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时间:2021-07-28 17:57:38 数学 我要投稿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1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多边形的一些要素:

  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顶点: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边形有n个内角。

  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2)在定义中应注意:

  ①一些线段(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②首尾顺次相连,二者缺一不可;

  ③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几个点不共面的情况,即空间

  2、多边形的分类:

  (1)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则此多边形为凸多边形,反之为凹多边形(见图1)。本章所讲的多边形都是指凸多边形。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2

  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读作根号a。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读作“正、负根号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3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4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一次函数是初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函数知识的基石。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教师应该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于理解和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习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5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内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1)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2)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4.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逆定理的内容: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

  说明:(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与较长边的平方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定理中a,b,c及a2+b2=c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此时的斜边是b.

  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1)确定最大边;

  (2)算出最大边的平方与另两边的平方和;

  (3)比较最大边的平方与别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说明是直角三角形。

  三、勾股数

  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四、一个重要结论:

  由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所构成的三个正方形满足“两个较小面积和等于较大面积”。

  五、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解决圆柱侧面两点间的距离问题、航海问题,折叠问题、梯子下滑问题等,常直接间接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6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7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8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相似比为1:1的特殊情况)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表示: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9

  一、知识概念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

  2、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

  3、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平方差公式:

  5、完全平方公式:

  6、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8、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提公共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这章内容知识点较多,表面看来零碎的概念和性质也较多,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多准备些小组合作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在做题中体验数学法则、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提高做题效率。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10

  1.性质:

  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2.分类: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11

  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两个平方根的一个,那么就可以及时的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得到它的另一个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负数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开平方,只有在正数范围内,才可以开平方根。例如:-1的平方根为i,-9的平方根为3i。

  平方根包含了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的一种。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只有非负数才有。

  被开方数是乘方运算里的幂。

  求平方根可通过逆运算平方来求。

  开平方:求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若x的平方等于a,那么x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a=x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12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3.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4.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5.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实数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重点是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13

  我们称数值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

  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它们为常量(constant)。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y是x的函数(function)。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linearfunction)。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14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_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_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_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_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_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_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_,y)在第一象限:_;0,y;0

  点P(_,y)在第二象限:_;0,y;0

  点P(_,y)在第三象限:_;0,y;0

  点P(_,y)在第四象限:_;0,y;0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_,y)在_轴上,y=0,_为任意实数

  点P(_,y)在y轴上,_=0,y为任意实数

  点P(_,y)既在_轴上,又在y轴上,_,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_,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_)上,_与y相等

  点P(_,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_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_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_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关于_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_,y)关于_轴的对称点为P’(_,—y)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_,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_,y)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P(_,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_,—y)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_,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_,y)到_轴的距离等于|y|;

  (2)点P(_,y)到y轴的距离等于|_|;

  (3)点P(_,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根号___+y_y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15

  学好知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编辑了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立方根,欢迎参考!

  立方根

  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3叫做根指数。(a等于所有数,包括0)如果被开方数还有指数,那么这个指数(必须是三能约去的)还可以和三次根号约去。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立方根的性质:

  ⑴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⑵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⑶0的立方根是0.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cuberoot,也叫做三次方根)。如2是8的立方根,-3分之2是-27分之8的立方根,0是0的立方根。

  立方和开立方运算,互为逆运算。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立方根也是互为相反数。

  负数不能开平方,但能开立方。

  立方根如何与其他数作比较?

  ⑴做这两个数的立方

  ⑵作差

  ⑶比较被开方数(如三次根号3大于三次根号2)

  任何数(正数、负数、或零)的立方根如果存在的话,必定只有一个.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⑴根指数不同:平方根的根指数为2,且可以省略不写;立方根的根指数为3,且不能省略不写。

  ⑵被开方的取值范围不同:平方根中被开方数必需为非负数;立方根中被开方数可以为任何数。

  ⑶结果不同:平方根的结果除0之外,有两个互为相反的结果;立方根的结果只有一个。

  二、连系

  二者都是与乘方运算互为逆运算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1.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2.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3.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6.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知识点复习

7.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知识点复习

8.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