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八佰》观后感

《八佰》观后感

时间:2024-10-21 18:32:1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八佰》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八佰》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八佰》观后感

关于《八佰》观后感1

  最近上映的电影《八佰》引发了热议,看过的同学有的说很血腥;有的同学说故事很深刻,引人深思。

  《八佰》讲述的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这就是电影片名的由来。“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四行仓库大战一场,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的故事。

  电影中一些场景令人难忘,比如日军在我方仓库墙壁上安装炸药包时,战士们自行背上炸药包往有日军的`地方跳,每一位跳下去的战士大喊着自己的家乡和名字,和敌人同归于尽。还有战士们为了护旗,倒下了一批又一批,临死前都紧紧地护住旗子,直到最后一刻战士们仍然坚守着,最后旗子依然在楼顶飘扬,我被战士们那坚持不懈地毅力所震撼了。

  影院里的人们都被战士们感动地哭了,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生活在和平年代,都是这些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走出影院,妈妈问我:“这部电影可怕吗?”我摇了摇头,比起可怕更多的是感动。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谢团才说的话:“我们不只是在抵抗日本人,而是在告诉全世界的人,中国人还在,中华民族还没有亡!”现在我们中华人民已经崛起了,国家也变得昌盛了起来。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他们那坚守的精神,这一种精神我们要永久地铭记。

关于《八佰》观后感2

  这天,我看了一部令人感动的抗日电影《八佰》。看后,我被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誓死护国的壮举所深深感动。

  电影讲述的是:19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东北、华北依次沦陷,上海也即将沦陷,蒋介石的军队撤出上海,留下八十八师希望得到国际的支持。小湖北和他的哥哥、叔叔本是一个军队的军人,被日军冲散。来到背靠租界的四行仓库,却意外被正在巡逻的.八十八师的团长谢晋元抓了个正着,误以为是逃兵,和他的哥哥在仓库里经过了种.种磨难下渐渐成长为英勇的战士。后来,小湖北的哥哥因为扫射日军的飞机而受了重伤,抢救无效死亡。小湖北也因掩护众兵将牺牲。

  看电影的时候,我时不时就会掉下眼泪。尤其是将士们眼看仓库即将失手,奋不顾身的在自己身上绑好炸药,边大叫着:“中国万岁!”边跳下去炸死敌人时,以肉身捐躯护国,我完全就哭了起来。那可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就在一瞬间变没了。这是多么强的民族意识啊,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看完电影,我不禁沉思起来。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不就是那些将士们换来的吗?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努力让我们的祖国很强大。

关于《八佰》观后感3

  “不要恋战!不要回头!就是死也要往前爬!我要你们每个人都活着!”

  “砰砰砰……”桥上的射击声从未停止,一个又一个的战士无声倒下,一批又一批的战士无畏冲桥……

  活着。必须活着。活着才能告诉身后的四万万同胞——中国还有希望。

  这是电影《八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八佰》讲述了自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抵抗日军,守卫苏州河岸的故事。以苏州河为界,南岸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北岸歌舞升平商女犹唱后庭花。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苟活者在淡红色的血色之中,会依稀看见渺小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将更奋然前行”。没错,在血色之中,我看见了中华民族的希望。那希望穿越时间,在我胸口燃烧。这自称“八百壮士”的四百战士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且行在血雾之中,唤醒了麻木的沉睡的中国同胞!八佰,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八佰精神”,是在危难之际焕发出的为人的尊严和民族的韧性。

  看完《八佰》使我对那些用生命守卫国土的`战士们生出由衷的敬佩之情,而这样的英雄现在依然存在。2023年疫情期间,参与抗疫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参与建造医院的每一位建筑工人,参与社区一线防控的党员干部……他们所做的,何尝不是对“八佰精神”的一种传承。他们告诉我们,国家有难,人人当自强。国人皆如此,犹有何惧?

关于《八佰》观后感4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看了一场由抗日战争真实改编的电影《八佰》,影片讲述了谢晋元副团长带领战士守护四行仓库的故事。

  看着序幕,我的内心开始澎湃,多么震撼人心的场景,多么悲惨的爆炸,多么悲凉的音乐……

  影片在爆炸声中开始了,北岸一边是战火连绵的上海,南岸一边是灯红酒绿的.租界,中间仅仅隔了一条苏州河,就分隔成了两个世界,按电影里的说就是“他们那边是天堂,我们这边是地狱”。

  影片中有几个片段让我热泪盈眶。几个战士们背着炸药跟敌人同归于尽的那一刻,我脑海里想到了国歌里的一句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xx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种用人肉凝结的屏障,阻挡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鲜血中,我的眼睛开始湿润了……和敌人的坦克、飞机比起来,当时的战士是有多么渺小啊!可是,战士们有顽强的信念和坚持抵抗的决心!他们是有家国情怀的热血青年,是伟大的人民军人!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意思是:如果人民都团结起来,敌人哪敢对我们做什么。这是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和汉奸的痛斥,更是对民族境地的一种哀叹。当时上海缺的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可是在乱世中,依然有人来点燃光明,照耀大地。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点亮了通过新中国的道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人生的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在人生绘画里,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

  今天,我们要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要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八佰》观后感5

  一天,爸爸神秘地对我说:“今天我带你去看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我好奇地问:“什么呀?”爸爸煞有介事地说:“八佰!”八佰是啥呀?我带着疑问和爸爸走进了电影院。

  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淞沪会战,日本军队进攻上海,国军死伤惨重被迫撤离。这时,一支仅有四百余人的部队担负起了掩护撤退任务。为了迷惑日军,当时的团长对外宣称仓库内驻有八百人,“八百壮士”因此得名。战斗异常惨烈,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和日寇做着殊死的搏斗,当我看到一名战士毫不犹豫地把手榴弹捆在了自己的身上,拉开手榴弹的引线,纵身从仓库的大楼跳了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一刻,我似乎也随着剧情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的'血液似乎凝固了一般,不知怎得,鼻头一酸,眼前变得模糊起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日本要侵略中国?为什么只有一河之隔的中国人,一边被敌军炸得血肉模糊,一边拿着望眼镜只敢远远地观望?因为当时的中华民族生病了,落后就要挨打;因为当时军队武器装备极差,与日军的飞机大炮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大部分的中国人也麻木愚昧……

  我是幸运的,生活在这样和平的年代,这是无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祖国正在复兴,今天中国人骄傲而自豪,记得学校老师经常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和保卫我们的祖国!

关于《八佰》观后感6

  《八佰》是一部关于爱国的电影,讲的是中国还很弱小的时候被日军欺负侵占,当时中国只有几百人,可日均有30万人,在这实力悬殊下,中国军人们为国捐躯的故事。

  这部电影让我感到1十分的感动,因为战士们的精神让我感动。战士们在谢晋元将军的带领下,死守最后一块阵地,一直守了四天四夜。我心中无比敬佩,一直不由得感叹他们太厉害了,希望他们能胜。当看见壮士一个个背着炸弹跳下楼时,心像是被刀割了一样,壮士们的.豪言壮语都体现了他们爱国的情怀,即使数量很少,但他们的精神是日军多少人都比不上来的。“国人皆如此,倭寇和敢。”这句话更是让我难忘,让我想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随着时代中国也越来越强大,每个国民都做到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使其他国家都不敢欺负我们,现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八佰壮士”的影子,那就是上海的四行仓库,依然致力在中华大地上,这段国耻也在激励着现在一位年轻人精忠报国,因为国家是每个人的互动,我们学生们也要好好学习,振兴中华,使中国越来越强大,历史上也有许多不朽的人物一直在为祖国争光,比如:雷锋,周恩来,黄继光……他们也爱着祖国,爱着人民,爱着这片大地。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强大才能不受欺负,只有我们中国人万众一心,努力上进才能使国家越来越强,成为一个不朽的国家。

【《八佰》观后感】相关文章:

(精选)《八佰》观后感07-07

八佰观后感06-07

《八佰》观后感06-22

《八佰》观后感(优秀)07-06

《八佰》观后感(精华)07-06

(经典)电影《八佰》观后感06-25

八佰电影观后感11-25

《八佰》电影观后感01-06

电影八佰观后感07-28

八佰电影观后感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