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时间:2024-06-18 11:55: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1

  “我会在未来等你,在每一个路口拥抱你”。36岁的郝回归对自己有三个不满意的回答,他回到了青春时代,遇见了那个17岁的自己,那时候的他还叫刘大志,那时候的他从没想过他会变成如今的样子,那时候的他以为自己没有未来,那时候的他也以为自己不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后来,他改变了17岁的刘大志,也改变了后来36岁的自己。

  406页的《我在未来等你》,附加上的一封“密信”,一年的修改,半年的剧情描写,最后是一瞬的告白。歌颂青春,没错,那个完成了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散文的,快四十的大叔还在用他的人生经历向我们歌颂青春。而我,正在青春期里的小小少年还真的被他戳中了泪点。看完书后我常常想,这本书表达的是那个快奔四的老男人对自己生活的不满,他穿越回去改变了什么吗,他只是改变了自己。而我又如此着迷于这本书了,或许正是书里的那句话吧:“要让现在的自己对未来负责”。

  或许吧,我们可以不满足于现在,可以不开心,可以任意的放纵,任意的挥霍,可以对现在的自己不负责。可是,未来,我们是不是也想找一个对自己提问的日记本,写上自己的不满,回到十七八岁的年代。我们变成了十七八岁自己的老师、长辈,我们决定要改变他,原来并不是我们要改变青春时无知,只是,我们变成了自己原来最不喜欢的样子!

  “拥有一个人,可以用一辈子去陪伴,也可以记住他一辈子。但最好的.方式,就是变成他”。36岁的他觉得17岁的他那么糟糕,变想方设法的去改变17岁的他,可渐渐的,36岁的他开始一点一点的醒悟,并不是年轻的他有多糟糕,而是长大了的他太过麻木。我们是不是常常抱怨?我们是不是害怕醒来?我们是不是有莫名的失落?但我们还是我们,自己还是自己。

  “我问未来的自己,我想我自己,写了很多问题,会在哪里,我知道了我的目的地。未来你会在哪里,我会用尽全力狂奔到那里,我会在未来等你,在每一个路口拥抱你”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2

  我们也会时常幻想未来,自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有个习惯,每年生日前都会给自己写一些寄语,当我回头看的时候,发现给自己提的要求都实现了,那种感觉很奇妙。我们完全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各种打击,弄丢了当初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货是,在任何年纪,我们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一个节目中,刘嘉玲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主持人问:“如果能让你回到18岁,你愿意回到过去吗?”

  她说“我不需要回到过去,现在的我自己,就是我最喜欢的样子。因为18岁的自己太迷茫、太懦弱,不像现在,我可以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完全敞开胸怀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种“不畏将来,不念过去”的心态是很多人所羡慕的,她在岁月的沉淀中修炼自己,愈发美丽动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气质,像酿酒一般,越品越有味道。

  我们不该被年龄的数字所制约,认为这个年龄段只能这样了,不能再折腾了,在任何年龄段都没有无比正确的人生,要相信自己,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17、8岁,正是青春年少时,单纯而简单,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希望。

  20几岁,是一个美好而尴尬的年纪,迷茫而焦虑,理想被现实蹂躏。

  30岁以后,接纳了自己的不足,有丰富的阅历,心智成熟。

  40岁,容颜、身体、生理发生变化,活得越来越透彻。

  50岁,身材走样,身体状况开始走下坡路,心境愈发平和,懂得享受生活。

  60岁,心理生理接近老年状态,走过人生大半的旅程,经验、阅历丰富。

  在我周围,有30几岁干练的职场精英,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有40岁注重保养、学习,活得年轻态的创业者;有在50岁活出了30岁优雅的独立女性;有到60岁这个适合养老的年纪,还不断奋斗追求,去很多国家旅游的企业家。

  所以在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我不会奢望有人挺身而出帮我解决困境,不会用“如果当初”的句式来自我安慰现在的不如意,也不会把自己的人生和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我要好好把握当下,抓住每一个机会,亲手主宰自己的命运,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坚定地完成自己内心的承诺,邂逅更好的自己。

  未来的你,也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3

  最迷茫的日子,谁在你的身边?你现在身处何方?10年后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你想成为谁?你想对你身边最好的朋友说什么?这些问题是否在你的日记中出现过?现在的你和10年后的你是否能给出同样的答案?

  在这个故事里,36岁的自己以班主任老师的身份回到17岁的自己的身旁,重温自己17岁的青葱岁月,36岁诸多不顺的他将怎样去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轨迹?

  当36岁的自己遇见17岁的自己,17岁的自己会相信36岁的自己的话吗?如果17岁的自己杀了自己,36岁的自己会凭空消失吗?如果这件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像周校工一样告诉年轻的自己未来发生的事情,而年轻的自己依然无法改变人生既定的轨迹而濒临精神崩溃?还是会像郝那样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年轻的自己,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

  读这本书,书里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次对话,是郝与刘大志的对话,亦是读者与过去的自己的对话,每一种心境似乎都有自己的影子。

  敞开心扉,向周围的人诉说自己的心声,将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当刘大志与离异的父母谈话时,才发现他们仍是彼此的依靠;当叮当与自己想象中的`笔友见面时,才发现陈小武虽与想象中的"他"完全不符,却是可以与自己共度一生的那一个人;当别人眼中的坏学生与别人眼中的好学生成为朋友时,才发现他们彼此羡慕着对方……人生中有许多的错过,不是情深缘浅,而是没有诉说情深故而缘浅。

  现在的自己觉得过去的自己虚度光阴,从而造就了现在的自己懦弱无能、诸事不顺,可当再次回顾过去的自己时,才会发现:不是过去太糟糕,而是现在的自己太麻木。埋怨过去不过是为自己逃避现实找一个借口,让自己生活在自己编织的世界,没有流言蜚语,亦没有惊心动魄,麻木的活着,嘴里说着自己有目标、有信仰,其实什么也没有,那不过是安慰自己罢了。

  要改变人生,并不是从哪一刻去改变,而是从此刻去改变。现在的自己想回到过去,那么就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想要回到过去改变什么,那么就改变现在的自己,我在未来等你,在每一个路口拥抱你。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4

  十七岁的时候,觉得那时的日子真的很难熬。划拉了N张草稿纸仍然解不开的数学题,睁眼到天亮的失眠夜,时有时无的自我怀疑与孤独,再加上月月考月月难以进步的成绩单。十七岁的时候,又觉得那时的日子真的很开心。冬天的早上,呼吸间冒着白色的哈气跑去食堂买上自己和同桌的夹鸡蛋的芝麻烧饼,期待着一星期内的某天不住校的她会给自己带来两个外面早餐店里的土豆馅包子。每天中午,与舍友飞奔去打上满满两个暖壶的热水。每天晚上,三节晚课的两个课间,在楼道里随便溜达,碰见熟人就侃十分钟的大山。十二节课,早六晚九点半,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我以为,那时的难熬就是很难熬,却不知时间总会让我承受更多的措手不及,拉扯着我带着伤痕长大,于是那时候的难熬忽然变成什么都算不上。

  我也以为,那时的快乐永远都会存在,却不知何时起,我不用再去食堂排队,也再没吃过1块钱一个夹着鸡蛋的烧饼;再也不用去打热水,更不会再接力般的喊着某人的名字隔着人群往里面递同寝室的'水壶。

  “如果有机会重回十七岁,见到那时的自己,只能说一句话,我想说什么?”这是刘同微博上的一个话题评论活动,也就是这么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只说一句话,我该说些什么呢?

  多吃几次五毛一串的麻辣烫,不然几年后它会涨价的。多和好朋友们侃几次大山,毕业后我很可能再也没办法和他们聚首。多追在自己喜欢的人的背影看几眼,明年开学他就要换学校了。暑假的时候少一点葛优瘫和撸猫,多兼职去补数学,这样我可能会走进北大,体验一把和现在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

  读《我在未来等你》的这个故事,我会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铭记却被时光掩埋的瞬间。

  我会开始想要和久未联系的朋友聊聊天,说说我所在的城市房租多贵,早高峰的地铁多挤,刚毕业的我有多担心月月温饱需要救济。

  我还会无限怅惘,那时候如果有个未来的我陪在我身边,我怎么做,会怎么选择,会不会和现在走着两条不同的路。

  在这本书编织的17岁梦里,愿我也能没了中二,没了叛逆,留下的只是珍惜和努力。珍惜年少轻狂、鲜衣怒马,珍惜兵荒马乱、酸咸苦辣,并在这段时光中不断努力,活成自己理想中的那种“大人”。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5

  个人感觉这是一本不错的书。首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高中生活的影子,回忆起美好的过往让我很开心,也有一点点的小感慨。看着大志他们的生活细节,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距离感,在我看来1998年有那么好的生活简直不可思议(每天省下一个鸡蛋和牛奶喂木桶)。

  我在08年都没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但似乎这种生活又让我很熟悉的感觉到自己14年的高中生活,其中的很多场景从自己的高中生活比较来看感觉很熟悉。从生活条件上相当富裕的设定,让我现在看来也不太陌生,太陌生的东西可能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其次,从行文上来看。文字很浅显易懂,没有多少深奥的.引申义(可能也是我的境界不够没有理解到),其中也有很多鸡汤(也可能不算是鸡汤,毕竟自己感悟后的阐述不能算是搬运而成的鸡汤)。

  其中很多青春的对话都让人感觉自己的青春历历在目,满怀的温馨。我是不是老了?总是在感怀自己的青春?也可能这是自己在步入社会前的焦虑和没有头绪的后果。

  回忆往昔让我满怀美好,平静。如同坐在一大大大片的麦地里,麦苗绿油油的刚刚漫过自己的脚环,清凉的夏风吹着燥热的肉体,头顶那一盘皎白的月,洒下无边的凉凉,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做,唯有平静。

  最后,说一下人物吧。无论你的生活场景如何的改变,你身边的人物类型基本没有变化(感觉在像说心理学的同质性知识)。

  大志是一个风风火火,决定了事就去做,不后悔,喜欢奉献的一个人。我喜欢他的选择后就努力付出的性格,对他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性格也是喜欢又讨厌。读后感·可能我们是一路人。微笑和陈桐是一路人,都是那么的冷静、有逻辑、早早的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似乎处处比别人强,完美的别人家孩子啊。

  叮当虽然在高中见一个喜欢一个,看似朝三暮四,但当她真的认准后确实用情及深的人,从她对小武的爱情长跑可见一斑(薄情之人往往也是深情之人)。

  小武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看似处处无所谓,其实是自卑让内心的在意无处诉说,他和大志能在一起也是彼此的幸福啊!(文中有一处写到大志在做体操时踢了小武三年的屁股)。感谢彼此的相遇。

  谁在未来等我呢?我要等的人又在何方呢?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6

  知道未来,每一天都是等待,不知道未来,每一天都是期待。

  最近看了《我在未来等你》这本书,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37岁的郝回归因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与朋友们都变得陌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穿越回了自己17岁那年,遇到了17岁的自己。那时的他,还叫做刘大志。两人相遇,郝回归竟然是他们班的班主任之后,郝回归便会侧面提醒刘大志等人,也会给他们鼓励。最后,虽然没有改变事情的结果,却改变了这些事情发生的初衷。几人的感情慢慢升温,变得更加要好,同时也一起经历风雨......

  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属于你的青春,你的颜色和贴满偶像海报的墙壁,疯狂,肆无忌惮,策马奔腾。偶尔你会泪眼婆娑,感慨时间流逝飞快。关于青春,我们用无数的形容词来形容它:无知,迷茫,破天荒,疯狂。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纯粹,有的疯狂,但每个人的青春又都是一样的,投入去爱,投入去拼,投入去忧郁,投入去证明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人生这本大书是如此奇妙,一旦当你去认真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结果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那么老天爷一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结果。或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努力的原因吧。

  未来,似乎是很奇妙的样子,每个人的青春都属于自己,美好甜蜜,刻骨铭心,我们明明知道已经回不去了,却还是忍不住回头去看。人生一世,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而在这一生中,我们做过很多事,也做出了很多选择,不管你的初衷是什么,最后为它负责的一定是你,可能还会连累他人。世界没有时光机,明天是条笔直的路,一直通往未来,倘若能回到过去,见到曾经的自己,你会回去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本书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人们普遍拥有的一个心理:后悔。在某一件事发生,并产生不好的结果时,一个想法就会悄然而生:如果当时……就好了。但与书中不同的是,我们没有改变事实的权利,只能自己抱怨、后悔。在现实中,一个决定就会影响一生。

  过去成就了现在这个好坏集于一身的我。假设,如果最终也不会发生,还得回归现实,科幻的世界里,充满奇思幻想,是让你抽离过去,然后体验,感悟,更好的接受当下,迎接未来。做好现在的自己,是对过去种种遗憾的补偿。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7

  最近看了本书,刘同的《我在未来等你》,36岁的郝回归穿越时空见到17岁的还叫刘大志的自己。本是想着改变刘大志的人生,最后自己的思维和态度发生了改变。刘大志,17岁的高三学生,暗恋着好友微笑,怯懦,逃避。郝回归,36岁的大学讲师,忍受着平淡无味的生活,愤懑,厌恶。一本时间日记,让“两人”见面,郝回归成了刘大志的班主任老师,他期待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注意到那些被忽略的事情,弥补了一些长期的遗憾,也让刘大志有了改变。可更重要的是郝回归自己发现了17岁的自己那些被忘却的.闪光点,以及使自己思维态度发生了改变。如果真的有时光机器,你回到从前,你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你能改变什么?你是否以为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一切优秀,可有没有可能你已变成了讨厌的人,丧失了少年时的热情与活力。你在逃避什么?现状让你如何不安?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在未来等你!郝回归让刘大志敢于向微笑表白,也让自己敢于说出自己的心声。郝回归厌烦现在的工作,可穿越后做老师却十分快乐,原来是自己不曾投入。郝回归觉得好友变得讨厌,原来是自己忽略了他们自身的情况。一次时空之旅,郝回归重新认识17岁的自己以及现在的自己,再重新审视现在的生活,心态发生了变化。我们自己呢?是否也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要知道一个问题的产生是有本质原因的。现在的我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有这样那样的疑惑和不安是因为什么?我们又总是因为什么逃避?又在逃避什么?27岁的我回想毕业4年来的生活,如何一步一步到了今天这种未曾预料到的境况。我必须承认自己的懒惰与无知。我是一个好高骛远的人,总是不安于现状,总是三分钟热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在某一样有益的事情上。没有持续的积累,使得自己现状堪忧。总是仓促决定,或是被动接受。未曾心甘情愿的全力以赴,哪来的可交付、易识别的作品声音。没有太多可供交换和使用的个人价值,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不平衡让自己疲惫不堪。对我想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拥有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优势?我需要的还是持续的在无差别的时间内,有效的输出。我必须要知道,时光不负有心人。而你就是要用心观察,全心投入,真心付出。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8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爱称之为“小市民的喜怒哀乐”。因为她太真实单纯,也太懂长大后的小心翼翼又自在独行。

  从前,车走的很慢,水流的很缓,心动的很快,没有人记得市井还是高端。只当是日子一天一天的'在指尖过去,默默安抚自己那颗受伤的心。

  现在,人脚步很急,说话很果敢,就像信息已经在你眼前飞速运转,没有人记得优秀还是出彩。只当是日子一天天甜苦回甘,直面坦诚自己那颗平常心。

  翻山越岭了那么多人的人生,平淡还是波澜,仍旧说不清道不明白。你喜欢在经历信赖后才知真实伤害,还是从开始便自知事无优胜劣汰?

  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她们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入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很喜欢的一段话。

  每当你妄想窗外世界,是不是也会在一瞬间突然想下车驻足。“世界那么美”类似的话听倦了会不会也想听,“其实你只是想漂泊无依,有一个人能学会担心你。”

  自己与自己之间,“哪里还辨得甚么真共假”。当我们陷入无止境的自我安慰中,也就不计较得与失了吧大概。也而非是害怕拥有或者失去,也不是非得执着于他有我也得有的死循环,不前进不后退,不是有所畏惧。而是归于我不爱原地踏步,我也没有执念于得失的目的,因为前一步后一步我都找不到一个舒适的落脚点,可能才会看起来步履蹒跚。

  那人之鲜活到底是忙碌热闹,还是一茶一酒安闲平静。我们常说每个人活法不同,三观不同,生而为人,不过就为了相识相遇相知。与自己相识,与他人相遇,与生活相知。不抱怨,不自哀,不强求于人,不屏蔽于自己,如此甚好。

  其实放下对一切事物的执念,日子就从不会忘记你,你也就不再丢弃了光阴。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9

  从《谁的青春不迷茫》里一直在试着了解: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更完整的自己,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的有一种孤独是明知道结局是曲终人散,可当下却不得不放声大笑,直至在这样的尽兴中流下眼泪,再到《向着光亮那方》从平凡开始,以平凡结束,永远有和煦的灯火,照亮这小小的世界。他将时下青年的思想与情感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引领了又一销售狂潮,这一波波的潮水皆因“共鸣”而来,在市场适应并且力推此类形式下,刘同尝试全新的写作风格创作长篇小说《我在未来等你》。

  36岁,未成年。最近应朋友推荐看了倪妮主演的电影《28岁,未成年》,女主因一颗巧克力变回了17岁的自己,而网剧版本的《28岁,未成年》则是和刚分手的男友穿越回了17岁那一年,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17岁的她拥有去追寻的勇气、有着不顾后果的任性,看似无理取闹的儿时性格却偏偏解决了此刻28岁时的窘迫境况。《我在未来等你》正是运用了这一引人遐想的模式,以一位36岁大学老师郝回归为主线,只是这次,他不是变回了17岁的自己,也不是回到了17岁那年,而是成了高三实习班主任,这个班级里有着他最熟悉而又陌生的那个人——17岁的自己刘大志。

  36岁,无可改变。郝回归跟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对自己现有的生活、工作有诸多不满,于是寄希望于回到17岁改变当时的自己,而当遇到17岁的那个少年时,郝回归的一切幻想实现了,但是一切幻想中开挂模式却没有那么简单。就如曾经有人几次询问我是否有后悔的事情时,我总说没有,“没有”并不是说从前做过的所有事都几近完美不需改变,而是我知道,不管是重大的决策还是亲人的吵架都是当时自己的性格与当下的环境促就的,只要我还是我,那么再给我一次选择,吵架依旧会是面红耳赤、错误依旧会死性不改,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时间、这就是你和我。

  17岁,我在未来等你。每一次思考、动作都在逝去我们的时间,幻想、憧憬、希冀,所有的词汇都汇集在那个青春不再的年华,每个人都希望曾经的自己更加努力,从而让今天的自己更有享受生活的资本,但正如刘同所述“真正需要改变的是长大后的我们”,比起未来,现在我们正值青春。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10

  我不知道如今才十六岁的我,看这本书是不是为时尚早,还未曾经历花样的高中年华,不曾度过那个十七岁,不过现在也有别样的体会吧。

  大学教授,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一份美差事,却让在这岗位上八年的郝回归充满失望,对于明天他看不到希望,可没有人理解他。人最可悲的莫过于没有人理解,认同自己的想法。郝回归怀念那时的十七岁。

  一切如他所愿,来了一场时空之旅,他回到了十七岁成了当初自己的班主任。回到十七岁少年时代的郝回归,细腻、温柔,因为早已知晓每个朋友的未来,愈加小心翼翼地参与着他们的人生。他竭尽全力,为了不让自己曾经的遗憾再一次上演。他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心事,知道他们所忧虑的,担心的,畏惧的。和学生打游戏PK为了戒掉学生的网瘾;和学生一起调查学校食堂的安全;在自习课上带学生看NBA;和学生一起疯,一起闹。有这样的老师,何其幸运。

  刘大志、陈小武、陈桐、微笑、叮当这五个小伙伴在各自酸甜苦辣里成长,闪闪发光。郝铁梅给刘大志买了假名牌运动服,刘大志、陈小武、陈桐三个好兄弟靠“计谋”拿下了运动会男子长跑第一,五人组一起溜冰、晚上在天台看流星雨,微笑叮当做校园电台广播,搜集海报照片追星……

  我站在高中的开头,拉着青春的尾巴,憧憬着未来。他们说高中时代是最美好的回忆,没有小学的幼稚,初中的懵懂,大学的社会。我很期待,在这三年里能够像刘大志一样,有一两个能为你扛下处分,一直支持你的朋友,有一个自己所喜欢的人儿。年少的我们或许没有那一丝成熟稳重,但却有着成年后我们不再会拥有的`勇敢和志气。

  现在的我们很好。和九十年代的青春相比,我们有配置齐全的硬件,优秀全面的老师,丰衣足食的生活;没有那些学校的霸凌,不公正的社会,随时会破碎的家庭。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好像也失去了什么,没有了那股为了一个人可以不顾一切的勇气。为了一只狗去拿油漆涂别人的车,为了一个女孩每天起早贪黑打工攒钱,为了一份荣耀跑完五千米。羡慕他们拥有那样的年少轻狂。

  三十六岁的郝回归那么羡慕曾经的十七岁,哪怕十七岁并不完美,可那是他的青春。我的十七岁还未来到,带着期待默道:十七岁,你好,未来,你好。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11

  意犹未尽。这是一本不舍得读完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故事很感动,字句更扎心。刚开始回到过去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那时他们,可最后的结果却是自己被17岁的他们所改变了。你说对过去的某些选择很后悔,试问如果我们可以回到过去,那么面对当年的事,你又怎么肯定其他选择是好的,而这个选择不如意,人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买单,换个心态,世界或许就会不同了。

  这两天又是高考期,但我已是一个过来人,真怀念去年的自己和那些已逝去的时光,可惜物是人非。那是人生中重要又特别的`一年,那是我们可以回得去的地方,却回不到的时光。那一年,痛并快乐着,在学习的路上遇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我是故事中的刘大志,那他们就是书中的那些朋友。我以为结局是告白成功,不过没有下文,我想可能是,成功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自己心态变了,思想变了,当年的人还在,当年的情却困在原地,毕竟你我曾那么好,以为能走到老。或许是青春留有太多的感动和遗憾,恰巧遇上最不懂得珍惜的年纪。留下的遗憾,让它随时间殆尽,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回头看看那些经历过的人和事,当时再大的事,现在看来好像也不过如此,你甚至会觉得自己当时太小题大做、太幼稚,根本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也根本没有什么人是离不了的。可你也不得不承认,就是因为发生过的这些,才让你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提前让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怎样的,你觉得你又有勇气面对自己的未来?未来是靠当下的一点一滴积累所换成的,高考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可惜我把这个点给断了,可能这就是命,我不得不屈服,我也想重来一次,我也想回到过去,可能是现在的自己不够好,我只能劝自己过好当下,别想太多了。

  这一生,你总得经历些什么,失去些什么。只有经历过,才会成长,只有失去了,才懂珍惜,回到过去也好,遇见未来也罢,这都是你的经历。

  别想那么多对错,反正你哪段人生你都预料不到。

  何必为难自己。记住,无论接下来遇见什么困难,要记住,我都会在未来等你,在每一个路口拥抱你。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在春天等你02-18

我在雨中等你读后感06-10

未来的我小学作文03-11

未来的我记叙文11-01

未来的我记叙文03-20

未来,我要当个好爸爸03-20

未来的我初二作文(精选18篇)12-20

我的未来不是梦高二作文800字06-08

经营未来读后感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