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考复习成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那么,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复习成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复习成语1
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中考复习成语2
行云流水: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比喻无足轻重。
喜新厌旧:喜欢新的,讨厌旧的。多形容爱情上的不忠贞,也形容对事物的喜爱不专一。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也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一塌糊涂:可以指乱到不可收拾或糟到不可收拾,贬义词;也用来表示程度之深,中性词。
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雁过拔毛:大雁飞过能拔下毛来。形容武艺高强,也形容盘剥勒索严重,连高空飞过的大雁也不放过。比喻经手办事便捞点好处。
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扬汤止沸: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喻治标而不治本。 喻救急。后遂以“飏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日千里:形容马跑得极快。比喻人才智出众。也形容进步或发展的迅速。
一字千金: 极言文章价值的高贵。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多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紧凑连贯,也比喻做工作不停顿,不放松,迅速完成。
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花独放: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有头有尾:有开头也有结尾。形容文章结构完整,也形容做事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移宫换羽: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指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引而不发:意思是射手张满弓,不发箭,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也比喻善于启发、引导,而让他人自己行动。
优孟衣冠:春秋时楚国著名艺人优孟,穿戴巳死的'孙叔敖的衣帽,模仿他的言谈举止,假冒孙叔敖,去规谏庄王。庄王受了感动。现多用“优孟衣冠”指化装表演,也比喻一味模仿,以求形似。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中考复习成语3
1、天高地厚:比喻恩情深厚;也形容事物艰巨复杂。
2、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3、尾大不掉: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4、文不对题:文章内容跟题目不相配合。也指谈话、对答脱离中心。
5、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默默无闻,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
6、无所不至:犹言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作贬词。无处不到。极言所到之广。犹言无微不至。极言其周到。
7、无能为役: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后多用于自谦,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
8、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先天不足: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
10、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1、循规蹈矩:一般形容拘泥保守,贬义词;也可指按照规则行事,褒义词。
12、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13、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4、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15、洗心革面:比喻将错误的.思想清除,改变原来的面目,也比喻人犯过错的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16、下车伊始:指官吏刚到任所。现多比喻刚到工作的地方。
中考复习成语4
1. 追本溯源:追究根源。溯:往上推求或回想。
2. 谆谆(zhūn)教诲(huì):恳切、耐心的教导。谆谆:形容恳切教导。
3 自告奋勇: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4 自给(jǐ)自足: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给:供给。
5. 自强不息:自己地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
6. 中流砥(dǐ)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砥柱:砥柱山,在三门峡,屹立在黄河激流中;砥:磨刀石。
7 装模(mú)作样:故意做作,故作姿态。样:模样、姿态。
8 壮志未酬(chóu):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酬:实现。
9.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其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10. 左顾右盼:顾:回头看;盼:看;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
中考复习成语5
一、成语知识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
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
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一、关于成语的来源(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 寓言成语: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庄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韩非子》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
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
3、历史故事成语,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左传》《史记》《后汉书》有许多著名战争或历史事件概括而来的成语,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这类成语要注意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考试会考到,(后面有专门练习)
4、名言警句成语如:自强不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切磋琢磨。
5、来源于宗教的成语:
(佛):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
(道):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 投鼠忌器、唇亡齿寒、城门失火、秧及鱼池
二、从构词形式分析及内容特点分:
1、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联在一起如:远走高飞、四分五裂、低三下四、惊心动魄
2、数字成语
从一到十到百千万 (含有夸张性)关于二打头的补充如下 二分明月、 二三其德、 二桃杀三、士 二姓之好, 不二法门、接二连三 、一石二鸟、 天无二日、 心不二用
3、重叠成语
(1)AABB式: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郁郁葱葱、战战兢兢、吞吞吐吐
(2)ABAC式:间隔式的重叠成语 1、3 字重叠 2、4 同义 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善始善终、戒骄戒燥
(3)AABC 式:首字重叠,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滔滔不绝、摇摇欲坠
(4)ABCC式:后面两字重叠,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文质彬彬、得意洋洋、威风凛凛、生气勃勃
(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 ABCB:心服口服、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微乎其微。ABBC:不了了之
4、成语中的近义词 与反义词
反义词:深入浅出、前俯后仰、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
近义词:甜言蜜语、想方设法、胡思乱想、争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
5、成语中的修辞
(1)比喻:如鱼得水、如胶似漆、稳如泰山、似水流年、固若金汤
(2)夸张:度日如年、归心似箭、一日千里、日里万机、闻风丧胆、天崩地裂、云消雾散、雾里看花、冰清玉洁
(3)借代:汗马功劳、巾帼须眉
(4)三个字的成语:鸿门宴、安乐窝|、铁公鸡、冷不丁、莫须有、东道主
6、容易写错的成语
换然一新( ) 变本加利( )鬼计多端 ( ) 轻歌慢( )舞 来势汹汹 ( )免为其难( ) 弱不经风 ( ) 舍生取( )义 奋不顾生 ( ) 名落深山 ( ) 迫不急待( ) 山青水秀 ( ) 随声附合( ) 永往直前 ( ) 仗义直言( ) 至理名言( ) 星罗其布 ( ) 名符其实 ( ) 如火如茶( ) 半徒而废 ( ) 惹事生非( )
7、生肖 成语(动物成语)
鼠目寸光、牛刀小试、虎口余生、兔死狐悲、龙飞凤舞、画蛇添足、老马识途、亡羊补牢、闻鸡起舞、狗仗人势、猴年马月
8、成语中的人体知识:心想事成、三头六臂
9、成语中的花草树木 :桃红柳绿、柳暗花明
10、成语中的颜色:红颜薄命 、灯红酒绿、赤胆忠心、青红皂白、黄粱美梦、洁白无暇、万紫千红
11、成语中的天文气象知识
(天文)天长地久、日新月异、天经地义、月落星沉、大步流星
(气象风 雨 雷 电 云 雾 冰 雪 ) 风尘仆仆、雨过天晴、雷厉风行、电闪雷鸣
12、成语中的广告应用 (活用成语)
(1)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 )
(2)臭名远扬 香飘万里 (某臭豆腐广告)
(3)停电24小时 依旧冷若冰霜(上海某冰箱广告)
(4)闲妻良母(台湾海龙洗衣机的广告)
(5 )一笔勾销(某涂改笔广告)
(6)千军万马难抵名笔一挥(派克金笔广告)
(7)默默无蚊的奉献(某电蚊香广告)
(8)金狮牌自行车(乐在骑中)
13、成语中的人物主角()
四面楚歌、初出茅庐、入木三分、煮豆燃萁、破釜沉舟、纸上谈兵、背水一战、指鹿为马、围魏救赵、草船借箭、完璧归赵、卧薪尝胆、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闻鸡起舞、三顾茅庐、望梅止渴、图穷匕见
14、含手的成语
形容极为兴奋:手舞足蹈
形容情谊深如兄弟:情同手足
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眼疾手快
形容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形容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心灵手巧
形容十分喜爱:爱不释手
形容技艺娴熟或做事顺手:手到擒拿
15、祝福
老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长命富贵 进步:更进一竿、更上一层楼
生意:日升月恒、金玉满堂 鼓励:再接再厉、坚持不懈
其它: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一路顺风、万事大吉、万事亨通
16、成语的.四字性
前面已经说过,成语多由四字组成,少于四字或多于四字的比较少;尤其少与于四字的成语,相形之下更少。
因此日本人讲汉语,就有四字汉语这种说法(见一九七八年版编著的《中学校现代国语》),也有的称为四字熟语(见一九七八年版,今泉忠义等编的《中学校国语》)。
不过他们列入四字汉语和四字熟语中的例语,在我们看来,有的不是我们所说的成语,因为我们没有那种说法。如左往右往、上意下达、执行犹豫、质疑应答之类。
又如他们把春夏秋冬、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也都认为是四字熟语,我们也未便苟同。春夏秋冬这是气象学名词,前后左右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位名词,东西南北是地理学上常用的方位名词。
尽管这样,成语之显然有四字性是无可否认的。例如下列的成语,就它们的出处来看,都不是四个字,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些成语都是把非四字的话加以提炼、形成四字成语,试看以下成语与其出处的关系:
(1)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篇)
(2)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篇)
(3)事半功倍: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证,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篇)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5)黔驴技穷:唐朝柳宗元有篇文章题目是《三戒》,其中有一个小题为《黔之驴》。黔驴技穷就是从这篇文章叙述的故事中提炼出来的。
(6)敝帚千金:(或说敝帚自珍)里语曰: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曹丕《典论·论文》)
从上文看来,成语的四字性非常明显。或者把比四字为多的话缩减为四字,如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或者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只用四字,如事半功倍、敝所千金。
或者把一个用字较多的故事,编写为四字,成为一个成语,如刻(契)舟求剑、黔驴技穷都是。
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
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引入文章。
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文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字,就成了成语。
成语为什么四字者为多,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
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
不过把四字成语缩短为二字的也颇不少,如:
画蛇添足---蛇足
东施效颦---效颦
墨守成规---墨守
杞人忧天---杞忧
囊萤映雪---萤雪
以上都是从四字成语缩写为二字的例子。在某种场合,也许有宜于用二字者。又如矛盾、推敲之类常用的成语,都是来源于有名的故事,但都不是由四字成语精简为二字的。这种与一般词汇又有所不同,我们不妨认为是成语中之二字者。
中考复习成语6
1.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逸:安乐,安闲。
2. 依然如故:指人没有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
3. 依山傍(bàng)水: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傍:靠近。
4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5.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容:允许,让;辞:推辞。
6.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7.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筹:计策,办法;展:施展。
8.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9.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10. 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中考复习成语7
1、飘飘欲仙: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2穷形尽相:既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
3、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4、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5、千锤百炼:形容对诗文多次加工润色,精益求精。也比喻经过多次斗争和考验。
6、琴瑟不调:谓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比喻夫妻不和。
7、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用以比喻高人雅士的风致。
8、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奔波或在野外辛勤劳动。
9、披肝沥胆:披,打开;沥,滴下。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比喻
10、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
11、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12、清规戒律: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泛指一般的规章制度。多指不合理的。
13、沁人心脾:渗入到人的内脏。多形容吸人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进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美好、动人,使人深受感动。
14、千篇一律:很多篇文章都是一个样。比喻作品、言谈内容重复,老一套。也比喻机械地按一个模式办事。
中考复习成语8
【考点解读】
对成语运用的考核,是中考的一个典型考点,它体现了考生的积累和运用能力,其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
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
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
③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
④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
⑤根据具体的语境意义写出成语,理解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在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主要来自于课外。
【题型分析】
成语考查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①书写题:根据拼音写出成语中空缺的.汉字,
②选择题:从不同的选项中选出运用成语正确或错误的一个选项,
③主观运用题:用指定的一个成语造句或用指定的几个成语围绕一个中心写语段。
【试题探究】
一、准确识记成语
成语是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的,是约定俗成的产物。其词型固定,词义也相对稳定,每一个字不得任意换用和增减。所以,要求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准确牢记成语。
例1 (2009娄底)先将成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更正错别字后的正确字写在括号内,再用正楷或行楷把成语抄写在田字格里。
忍俊不jīn( ) ch紫嫣红( ) 言简意该( ) 不屑置辨( )
二、根据解释写成语
成语也有意义相近的现象,但在一定的语境里,一个意义解释往往只对应一个成语。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对成语非常熟悉,即要记住成语又要理解其意思。
例2 (2009恩施)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成语。
(1)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啊!( )
(2)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声震
中考复习成语9
1)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基础上的东西也就无法存在。
2) 胼手胝足:形容长期的辛勤劳动(胼胝:俗称“老茧”)。
3) 平易近人:指态度谦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章、讲话)浅近易懂,使人喜欢看,喜欢听。
4) 评头晶足: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责难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5) 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6)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7)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用于人的急迫心情。不能用于表示某项工作亟待开展。
8) 破天荒:比喻从未有过的事情第一次出现。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
9)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不形容变化莫测。
10) 璞玉浑金:比喻人的品质纯朴,还没有受过坏影响。也作“浑金璞玉”。
11) 期期艾艾:这个成浯是由“期期”和“艾艾”结合而来的。汉代周昌口吃,讲起话来常重复说“期期”;三国魏的邓艾也口吃,在说到自己时连称“艾艾”,后人引申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12) 奇货可居:指商人把难得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比喻人有某种独特的.技能或成就,拿它作为要求名利地位的本钱。
13) 奇文共赏: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常用于贬义。
14)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
15) 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
16) 耳鬓厮磨:鬓,面颊两边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
17) 耳根清静:耳边根清静,没有什么干扰。形容生活平静。
18)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浸渍。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指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1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20)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对人教导殷切(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常误用为贬义词;
21)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指教,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希望他永不忘记。形容教诲殷切。
22)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23) 二三其德:意为三心二意,没有定准,不是形容品德低劣.
24) 发愤图强:发愤,下定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25) 发聋振聩: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
26) 发指眦裂:发指,头发向上直竖;眦裂,眼眶睁得开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27) 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正:炫耀;误:讨伐)
28)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比喻声势或力量巨大,也比喻情绪、心思波动得厉害。
29) 翻然(幡然)悔悟:翻(幡)然,大转变的样子。形容很快悔改醒悟。
30)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权术。
1) 犯而不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不要计较。
2) 方枘(ruì)圆凿意思是:方榫(sǔn)头不能楔(xiē)进圆孔洞,比喻两件事不相容,或者比喻事情的不可能。
3)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4) 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5) 放浪形骸: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形体。行动没有拘检。旧指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6) 飞黄腾达: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的飞驰。比喻官职、地位提升得很快。不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7) 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多指蛮横放肆,目中无人。
8) 非异人任:不能取义为一般人物就可担任,而是表示一种事应由自己来承担责任。
9)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原来指一般人想不到的人。后来指思想离奇。
10) 沸反盈天:声音像烧开的水那样翻滚,充满空间。
11)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2)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13) 焚膏继晷(gui):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晷:日影。
14)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15) 风餐露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苦。也作“风餐露宿”、“餐风露宿”。
16) 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雷电交加。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17) 风声鹤唳:形容自相惊扰或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是不对的。
18) 风雨如晦:晦,夜晚,昏暗。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暗得像夜晚一样。比喻动乱或黑暗的年代。
19) 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20) 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
【中考复习成语】相关文章:
中考复习指导05-24
中考复习指导(实用)05-25
中考复习指导(推荐)05-25
中考复习备考方案05-23
中考复习备考方案01-04
中考语文复习方案02-07
中考的复习计划11-16
中考数学复习总结11-22
中考复习计划11-29
中考的复习学习计划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