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附加题专题复习
教学目的:
1.掌握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与鉴赏的内容和方法
2.从文本具体内容出发,掌握定向分析推理的方法,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与鉴赏教案(文科附加题专题复习)。
学情分析:学生答题的失误很多:
1.随便摘抄词语,或随意乱贴标签,缺少概括。
2."分析题"拘泥原文,不知变通,答非所问。
3.抛弃材料,相当然,分析如无根浮萍。
教材分析:
一、走进考点
《考试说明》要求:对提供的文本材料要点作归纳,对所论问题作分析,并就艺术性作鉴赏。
此类题目选择的语段学科类型不唯一,可能是科学类的,可能是文学类的
【归纳】主要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概括要点。
【分析】分析是"思考",而不仅仅是"概括",重在延伸。即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定向概括和分析推理,分析解决方法,提出建议,语言简洁,针对性强。可能涉及其他学科和社会常识。分析时要联系文本内外,掌握好适当的分寸。还要注意回答的问题有的有字数限制。
【鉴赏】虽然出现在《考试说明》的要求之中,但在试题示例上却并没有出现,这可能是因为鉴赏的考查主要应出现在前面的文学作品和古代诗词的考查之中,这里不必重复。
二、点击高考
0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7题。
留存至今的古镇,是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古镇大多有独特的建筑风貌、街巷格局和有关的民间传说。古镇保留了旧时代的生活痕迹,徜徉在古镇老街,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古镇延续着的城乡商品交流,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一环。古镇往往是中国文化主要的传承所在,也是文人荟萃之地。古代著名书院和藏书楼大都位于宁静又不失文化氛围的集镇,许多著名学者文人也都生长在古镇的小巷中,名人故里成了世人瞻仰的胜地。中国民俗文化保留最多、展示最集中之地,也是介于城乡之间的集镇。古镇上逢年过节的祭祀,庙会和迎神赛灯的游行,婚丧喜事的筵宴,都反映了民俗传统的绵延赓续。//(古镇的文化特征)随着人口增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一些古镇在改造中填河扩路,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有的为了大造商业街,扩建名人故居,而把居民搬迁一空;有的过度开发旅游,甚至建起了大型游乐场。这就造成一些古镇特有的情韵不复存在。//(古镇如今的情况)
1.从材料看,古镇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答案】有历史建筑("独特的.建筑风貌"、独特的建筑格局),城乡商品交流之地(城乡经济交流场所、城乡商品交流中心),文人遗迹(出过许多文人学者、有文化遗存、有"书院和藏书楼"),保留了民俗(有祭祀、庙会等民俗)。
2.结合材料,说说应当如何保护古镇。(9分)
【答案】要珍惜文化遗产,保留古镇原有的建筑风貌(不能改变建筑格局);保留古镇的居住功能(另建新镇,安置新增人口);修复名人故居宜修旧如旧;有序地适度发展旅游(防止过度商业化)。
学生答案:
1、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独特的建筑风貌;保留了旧时代的生活痕迹;延续着城乡商品交流;文人荟萃之地。
2、具有独特古镇景色和传说;给人以一种思古幽情;古镇构成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一环;是许多名人的故里;传承了中国文化和民俗传统;
3、减少现代化住宅小区建设;保护古镇特有的情韵;商业街扩建另选地址。
4、保护河道,不应扩路;保护居民的住宅,不应建设新住宅;适度开发旅游;
存在问题:
1、要点不全、答案交叉,表现出信息点找不全、找不准的情况。答案互相包含。
2、随意摘抄、缺少归纳,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只是简单地摘录了文段中的似是而非的语句,导致看似合乎问题的要求,却并不准确,让阅卷老师看后,就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教案《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与鉴赏教案(文科附加题专题复习)》。当然这种"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式的回答,也并不是完全错误的,但是要想得分却很困难,令人只有叹息了。
3、拘泥原文,表意模糊。第二题题干要求是如何保护古镇,回答时应围绕"保护"来回答,应该根据材料中古镇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向思考,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举措。
【题型特点】
说明性语段:①对象有何特点②如何应对说明对象的现实问题,如何看待说明对象。
【解题思路】
解读试题,明确阅读要点。
(1)注意文段特点,分清层次
说明性语段:对象+特征/对象+特征+现实问题及措施
例:08江苏高考题段落中,分为两个层次:"随着人口增长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之前是一个层次,从"随着人口增长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往后又是一个层次,前者正面说明古镇的特点,后者指出古镇的存在危机。两道试题就围绕这两个层次进行巧妙的设问。
得出:①古镇特点②如何保护古镇
(2)前后联系,上下对照,反向思考
例:
古镇的特点,在第一个层次中完全可以找出来,可以从"独特的建筑风貌、街巷格局和有关的民间传说""保留了旧时代的生活痕迹,延续着的城乡商品交流""中国文化主要的传承所在,也是文人荟萃之地""反映了民俗传统的绵延赓续"这些语句中概括。
保护古镇的措施,是针对古镇的存在危机而言的。就第二个层次来看,有这样一些危机危机:"一些古镇…"指出古镇被随意"改造","有的为了…"指出名人故居被随意扩建、居民被赶走,"有的过度…"则指出古镇被过度开发。总的说来
如今的情况是:人口增多、事业发展,一些古镇建设住宅小区,建设商业街、扩建名人故居、过度开发旅游业等,填河扩路、搬迁居民、建设大型游乐场等,使得古镇没有了情韵。
针对这样的危机,保护措施就有相应的四点:保留原有建筑风貌,适度修复名人故居,保留古镇的居住功能,有序适度开发旅游、游乐项目。
【参考答案】
1.从材料看,古镇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答案】有历史建筑("独特的建筑风貌"、独特的建筑格局),城乡商品交流之地(城乡经济交流场所、城乡商品交流中心),文人遗迹(出过许多文人学者、有文化遗存、有"书院和藏书楼"),保留了民俗(有祭祀、庙会等民俗)。
2.结合材料,说说应当如何保护古镇。(9分)
【答案】要珍惜文化遗产,保留古镇原有的建筑风貌(不能改变建筑格局);保留古镇的居住功能(另建新镇,安置新增人口);修复名人故居宜修旧如旧;有序地适度发展旅游(防止过度商业化)。
小结:
【启示1】分析文本材料的层次,从而对相关层次内容的要点进行概括性提取。
【启示2】善于在材料中寻找同类项,善于在材料中提取公因式。
【启示3】归纳出的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解决对策基本呈对应关系,这是解答分析题的思路。
【启示4】分析文本材料,要注意联系有关的背景,甚至要有前瞻性。
三、【例题演示】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15分)
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错:答非所问,是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的原因),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错:答非所问,是导致粮食需求增加的原因),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错:答非所问,是导致国际市场粮价上涨的原因),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正确答案),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错:答非所问,十年来主要农产品价格水平情况),稻谷、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等成本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食品价格上涨也有市场周期性调节的因素,例如去年同期国内猪肉价格非常低,影响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因此,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
【参考答案】
1.归纳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6分,不超过30个字)
1.(1)国际市场价格上涨;(2)成本推动;(3)市场周期调节失衡。
2.你认为解决食品价格上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9分,不超过40个字)
(1)加强粮食的储备和进出口调节;(2)发展生产,保障食品供给;(3)作好市场调研,及时调节供求关系。
【题型特点】
议论性语段:①观点(问题)是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此现象有何表现②解决的措施
【解题思路】
【文段特点】
一.议论性语段:观点+论据/问题+表现+措施
问题是食品价格上涨
【答案】
1.(1)国际市场价格上涨;(2)成本推动;(3)市场周期调节失衡。
【分析】本段分三个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意思,难度不大。审题,提干要求归纳食品价格,这里的食品价格指我国的食品价格,像第一层中,貌似答案的句子很多: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等,要仔细辨别、准确获取命题需要的有效信息。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反向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2.(1)加强粮食的储备和进出口调节;(2)发展生产,保障食品供给;(3)作好市场调研,及时调节供求关系。
四、对症下药
归纳题要点:
1.细淘真金,去芜存精:分析文本材料的层次,从而对相关层次内容的要点进行概括性提取。
一看标点,如句号、分号、冒号、顿号;
二看标志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究其原因因此、综上所述、从某种角度看、首先其次再者另外此外、与此同时、但是、只有才能、既又也还、导致了、这表明、说明对象类词语"。
2.逐点梳理,合并同类:善于在材料中寻找同类项,善于在材料中提取公因式。
3.前后联系,上下对照。
分析题要点:
1.要有文本意识。分析的依据是材料,不能天马行空,毫无约束。归纳出的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解决对策基本呈对应关系。
2.要有分析意识。明确分析的对象,找到切分的角度,注意表层和深层的意思,看到事物的现状和趋势,有时提出的对策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