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议论文>谈底色议论文

谈底色议论文

时间:2024-03-11 12:20:47 议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底色议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底色议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底色议论文

谈底色议论文1

  底色是基础,是基调。若说一个人的发展,就如同创作一幅油画,那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底色便是那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那一股义气,具体来说,就是克难精神。

  中国的历史长河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自然灾害,帝王压迫,外族入侵,在种种苦难之下,是什么使中国至今仍屹立不倒,成为唯一存在的四大文明古国?

  自孟子书中指出“浩然之气”,便有那三国家门而不入,一心为民的大禹;便有那“等死,死国可乎”的起义军领袖陈胜;更有那被匈奴威逼利诱,后放逐北海牧羊,仍心念祖国的苏武;便有那愧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畔的项羽。到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英雄比比皆是,用生命炸掉对方堡垒的董存瑞,在火烤之下一动不动的邱少云,面对十指穿心,做老虎凳的酷刑仍不改色的江姐。战胜困难的是一个个的民族英雄,更是他们背后共同具有的民族精神:克难精神。

  在面对困难时,利害得失、生死存亡往往被抛之一旁,而心中只想着该不该,义不义,这便是克难精神。一代代中国人便是在这种底色下成长,一个个英雄便是在克难精神的熏陶下绘制出自己的传奇。正如钱穆先生所分析的那般,当你纠结于如何可得,如何可生,如何可利,在这种事情上进退取舍时,往往会适得其反,不如把这些放到一边,只去想做正确的事,懂得这般义命之辨,义利之辨,问题便迎刃而解。

  到如今,克难精神渐渐式微,学生们发展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路人们开始袖手旁观路边摔倒的老人,奄奄一息的小悦悦,而政府更是与贪污和腐败绑在一起。人们又开始纠结于自己得失利害,忘了什么是义,什么是克难精神。

  还记得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当宣布到最后一名特别大奖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令人震惊的四个大字:全体中国人。接着一幅幅熟悉的.画面映入眼帘:抗洪的一排消防队员,与汹涌的洪水全力对抗;刚爬出废墟的平民又转身去帮助还未逃出的难民;满脸沧桑的乞丐捐献自己唯一的积蓄。正是这一张张拼图,拼出了中国的宏伟蓝图,让中国在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中,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中屹立不倒,还成功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一切的一切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更离不开那中华民族大画卷之下,那厚重的底色——克难精神。

  今日,克难精神仍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底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克难精神的底色让我们屹立不倒,延续至今,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继承这种精神,发扬民族正气,如此便能让我们的底色更加厚实,让中国画卷永垂不朽!

谈底色议论文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溪水之所以清澈见底,离不开源头澄澈的活水。这就好比绘画作品成功与否,离不开先上的一层底色。底色,是画之源,更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国家前进的根本。

  孔子所言“绘事后素”,人亦如此。只有选对了正确的人格底色,人生的画卷才会绚烂多彩。有的人选择了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拿起纯白的染料绘底。战火纷飞中,特蕾莎修女不顾伤者的`蓬头垢面、蛆虫满身,依然悉心照料伤员,仔细为其清理伤口;温州的“兰小草”15年坚持匿名捐款,为了帮助天下可怜的孤儿,无家可归之士……在人生画板上,他们用善心将白色做底,其人格所携带的缤纷色彩则如同彩虹般映照人世,温暖人间。

  然而,社会中亦不乏有人为自己挑选了墨黑的底色。早些年的“皮革月饼”“大头娃娃”“苏丹红事件”,再到如今“3·15”打假晚会上所揭发的种种欺诈事件。黑心厂家的背后暴露的则是人们良心的泯灭。那些拿起黑色颜料为自己打底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胡作非为可能伤害了他人的利益,威胁了无数人的健康与幸福。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倘若选择了黑色为底,哪怕是再艳丽的颜色都无法再掩盖其上,这就像人生之路无法抹去的污点。

  个人成长需要底色,国家发展更是如此。中国,作为具有悠久文明的古老国家,始终将“仁、义、礼、智、信”揉入传统文化的颜料,涂抹其厚重的文化底色。“文化是民族发展之根本”,传统习俗、传统艺术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走向世界之本。

  有了传统文化为底色的铺垫,近年来,中国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又将“奋斗”“创新”的色彩抹上中国画卷,大国工匠们秉承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打造最美的“中国制造”,无数青年学子用创新思维引领潮流,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是无数小小的中国梦让中国之画色彩纷呈。

  由此可见,底色之于个人、之于国家影响深远,意义深重。愿我们都能拿起正确的画笔,为自己上一层最美的底色。

谈底色议论文3

  孔子说绘事后素,指绘画的底色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同样,个人的发展也是基于自身选择或具有的底色。从另一个角度看来,人生发展是底色的延伸,也就是说,个人发展的成功与否,和底色是否纯正密切相关。国家民族的命运,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底蕴的底色在演绎续写。

  于是从紧张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拨云见日,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实则是两国底色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冲突矛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有没有把握赢,要怎样打,还得从我国文化的底色谈起。

  打,我们奉陪到底。这种中流砥柱的坚定,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色的镇定,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来源于中华民族克难精神的深厚底色。钱穆先生将这种精神的具体内容概括为,做事不稳个人利害、得失、安危,只问该不该做,合不合道义。之所以称这精神为底色,是因为它在历史的传承中虽时过境迁,但从未间断。从孟子的舍鱼而取熊掌,到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直至今日这种克难底色仍在这场战争中给予我们信心和决心,我们有勇气和能力捍卫自身的利益。

  谈,我们大门敞开,这种宽广的胸怀,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源于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包容底色。,这种思想使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在碰撞中吸收交融,延续复兴。从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到鉴真东渡,文成公主进藏,通丝路,下西洋,一次次交流使我们的文化复兴、繁荣,才有了今日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今日在这场冲突中,我们不希望看到以邻为壑,穷兵黩武。包容的底色让我们更希望以开放的姿态,通过和平友好协商,来维护双方的利益,实现合作共赢。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色,对国家而言,是立足于国际,在危难间不倒的坚强后盾。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身为龙的传人,生长在民族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拥有克难包容的底色,也是莫大的幸运。让我们将这样深厚的底色发扬传承下去,个人的发展便有希望,民族的未来便是一片光明。

谈底色议论文4

  王希孟在绘制《千里江山图》时,用五层色彩层层叠叠画成,尽管最初的第一层底稿在画中已几乎看不出来,但这层底色至关重要。它奠定了全画的基调,不论是国画还是西方的油画,底色都起着基础的作用,确定了整幅画的结构与风格。画如此,人亦如此。一个人的精神修养与他遵守的人生准则,就是一个人的底色。正是这层底色,奠定了人生走向。

  南开中学百年来要求学生“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北京大学等高校则提出“大家住小舍,小舍出大家”的口号,重视宿舍文化,这些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看似微不足道,但却为人生着下了第一层底色。这些一点一滴中养成的习惯,会渐渐演变为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继而使人走向正确的方向。这层看似不起眼的底色,正是人生发展之基。

  反之,如果底色没有铺好,那么此后的着色都难以挽回,反而会在错误的路上越偏越远。现如今,一些官员身居高位却不思为民谋福利,反而贪腐受贿、徇私枉法,这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层清正廉洁的底色,他们缺少的是为官甚至做人的道德底线和准则,没有底色的铺垫和约束,他们便会在人生的画布上肆意涂抹,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坠入深渊。

  对于一个人,以精神与道德的'准则为底色,方能走上人生的正道。对于一个国家,底色同样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的底色,就是这个国家、民族所传承的精神与文化。为何网络上抹黑民族英雄,恶搞《黄河大合唱》的消息会引起众怒?因为这是在破坏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动摇中华民族之根本。这无异于在鲜红的底色上涂抹乌黑的墨迹。一个国家惟有守好这层精神文明的底色,才能稳定地发展,才能凝聚人心,走向富强。

  《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说的根本正是这层精神的底色。保护好这层底色,才能让个人与国家稳步前行。

【谈底色议论文】相关文章:

谈感恩议论文02-21

谈礼貌议论文01-16

谈诚信议论文12-10

谈读书议论文06-21

谈包容高中议论文01-02

谈诚信议论文15篇12-17

谈最遥远的距离议论文02-19

谈诚信议论文(15篇)04-14

【集合】谈诚信议论文15篇11-08

谈诚信议论文(合集15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