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经典14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8月上旬——8月上旬 集合简易逻辑、
8月中旬——9月上旬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9月中旬——9月底 数列、三角函数
10月初——10月底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11月初——11月中旬 不等式
11月中旬---12月中旬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
12月中旬——12月底 排列组合、概率、推理与证明
12月底——1月底 统计、复数、框图、直线与平面
2月初——2月底 直线与平面、选修4与选修5
复习建议:
(一)如何夯实“三基”。
由高考的性质决定,高考复习中,既要高度重视基础,又要着重对学生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而确定以夯实“三基”为根本,强化训练为手段、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复习指导思想。明确复习指导思想,增强复习行为的自觉性、目的性,提高复习效率。下面为论述方便分门别类,实际上复习自始至终是一个整体,应有全局观。
1. 重视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并结合对近年高考题的认真分析,深化对高考题的认识。高中数学总复习是策略性高,针对性强的一项工作。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不超纲,同时,从精神实质上领悟《考试说明》,具体说来是:
(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
(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再结合近年,特别是今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和学习领会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试题的分析报告,您会有所体会并认同如下策略:重视教材,狠抓基础是根本;立足中低档,降低重心是策略;过程中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是核心。
2. 重视课本,狠抓基础,建构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共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汇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的高效认知结构。如面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础、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3.精选题、练得法、引得当、讲到位。夯实“三基”与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解题训练,因而在复习的全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选题恰当、训练科学、引伸创新、讲解到位。
(1)精选题,练得法。我们在选题的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等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锤练“三基”。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在动态中训练了“三基”,真正使学生做到 “解一题,会一类”。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在师生共做的情况下,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是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一些有益的“思维块”。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还应注意针对学生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2)引得当。题目源于课本是近年来高考题的又一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教材,如变换课本中例习题的背景、改变图形位置、增减题设或结论等,达到深化“三基”、培养能力的目的。要引得当,我们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典型题的作用,同时深化推广或变式变形以及引伸创新。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2
必考内容部分(以2012年新课程考试大纲为基准)
本轮复习的基本思想:以高考考试大纲(2012年新课程考试大纲)为准绳,用新课程教材(必修1、必修2、选修4)为蓝本,借高考复习参考书(优化方案)做参考,师生共同真正回归教材,将高考考点溶解在教材的各个栏目中去再结晶出来。
具体操作方式:必考内容共计15个大类,36个小类,每一小类为一个复习单元,预计平均每个单元3课时。每个复习单元在课堂上按如下几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先展示这一部分内容所涉及的考点,然后学生带着考点去研读教材;第二个环节由学习小组(原则上2-3人为一组)依据考点相互提问;第三个环节老师带领学生进一步研读教材,主要由老师按教材顺序,依据考纲及近几年高考题所涉及的考点情况进行讲解,学生在教材相应位置作好笔记,课后学生完成复习参考书上的相应习题;第四个环节全体学生听、默写考点所涉及的重点内容,师生共同点评复习参考书的习题情况;第五个环节定时高考真题滚动训练与讲评。
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必修1-P11-21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⑦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⑧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二、物质的分类:必修1-P24-29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3)溶液
⑤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三、离子反应:必修1-P30-34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四、氧化还原反应:必修1-P35-43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教学论文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⑤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五、金属及其化合物:必修1-P46-71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必修1-P46-54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必修1-P55-63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三)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必修1-P64-71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必修1-P74-108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必修1-P74-81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必修1-P82-88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硫和氮的氧化物:必修1-P89-96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四)氨硝酸硫酸:必修1-P97-108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2-P4-29
(一)元素周期表:必修2-P4-12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⑥以l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元素周期律:必修2-P13-20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三)化学键:必修2-P21-29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八、热化学知识:必修2-P32-38、选修4-P2-19
(一)化学能与热能:必修2-P32-38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选修4-P2-6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⑥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三)燃烧热能源:选修4-P7-10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四)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选修4-P11-19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⑦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九、电化学知识:必修2-P39-46、选修4-P70-90
(一)化学能与电能:必修2-P39-46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⑧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二)原电池和化学电源:选修4-P71-78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⑧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三)电解池:选修4-P79-83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⑧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四)金属的电化腐蚀与防护:选修4-P84-90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⑨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十、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必修2-P47-57、选修4-P16-38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必修2-P47-57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括、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修4-P17-24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三)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选修4-P25-38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括、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十一、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解质溶液理论):选修4-P39-69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选修4-P40-44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7)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选修4-P45-53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7)电解质溶液
④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⑤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三)盐类的水解:选修4-P54-60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7)电解质溶液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四)难常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选修4-P61-69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7)电解质溶液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十二、有机化学知识:必修2-P60-85
(一)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必修2-P60-65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二)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和苯):必修2-P66-72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三)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必修2-P73-77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四)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必修2-P78-85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6)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十三、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必修2-P88-94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十四、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必修2-P95-107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十五、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必修1-P4-10
这部分主要考点在考纲中的对应条目及具体表述: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5.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要求,做到: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3
1. 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 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3)价值线
a)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
b)无机物及性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联系价值。
c)无机物及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
2. 抓好“三个结合”,进行横向联系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3. 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在复习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4. 运用比较,同中求异
在元素化合物中有一些元素化合物之间存在着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联系,容易引起混淆,对于这些物质,可采用比较法,进行综合分析,一一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以获得牢固、系统、准确的知识。
5.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在复习中,应尽可能将元素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环境、自然、能源等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习化学知识不仅仅是用于考试的,而是有实际意义的。
综上所述,复习元素化合物要在“全面、重点、联系、灵活”上下功夫,把零散的元素知识变为完整的科学体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4
1、认真复习课本知识
这一阶段的过程主要用于回顾高中三年的所有课程。这个时候,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找到自己知识遗漏的部分。这个阶段相当冗长,最重要的是要能学会回归课本。无论如何,高考的大部分内容都接近课本。80%的高考试题是基础知识,20%是稍有困难的综合题,掌握基础,几乎可以上一所比较好的大学。所以在高三初期,希望同学们老老实实理解课本。理解课本不仅仅是记住结论,而是通读。也就是说,理科的所有原理都要明确,语文课文中标注的单词和句子要摘录,英语课文至少要顺利阅读,文史知识的主线和同类型的知识要素要学会整理。请注意,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埋头做题,而是先看课本,再“精”做题。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先把课本看清楚,然后再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要看课本,不要对答案。如果你能做到,如果你不能做到,你必须首先考虑忘记哪些内容,哪里错了,先做后面的,等一段时间再看你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你马上看,效果会降低。
2、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很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导致前面部分不懂,后面部分拉下来。学校不能根据学生自己来控制教学节奏。因此,我建议学生必须提高自学能力。如果他们真的跟不上节奏,首先要注意最基本、最简单的话题,标记遗漏的教科书部分,或者折叠页面进行标记,以便及时复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敢提问。建议学生在不懂的问题上多问学生和老师。最好能找到水平相同的学生,互相约定,互相调查,向对方解释双方对知识点的理解,互相研究问题。学生在相互交流时掌握的内容比问老师更好,因为他们可以在相互交流时带来任何问题,很容易弥补思维的漏洞。
3、正确处理作业练习
在处理作业时,不要死敲题目,记住两个原则:一是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如果第一次做不到或者做错了,就先放弃,但是要保留这个问题,每天花1~2分钟看看这种不会做的问题,不管是看课本还是听老师讲解,一眼就能看出怎么做这个问题,然后再做,把这类问题留好。第二,要加强互动。它不仅是与学生的互动,也是与教科书的互动。做完作业后不要看正确的答案,留到第二天和同学交流,或者第二天看别人怎么做,然后问他怎么想。如果你不善于问学生,至少等到第二天再看课本或答案。无论是对是错,在阅读答案或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尽量回顾一下我当时的想法,以及我和别人有什么区别。这样,虽然你当时没有“得到”答案,但你留下了问题,花了更多的时间来讨论你在做问题时的想法。
当你基本理解一章时,你必须定期复习。例如,一周后,翻阅教科书,本周你学到了什么,然后限制自己的时间做一些问题来验证你真正理解的内容。通过这样的练习,效果远远好于大量的问题。
4、如何利用每一次考试
在处理考试时,要认同自己。分数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到的分数和你得不到的分数。毕竟不是高考,现阶段分数没有意义。你只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根据你得到的'分数,整理你当前的知识和问题类型。第二,根据你丢失的分数,立即回到课本上,看完课本再做一遍。第三,拿着试卷问自己,当时做对的题是怎么想的,当时做不到的题是怎么想的,现在做的题和当时做不到的题有什么区别。
5、努力工作很重要,但不要盲目地努力工作,
很多人认为高三有一年,只要花时间肯学,成绩肯定会上升。其实这是不对的,考试不是你一厢情愿的付出就有收获的。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几秒钟就能认出来,有的人花几天时间也难以理解。差距是什么?去年我有一个学生,其他科目成绩很好,英语很差,大约40分,所以复读,花了整整一个学期学习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仍然考了60分,其他科目的成绩也下降了。于是他找到了我,问到底怎么了。我问他你是怎么复习英语的。他说,每天疯狂地做题,遇到不会抄出来背的单词,但是没有效果啊。最后,我建议他不要先做题,先读课本,不要在意课本上你还不懂的单词,可以先画出来。读了两遍,大概想下课本全文的大概意思,然后自己推这些词的意思,再查中文翻译,再读一遍。开始读课文很尴尬,一天训练一篇,读几篇,读得顺利,每天读3~5篇。课文全读完后,再做题。一个月后,他的英语成绩超过110分。他又问我,说他现在会读课本了,但是语法和句型结构都不会。我问他,你现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会不会第一时间想到这道题考什么语法?他说,他基本上不知道语法。当他看到问题时,他会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做。他觉得这个答案很顺利,没错。我说,那你为什么要学什么语法呢?高考会问你,这句话用什么语法?英语是怎么用的?它是用来交流的。不管他说什么句子,你只需要弄清楚意思。考试时,句子的整体意思可以准确表达,不就结束了吗?后来,我告诉他英语的客观思维和语义准确性原则,以及如何根据主题找到有效的信息。最后,英语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高考最终得了138分。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5
【考纲知识梳理】
一、感应电动势
1、电磁感应的这电路就于电源,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即:由负到正)
2、 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关系:遵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定律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电路的磁通量的率成正比.
(2)公式: ,N为线圈匝数
2、 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形
(1)情况:运动速度v与磁感应线方向夹角为 时则
(2)E=BLv (垂直平动切割) L是导线的切割长度 (v为磁场与导体的切割速度) (B不动而导体动;导体不动而B运动)
(3) . (直导体绕一端转动切割)
三、自感和涡流
1.自感:导体本身电流而产生的电磁感应.
2.自感电动势
(1)定义:自感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
(2)表达式: L为自感系数,
①.L跟线圈的形状、长短、匝数等因素系.线圈越粗,越长、长度上的匝数越密,横截面积越大,它的自感系数越大,有铁芯的线圈自感系数大大
②.自感系数的是亨利,国际符号是L,1亨=103毫亨=106 微亨
【要点名师透析】
一、 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1.磁通量、磁通量的量、磁通量的率的区别
3.感应电荷量的求法
在电磁感应中有电流电路,那么也就有电荷量,由电流的定义I= 可知q=It.注意I应为平均值,而 = ,要求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再求其电荷量,即:q= t= t=n .
由此可知,感应电荷量q由磁通量大小及电路的电阻R决定,与无关.
【例1】(13分)半径为a的圆形区域内有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0.2 T,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半径为b的金属圆环与磁场同心地放置,磁场与环面垂直,a=0.4 m,b = 0.6 m,金属环上分别接有灯L1、L2,两灯的电阻均为R0 = 2 ,一金属棒MN与金属环接触,棒与环的电阻均忽略不计.
(1)若棒以v0=5 m/s的速率在环上向右匀速滑动,求棒滑动到圆环直径OO的瞬时(如图所示),MN中的电动势和流过灯L1的电流.
(2)撤去中间的金属棒MN将右面的半圆环OL2O以OO为轴向上翻转90,若此时磁场随均匀,其率为 = T/s,求L2的功率.
【答案】(1)0.8 V 0.4A
(2)1.2810-2W
【详解】(1)棒滑过圆环直径OO的瞬时,MN中的电动势E1=B2av0=0.20.85 V=0.8 V (3分)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流过灯L1的电流I1= =0.4A (3分)
二、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1.导体平动切割磁感线
导体平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式 E=Blv,应从几个理解和.
(1)公式使用条件:本公式是在条件下得出的,除了磁场是匀强磁场外,还需B、l、v三者垂直.问题中当它们不垂直时,应取垂直的分量计算,公式可为E=Blvsin,为B与v方向间的夹角.
(2)使用范围:导体平动切割磁感线时,若v为平均速度,则E为平均感应电动势,即 =Bl .若v为瞬时速度,则E为的瞬时感应电动势.
(3)性:公式中的l为切割长度,即导体与v垂直的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图中长度分别为:
甲图:l=cdsin
乙图:沿v1方向运动时,l=MN
沿v2方向运动时,l=0.
丙图:沿v1方向运动时,l= R
沿v2方向运动时,l=0
沿v3方向运动时,l=R
(4)性:E=Blv中的速度v是相磁场的速度,若磁场也运动,应注意速度间的关系.
2.导体转动切割磁感线
当导体棒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绕其一端为轴,以角速度匀速转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 = Bl2,如图所示.
【例2】(12分)金属杆MN和PQ间距为l,MP间接有电阻R,磁场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金属棒AB长为2l,由图示位置以A为轴,以角速度匀速转过90(顺时针).求该过程中(电阻不计):
(1)R上的最大电功率.
(2)R的电量.
【详解】AB转动切割磁感线,且切割长度由l增至2l以后AB离开MN,电路断开. (2分)
(1)当B端恰至MN上时,E最大.
三、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
【例3】(2010北京高考)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1和L2分别串联带铁芯的电感线圈L和滑动变阻器R.闭合开关S后,R,使L1和L2发光的亮度一样,此时流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为I.然后,断开S.若t时刻再闭合S,则在t前后的一小段内,反映流过L1的电流i1、流过L2的电流i2随t的图象是( )
【答案】选B.
【详解】闭合开关S后,R,使两个灯泡L1、L2发光的亮度一样,电流为I,说明RL=R.若t时刻再闭合S,流过电感线圈L和灯泡L1的电流迅速增大,使电感线圈L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了流过L1的电流i1增大,直至到达电流I,故A错误,B;而t时刻再闭合S,流过灯泡L2的电流i2立即电流I,故C、D错误.
【感悟高考真题】
1.(2011北京高考T19)某同学验证断电自感,找来带铁心的线圈L、小灯泡A 、开关S和电池组E,用导线将它们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灯泡发光;再断开开关S,小灯泡仅有不的延时熄灭。虽经多次重复,仍未见老师演示时的小灯泡闪亮,他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你最有小灯泡未闪亮的原因是
A.电源的内阻
B.小灯泡电阻偏大
C.线圈电阻偏大
D.线圈的自感系数
【答案】选C.
【详解】实物连线图画出的电路图,当闭合电键S,电路稳定之后,小灯泡中有稳定的电流 ,电感线圈中有稳定的电流 ,当电键S突然断开时,电流 立即消失,,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流过线圈的电流 突变,而是要流动,于是,电感线圈和小灯泡构成了回路, ,则能观察到小灯泡闪亮一下再熄灭,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小灯泡延时闪亮的就越长.不 的条件,小灯泡只是延时熄灭,不会观察到闪亮一下再熄灭.可见灯泡未闪亮的原因是不 的条件,这是线圈电阻偏大的 偏小。本题选项是C.
2.(2011四川理综T20)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矩形线圈的周期为T,转轴O1O2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电阻为2 .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线圈转过60时的感应电流为1A.那么
A.线圈消耗的电功率为4W
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值为2A
C.任意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 = 4cos
D.任意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 = sin
【答案】选AC.
【详解】线圈垂直于中性面启动,则瞬时表达式可记为 ,代入数据可知 ,得最大值 ,即值 ,功率为 ,瞬时值表达式为 .故A、C,B错误。再 ,则任意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 ,可知D错误.
3.(2011广东理综T15)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的是
A.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D.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答案】选C.
【详解】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 ,可见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A错误;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取决于磁通量的快慢,而与磁通量的大小无关,B错误,C;
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阻碍原磁场的,当原磁场增大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其相反,D错误。
4.(2011福建理综T17)如图,足够长的U型光滑金属导轨平面与面成 角(090),MN与 平行且间距为L,导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棒 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并与两导轨垂直且接触, 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当流过 棒某一横截面的电量为q时,棒的速度大小为 ,则金属棒 在过程中
A.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B.下滑的位移大小为
C.产生的焦耳热为
D.受到的最大安培力大小为
【答案】选B.
【详解】由E=BLV、 、F安=BIL可得棒的速度为V时的安培力为 ,D错;对导体棒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据牛顿运动定律判断可得导体棒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导体棒过程的平均速度大于 ,A错;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棒过程的电量 ,导体棒下滑的位移 ,B对;由能量关系可得过程产生的焦耳热 ,C错,故选B.
5.(2011江苏物理T2)如图所示,固定的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 ,矩形线框与导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一边与导线平行。线框由静止释放,在下落过程中
A.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变
B.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C.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为零
D.线框的机械能增大
【答案】选B.
【详解】线框下落中距离直导线越来越远,磁场越来越弱,但磁场方向不变,磁通量越来越小,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A错B对,线框左边和右边所受安培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上下两边磁场强弱不同安培力大小不同,合力不为零,C错,下落过程中机械能越来越小,D错。
8.(2011江苏物理T5)如图所示,面内有一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阻值为R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t=0时,将开关S由1掷到2。q、i、v和a分别表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棒中的电流、棒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图象的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理解:(1)导体棒电容器放电时可看作电源(2)导体棒因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感应电动势(3)的结果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导体棒两端的电压
【精讲精析】选D.当开关由1掷到2,电容器放电,导体棒因受安培力而向右加速,导体棒向右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容器两端电压和导体棒两端电压相等,电容器的带电量不变,导体棒的速度不变,但不等于零,AC错,导体棒加速度棒中电流为零,B错,D对。
6.(2011江苏物理T6)美国科学家Willard S.Boyle与George E.Smith 因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发明荣获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CCD是将光学量转变成电学量的传感器。下列器件可传感器的有
A.发光二极管 B.热敏电阻 C.霍尔元件 D.干电池
【答案】选BC.
【详解】传感器的原理是将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例如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而,可将温度量转化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霍尔元件可将磁感应强度量转化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而发光二极管干电池都将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选BC.
7、 (2010江苏卷)2、一矩形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先线框的面积不变,将磁感应强度在1 s 内均匀地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接着增大后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在1 s 内,再将线框的面积均匀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两个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比值为
(A) (B)1 (C)2 (D)4
.【答案】B 难度:易 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解析】
,大小相等,选B。
8、 (2010江苏卷)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感L的电阻不计,电阻R的阻值大于灯泡D的阻值,在t=0时刻闭合开关S,一段后,在t=t1时刻断开S,下列表示A、B两点间电压UAB随t的图像中,的是
选B 考查自感和电压图象。 难度:难
【解析】开关闭合时,线圈的自感阻碍作用,可看做电阻,线圈电阻逐渐减小,并联电路电阻逐渐减小。电压 逐渐减小;开关闭合后再断开时,线圈的感应电流与原电流方向相同,回路,灯泡的电流与原来相反,并逐渐减小到0,本题选B。
9、 (2010广东卷)16. 如图5所示,平行导轨间有一矩形的匀强磁场区域,细金属棒PQ沿导轨从MN处匀速运动到M'N'的过程中,棒上感应电动势E随t的图示,的是
答案:A
解析:MN磁场中才切割磁感线,中间过程有感应电动势,选A。
10、 (2010山东卷)21.如图所示,空间两个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 、 为其边界,OO为其对称轴。一导线折成边长为 的正方形闭合回路 ,回路在纸面内以恒定速度 向右运动,当运动到关于OO对称的位置时
A.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为零
B.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为2B
C.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D.回路中 边与 边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同
答案:ACD
解析:右手定则,回来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磁通量、右手定则,安培力,左手定则等知识。
难度:易。
11、 (2010上海物理)19. 如图,一有界区域内,着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方向分别垂直于光滑桌面向下和向上的匀强磁场,磁场宽度均为 ,边长为 的正方形框 的 边紧靠磁场边缘置于桌面上,使线框从静止开始沿 轴正方向匀加速磁场区域,若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能反映线框中感应电流规律的是图
解析:在0- ,电流均匀增大,排除CD.
在 - ,两边感应电流方向相同,大小相加,故电流大。
在 ,因右边离开磁场,一边产生感应电流,故电流小,选A。
本题考查感应电流及图象。
难度:难。
12、 (2010上海物理)21.如图,金属环A用轻绳悬挂,与长直螺线管共轴,并位于其左侧,若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则金属环A将向_____(填左或右)运动,并有_____(填收缩或扩张)趋势。
解析: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原电流磁场方向相反,吸引,则金属环A将向右移动,因磁通量增大,金属环A有收缩趋势。
本题考查楞次定律。难度:易。
13、 (2010浙江卷)19. 半径为r带缺口的刚性金属圆环在纸面上固定放置,在圆环的缺口两端引出两根导线,分别与两块垂直于纸面固定放置的平行金属板连接,两板间距为d,如图(上)所示。有一的磁场垂直于纸面,规定向内为正,规律如图(下)所示。在t=0时刻平板之间中心有一重力不计,电荷量为q的静止微粒,则说法的是
A. 第2秒内上极板为正极
B. 第3秒内上极板为负极
C. 第2秒末微粒回到了原来位置
D. 第3秒末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0.2
答案:A
14、 (2010四川卷)19.图甲所示电路中, 为相同的电流表,C为电容器,电阻 的阻值相同,线圈L的电阻不计。在某段内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内磁场的如图乙所示,则在 内
A.电流表 的示数比 的小
B.电流表 的示数比A3的小
C.电流表 和 的示数相同
D.电流表的示数都不为零
答案:C
【解析】由B-t图像知在t1-t2内,原线圈中磁场先负向减小后正向增大,则副线圈中磁通量是均匀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副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不变,再楞次定则可判断负向较小时和正向增大时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同,则在t1-t2内副线圈中个电流为稳恒电流,A1和A2的示数相同,A3的示数为0,答案C。
【考点模拟演练】
1.(2011福州模拟)如图所示,在x0的区域内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平面(纸面)向里.电阻的矩形线框abcd位于xy平面内,线框的ab边与y轴重合.令线框从t=0时刻起由静止开始沿x轴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取逆时针方向为电流正方向)随t的图线I-t图是下图中的( )
【答案】选D.
【详解】线框匀加速向右运动时,cd边切割磁感线,由右手定则知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负;由E=Blv知,v均匀,电流成线性增大,故D项.
2.(2011江门模拟)如图所示,电路中A、B是完全相同的灯泡,L是一带铁芯的线圈.开关S原来闭合,则开关S断开的瞬间( )
A.L中的电流方向,灯泡B立即熄灭
B.L中的电流方向不变,灯泡B要过一会儿才熄灭
C.L中的电流方向,灯泡A比B熄灭慢
D.L中的电流方向不变,灯泡A比B熄灭慢
【答案】选D.
【详解】当开关S断开时,L与灯泡A组成回路,自感,L中的电流由原来数值逐渐减小,电流方向不变,A灯熄灭要慢;B灯电流瞬间消失,立即熄灭,的选项为D.
3.(2011东城区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动势为E,线圈L的电阻不计.判断的是( )
A.闭合S,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电压为E
B.闭合S,稳定后,电容器的a极板带正电
C.断开S的瞬间,电容器的a极板将带正电
D.断开S的瞬间,电容器的a极板将带负电
【答案】选C.
【详解】由题意及自感规律可知,当开关S闭合且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与线圈L并联,线圈的直流电阻不计,两端电压为零,故A、B错误;断开S的瞬间,由自感规律可知,线圈中要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引起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电流的方向,电容器的.a极板将带正电,故C.
4.如图所示,平行导轨间距为d,一端跨接电阻R,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平行金属导轨所在平面.一根金属棒与导轨成角放置,金属棒与导轨的电阻均不计.当金属棒沿垂直于棒的方向以恒定的速度v在金属导轨上滑行时,电阻R的电流是()
A.BdvR B.BdvsinR
C.BdvcosR D.BdvRsin
【答案】D
【详解】电流应等于感应电动势除以电阻R,问题在于感应电动势应如何计算.能够引起感应电流的电动势是MN间产生的电动势,切割长度应为MN.而MN用已知参数表示应为dsin,切割长度l=dsin.则E=Blv=Bdvsin,I=ER=BdvRsin,选项D.
5.物理实验中,常用叫做冲击电流计的仪器测定电路的电荷量,如图所示,探测线圈与冲击电流计串联后可用来测定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已知线圈匝数为n,面积为S,线圈与冲击电流计组成的回路电阻为R.若将线圈被测匀强磁场中,开始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现把探测线圈翻转180,冲击电流计测出线圈的电荷量为q,
由上述数据可测出被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
A.qR2nS B.qRnS
C.qR2S D.qRS
【答案】A
【详解】由E=nt,I=ER,q=It,得q=nR,当线圈翻转180时,=2BS,故B=qR2nS,故选A.
6.如图 (a)、(b)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和自感线圈L的电阻值都很小,且小于灯A的电阻,接通S,使电路稳定,灯泡A发光,则
()
A.在电路(a)中,断开S后,A将逐渐变暗
B.在电路(a)中,断开S后,A将先变得更亮,然后逐渐变暗
C.在电路(b)中,断开S后,A将逐渐变暗
D.在电路(b)中,断开S后,A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
【答案】AD
【详解】(a)电路中,灯A和线圈L串联,电流相同,断开S时,线圈上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原电流的减小,R、A回路,渐渐变暗.(b)电路中电阻R和灯A串联,灯A的电阻大于线圈L的电阻,电流则小于线圈L中的电流,断开S时,电源不给灯供电,而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减小,R、A回路,灯A中电流比原来大,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选项AD.
7.如图所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间距为d,用导线与一匝数为n的线圈连接.线圈内布有方向向左的匀强磁场.两板间有质量、电荷量为+q的油滴在与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恒力F的作用下恰好平衡状态.则线圈内磁场的情况和磁通量的率分别是()
A.磁场正在,t=3dF2q
B.磁场正在减弱,t=3dF2nq
C.磁场正在减弱,t=3dF2q
D.磁场正在,t=3dF2nq
【答案】B
【详解】本题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平衡及感应电动势两个问题.直流电电容器,,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线圈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带电油滴所受重力竖直向下,恒力F与方向成30斜向右上方,且带电油滴恰好平衡状态,则可知油滴所受电场力方向向左,电容器右极板带正电,由楞次定律可知磁场正在减弱;由带电粒子方向受力平衡可得Fcos 30=nqtd,得t=3dF2nq.
8.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随t的图象分别如图①~④所示,下列关于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论述,的是()
A.图①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恒定不变
B.图②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直不变
C.图③中,回路在0~t1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小于在t1~t2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D.图④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先变小再变大
【答案】BD
【详解】在图①中,t=0,感应电动势为零,故选项A错;在图②中,t为值,故感应电动势不变,选项B;在图③中,0~t1内的t比t1~t2内的t大,选项C错;在图④中,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值先变小、后变大,故选项D对.
9.如右图a是用电流传感器(于电流表,其电阻可以忽略不计)自感的实验电路,图中两个电阻的阻值均为R,L是自感系数足够大的自感线圈,其直流电阻值也为R.图b是某同学画出的在t0时刻开关S切换前后,传感器的电流随的图象.关于图象,下列说法中的是()
b
A.图b中甲是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传感器1的电流随的情况
B.图b中乙是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传感器2的电流随的情况
C.图b中丙是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传感器2的电流随的情况
D.图b中丁是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传感器2的电流随的情况
【答案】 C
【详解】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瞬间,流过自感线圈的电流为零,流过传感器1、2的电流均为E2R;闭合电路稳定后,流过传感器1的电流为2E3R,流过传感器2的电流为E3R;开关断开后,流过传感器1的电流立即变为零,流过传感器2的电流方向相反,从E3R逐渐变为零.由分析可知,选项C.
10.如下图所示,一导线弯成半径为a的半圆形闭合回路.虚线MN右侧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回路所在的平面.回路以速度v向右匀速磁场,直径CD与MN垂直.从D点到达边界开始到C点磁场为止,下列结论的是()
A.感应电流方向
B.CD段直导线不受安培力
C.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m=Bav
D.感应电动势平均值E=12Bav
【答案】C
【详解】楞次定律可判定闭合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变,A项错误;CD段电流方向是D指向C,左手定则可知,CD段受到安培力,且方向竖直向下,B错;当有一半磁场时,产生的感应电流最大,Em=Bav,C对;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t=Bav4,D错.
11.位于竖直平面内的矩形平面导线框abdc,ab长L1=1.0 m,bd长L2=0.5 m,线框的质量m=0.2 kg,电阻R=2 .其下方有一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上、下边界PP和均与ab平行.两边界间距离为H,HL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0 T,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如图27所示,令线框的dc边从离磁场区域上边界PP的距离为h=0.7 m处自由下落.已知线框的dc边磁场以后,ab边到达边界PP之前的某一时刻线框的速度已阶段的最大值.问从线框开始下落,到dc边刚刚到达磁场区域下边界的过程中,磁场作用于线框的安培力所做的总功为多少?(g取10 m/s2)
【答案】-0.8 J
【详解】本题中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和动能,而安培力做的总功使重力势能一转化为电能,电能的多少等于安培力做的功.
依题意,线框的ab边到达磁场边界PP之前的某一时刻线框的速度阶段速度最大值,以v0表示最大速度,则有
E=BL1v0
线框中电流 I=ER=BL1v0R
作用于线框上的安培力 F=BL1I=B2L21v0R
速度最大值条件是 F=mg
v0=mgRB2L21=4 m/s.
dc边向下运动过程中,直至线框的ab边磁场的上边界PP,线框速度v0不变,故从线框自由下落至ab边磁场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L2)+W安=12mv20
W安=12mv20-mg(h+L2)=-0.8 J
ab边磁场后,直到dc边到达磁场区下边界过程中,作用于整个线框的安培力为零,安培力做功也为零,线框只在重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故线框从开始下落到dc边刚到达磁场区域下边界过程中,安培力做的总功即为线框自由下落至ab边磁场过程中安培力所做的功
W安=-0.8 J
负号表示安培力做负功.
12.如右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面内,间距为l,导轨左端连接电阻R.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杆ab垂直放置在导轨上.在杆的右方距杆为d处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对杆施加大小为F、方向平行于导轨的恒力,使杆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杆到达磁场区域时速度为v,之后磁场恰好做匀速运动.不计导轨的电阻,假定导轨与杆之间恒定的阻力.求:
(1)导轨对杆ab的阻力大小Ff;
(2)杆ab中的电流及其方向;
(3)导轨左端所接电阻R的阻值.
【答案】 (1)F-mv22d (2)mv22Bld 方向 ab (3)2B2l2dmv-r
【详解】(1)杆磁场前做匀加速运动,有
F-Ff=ma①
v2=2ad②
解得导轨对杆的阻力
Ff=F-mv22d.③
(2)杆磁场后做匀速运动,有F=Ff+FA④
杆ab所受的安培力
FA=IBl⑤
解得杆ab中的电流
I=mv22Bld⑥
杆中的电流方向自a流向b.⑦
(3)杆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Blv⑧
杆中的感应电流
I=ER+r⑨
解得导轨左端所接电阻阻值
R=2B2l2dmv-r.⑩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6
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将原来的基础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规律强化温习、理顺成纲.
原来在高一和高二期间的学习是对零碎知识的堆积,现在是把头脑中零碎的堆积转化为图书馆藏书式的条目结构,即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一轮复习要对教材进一步地熟悉,对基本内容进一步加深认识,只有熟记于心,才能熟能生巧.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对基础好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加强和加深的过程,对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最好机会.
第一轮的复习虽然是对教材知识的温习,但绝对不是原来课堂内容上的重复,而是理顺各章节的纲领关系,归纳每个部分的处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弄清每个章节需要加深的有哪些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在新高考中是什么样的要求(新《考试说明》没有到位,可按上一年的《考试说明》要求);要了解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本章节内容和其他章节内容的关联;不仅要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而且还要弄清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复习中要备好两个本,一是错题本,二是笔记本.错题本是把做过的`题目,包括在平时的考试和自测中,那些做错的和不会做的题收集起来,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明确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还是自己一时疏忽看错了题,或是计算失误、书写不当等,自己有何感受和启发,并加以评述和记录,以备以后查看;笔记本不仅是课堂笔记,更重要的是将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总结、形成自己所理解的体系,这一过程是将书本由厚读薄的过程,形象地说,就是自己写一本自己看的“书”,自己写的“书”对自己最有用,理解也更深刻,无论什么时候有了新的理解,都及时把它加入本“书”里,最终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7
语文是基础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靠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在第一轮复习阶段,语文是重头戏。那么,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应如何进行呢?
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高考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全面复习的开始,这时考生必须养成一系列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复习、应考打下好的基础。老师建议广大考生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养成以下习惯:
制定计划
高三是繁忙的,为避免顾此失彼,同学们应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科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尤其是对语文这门容易被忽视的学科,更要制定出计划,固定学习的时间,以保证语文学科不成为高考落分学科。
使用工具书
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同学们应该准备《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成语小词典》等工具书。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8
高三第一轮复习按时间大致为:9月至3月初,这一时期为基本能力过关期。
1.认真回顾课本知识:高中三年所有课程
这一阶段的过程主要用于高中三年内所有课程的复习。在这个时候,我希望你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找到你知识遗漏的部分。这个阶段相当漫长。最重要的是学会回到教科书上。无论如何,高考的大部分内容都接近教科书。80%的高考试题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的综合题。如果你掌握了基础,你几乎可以上一所好大学。
因此,在高三初期,我希望学生们能诚实地理解教科书。理解教科书不仅仅是为了记住结论,而是为了通读。也就是说,理科的所有原则都应该澄清,汉语文本中标记的单词和句子的摘录,英语文本至少应该顺利阅读,文学和历史知识的主线和相同类型的知识要素应该学会整理。
注意,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沉浸在问题中,而是先看教科书,然后好做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教科书,然后做问题,在做问题的过程中不允许阅读教科书,不允许正确的答案。会做,不会做必须首先考虑什么内容忘记,哪里想错了,先做后面,等一段时间看不会做,立即看效果打折扣。
2.掌握自己的节奏:提高自学能力,多问
许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所以他们不理解前面的部分,后面的部分被拉下来,学校不能根据学生自己来控制教学节奏。因此,我建议学生必须提高自学能力。如果他们真的跟不上节奏,首先要注意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标记遗漏的教科书部分,或折叠页面,以便及时复习。
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害怕提问。建议学生多问学生,多问老师不懂的问题。最好能找到同等水平的学生,互相约定,互相调查,解释双方对知识点的理解,互相研究问题。
学生在相互交流时掌握的内容比问老师好,因为他们可以在相互交流时带来任何问题,很容易弥补思维的漏洞。
3.正确处理作业和练习
在处理作业时,不要敲题目,记住两个原则:
第一,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如果第一次做不到或者做错了,先放弃,但是要保留这个问题,每天抽1~2分钟看看这种做不到的问题,不管是看课本还是听老师讲解,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问题怎么做,然后再做,把这类问题留好。
2、我们应该加强互动。它不仅是与学生的互动,也是与教科书的互动。完成作业后,不要看正确的答案。第二天和同学交流困难,或者第二天看别人怎么做,然后问他怎么想。如果你不善于问你的同学,至少等到第二天再看课本或答案。
无论是对是错,在阅读答案或正确答案的过程中,试着回顾我当时的想法和与他人的区别。这样,虽然你当时没有得到答案,但你在做问题时留下了问题和更多的时间来讨论你的想法。
当你基本上理解一章时,你必须定期复习。例如,一周后,翻阅教科书,本周你学到了什么,然后限制你的时间做几个问题来验证你真正理解的内容。通过这样的练习,它比做很多问题要好得多。
4.利用每次考试做三件事
在处理考试时,你应该认同自己。分数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到的分数和你得不到的分数。毕竟,这不是高考。目前的分数没有意义。
你只需要做三件事:
第一,根据你获得的分数,整理你当前的知识和问题。
第二,根据你丢的分数,马上回到课本,看完课本再做。
三、拿着试卷问自己,当时做对的题是怎么想的,当时不会的题是怎么想的,现在能做的题和当时不能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5.努力很重要。不要盲目努力。
很多人认为高中三年级有一年,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学习,你的成绩就会提高。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考试不是你一厢情愿的努力。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几秒钟就能认出来,有些人几天就很难理解。差距是什么?
去年我有一个学生,其他科目都很好,英语很差,大约40分,所以我重复了一遍,花了整整一个学期学习英语。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仍然得了60分,其他科目的成绩也下降了。所以他找到了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我问他你是怎么复习英语的。他说,每天做疯狂的问题,遇到不能复制的单词,但没有效果啊。
最后,我建议他先不要做题,先把课本读熟,不要在意课本上你还是看不懂的单词,先画出来。读完两遍,想想课本全文的大致意思,然后自己推这些词的意思,然后查中文翻译,再读一遍。开始读课文很尴尬,一天训练一篇,读几篇,读得顺利,一天读3~5篇。读完课文后,再做题。一个月后,他在英语考试中得了110多分。
他又问我,他说他现在会读教科书,但语法和句子结构还不够。我问他,当你看到这个问题时,你会第一次考虑这个问题的语法吗?他说,语法基本上不知道,看到问题的感觉,觉得答案很顺利,是的。
我说,你为什么要学什么语法?高考会问你,这句话用什么语法?为什么要用英语?它是用来交流的。不管他说什么句子,你只需要弄清楚意思。考试时,这句话的整体意思可以准确表达,不就结束了吗?后来,我告诉他英语的客观思维和意义准确性原则,以及如何根据问题找到有效的信息和其他技能。最后,英语不需要太多的时间,高考最终得了138分。
这个案例只是解释。方法很重要,从问题的角度来看也很重要。这位同学认为他做题最大的障碍就是不懂单词,希望在做题的过程中彻底理解英语单词。其实他的出发点根本不对。英语是一种交际语言,美国文盲可以说得很滑,他们知道单词吗?不认识。会犯语法错误吗?不会。他们懂句子结构分析吗?不懂。但不影响他们的沟通,说得很标准,很规范。
然后我们直接从英语的实用角度学习英语,通过阅读文本,猜测句子的意思,即使你不知道考试这个问题调查你什么,但你毕竟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来做。这是不同的观点,导致不同的学习考试方法,当你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是你突破的时候。当你仍然死记硬背,盲目地做问题时,那就是你停滞不前的时候。
有人问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方法是什么?这个话题并不难。简单地说,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应该善于思考,每次看问题(注意问题不是问题),问自己,为什么这个问题要这样做,准备调查我什么?如果我是一个问题,我能让这个问题更混蛋吗?通过这样思考,你会逐渐理解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然后看到新的问题,你也可以平静地处理它。
至于方法,有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这些都是方法。例如,根据英语用于交流的表达习惯和语义的准确原则,提问是一种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英语完形填空中,所有关联词和转折词都必须有暗示,这也是一种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多项选择题中,我们可以完全忽略中间过程,只得出结论。有很多方法。
如果数学关于值的范围,我们可以根据选项取特殊值进行验证。例如,对于文学和历史(甚至生物学)的选择题,我们可以从汉语阅读理解的角度分析最佳答案,即使有些知识点被遗漏了。
在日常学习中,定期总结,总结等,只要适合自己,就是一个好方法。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9
第一章集合(1课时模拟考试一次)
1、集合概念和集合运算
2、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方案
3、简易逻辑
第二章函数(4课时模拟考试一次)
1、函数的概念和表达方法
2、函数的分析和定义域,函数的值域
3、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4、反函数
5、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6、二次函数和方程的根
7、函数的最大值
8、函数图像
9、函数综合应用
第三章数列(3课时模拟考试一次)
1、数列的相关概念
2、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4、等差和等比数列
5、数列求和
6、数列的应用
第四章三角函数(2课时模拟考试一次)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诱导公式
3、三角函数的两角和差异
4、三角函数图像
5、三角函数的性质
6、已知三角函数值
7、解三角形
8、三角形中的相关问题
第五章平面向量(1课时模拟考试1次)
1、运算向量和向量
2、平面向量坐标运算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运算
4、线段的定比分点和图像的平移
5、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不等式(1天模拟考试一次)
1、解决绝对值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2、性质不等式
3、不等式证明
4、不等式解法例
5、不等式应用
第七章直线和圆方程(1课时模拟考试一次)
1、直线方程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简单的线性规划曲线与方程
4、圆的方程
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2课时模拟考试一次)
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3、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第九章三维几何初步(3课时模拟考试一次)
1、空间几何体
2、点、线、位置关系
第十章排列、组合、二项定理(1课时模拟考试一次)
1、两个计数原理
2、排列、组合
三、二项定理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概率与统计(2课时模拟考试一次)
1、随机事件的概率
2、互斥事件有概率
3、同时发生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4、抽样方法
第十二章导数及其应用(2课时模拟考试一次)
1、导数的概念和操作
2、导数的应用
【复习策略】
1、理解大纲,把握复习方向
(1)全面复习,突出重点内容
20xx年高考,能力理念、数学思想、倡导理性思维的基本指导思想不会改变,高考命题不会过分追求知识覆盖率,所以教学应密切关注新大纲,特别关注三个基础,综合复习,突出高中数学的关键内容和主要知识。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有:函数与导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分析几何、不等式排列、组合与概率、概率与统计等。
(2)加强新旧对比整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高考新内容的难度逐渐增加。例如,向量和导数已经从解决问题的'辅助地位上升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工具。高考倡导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复习要特别注意新内容与传统内容的交汇点
2、求精务实,提高课堂效率
(1)回归教材,抓好基础落实
基础知识复习,以教科书为基础,根据考试知识的说明,巩固基础,以章节为单位,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加强知识的垂直和水平联系,重点是网络和整合知识点,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最熟悉,最友好。为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高考试题来自教科书,高于教科书,有些是教科书主题经过加工和改造,结合嫁接,有些甚至是原始问题。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中低档题的直接来源,是解题能力的增长点。因此,数学复习应以教科书为基础,以其他材料为辅助材料。
(2)注重规范,力求颗粒归仓
网上阅卷对考生的答题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填空要求:数值准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数)最简单;答题要求:语言简洁、字迹工整、规范完整。考生回答常见问题:如立几论证中的跳跃、代数论证中的以图代证、缺乏必要的文本解释、忽视分类讨论、讨论遗漏或重复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弱点。
(3)加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差,苗千里,会但不对,对而不全,计算能力弱,计算合理性不足,这些都发生在考试中,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积极寻求合理、简单的计算方法;通常培训建立问题不多,做好的概念。
(4)全面把握,培养综合能力
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眼,局部开始,重点突破,逐步深化原则,如分析几何、函数、数列、不等式等综合问题,逐一分散难点。适度关注创新题。高考数学考试学生的能力,必然会设计一定的创新问题,以增加试题的区别,通常学习注重数学建模、直觉思维能力、合理推理能力、战略创造能力的培养。一些最后一道题往往要求考生具备多角度、多方向探索、发现、研究、创新的能力,对学生的个性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的确,压轴题得高分难,但还是有机会得基础分的。
【复习措施】
1、加强备课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备课准备小组的成员应该思考和努力。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课程准备,共同研究寻找对策,加强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精心筛选各种高考信息。
2、要做好强化训练,首先要选择试题,以中低档题为基础,不能盲目提高,追求一次到位,建造空中楼阁。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滚动,要求学生及时、到位地进行批改、评价,反思误解原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除了正常的试卷分析外,我们还应分析每次考试和实践中学生知识点的分数,分析学生的分数是否发生了变化和改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练习和评论,让学生一一突破能得分的题型。有目的地解决学生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3、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强调标准答题。
4、加强对应试心理的指导。为学生减压,打开心灵之窗,让他们保持最佳状态。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法
1、要狠抓基础、紧抓教材。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要围绕教材,展开复习。
2、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中心就是主干,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3、是要形成两个习惯。一个是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4、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
地理一轮复习教师需做哪些工作?
1、钻研考纲和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做到: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注重总结。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分析。
2、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要对近五年的新课标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
3、保证教学质量
备课要把握高考方向、全面了解学生需求,最好是开展集体备课,这样能集思广益,让备课效果达到最佳;上课要帮助学生提升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课后要反思得失,并形成文字记录;听课要认真,从其他地理老师身上汲取营养、取长补短。
4、精选、精练、精评
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怎么样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好的题目,掌握最多的知识,往往成了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做到题目要精选,课堂要精练,课后要精评。
总之,整个高三阶段地理学习,一轮复习是关键,如果能在一轮复习中打好基础,那么,接下来的二轮、三轮复习就会非常的轻松,反之,知识不系统、基础不牢固,后面学起来也非常的吃力,所以,一轮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后阶段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经验总结
1、重视基础: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
2、重视图形: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做到心中有图。不仅能够理解记忆重要的图表规律,并且最薄弱的区域知识在读、填、练的过程中一一落实。
3、重视答题: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4、重视错题:建立错题集,培养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错题是最好的老师”,错题集能让学生克服思维缺陷,优化思维习惯。
5、重视计算:训练和培养地理计算能力,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
地理一轮复习注意事项
一轮复习中,很多同学容易进入学习误区,从而影响学习效率,下面就是六个常见的一轮学习误区:
1、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好高骛远。
2、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
3、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
4、零敲碎打,死记硬背。
5、题海战术,追求数量。
6、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法
1、要狠抓基础、紧抓教材。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要围绕教材,展开复习。
2、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中心就是主干,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3、是要形成两个习惯。一个是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4、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高考形势,吃透“双纲”精神,搞好知识点全面复习。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以全面育人为指针,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二、教学目标
1、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力争做到小块不丢分,大块得高分。
2、全面提高语文成绩,力争2012年高考语文学科位次在锦州市普高前列。
3、培育优秀生,提高语文学科及格率及平均分。力争语文成绩均分不低于99分。
三、具体安排
1、编制教学进度计划表(见下方)
“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编制教学进度,不致于“盲人走黑路”。教学进度要突出讲授与复习的有机结合,重点与难点的合理分配。坚持“三条腿”(专题、作文、阅读)走路。基本能力要求(比如字体、卷面、规范化等)贯串其中;以练为主,讲练结合。一般若无特殊情况出现,各任课教师要按进度表进行教学。
一轮复习时间:寒假补课——1月底
2012—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语文第一轮教学进度计划
8.8----8.101.解读2011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8.11---8.202.辨析并修改病句
8.21---8.30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9.01---9.154.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9.16---9.30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10.1---10.10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10.11---10.30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1.01---11.028.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应考要点
11.03---11.209.掌握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11.21---11.2510.掌握文言句式的几种情况
11.26---11.3011.掌握常见120个文言实词
12.01---12.0512.掌握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2.06---12.1013.正确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
12.11---12.0614.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
12.07---12.1015.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2.11---12.1516.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
12.16---12.2017.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12.21---12.2518.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12.26---12.3019.鉴赏诗歌的语言
1.1---1.1020.实用类文本阅读
1.11---1.2021.小说阅读
1.21---1.2522.散文阅读
1.26---1.2823.高考作文讲解及训练
1.29---1.3024.高考作文得分技巧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2
一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确立一轮复习教学指导原则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了稳中求改,稳中创新的原则,20xx年高考是我区实行新课改后的第八年高考,八年来的高考试题不但坚持了考查全面,比例适当,布局合理的特点,也突出体现了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一举措,更加注重考生进入高校学习所需的基本素养,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在教学中的关注和重视。
今年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都有把关题,20题、21题起点高难度大。 通过对20xx年、20xx年和前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预计20xx年考题难度会会保持20xx年的难度,试卷仍会在前三年命题的基础上,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并兼顾数学基础,思想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等多方面考察,选材多样化,宽角度,多视点的考察数学的基本素养。基于此,20xx年的高三第一轮复习我们确立贴纲扣本,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重点掌握通性通法,以强化训练中档题为主,在我校的考生对于平面解析几何及导数大题很难应付,故不在复习重点范围。
二 具体措施
1 抓纲扣本,注重三基,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第一轮复习总体指导思想,我们确立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复习,以课本为主,同时借助资料,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把各节知识点进行整理,各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表,填空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根本。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考题就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复习中我们以《学案一点通》为蓝本,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能,加强知识点覆盖的同时注意知识的综合。
本阶段的复习提倡学生背数学,对于基本知识点,重要题型和结论,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让学生树立记死才能用活死去活来的复习观。
2 抓反思教学,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
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解的题目并不少,但是不少的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高却较为缓慢,应变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解题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其然的地步,缺乏知其所以然的精辟分析和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总结,对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在方法上进行解题反思的指导;另一方面,多数学生课后解题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追求量的积累,缺乏解题反思的习惯,因而对解题过程的认识仍处于感性阶段,没有促成质的转变。文科学生数学题做得少,体会浅,应加强每天做数学题,必须保证在世间的分配上比例应多于其他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进行反思教学,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引向理性。
(1)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想。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学生的解答往往呈多样化,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并通过反思加以提炼,以领悟各学科思想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是培养思维多样性的一种重要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同种解法的展开、比较、反思,能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对该学科的思想方法有不同程度的领悟,从而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反思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题多变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一题多变的提问主要在习题课中进行。在数学学科中通过模型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相互转换等变式,一题多变的系列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发散,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还能将形似神不似的题目并列在一起比较,求同存异,还能培养学生条件转换,设问置疑、探究因果、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能避免学生盲目做大量的练习而效果差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反思多题归一,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因为学生掌握了整个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及基本的解题方法,所以在对问题的解决中往往会从多个角度加以思考,呈现思维的发散性,放开无法收拢理顺现象。为引导思维的收敛,在复习时,要将很多例题有目的串联起来,编成一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多题一解进行反思,可提高学生的'化归能力,使零碎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会解题的通则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和思维的系统性,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大大增强解题策略的选择与判断。
3 抓规范性的落实,渗透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学科能力
不重视数学的阅读理解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由于字体潦草、卷面杂乱无章、布局混乱、步骤不完整、因平时缺乏认真态度而计算出错等等问题在如今的高考中已经成为失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在今年的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一定严格要求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题习惯,例如,认真仔细阅读题目,规范解题格式,主动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等,力争培养出学生会做,能得满分的良好习惯。课上不仅要听懂更重要的要理解好,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数学。那么高中数学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要靠着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
4 实施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优中更优文科学生基础差,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类同学都有收获,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提高。为了让优秀学生吃饱吃好,快班老师在讲课中既要重视基础,也要适当拓展加深。
高三级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3
一.复习建议
(一)如何夯实“三基”。
由高考的性质决定,高考复习中,既要高度重视基础,又要着重对学生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而确定以夯实“三基”为根本,强化训练为手段、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复习指导思想。明确复习指导思想,增强复习行为的自觉性、目的性,提高复习效率。下面为论述方便分门别类,实际上复习自始至终是一个整体,应有全局观。
1. 重视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并结合对近年高考题的认真分析,深化对高考题的认识。高中数学总复习是策略性高,针对性强的一项工作。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不超纲,同时,从精神实质上领悟《考试说明》,具体说来是:
(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
(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再结合近年,特别是今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和学习领会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试题的分析报告,您会有所体会并认同如下策略:重视教材,狠抓基础是根本;立足中低档,降低重心是策略;过程中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是核心。
2. 重视课本,狠抓基础,建构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共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汇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的高效认知结构。如面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础、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3.精选题、练得法、引得当、讲到位。夯实“三基”与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解题训练,因而在复习的全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选题恰当、训练科学、引伸创新、讲解到位。
(1)精选题,练得法。我们在选题的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等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锤练“三基”。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在动态中训练了“三基”,真正使学生做到 “解一题,会一类”。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在师生共做的情况下,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是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一些有益的“思维块”。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还应注意针对学生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2)引得当。题目源于课本是近年来高考题的又一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教材,如变换课本中例习题的背景、改变图形位置、增减题设或结论等,达到深化“三基”、培养能力的目的。要引得当,我们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典型题的作用,同时深化推广或变式变形以及引伸创新。
(3)讲到位。复习中就要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融会贯通前后知识的联系,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思想和方法。要讲到位,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揭示暴露如何想?怎样做?谈“来龙去脉”,在谈思维的过程中,还应重视通性通法。
(二)基本复习方法建议
1.复习、梳理、建构知识系统
高考数学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是以整体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为前提的。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评价组《全国普通高考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明确指出:“试题注意数学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加强数学各分支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考查。……要求考生把数学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掌握,而不机械地分为几块。这个特点不但在解答题中突出,而且有选择题中也有所体现。”传统的数学总复习是将各章划分为若干课时,一个课时一个中心议题。这种做法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其不足也是很明显的:第一,它将完整的知识结构切碎了、拆散了,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它受制于各个课时的长度,而各个议题的容量并不都是相等的,那么在复习中势必将短的拉长,将长的截短,难以做到重点突出;第三,它每课时都要追求“高潮”,可是这些高潮与高考的要求又不尽吻合,因而造成教学的浪费;第四,每个课时都要配置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而事实上有的议题并不需要设置解答题;第五,它受每个课时的制约,综合运用各部分知识的空间较狭窄。
以章为一个单元,先在学生复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串讲梳理,从而建构既以本章为主线又广涉有关各章的知识网络系统,其次让学生进行客观性题目的练习,再讲练主观性题目。这样的做法可以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自由驰骋,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驾驭知识的能力,它不受每个课时的约束,从全章考虑进行统筹安排,更便于重点、热点的强化,难点的突破,而且做到经济实惠,可取得最大的复习效益。
2.复习课的讲授更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有人认为数学复习课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而无法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只得采用“大容量、快节奏”的方式,似乎一切数学原则到了这时都无须遵循也无法遵循了,殊不知,为了高效率地完成总复习的繁重任务,更应该讲究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这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 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题目其解法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2)趣浓情深,提高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我们不能依靠高考的重压及学生强烈的升学欲望来驱使学生去解数学题。在总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象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象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3)不依靠题海取胜,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数学教师采取题海战术、猜题押题等手段来应付升学考试,其结果是步入了“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应该控制总题量,不依靠题海取胜。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①对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保证有相当数量的这类题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谓“新题”、“热题”。传统的'好题,包括课本上的一些例、习题应成为我们的保留节目。陈题新解、熟题重温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
②控制题目的难度,在“稳”、“实”上狠下功夫, 那些只有运用“特技”才能解决的“偏、怪、奇”的题,坚决摒弃。
(4)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总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照顾一般,突出重点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②贵在方法,重在思维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③分类化归,集中讲评。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
(三)分阶段规划,全面做好复习安排,加强训练
就全面复习而言,目的是系统整理知识,查漏补缺,优化知识结构。这一过程应牢牢抓住以下几点:①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实质性理解;②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和初步应用;③公式、定理的正逆推导运用,抓好相互的联系、变形和巧用。
经过全面复习这一阶段的努力,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①按大纲要求理解或掌握概念;②能理解或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定理证明;③能熟练解答课本上的例题、习题;④能简要说出各单元题目类型及主要解法;⑤形成系统知识的合理结构和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这一阶段的直接效益是会考得优,其根本目的是为数学素质的提高准备物质基础。认真做好全面复习,才谈得上灵活性和综合性,才能适应高考踩分点多、覆盖面广的特点。这一阶段复习的基本方法是从大到小、先粗后细,把教学中分割讲授的知识单点、知识片断组织合成知识链、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使之各科内容综合化;基础知识体系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这当中,辅以图线、表格、口诀等已被证明是有益的,“习题化”的复习技术亦被证明是成功的,如,基本内容填空,基本概念判断,基本公式串联,基本运算选择。
二.复习时间安排建议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7月初——7月中旬 集合简易逻辑、
7月中旬——8月下旬 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8月下旬——9月中旬三角函数
9月中旬——9月底 平面向量、数列
10月初——10月底不等式
10月初——11月中旬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
11月中旬---12月中旬 立体几何
12月中旬——12月底 排列组合、概率
12月底——1月底 统计、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与期望及方差
2月初——2月底 选修部分(4—4、4-5内容)
三其它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夯实解题基本功。高考复习的一个基本点是夯实解题基本功,而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片面做法是,只抓解题的知识因素,其实,解题的效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有:解题的知识因素、能力因素、经验因素、非智力因素。学生在答卷中除了知识性错误之外,还有逻辑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
2.突破一个“老大难”问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会而不对”是拿到一道题目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 对而不全”是思想大体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缺欠重大步骤,中间某一步逻辑点过不去;或遗漏某一极端情况,讨论不够完备;或是潜在假设;或是以偏概全等,这个老大难问题应该认真重视,并综合治理加以解决。
3.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1)速度。考试的时间紧,是争分夺秒,复习一定要有速度意识,加强速度训练,用时多即使对了也是“潜在丢分”,要避免“小题大做”。
(2)计算。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虽近年试题计算量略有降低,但并未削弱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运算要熟练、准确,运算要简捷、迅速,运算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
(3)表达。在以中低档题为主体的高考中,获得正 确的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变得重要了。因此,复习中要有书写要求,模拟考试后要求交“满分卷”。
四、周考及月考制卷人安排(循环进行)
按班级顺序进行。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4
1.夯实解题基本功。
高考复习的一个基本点是夯实解题基本功,解题的效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有:解题的知识因素、能力因素、经验因素、非智力因素。学生在答卷中除了知识性错误之外,还有逻辑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
2.突破一个老大难问题。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会而不对是拿到一道题目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对而不全是思想大体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缺欠重大步骤,中间某一步逻辑点过不去;或遗漏某一极端情况,讨论不够完备;或是潜在假设;或是以偏概全等,这个老大难问题应该认真重视,并综合治理加以解决。
3.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1)速度。考试的时间紧,是争分夺秒,复习一定要有速度意识,加强速度训练,用时多即使对了也是潜在丢分,要避免小题大做。
(2)计算。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虽近年试题计算量略有降低,但并未削弱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运算要熟练、准确,运算要简捷、迅速,运算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
(3)表达。在以中低档题为主体的高考中,获得正确的.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变得重要了,因此,复习中要有书写要求,模拟考试后要求交满分卷。
4.结合实际,了解学生,注重学困生的辅导,分类指导。
高考复习要结合高考的实际,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实行综合指导。可能有的学生应专攻薄弱环节,而另一些学生则应扬长避短。了解学生要加强量的分析,建立档案。了解学生,才有利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对于好的学生,重在提高;对于差的学生,重在补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高。
5.要把提高数学能力与培养数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
因为它是基本能力的高层次的反映,而这又需要从运算准确、表达清楚、推理严密等基本功的强化着手,通过严格训练学生从审题、解答到反思,独立完成解题全过程来实现。复习的重点应放在研究、研讨上,而不是灌输,重在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悟性,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提高。
6.坚持面向中等生,重视中低档题的基本方针。
重视基础,立足双基,着眼于能力的提高。随着高校招生并轨政策的实施,分数线下降,踩线生边缘生的界定也随之变化,在一般学校中,中等程度的学生都应该划归此列,中等生的提高意味着上线率的提高,对此应引起充分注意。同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整体优势,对总分高、而数学较差的学生应采取相应措施。
7.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
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提高学生面对高考的心理应变能力。还应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应试的一些基本策略和临场发挥的技巧、经验,要加强考试的常规要求训练。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10-17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09-30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10-18
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07-01
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通用]10-10
高三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计划范例【2篇】10-16
高考的复习计划11-19
高考复习计划01-20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