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二政治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试题可以帮助主办方了解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
1.“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A)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是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因为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②符合题意;“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是用共性的检验指导解决个性的问题,因为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①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
2.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运动不见静止D.只见静止不见运动
解析: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王安石则认为没有鸟更幽,其错误在于只见对立,不见统一,故A项观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与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B)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和总结,雾与霾都是具体物质形态、不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定义属于主观范畴,主观决定于客观,故A、C、D三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4.下列选项中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
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④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
解析:矛盾的同一性又称为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①体现了“阴”与“阳”的统一,③体现了“死”与“生”的统一,故A项符合题意;②体现了运动变化的观点,④是指士兵以前进牺牲为荣,以后退存活为耻,这里的“退”与“进”不是一对矛盾,故均与题意不符合。
5.自20xx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重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C)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人的实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人们对盐碱荒地的改造成功,在于成功地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②说法正确;上述材料中人们通过实践解决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④符合题意;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客观的,①③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二、非选择题
6.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答案: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了中俄关系发展。
【高二政治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初三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测试题及答案04-13
高二数学选修1-1单元测试题09-06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09-26
盐城市七年级政治期中测试题及答案09-02
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04-13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03-24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02-21
政治高二工作总结12-17
政治中考试题及答案03-02
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试题及答案解析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