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政治备考试题及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题,试题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你所了解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政治备考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政治备考试题及答案 1
1.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
A.信念
B.理想
C.情感
D.意志
答案:A
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理想否定现实
B.现实否定理想
C.理想与现实无关
D.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
答案:D
3.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
A.大同世界
B.小康社会
C.和谐社会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D
4.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是( )
A.人们的主观意志
B.人们的丰富想象
C.人生的现实境遇
D.人生的精神支柱
答案:D
5.“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理想是( )
A.人们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答案:B
6.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 )问题
A.现实
B.实践
C.态度
D.意志
答案:B
7.某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刻苦掌握专业知识,希望将来做一个建筑工程师。他的这个理想是( )
A.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
C.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
答案:D
8.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是人们的( )
A.生活理想
B.社会理想
C.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
答案:A
9.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答案:D
10.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是( )
A.科学理论
B.社会实践
C.主观愿望
D.真诚信仰
答案:B
11.“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答案:B
12.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答案:A
13.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这里强调说明的是( )
A.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互助
B.艰苦奋斗是革命斗争的传家宝
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D.科学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答案:D
14.( )理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成就大小的设计与想象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答案:B
15.( )是指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的向往和追求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答案:A
16.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B.追求崇高的理想
C.正确对待挫折
D.为理想而献身
答案:A
17.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核心的是( )
A.职业理想
B.社会政治理想
C.道德理想
D.生活理想
答案:B
18.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 )
A.信仰
B.理想
C.志向
D.意志
答案:A
19.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
A.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C.坚定的信念
D.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答案:D
20.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子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
A.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要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C.要坚定信念
D.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答案:D
21.下列属于科学信念的是( )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金钱万能,有钱就是一切
C.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D.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将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D
22.空想是( )
A.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想象
B.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象
C.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
D.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B
23.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
A.可行性
B.阶级性
C.社会性
D.预见性
答案:D
24.理想信念的实践性是指人们的理想信念( )
A.在阶级社会里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B.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
C.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
D.包含着人们的行动意志,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
答案:D
25.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之具有(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答案:D
26.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
A.法制教育
B.理想信念
C.社会舆论
D.文化素质
答案:B
27.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矛盾是,我们应该( )
A.在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
B.使社会理想服从个人理想
C.在个人理想中实现社会理想
D.使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
答案:D
28.理想与现实统一性表现在( )
A.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B.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理想来源于现实,在将来又会变成新的现实
答案:D
29.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失望甚至不满,这里陷入的误区是( )
A.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C.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D.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答案:C
30.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需要用( )
A.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
B.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
C.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D.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答案:C
31.青年人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实现个人理想,使自身成长成才的前提基础是实现( )
A.道德理想
B.职业理想
C.社会理想
D.生活理想
答案:C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应及时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做大事
答案:C
33.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这表明( )
A.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有理想
B.人要活着就会有对生活的想法,而这就是理想
C.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生存与生活
D.人的理想就是指生活理想
答案:B
34.列宁曾经说过:“重要的是相信道路选择的正确,这种信心能百倍地加强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有了这样的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就能创造出奇迹来。”由此可见,理想信念能够( )
A.提供人生的奋斗目标
B.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D.提供人生的成功保障
答案:B
35.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 )
A.物质现象
B.精神现象
C.文化现象
D.经济现象
答案:B
36.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这体现了理想具有( )
A.阶级性
B.预见性
C.时代性
D.主观性
答案:C
37.下列是关于理想认识的几段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理想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
B.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有没有理想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C.理想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设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D.理想产生于现实,但不是对现状的模写,而是对现实的超越
答案:D
38.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从理想的性质上分,理想可以分为( )
A.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B.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C.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D.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答案:D
39.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
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谋一个合适的职位,干一番有益于人民的事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答案:D
40.“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理想是不会自动实现的。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D.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答案:A
41.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是( )
A.理想超越实践,理想与实践没有关系
B.理想来源于实践,等同于实践
C.人们的实践认识一旦上升为理想,就会成为永恒不变的指导实践的力量
D.理想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
答案:D
42.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高尔基也曾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这说明( )
A.理想等同于现实
B.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C.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D.理想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
答案:B
4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 )
A.生活理想的内容
B.职业理想的内容
C.道德理想的内容
D.社会理想的内容
答案:D
44.信念是( )
A.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B.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信仰不能被改变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人们对特定事物的选择与判断
答案:A
45.下列关于信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信念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B.信念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C.信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D.信念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
答案:D
46.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理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这体现信念的( )
A.阶级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科学性
答案:C
47.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又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D.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答案:C
48.中国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年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在今天,“做大事”就是( )
A.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
D.为个体人生的发展设计宏伟蓝图
答案:A
49.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艰苦奋斗的主旨在于( )
A.艰苦
B.奋斗
C.立志
D.磨练
答案:B
50.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关键是坚持( )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A
高考政治备考试题及答案 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1. 2024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 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B. 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收入→刺激总需求增长
C.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D. 降低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答案:A。解析:B项增发国债会增加财政支出,但不一定减少税收收入;C、D项是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增发国债能增加财政收入,进而扩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的是( )
A.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增强旅游发展动力
B. 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C. 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
D. 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答案:C。解析:A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是从需求侧刺激消费;B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是财政政策,主要调节需求;C项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是从供给侧提高供给质量;D项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是货币政策调节需求。
3. 某村在进行村委会主任选举时,选民们都投出了自己的一票,但对这一票投给谁,选民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假如你是这个村的村民,在投票的时候,你应当首先考虑的是( )
A. 当选者的人缘,不得罪人
B. 当选者为人老实,心眼好
C. 当选者为人正直,能为大家办实事
D. 当选者有社会关系
答案:C。解析:村民在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时应考虑当选者的品德和能力,能否为大家办实事,C项正确。A、B、D项的考虑因素不恰当。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 遵守宪法和法律
D.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答案:A。解析: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
A.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立足于社会实践
D.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答案:C。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
C. 可知性
D. 永恒性
答案:A。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答案:A。解析:这句话强调积累小步、小流,即量变,才能达到千里、江海,即质变,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答案:C。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0.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下列关于价值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
B.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C. 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 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
答案:B。解析:A项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C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项错误的价值观也会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起反作用,但不是所有错误价值观都没有一点积极意义,且并非只有正确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错误价值观也可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等。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B项正确。
11. 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
A. 税收收入
B. 利润收入
C. 债务收入
D. 收费收入
答案:A。解析: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
A. 实现共同富裕
B.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 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D.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共性。
13. 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 )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政治自由
C. 监督权
D. 遵守宪法和法律
答案:A。解析: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 )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解析: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 )
①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③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④传播和主导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④“主导世界各种思想文化”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某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以特色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同时,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该县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农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该县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该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该县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该县是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答案:
①该县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了产业兴旺。(4 分)
②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绿化美化工程,实现了生态宜居。(4 分)
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实现了乡风文明。(4 分)
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了治理有效。(4 分)
⑤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了生活富裕。(4 分)
17.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10 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0 分)
答案:
(1)
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 分)
②坚定文化自信,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 分)
③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分)
④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2 分)
⑤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 分)
(2)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 分)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 分)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 分)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2 分)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2 分)
【高考政治备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04-13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02-21
政治中考试题及答案03-02
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06-30
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含答案08-03
北京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范文02-10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试题及答案12-25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507-05
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