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议论文>高二英雄的议论文

高二英雄的议论文

时间:2024-11-01 08:31:16 议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二关于英雄的议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关于英雄的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关于英雄的议论文

高二关于英雄的议论文1

  在中华悠远的历史长河中,被人们称为英雄的人多得像黑夜高挂天空的星星,他们不停地闪烁,在我们心中他们永远是一颗颗亮丽的星星,从不褪色。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胜利夺回了自己的王位、领土。勾践之所以能成功,其中范蠡及他的好友文仲居功至伟。自然,在常人眼里,范蠡以后的荣华富贵应是无虑了。但他不仅深谙兵法,更善于识透人,他知道勾践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同富贵,便率家人乘轻舟远去,一切的名与利抛之身后,终身不再回越。此等的气魄令人望尘莫及,他的远识更令人佩服。

  想起屈原满腹辛酸泪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为了国家,投自杀;想起精忠报国岳飞将军的“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他们为了国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他们的英雄气魄感动了人们。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力三足鼎,业复五铢钱。”——一位踌躇满志的帝王雄视千秋,岁月的沧桑,茫茫的人事刻画在他的皱纹里。刘备,一帅才也,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从寄人篱下到崛起为帝王,留给后人几多豪情,几分魄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开国领袖毛泽东尽情抒发一流山的凌云壮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草地、雪山,哪条战壕没有他踏过的坚定足迹?哪个根据地没有他豪情满怀的诗篇?

  秦皇汉武倚剑仗立长城之上笑傲天下,唐宗宋祖南征北战换来盛极一时。“米卢”,人们会用神奇二字形容,鲜花掌声蜂拥而至。的确,20xx年10月7日的夜晚成就了米卢,米卢成了冠冕堂皇的、不可磨灭的大英雄。在他的带领下,使中国队昂首挺进世界杯,洗刷了中国足球44年来的耻辱。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当火箭起飞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成为航天英雄。

  这些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英雄的生命永远都是那么灿烂,英雄的事迹人人皆知,也许他早已是你心中的偶像,是你的指路灯。“英雄”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它包含了多少辛酸与隐痛,无人能知。“英雄”难当!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英雄,只要我们像英雄学习,争取成为自己心目中崇拜的英雄。

高二关于英雄的议论文2

  英雄: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来自百度词典基本解释

  英雄,我想有很多男孩子小时候有过这样的梦想,希望自己成为举世瞩目的英雄,其实,说实话,我也有我的英雄梦。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骑在父亲的肩上,听着父亲给我讲那些英雄的故事,给我讲神奇的英雄故事,给我讲那些威武的英雄故事,像是:英雄惺相惜合力斩妖牛——两河传奇吉尔伽美什、神力战妖蛇智取金苹果——大力神海格力斯、忠义神勇儒士风英雄传奇励后人——“武圣”关羽等等。我每每听着这些故事,眼中总是流露出羡慕、渴望做那样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那时的'我,自认为父亲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英雄了,对父亲总是抱有一些害怕与敬仰。

  等慢慢在父亲身边长大的我,也产生了其他的看法与想法,认为父亲不再是英雄,认为父亲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老古董,认为父亲每天都啰唆着一些无用的事,认为父亲老是多管闲事。就这样,我抱着厌烦的心理,每天与父亲争执。

  每次争执,都是以我摔门而出结束,后来我不愿意回家了,后来我住校了,后来我开始怀念父亲做的饭菜了,再一次周末,回家的时候,我与父亲一次长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我发现我的英雄父亲不再像我小时候那样,父亲不在那么有力,不在那么年轻,不在那么健康了,父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眼角的皱纹多了,每多说几句话,多走几步路,都会气喘很久。而且,还爱嗜睡了。

  我每次看着父亲都会想起他每天都要在外劳动很久,而辛苦挣回来的钱,父亲全部省下来给我了,想到这里,我总是忍不住想留下泪来。

  我的父亲,我的英雄,我最亲爱的英雄不年轻了,他老了,他不在像小时候一样能把我轻易的背起来了,他不在像小时候那样能给我讲那些传奇的英雄故事了。

  我的父亲,我的英雄,你最亲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不在像小时候那样缠着你让你给他讲英雄的故事,他不在像小时候那样带着害怕与敬仰的目光看着你了。

  我的父亲,我的英雄,你年轻的孩子,现在也希望成为你那样的英雄。

  我的父亲,我的英雄,你年轻的'孩子爱你。你年轻的孩子,还是爱着英雄般的父亲。

高二关于英雄的议论文3

  十几岁是一个喜欢感慨沧桑的年纪,曾经固执的认为,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都是运气好罢了,要是我也遇上个那么好的时机,说不定我也能成个什么伟人。事实胜与雄辩,我缓缓掀开历史的帷幕,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眼前跃动。

  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拿破仑?波拿巴??世界历一个传奇的人物。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破落的贵族公子,在法国处于大动荡时期时,不失时机地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后来登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宝座。看,“大动荡”!多么好的时机啊,在时局混乱时兴风作浪,总是有甜头捞。可不容置疑的是,拿破仑在巴黎陆军学校所受到的启蒙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的时间虽然只有两年,但对拿破仑来说,是他思想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次期间获得的思想,成为他后来不懈努力的远大理想。而当时人们对他的拥护也是比不可少的条件啊。

  在神秘的古代希腊曾出现过一位战神,那就是亚历山大!他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的父亲为了让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者和国王,从小就锻炼他的体魄和力量,培养他的意志和思想。最终令他成为了让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而两位英雄的结局又都是可悲的,拿破仑两次被流放,后来在大西洋的小岛上孤独地死去。而亚历山大则是在功成名就时,被最信任的朋友一刀刺死了,与他父亲的'死如出一辙。

  开头与结尾大相径庭,令人难免不问,怎么会这样?是啊,怎么会这样?无论是对拿破仑的纵说纷纭,褒贬不一,还是对亚历山大的感叹惋惜,都在一片吵杂声中,随岁月的长河永远地远去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就在一切都寂静的时刻,我仍时常想起这段史实,也许,这其中的奥妙也就只有孟子能解读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三子者诚不可缺一,或有缺,则大势已去也。

  捧着一卷诗经,伫立风中,年少轻狂的菱角被照遍古今的月光腐蚀,被远古袭来的寒风磨平。我在等待,等待着天时的到来;我在眺望,眺望着属于我的土壤;我正在蓄势,不辞辛苦地堆积,然后……振翅高飞!

高二关于英雄的议论文4

  翻开厚重的中国古代史:金戈铁马,烽烟战火,一个个坚强勇猛的身躯在风口浪尖上或倒下或屹立,死了的是壮士,是鬼雄;活着的是霸王,是俊杰。几经干戈,几度战火,几多风流人物悲壮地奏响了中国历史演义的宏大乐章。历史不曾忘记,那或悲壮或惨痛或慷慨的一幕幕;我们不曾忘记,那或刚毅或沮丧或雄姿英发或丢盔弃甲的一张张脸孔。

  在战火中崛起,在战火中成长。从战火中走来的韩信,那个甘受胯下之辱而终成一带名将的人,那个留下“千金一饭”美谈的人,那个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人。后来的荣华富贵,是因有了萧何;后来的高官厚禄显位,也是因有了萧何。萧何的一句话给了韩信崛起的资本,可以说,是萧何把韩信推上了中国历史舞台的。在这个大舞台上,韩信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才华和热情。遇到了萧何,是韩信的“大幸”。

  韩信当年打下了大汉的万里山,奠定了大汉几百年的基业。但是今天的汉室不再是昨天的汉室了,再也容不下这功高盖主的人了。一个“气吞万里如虎”的背影最终还是倒下了。勇士不死在兵戈之下,是一种遗憾;勇士不死在毒药之下,是一种万幸。竹子也可以杀人,尖尖的刺进他的心窝的那支竹片握在萧何的手中。呵,这的确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给韩信,也给萧何。韩信没有想到,萧何也确实不想。遇到了萧何,又是韩信的不幸。

  幸,不幸;萧何,韩信。满脑子的疑问……确实是“费思量,难端详”。

  英雄的命运如同一场无法预料的战争,成败是未定之数。千古悠悠,成王败寇。幸与不行,后世评说。但即使是后世人,谁又能判定呢?

  没有萧何,韩信也许只能“老于户牖绳枢之下”,是千里马也只有“骈死在槽枥之间”。

  没有萧何,韩信也许不会成为大汉开国的英雄。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古人留给我们太多对命运的思考:孙子殡足,幸,不幸?屈原放逐,幸,不幸?杜少陵漂泊汉,幸,不幸?苏子贬官,幸,不幸?

  命运多舛,人生曲折。怎是一句幸与不幸能够评定的呢?罢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生无憾,任由后人评说。

高二关于英雄的议论文5

  是非成败,仅仅是结果,而世人眼中,这仿佛是一切。其实,真正的赢家,是那些享受过程,永不言败的人。我们应该明白,莫以成败论英雄。

  胜利者,往往会被人抬得很高很高:奥运会颁奖台上,站得的是冠军,人们的第一束目光也是投向他。当人们不知道比赛结果时,第一个问题总是“冠军是谁?”一切仿佛是为冠军而准备的。高考放榜后,年年如是,掀起万丈狂澜般的“状元热”。而因一分半分之差屈居于状元之下的高手,却与状元天壤之别,十里八乡,无人知晓。这是竞争的残酷,结果的无情:有赢的,也有败的;有欢喜的,也有忧愁的。在世人眼下,视乎独占鳌头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英雄。

  就因为这样,人们心目中逐渐形成英雄的模样:永远不败的“战神”。胜利者与失败者一样,也浸泡于汗水中——英雄的汗水,换来的是赞叹;败者的汗水,换来的是冷漠。

  刎的项羽只不过是空有雄才大志的失败者。

  但事实上呢,刘邦只是一个无赖,什么事都干。当过那小小的亭长,还做着杀鸡宰狗的窝囊事。他也什么都爱,爱吃,爱贪,爱喝酒,爱骗人,还爱美姬,就连《史记》都把他这一好色之行载于其中。当地的父老乡亲有谁想去跟着他,又有谁想到刘邦会有现在的风光?要不是他妻子吕雉骗乡亲斩白蛇起义,要不是他学了项羽的几句大志之言,他能带领乡亲去起义吗?他根本没机会,也没这想法。说到底,刘邦就是个懦弱,胆小,依靠女人成就事业的痞子。他没有主见,没有策略,只有虚伪,幌子主义和骗人的伎俩。

  而项羽却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一个特地为起义而战斗的人,一个敢做敢为,身怀武技的霸主。

  颇有大将之风的项羽竟然在名声上输给了市井无赖刘邦,有谁愿意相信呢?可又有谁能不承认这一事实呢?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刘邦胜了,而项羽败得乌江自刎。

  所以不得不说,只有活在英雄街上的人才是英雄,那死在英雄街上的人就是狗熊。

  我们暂且不说历史英雄,就说说文学界中的才子。

  辛弃疾,一个有着苏轼豪放遗风的词人。这谁都知道,就连小孩子也知道他那流传至今的名句。可又有谁了解,他曾是一个抗金英雄呢?22岁的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就有“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的决心。可因他遭到主和派的打击,长期不被提用去抗金。他多么想去上阵杀敌,就连他的词《破阵子》也有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但他终究是因病而卒,他的一切丰功伟绩也就被风雨冲淡了。没有人知道他还是个英雄,战场上的英雄,只因他“死”在了“英雄”这条街上。

  可以说辛弃疾是因为生在金宋战乱时期,被迫去当英雄,但生活在盛唐的李白有做何种解说呢?

  人们都夸李白是诗仙,他的诗是浪漫的。可是已经六十一岁的诗人李白竟然在重病之中请缨。临近死亡的李白,依然一手仗剑,一手持笔。当人们听我说到:“李白五十九岁时,披挂上阵,毅然参加到永平王叛杀的队伍。”肯定是让人震破魂魄直呼英雄。

  李白现今未被人称为“英雄”,只因他未在“英雄街”走得顺畅,而是走得死去活来的。

  所以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能的。还是那一句:“活在英雄街的人才是英雄,死在英雄街的人就只能做狗熊了。”

高二关于英雄的议论文6

  何谓英雄?有谋,有勇,有胆识者为英雄。

  古有烛之武智退秦师,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精忠报国。古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而当今的社会,还是那个呼唤英雄的时代吗?非也,当今的时代,变成了一个偶像的时代,看脸的时代。

  关注了偶像,遗忘了社会。

  当年黄晓明和杨颖的婚礼被捧上热搜的时候,人们都在微博上评论着明星的婚礼是多么的奢华,明星有多么的漂亮,“羡慕明星”成为了当今的主流。可有谁知道,在黄晓明的婚礼进行的同时,世界诺贝尔奖项评选中心,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青蒿素的发明,被评选为“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人在时隔多年后重获诺贝尔奖的光辉时刻。可是,有多少人关注了科学界?又有多少人在微博上转载了这一伟大消息?很少很少,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偶像的时代,一个看脸的时代。

  关注了“面子”,忽略了“里子”。

  处于一个偶像的时代,人们往往将生活的侧重点放在长得漂不漂亮,穿得时尚不时尚方面。对外表的追求成为了人们的潮流,人们往往会关注明星的穿着搭配,明星的同款,但却忽略了内在修养。

  北京卫视曾推出一款《我是演说家》的节目,参与节目成为演说家的,往往是一些有才华,有故事的`普通人。他们通过演说家这个平台,讲述着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呼吁人们应该做什么,社会应该做什么,国家应该关注什么,演讲者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传达正能量。

  但是,节目播出时间和一档综艺节目撞档,综艺节目的嘉宾都是一些影视剧大咖或当红花旦,结果,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里,综艺秀的收视率很快就超过了演说家。无奈之下,新一季的演说家由当初的四位导师减少成为了两位,档期也随之减少,实是遗憾。

  在当今时代,有许多人关注了偶像,遗忘了社会;关注了“面子”,忽略了“里子”,实是可叹。希望国家可以正确引导国人的社会价值观,将关注点尽快从“面子”转变成“里子”,这样我们的国家定可以更加强大。

【高二英雄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高二议论文05-10

高二议论文12-04

高二议论文素材07-01

(荐)高二议论文07-18

高二选择的议论文05-23

责任高二议论文10-31

关于英雄的议论文(精选15篇)06-27

痛苦与美丽高二议论文07-17

高二议论文范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