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诚然,智慧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抛开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华物质遮住双眼的人,才是有资格称做智慧的人。

  再进一步讲,拥有大智的人,不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独行、超然物外的胆气。 我曾惊叹于朱耷的《墨鱼图》。那只翻着白眼的鱼诉说了怎样的智慧心语?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这位明朝遗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间??

  如果说朱耷的智慧是一种气象,那么,庄子“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的智慧便是一种至镜。超脱于生命本相的空灵之境,乃是禅与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镜止水叹澄心,霁月光风以待人,便禅一般地诠释了朱耷的气象和庄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万物,故能在圆寂之前,叹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通往智慧的空灵之境,是没有捷径的,需要全身心地领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时,可学一学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于大自然中,领略融身于天地之间、放眼于银妆世界的寥廊与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场锻炼,智慧便是那最终的升华。修一颗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于生命无悔,于本心无愧。

欣赏议论文10

  创造美、寻找美、发现美,不可缺少的美更需要的是欣赏。不懂得欣赏美的人,会缺乏美对自己的关注。

  如果想要学会欣赏,就要抛弃忌妒;抛弃对世间的冷漠;抛弃孤僻的性格;懂得欣赏,激励自己,激发自己的灵感。关注身边的一切,你就会发现曾经没有发现的美,会使你活得更充实。

  每当看到别人比我强的地方和优点时,可恶的忌妒总是缠着我不放,渐渐的使我变得性格孤僻,冷漠这面墙把我与世隔离,寂寞成了我的“伙伴”。一次偶然,将这面墙破坏,将我与“伙伴”拆散。

  炎日当头,这天一幅精美的画与一个小手工制品将我迷住。“真是太美了!真是太妙了!”一句句赞美的话语从我的嘴中跳出,陶醉了我,脑海中翻起了小小的涟漪……这件事儿之后,它给了一个重新的我;一个完美的我;一个性格开朗的我,使我真正全面的看到了美。那颗忌妒心不翼而飞,我变得喜欢一切,甚至不放过一只小鸟。在我眼中鸟儿是不平凡的,一生快乐,无忧无虑,是我眼中的“快乐天使”。

  欣赏就是被什么而陶醉,被什么而迷住,从而激起自己如连绵不绝小溪般的灵感,创作出更加奇妙,更加完美的作品。

  懂得欣赏,为自己生命的花篮儿填满鲜艳美丽的花朵。

欣赏议论文11

  囤积癖是一种看似无害的心理症状。事实上,严重的囤积癖患者最终竟会在自己囤积的物件中无法动弹,活活饿死。这种遥远的案例固然不大可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患有一种囤积癖—精神囤积。

  看见一本好书,我们急于将它买下来,然后抛之脑后再也不将它翻开;看到一首好诗,我们急于将它收藏起来,然后将它忘得一干二净,再也不会“有空去读它。”古有富贵人家之书“汗牛充栋、素蟫灰丝”,今有“绝妙好文”后数万转发评论“转就是读了”。我们总觉得占有了文学、知识的载体形式,就等同于占有了它的实质内容。我们自我安慰道:“我总有一天会看的!”实际上从未走出过舒适区,安然卧于“知识的海洋”之中自我满足,到头来还不如拿书当饭吃的蛀虫。

  这样的现象,究其内因,是源于我们自身的惰性。收藏、购买本身是没错的。证明我们内心还是有对文化知识的渴望—但也仅限于渴望了。这件事上我们做的还不如牛马,牛马尚且在抢食完草料后重新反刍、咀嚼,以充分吸收营养,我们却懒得连嚼也不愿嚼,还欺骗自己“我已经吃过了,吃饱了。”犹如老葛朗台,他不把金子用于消费来换取价值,仅是守着本身毫无意义的金币就觉得满足,我们对自己已经是懒惰到吝啬的地步。

  而探求外因,则是由于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浮躁,家长们能看见网上疯传的“清华学霸书单”,就赶紧照单全买,塞给孩子读,当他们发现孩子好像没什么长进,就怪学霸书单无用。其实是孩子根本不想读,这些书籍也未必适合孩子读,不过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无论是三教九流,任何出身任何职业的人,一定都非常喜欢在买来新书时拍张照发朋友圈,以展现自己高雅的文学品位和业余爱好。拍完照,书就被扔一边去了。因为人们不会深究彼此占有了多少实质,所以炫耀占有的量就已经能提供无限优越感。如果知识文化也是可以用来攀比的,那它与金银财宝这些身外物有何区别?

  精神囤积的害处是对自己、对文化双方的。与自己,我们饱受精神匮乏之害,却如温水中的青蛙那样意识不到自己的处境。与文化,囤积、自满、攀比的恶性循环,无疑是对它的玷污与拖欠。可是惰性是那么难以克服,爱面子之心又人皆有之,我们该如何把精神囤积之害降到最低?

  首先,我认为《黄生借书说》提出的方法十分有效,“书非借不能读”,我们不妨改购书为借阅,这样才能体悟“书本身不属于自己,只有其中内容才是真正可以属于自己”的道理。形式可以无限化,内容却是专用的;第二,便是要停止以读书滋生优越感的行为,当你不觉得知识文化是可以放在台面上炫耀的,你便不会再急于扩张、占有,这也是整个社会都应反思的问题:文化固然高尚,可它尚在于无价,而不是提倡提高你本人的身价。如果文化也沦为机衡量价值的资本,这样的文化不要也罢。

  希望我们的精神不至于在囤积成堆的文字里挨饿致死。

欣赏议论文12

  每个人都在欣赏一个真实的自己,我当然也拥有自己的风采。

  我爱运动,特别是跑步。在校运会上,我跑得了冠军,展示出了我的风采。而现在,我已靠结实的双腿多次夺得了短跑冠军。为集体,为自己赢得荣誉。

  我从来就不服输,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坚持努力,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总是对自己说:“加油!你能行!”给自己鼓劲后,心中的希望之火又燃烧起来。继续接受一个又一个挑战。

  我爱笑,因为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打开心灵的枷锁,为你敞开心中大门,带你去心灵深处,让你倾听心的声音,告诉你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我能够以最真诚的心去接受不同的人。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喜好;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灵感;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肤色;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心灵,不一样的感触,不一样的习性和不一样的愿望。而我都会一视同仁,相同对待。没有歧视,没有争吵。因为,拥有不同的肤色,是上帝怕世界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所以创造了许多不同肤色的人,让世界色彩缤纷,让大家都能相爱。

  我——没有花的美妙,没有云的飘逸,没有水的纯净,没有彩霞的辉煌。但我有我独特的风采。

欣赏议论文13

  每个人都要懂得欣赏自己。欣赏自己,为自己努力,为自己奋斗,为自己加油,为自己感动。有人曾说过:如果你不会欣赏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很难快乐的,只会使自己陷入自卑的泥潭。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大家的经历也都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司马迁

  司马迁的后半生几乎在牢房中度过,每天遭受着惨无人道的刑法折磨,他却从来都一声不吭,坚强地忍受着,就连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也是他在牢中的艰苦环境下编写出来的。

  梵·高

  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在不为人知的痛苦里,在内心被封闭的世界里,梵高坚信自己的作品终有被人们认可的那一天。他与世隔绝,每日每夜在痛苦里苦熬着,终于,一幅旷世奇作《向日葵》被创作出来了!这是一幅用眼泪与血汗创作出来的作品啊!

  贝多芬

  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就失去了听觉。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如鱼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而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贝多芬甘于沉默,他就如一只雄狮威严而耸立不倒。他学会了如何欣赏自己、发觉自己的优点。在不被我们了解的孤独里、寂寞里和痛苦里,他每时每刻都在苦熬着。一曲曲激动人心的曲子——《命运》、《田原》、《月光》……被他谱写出来。贝多芬就如同一个耸立不倒的巨人,扼住了命运的喉咙,顽强地对抗着命运。

  史铁生、海伦·凯勒、霍金……一个个从古到今的先辈,虽都遭遇厄运,但他们从没有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惋惜或后悔过,他们每个人都懂得欣赏自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会欣赏自己,他就会自卑而成为一个庸人,而那些懂得欣赏自己、发现自己优点的人往往都是成功的。

  我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即使你是平凡的。我们要在内心给自己暗示,相信自己能做到,鼓励自己。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都对着镜子说:“我是最棒的!相信自己,加油!”每天微笑着面对着生活,使自己拥有一份好心情,那你往往离成功更进一步;相信自己,只想自己已经拥有的,不想遥不可及的,学会欣赏自己,你就会成功!

欣赏议论文14

  曾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台湾作家林清玄当年做记者时,曾经报道了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没想到,这句话却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店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的确,如果没有林清玄当年对小偷的“欣赏”和期盼,恐怕也就没有他今天的事业和成就。不难看出,欣赏对人生多么重要啊!

  当然,我绝对无意把学生比作小偷,但小偷尚且能因“欣赏”而改过,学生为什么不能因欣赏而奋发呢?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欣赏,老师的欣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认为,做一个老师,首先要学会欣赏!

  学生当然会缺点多多:没有集体荣誉感,没有团结的精神,没有劳动观念,对老师过分挑剔,对自己要求过松,骄傲自满,自私自利。结果是老师挑剔学生,学生挑剔老师,工作没法打开。但只要老师尝试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学生,发现他们也有很多的优点:勤奋、积极、向上,在学习上不甘落后于人,有远大的理想,个个都想争第一。这时,老师们会发觉,自己的学生也有这么多的“亮点”!这些“亮点”,老师应该欣赏!

  欣赏是一种信任和肯定。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老师的赏识更值得自豪的了。有一个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对我说:“能得到老师的赏识是最值得自豪的,我只有在你写给我的话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对我的关注。”的确,在学生看来,老师对他们的赏识是一种信任和肯定。老师的欣赏,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和肯定,而这正是学生工作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想不到,真的想不到,那么一点点的欣赏,对老师来说轻而易举,对学生却有这样大的作用!欣赏的确能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欣赏是一种理解与沟通。原来,在你欣赏自己的学生的同时,肯定也教会了学生去欣赏别人。人与人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沟通呢?师生之间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学会欣赏吧,欣赏是一种美德。老师学会欣赏学生,这是师生之间理解和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

欣赏议论文15

  千百年流转下来,诚信乃为人之本。一个人只要诚信,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然而,在如今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做到诚信是越来越不容易了。但却依然有人在现实的洪流中保持着最真的自我,既然他们可以,那我们亦可以。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诚实守信,那这个世界上怎么还会有猜疑呢?

  想必《狼来了》这个故事一定不陌生。牧童放羊时因太无聊,便想到了“狼来了”这个谎言。当牧童第一次大叫狼来了的时候,农民们都拿起器具迅速地赶了过来,可谁知,这只是个玩笑。第二次牧童又大叫狼来了,农民们依然像第一次一样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可谁知,这又是一个玩笑。而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可无论牧童再怎么喊,这一次没有人再来帮助他了。牧童因为自己的谎言最终失去了性命,如此沉痛的代价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撒谎,不诚实的人必定会自食其果,而把他们推上绝路的,正是他们自己。

  如果每个人都把这个教训记在心底的话,那我们的世界一定会非常和谐,也就不会有人将诚信全部用利益代替了。有了诚信,那丢失物品的人又何必担心物品找不回来呢?

  我曾在新闻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马路上有一个爱心书报亭,但不一样的是,这个书报亭里并没有人。只有报纸,一个箱子和一块牌子。那块牌子上写的是:“爱心书报亭没有卖报人,买报纸者将钱投进箱子里,谢谢配合。”而一天下来,报纸卖完了,箱子里也有不少钱。行人经过,拿走一份报纸并自觉地往箱子里放钱,这样的行为多么珍贵啊!

  如果每个人在经过这样的书报亭时都能守住诚信不因利益而将它占为己有,那么人们出门时完全就不用锁门了,人们也不用行走在路上时,刻刻提防扒手出现。也就不会有假钞和验钞机出现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诚信二字,所以世界上才会出现那么多麻烦的东西。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它连接着我们,一旦受到破坏,他就会断裂,想要再去修复就难上加难。所以,我们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不让汹涌的海浪将它冲垮,而是在惊涛骇浪中不断磨练,让它更加坚固。

  诚信,就像雨后的彩虹,只有在经历风雨之后,它才能绽放出绚烂的光芒。诚信,就像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只有尽力地让自己不受污染,才能永远保持透明。诚信,就像一朵花,只有经过风与雨的洗礼,才能以最艳丽的姿态在阳光下尽情盛开。

  让我们好好保护这朵脆弱的诚信之花,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朵珍贵的诚信之花,让我们把诚信的种子播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去,让世界开满诚信的花朵,让诚信的芬芳溢满周遭!

【欣赏议论文】相关文章:

1.学会欣赏议论文

2.学会欣赏别人议论文

3.初一议论文:欣赏

4.初中议论文

5.阅读议论文

6.家风议论文

7.议论文:将心比心

8.高考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