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历考试>高考>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

时间:2020-06-21 20:08:56 高考 我要投稿

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热点追踪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

  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 锦涛在开班式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说:“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胡 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一个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及地区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妥善处理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从当前来看,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必须把促进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再就业压力也相当突出。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要继续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政府就业指导和服务,抓好就业培训,鼓励各类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再就业。要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认真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发展和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我国人口众多,社会财力并不充裕,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方式要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逐步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又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继续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要加强对过高收入的税收调节,规范垄断行业收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取缔非法收入。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事业投入机制,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科技投入。要加快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努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坚持不懈的工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 锦涛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2.胡 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5)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6)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四)从较高的理论高度来把握构建和谐社会

  ㈠ 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

  ㈡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同时既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

  ㈢ 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

  ㈣ 我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在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上有了更为自觉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㈤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

  ㈥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

  ㈦ 重大意义:有利于化解矛盾,稳定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历史任务。

  ㈧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致性。要求我们用发展求和谐,在和谐中发展。

  (五)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体现在:

  一、经济发展的和谐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3.绿色GDP和循环经济

  二、经济利益的和谐

  1.努力缩小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

  2.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3.以人为本,实践党的宗旨

  4.走群众路线,依法行政

  5.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源头反腐制度

  四、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结合知识点解读

  从《政治常识》角度思考: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需要依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统一战线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可以协调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以及各方面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强各方面的团结。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士与各自所联系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及时掌握和反映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动态,使各界群众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出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当前必须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宏观调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中央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合理的利益和要求,地方要自觉服从和顾全大局,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必要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只有把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都发挥好,才能建立起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5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

  7.我国国家机构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8.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9.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请参阅《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中)》

  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发挥自身优势,以平等的身份、同样的机会和相同的起点参与竞争,将更加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好各自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当时的实际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是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今后在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

  、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的同时,将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努力抑制地区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富有效率,同时科学地实施宏观调控,使经济有序发展,从而使宏观经济运行走上持续快速健康的轨道,摆脱大起大落的怪圈。

  从《哲学常识》角度思考:

  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正是针对我们目前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这一深刻变化的实际提出的,体现了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上述道理。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和谐社会要求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是矛盾的统一性第一种情形的体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处于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有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另一种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即各种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为了避免第二种情况,就必须建设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这是矛盾统一性第二种情形的体现。

  4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一种理论创新。

  5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民各尽其能”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各得其所”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就体现了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典型例题分析

  1.辨析题:社会发展,就是指GDP增长。

  ①题中的命题是片面的。

  ②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GDP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是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而不单单是经济增长,更不能仅仅以GDP的增长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

  ③经济增长,不仅是量的增长,还表现在经济的质与效益的提高上。

  ④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乡、区域、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五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2.(简答题)据统计,在中国GDP连续多年平均保持8%高位增长的同时,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这些问题每年夺去了20万人的宝贵生命。尤其是2003年遭遇的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所带来的灾难,人们记忆犹新。痛定思痛,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正在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预防应急处理体系。

  (1)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预防应急处理体系的经济意义何在?

  (2)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谈谈你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的认识。

  (3)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请分析说明“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哲学依据。

  (1)经济意义有:避免或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公共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问题,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体现了政府全面履行国家职能,切实加强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活动原则。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民为本,坚持这一执政理念就是坚持了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同步训练题

  一、 单项选择题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质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办事情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2.从经济学角度看,在我国人均GDP不断增长的关键时期,政府应该

  ①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②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职能③统筹城乡和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改善就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据此回答3—5题。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我国的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防御职能

  4.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道德而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A.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同等的地位来看待

  B.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利益最大化

  C.坚持集体主义,顾全大局

  D.任何时候都要牺牲个人利益以保卫集体利益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意味着

  ①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但无必要将其吸收到党内 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③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已不再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建立起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由此可见

  A.应逐步淡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B.政府不应把社会管理事务推给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

  C.公民对一切社会事务享有完全自治的权利,政府不得用行政手段去干预

  D.政府应该由社会的直接“管理者”逐步转向社会治理的“主导者”

  推进社会公平,当前重点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据此回答7—8题。

  7.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平第一,效率第二 B.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8.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合理性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必须高度重视生活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C.必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D.必须严格防止劳动者出现收入差距

  9.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在全市877个行政村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让党员干部走进村庄户院,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恳谈,摸清群众的脉搏。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②能够彻底消除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③有助于干部掌握.真实情况,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④充分发挥了党领导和组织农村经济建设的职能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近日在湖北调研时强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级政协组织和统战部门要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这表明

  A.人民政协具有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B.人民政协始终围绕着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履行职能

  C.人民政协可以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

  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湖南省嘉禾县为了珠泉商贸城项目的建设而大搞违法拆迁的问题,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由中央和省两级组成的调查组得出的最后结论是,此次事件为一起集体滥用行政权力、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事件。据此回答11—12题。

  11.嘉禾县珠泉商贸城开发公司搞开发,这是一个市场主体的纯经济行为,应该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由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去运作,而嘉禾县政府则直接参与这种活动。关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政府的主要责任应该是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调节

  B.政府应该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平等竞争环境

  C.政府应该把行政手段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D.政府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12.嘉禾县政府的领导认为摘强制拆迁是为了建设现代商贸城,而建这个商贸城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这种认识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①只有维护法律,依法办事,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行政权力不能被用于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 ③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 ④宪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法律和法规禁止违法拆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据此回答13—14题。

  13.近年来,一些农民工为讨要工钱而采取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这类事件启示我们

  ①公民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采取过激行为,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 ②要引导群众按程序、依据政策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4.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排斥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主要是因为

  A.现代化建设需要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B.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还将长期存在

  C.我国政治生活中的腐 败现象相当普遍 D.我国经济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还存在

  民族、宗教无小事,在处理民族 问题时必须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据此回答15—16题。

  15.我国解决民族 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原则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C.消除民族不平等的根源 D.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16.我国之所以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因为

  ①它符合宗教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②它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③它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④它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崇尚和谐,企盼稳定,追求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17—19题。

  17.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爱人爱己,崇尚和平 B.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善用权术,建立威权

  18.“乐者,天地之和也……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这段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中华文化能够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

  B.文化发展应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C.文化可以化解一切利益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D.发展先进文化,可以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9.从认识论角度看,之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

  A.实践决定认识 B.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C.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儒家“亚圣”孟子主张“尊贤使能”,即对待“贤者”,是要给予崇高的地位,提供优厚的待遇,让他们以其无与伦比的道德魅力感化民众,从而体现国家政治的正确导向,是谓“贤者在位”。对待“能者”,是要充分发挥其办事能力强、应变工夫深的特殊优势,让他们担任具体的官职,委以干实事的权限,快出业绩,是谓“能者在职”。据此回答20—21题。

  20.上述材料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 ②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③只要是人才,都应安排在领导岗位上 ④国家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孟子的“尊贤使能”理论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 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会无所不能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

  22.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温 家宝总理重要批示和国办通知精神,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进行了清理。建设部等六部门的行为 ( )

  A.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

  C.是对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维护

  D.是国家加强对企业直接管理的表现

  23.下列属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有( )

  A.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B.正确处理对外关系

  C.政府严格依法行政 D.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因为 ( )

  A.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 B.科技进步只有通过人才作用才能实现

  C.人才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D.尊重人才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25.胡 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表明( )

  A.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都是合法的

  B.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是天然合理的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我党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26.国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障监督条例》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施行( )

  A.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B.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C.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

  D.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简答题

  27.材料一:胡 锦涛在2003年全国人才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材料二:2004年2月20日,引人关注的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获此殊荣。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说明国家重奖科技人员,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重要意义。

  论述题

  28.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提出“要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试结合所学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2)试结合所学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29、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材料二:我国目前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标准。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最不稳定期。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0.材料一:目前在城市的农村流动人口已达上亿人,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现象日趋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已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清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003年下半年以来陆续出台了有关法规政策,各地也迅速行动,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截止2004年1月中旬,已经偿还历年拖欠农民工工资215亿元,清欠率达68%。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说明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原因。

  (2)分析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积极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0.2004年7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发生出租车司机集体上访事件,这一事件给银川市民和外地旅游者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此次大规模集体上访起源于7月28日银川市出台的一系列与出租车行业有关的政策。经过几天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市政府宣布新规定不再执行。市长发表电视讲话坦承“出租风波”缘由:“没有听取身处第一线的出租车司机的意见,导致出台的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不符合实际。”随后,多数出租车逐渐恢复正常运营。

  (1)银川市“出租车风波”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政府重大决策先听民意”蕴涵着什么哲学道理?

  (3)银川市“出租车风波”给了我们哪些政治学启示?

  专题一,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C 5.D 6.D 7.D 8.B 9.C 10.B 11.C 12.C 13.A 14.B 15.D 16.A 17.A 18.D 19.C 20.B 21.C

  二、不定项选择题

  22.ABC 23.ACD 24.BCD 25.CD 26.ABCD

  简答题

  27.(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作为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重奖科技人员,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创新精神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开拓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作出更大贡献。

  论述题

  28.(1)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②履行政治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履行文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④我国国家机构要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巩固和发展。

  (2)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

  ③、在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⑤、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

  ⑥、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

  ⑦、建立全民节约型社会

  29、(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正是针对我们目前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这一深刻变化的实际提出的,体现了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上述道理。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和谐社会要求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是矛盾的统一性第一种情形的体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处于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有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另一种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即各种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为了避免第二种情况,就必须建设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这是矛盾统一性第二种情形的体现。

  (4)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一种理论创新。

  (5)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民各尽其能”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各得其所”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就体现了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如果回答主要矛盾或其他的原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30.(1)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够。②少数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差,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不遵守职业道德。③一些农民工法制观念、维权意识淡薄,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①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②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③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道德等手段,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尤其要继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②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增强法制观念,遵守诚实信用原则,遵守职业道德。③进城务工农民要增强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学法、懂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1.(1)①政府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②政府应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重大决策先听民意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体现。②正确的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政府重大决策先深入基层,能够掌握下面的具体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主观意志与所处的客观实际相统一。

  (3)①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 益。重大决策先听民意,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②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政府要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经常深入到基层,倾听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③国家机构必须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政府要发挥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凡是市场能够做的事情,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主要是支持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