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数、除法、比、百分数的关系考查
比如:4÷5=( ):25=( )%=( )折
这样的题型对于成绩差的孩子还是很成问题的,每节课开始的几分钟都会让学生练习一道。首先要理解分数、除法、比的关系,然后要会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解决这样的题让学生找出完全已知的一个数,根据这个数填个各空,根据题目中的最简分数来填每一个题。
2、分数、百分数、小数的大小比较。
这样的题目我是让学生根据题中数字的特点都化成统一类型的数字,比如都化成百分数,或者都化成小数或者都化成百分数,从而比较数的大小,但是要提醒孩子写到卷面上的一定是题目中的数字,而不是自己化好的数,统一数的类型是我们解决这类型题目的手段,但一定要切记最后回归原来的数。
3、求百分数
在复习中我们把求百分数的题目分成三种题型联系,分别是:(1)百分数意义的考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除法计算;(2)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百分之几或者少百分之几,把被比较量看作单位“1”,问题问的是多(少)的部分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对于这样的题首先找到两个量的差,差除以单位“1”;(3)各种率的计算,对于这样的题目,首先想公式,这样的题目把总量看作单位“1”。
4、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关于比例尺这一单元的题目考查的是三个题型分别是求比例尺,注意数值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的单位一定要一致,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互化,化单位很关键;求实际距离,对于求实际距离的题目,如果题目中已知是数值比例尺,我们为了计算的方便,将数值比例尺的后项厘米化成以米或者千米为单位的数,具体看题目。求图上距离。其实比例尺的题目,无论哪种题型,列比例解决问题可以事半功倍。
5、按比例分配
比和比例这一单元,学生除了要知道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还要知道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性质解决题目。
6、折扣、税收、储蓄
关于买衣服的折扣问题,孩子要知道原价看作单位“1”,在原价的基础上打折扣,孩子要理清打折扣后衣服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全场优惠10%”对于这样的题目,孩子理解有困难, 这是对于商家而言,商家让利10%,衣服按照原价的.90%出售。税收的问题把营业额看作单位“1”;储蓄的问题好好利用公式利息=本金*年利率*存期。
7、自主设计一个问题
这样的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要求学生平时多练习生活。多思考。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判断题、选择题
1、关于扇形的概念的考查,扇形与圆的关系
2、百分数的小概念,比如百分数没有单位,不表示量。
3、比例尺的概念考查
4、圆的面积和周长的公式应用,注意面积是面积单位,周长是长度单位。
5、陈述的理由的题目在平时要锻炼孩子做题时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6、判断是否得成比例的方法,也就是比例的概念的考查。
第四部分计算
1、求比值(化简比)
这样题目,平时要练习的题型多样化,分数:分数,小数:小数;分数:小数;
总之,要知道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结果,但是除不尽的情况一定要写成最简分数形式,不能取近似值。
在化最简整数比时,平时一定注意最后结果写成最简的形式,比的形式,整数的形式。
2、求未知数X
这样的题目“解”字在先,方程的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3、能简便的要简便
各种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在题目中出现百分数的题,首先把题目中的百分数根据题中数字的特点化成分数或者小数,再观察式子的特点,想运算定律。
第五部分操作题
1、阴影部分面积
学生掌握一个思想,首先看阴影部分的图形规则吗,如果不规则,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整个大图形的面积-空白图形的面积。包括圆环的面积都是应用的这个思想。
2、圆规画圆
看清楚已知的是直径还是半径,知道圆规两脚间岔开的距离是圆的半径,注意画好后标注好圆心和半径或者是直径。
3、按比例尺作图
数清楚已知图形的格子数目是解题关键
第六部分解决问题
1、折扣问题,求百分数的问题。前面有分析
2、百分数的应用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的问题
3、找准单位“1”是关键。
4、探索乐园中对于推理能力的考查
5、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理解圆表示的就是整体“1”,每个扇形表示的是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两种题型:(1)已知部分量求整体;(2)已知整体求部分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
第一单元圆
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
d=2r
r =1/2d
用文字表示为:
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圆周长=π×直径
圆周长=π×半径×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πr×r。
圆的面积公式:S=πr2。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2或者S=π(d/2)2或者S=π(C÷(2π))2≈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
S=πR2—πr2
或S=π(R2—r2)。
(其中R=r+环的宽度、)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
C=πd/2+d
或C=πr+2r
圆周长的一半=π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公式为:S=πr2/2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22、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圆周长和直径的比是π:1,比值是π
圆周长和半径的比是2π:1,比值是2π
23、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πa厘米。
24、在同一圆中,圆心角占圆周角的几分之几,它所在扇形面积就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所对的弧就占圆周长的几分之几、
25、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26、扇形弧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
S=nπr2/360
(n为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为扇形所在圆的半径)
27、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8、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
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29、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31、永远记住要带单位,周长是(例如:cm),面积是平方(例如:cm2),体积是立方(例如:cm3)。
32、圆的周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33、圆的面积: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314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①如果是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②如果是分数连乘,可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
③如果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把除法转换成乘法,然后按乘法运算。
2、解决问题
(1)用分数运算解决“求比已知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是:
第①种方法:可以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量,再用单位“1”的量加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求出要求的问题。
第②种方法:也可以用单位“1”加或减去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求出未知数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的量乘这个分数。
(2)“已知甲与乙的和,其中甲占和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
第①种方法:首先明确谁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求出甲数,再用单位“1”减去甲数,求出乙数。
第②种方法:先用单位“1”减去已知甲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即得未知乙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再求出乙数。
(3)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①要找准单位“1”。
②确定好其他量和单位“1”的量有什么关系,画出关系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③设未知量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④解答方程。
(4)要记住以下几种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①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还可以用列方程解答。
3、要记住以下的解方程定律: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4、绘制简单线段图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知道单位“1”的量用乘法,另一种是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分成三种:(一)一种量是另一种量的几分之几。(二)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几分之几。(三)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少几分之几。绘制时关键处理好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审题确定单位“1”的量。绘制步骤:
①首先用线段表示出这个单位“1”的量,画在最上面,用直尺画。
②分率的分母是几就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几份,用直尺画出平均的等分。标出相关的量。
③再绘制与单位“1”有关的量,根据实际是上面的三种关系中的哪一种再画。标出相关的量。
④问题所求要标出“?”号和单位。
5、补充知识点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把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1/等于4,所以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一般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来观察。
2、同样高度的物体,在同一光源的照射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短;离光源越远,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长。
3、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4、确定观察的范围:
1)先找到观察点、障碍点;
2)连接观察点和障碍点后确定观察的范围。
5、看不到的地方称作盲区。
第四单元百分数的认识
1、百分数的意义
像84%,28%,……这样的数叫作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它表示的是一个比值。
2、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同,但百分数读作“百分之几”,不读作“一百分之几”。
②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相当于分母是100的分数,但百分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3、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①意义不同
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并不是表示某一个具体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所以分数表示数量时可以带单位。
②写法不同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分数的最后结果中的分子只能是整数,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百分数的最后结果中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如:18%,180%
4、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①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数的后面直接添上“%”,如
②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如3/5=(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③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先把“%”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当移动的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位。
④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当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时,要要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把分子变成整数后能约分的再约分。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相同,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然后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数的后面加上%
6、求百分率的方法:
百分率一般是指部分占总体的百分之几。如合格率就是合格的产品数量占产品数量的百分之几。及格率就是及格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结果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常考的几种百分率:
合格的数量÷总数量×100%=合格率
及格的人数÷总人数×100%=及格率
发芽的数量÷总数量×100%=发芽率
优秀的人数÷总人数×100%=优秀率
出席的人数÷总人数×100%=出席率
缺席的人数÷总人数×100%=缺席率
命中的次数÷总次数×100%=命中率
7、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法
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答方法相同,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用这个数乘百分之几。计算时可以把这个数化成小数来计算,也可以把这个数化成分数来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选择简便的计算方法。
第五单元数据处理
三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表示各个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
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绘制条形统计图(主要是用于比较数量大小)
1、写出统计图的标题,在上方的右侧表明制图日期。
2、确定横轴、纵轴。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条形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也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
4、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确定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要根据最大和最小的来综合考虑。
5、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6、给直条图形不同的颜色(或底纹),并在统计图右上角注明图例。
二、关于复试条形统计图
1、制作复试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在每组数据中各量要用颜色或底纹区分。
2、复试条形统计图———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
3、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方法观察,可以读懂复试条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4、复试条形统计图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画法。
三、绘制复试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比较大小,还可以比较数量变化的快慢)
a、只有一条折线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
b、用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复试折线统计图。
考点:三种单式统计图和两种复式统计图。
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种不同的条形来分别表示不同的类型。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两条不同的线来表示,一条用实线,另一条用虚线。
3、反映某城市一天气温变化,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反映某校六年级各班的人数,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好,反映笑笑家食品支出占全部支出的多少,最好用扇形统计图。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4、要求量=已知量×要求量份数/已知量份数
5、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b。求长和宽、面积。
长=周长÷2×a/(a+b)
宽=周长÷2×b/(a+b)
面积=长×宽
(2)已知已知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的比是a:b:c。求长、宽、高、体积
长=周长÷4×a/(a+b+c)
宽=周长÷4×b/(a+b+c)
高=周长÷4×c/(a+b+c)
体积=长×宽×高
(3)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a:b:c,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三个角分别为:
180×a/(a+b+c)
180×b/(a+b+c)
180×c/(a+b+c)
(4)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比是a:b:c,求三条边的长度。
三条边分别为:
周长×a/(a+b+c)
周长×b/(a+b+c)
周长×c/(a+b+c)
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基本概念
1、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25%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5%。
3、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4、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3
第六单元 百分数
1、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无单位名称。
例如:25%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5%。
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3、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加向右)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向左)
4、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5、常用的分数、小数及百分数的互化
21=0.5=50% 41=0.25=25%
43=0.75=75% 51=0.2=20%
52=0.4=40% 53=0.6=60%
54=0.8=80% 81=0.125=12.5%
83=0.375=37.5% 85=0.625=62.5%
87=0.875=87.5% 101=0.1=10%
161=0.0625=6.25% 201=0.05=5%
251=0.04=4% 401=0.025=2.5%
501=0.02=2% 1001=0.01=1%
6、百分率公式: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算式要加×100%,包括浓度、利润率)
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另一个数是单位“1”)
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 (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 (甲-乙)÷甲
8、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单位“1”) ×百分率
9、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10、浓度问题
溶质(盐)的重量+溶剂(水)的重量=溶液(盐水)的重量
溶质(盐)的重量÷溶液(盐水)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盐水)的重量×浓度=溶质(盐)的重量
溶质(盐)的重量÷浓度=溶液(盐水)的重量
最常用的是用方程解浓度问题
比如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最常用的数量关系是
甲溶液质量×甲的浓度+乙溶液质量×乙的浓度
=总溶液质量×总的浓度
11、折扣:商品的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八折”的含义是:现价是原价的80%;“八五折”的含义是:现价是原价的85%
公式:现价 = 原价 × 折数(通常写成百分数形式)利润 = 售价 - 成本
利润率 = 成本利润×100%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叫做成数。例如,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二成”。“二成”即是十分之二,也就是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0%。
12、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纳税的种类: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1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1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15、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例如: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16、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17、存款的类型: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方式。
18、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19、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本息: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叫做本息。
20、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根据题目要求数据计算)的税率纳税。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21、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2、银行存款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23、银行存款利息的税金=利息×5% 或 =本金×利率×时间×5%
第七单元 统计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清楚直观地反映各部份数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补充一: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2、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
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3、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4、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底=面积÷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高=面积 ×2÷(上底+下底)
上底=面积 ×2÷高-下底
6、圆形
(1)周长=直径×圆周率(π)=2×圆周率π×半径
(2)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π)
7、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8、长方体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体积=长×宽×高
补充二:其他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式
平均数问题: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年龄问题:年龄差永远不变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4
1、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5
一、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注意: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可以是整数。
注意: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
(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二、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折扣、成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
八折=八成=十分之八=百分之八十=0.8
八五折=八成五=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0.85
五折=五成=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0.5=半价
6、利率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5%
注:国债和教育储蓄的利息不纳税
7、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
(3)求甲比乙少百分之几——(乙-甲)÷乙×100%
数学分数乘法知识点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c+bc=(a+b)×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
(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
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几。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复习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
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
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6
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然后要找准方向和角度(方位角),最后要确定距离。
二、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观测点和方位角;
2、从观测点沿着所确定的方向画一条射线;
3、根据单位长度的线段所表示的地面相对距离把实际距离换算为图上长度;
4、用直尺画出图上长度,并标出被观测点的位置及名称。
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两个物体或地点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如“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角度不变,方向正好相反。南偏东对应北偏西(不能说成西偏北)
因为东西、南北正好相对,所以东偏南的相对位置是西偏北。
四、描述路线图的方法
先按行走路线确定观测点,再确定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走一步,都要说清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远的距离。每走一步,都换一个新的观测点。
五、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除第一段(以起点为观测点)外,其余每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观测点。
4、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点的方向和距离。
每画一段路都要重新确定观测点、方向和距离。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7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一)、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区别: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3、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读作百分之。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建议用这种方法)
(三)常见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例如:例如:男生有20人,女生有15人,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列式是:15÷20=15/20=75%
3、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百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百分率=百分率对应量
(2百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数量关系:
单位“1”的量×(1±百分率)=百分率对应量
4、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解法:(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百分率对应量÷对应百分率=单位“1”的量
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只是结果要写为百分数形式。看百分率前有没有比多或比少的'问题;
百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具体量÷ (1-百分率)=单位“1”的量;
例如:大米有50千克,比面粉树少50%,面粉有多少千克。
列式是:50÷(1-50%)
(比多):具体量÷ (1+百分率)=单位“1”的量
例如:工人做110个零件,比原计划多做了10%,原计划做多少个?
列式是:110÷(1+10%)
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用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
即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用(大数–小数) ÷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的问题,方法A,(甲-乙)÷乙(建议用)
方法B,甲÷乙-100%
例如:老师计划改40本作业,实际改了50本,实际比计划多改了百分之几?
列式是:(50-40)÷40=0.25=25%
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用(大数–小数) ÷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乙比甲少几分之几的问题,方法A,(甲-乙)÷甲(建议用)
方法B,100%-乙÷甲
例如:张三家用了100度电,李四家用了90度电,李四家比张三家少用百分之几?
(100-90)÷100=0.1=10%
说明:多百分之几不等于少百分之几,因为单位一不同。
7、如果甲比乙多或少a%,求乙比甲少或多百分之几,用a%÷(1±a%)
8、求价格先降a%又上升a%后的价格:1×(1-a%)×(1+a%)(假设原来的价格为“1”。求变化幅度(求降价后的价格是涨价后价格的百分之几)用1-降价后又上升的百分率。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图形与几何:空间与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分数加减法知识点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3、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五、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六、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8
一、选择
1、用圆规画圆,圆规两脚的距离就是所画圆额(__)
A、圆心B、半径C、直径
2、圆中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__)
A、一定是圆的半径B、一定是圆的直径C、无法确定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下水井盖一般都制成(__)。
A、正方形B、长方形C、圆形
4、在同一个圆中最长的一条线段是(__)。
A、半径B、直径C、直线
5、画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__)
A、5厘米B、10厘米C、2.5厘米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__)
2、圆的半径越长,这个圆就越大。(__)
3、画图时,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__)
4、圆沿一条直线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__)
5、两个圆的大小一样,它们的`半径一定相等。(__)
6、一条直径可以分成两条半径,两条半径也就是一条直径。(__)
7、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平面图形中的直线图形。(__)
8、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__)
9、经过圆心的线段一定是直径。(__)
10、圆心相同的圆,大小也相等。(__)
三、按要求画图。
1、画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
2、以点O为圆心,分别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个半圆,并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4、在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中各画一个的圆。r=(__)d=(__)
四、填空。
1、图中已学过的图形有(__)、(__)、(__)、(__)。
2、正方形的周长是(__),小圆的直径是(__),半径是(__)。
3、直角梯形的高与上底都是(__),下底是(__),面积是(__)。
4、大三角形的底边长是(__),高是(__),面积是(__)。
五、解决问题
1、在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中剪直径为3厘米的圆,你最多能剪多少个?
2、芳芳家的餐桌面是圆形的,她妈妈要给餐桌配一块正方形桌布,量得桌面直径是1.5米,桌子高1.2米,要使正方形桌布的四角刚好接触地面,正方形桌布的对角线应是多少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9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7、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10、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3×8,解得x=6。
11、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例如: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例如:
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③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
④40÷x=y,x和y成反比例,因为:x×y=40(一定)。
⑤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成反比例,因为:每天烧煤量×天数=煤的总量(一定)。
1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例如:图上距离2cm,实际距离4km,则比例尺为2cm:4km,最后求得比例尺是1:200000。
13、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例如:已知图上距离2cm和比例尺,则实际距离为:2÷1/200000=400000cm=4km。
1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例如:已知实际距离4km和比例尺1:200000,则图上距离为:400000×1/200000=2(cm)
1、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先用量角器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用直尺确定图上距离,最后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并标上名称。
3、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参照点,然后以每一个参照点建立方向标,描述到下一个目标所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一步都要说清是从哪儿走,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到哪儿。
4、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除第一段(以起点为参照点)外,其余每一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参照点。
(4)以谁为参照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地点的方向和距离。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0
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直观显示每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直观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还可清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3)扇形统计图直观显示部分和总量的.关系。
数学广角——数与形:
2+4+6+8+10+12+14+16+18+20=(110)
规律:从2开始的n个连续偶数的和等于n×(n+1)。
10×(10+1)=10×11=110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这串数个数的平方。
位置与方向:
1、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数对的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2、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数学梯形面积与周长公式:
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a+b)×h÷2
梯形的面积公式2:中位线×高
用字母表示:l·h(l表示中位线长度)
另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
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L=a+b+c+d
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
数学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1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11×3 表示: 求3个2/11是多少? 求2/11的3倍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3、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5×1/4表示:求3/5的1/4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1、找单位“1”的方法
(1)是谁的几分之几,就把谁看作单位“1”。
(2)一般把“比”字、“是”字、“占”字、“相当于”后面的量看作单位“1”。
注意: 找单位“1”在分率句里找,有分率的句子称为分率句。
分率不带单位,具体数量带有单位。
2、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5的3/5是多少? 15×3/5=9
3、已知单位“1”用乘法计算
单位“1”×分率=分率的对应量
注意:(1) 乘上什么样的分率就等于什么样的数量。
(2) 乘上谁占的分率就等于谁的数量。
(3) 是谁的几分之几,就用谁乘上几分之几。
4、已知A比B多(或少)几分之几,求A的解题方法
5、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大于1的数,积大于A。
A(0除外)乘上
小于1的数,积小于A。
二、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北偏东30°就是从北向东移,夹角靠北。
(2)东偏北30°就是从东向北移,夹角靠东。
2、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1)两地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向刚好相反,距离是一样的。
例如:少年宫在学校南偏东35°的方向上,相距250米,(在学校是以学校为观测点)
南对北 东对西
则学校在少年宫北偏西35°的.方向上,相距250米。(在少年宫是以少年宫为观测点)
三、分数除法
(一)倒数的认识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是带分数的先化成假分数
是小数的先化成分数
整数的倒数:整数是几,它的倒数就是几分之一。
3、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三)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3/10÷1/10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10,与其中一个因数是1/10,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被除数与商的大小关系
当除数小于1时,商就大于被除数。(0除外)
当除数大于1时,商就小于被除数。(0除外)
4、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只有“+、-”或只有“×、÷”,从左往右计算。
(2) 有“+、-”,也有“×、÷”,先乘除后加减。
(3) 有( )、[ ]的,先算( )里面的,再算[ ]里面的。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例:甲数是15,甲数是乙数的3/5。乙数是多少? 15÷3/5=25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方法是:用“是”字前面的数÷“是”字后面的数。
例:1、15是5的几倍? 15÷5=3
2、20是25的几分之几? 20÷25=4/5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是:
用相差量÷问题“比”字后面的量
例:(1)甲数是25,乙数是20。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 (25-20)÷20=1/4
(2) 甲数是25,乙数是20。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25-20)÷25=1/5
4、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具体量(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
什么样的数量就对应什么样的分率。
什么样的分率就对应什么样的数量。
5、求平均数问题: 总量÷总份数=每份数
注意:求平均每什么就除以什么数。(求每天就除以天数;求每人就除以人数;求每千克就除以千克数;求每米就除以米数……)
6、已知A比B多(或少)几分之几,求B的解题方法:
A÷(1+/-几分之几)=B
7、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分率比多的就1+,比少的就1-。
8、工程问题
把工作总量看作“1”,工作效率就是1/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 ÷ 工作效率
要做的工作量 由谁做就除以谁的工作效率
1人的效率=两人的效率和-另1人的效率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2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15:10=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15∶10=3/2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例:长是宽的几倍。
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6、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9、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10、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写为分数(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分)
例如:15∶10=15÷10=15/10=3/2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
(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例如:15∶10=15÷10=15/10=3/2=3∶2
还可以15∶10=15÷10=3/2最简整数比是3∶2
5、比中有单位的,化简和求比值时要把单位化相同再化简和求比值,结果没有单位。
6。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一般有两种解题法
1,用分率解:按比例分配通常把总量看作单位一,即转化成分率。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几份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再用总量分别乘几分之几。
例如:有糖水25克,糖和水的比为1:4,糖和水分别有几克?
1+4=5糖占1/5用25×1/5得到糖的数量,水占4/5用25×4/5得到水的数量。
2,用份数解: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一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例如:有糖水25克,糖和水的比为1:4,糖和水分别有几克?
糖和水的份数一共有1+4=5一份就是25÷5=5糖有1份就是5×1水有4分就是5×4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学数学广角知识点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所)。
3、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3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课堂上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1、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须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2、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3、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4、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
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都会做,可一到考试就犯不是算错数,就是看错题等等低级错误。这是因为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所以小朋友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1、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
2、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3、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4
第一单元略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顶点有8个顶点。
4、正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顶点有8个顶点。
5、正方体也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6、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展开,至少要剪开7条棱。
7、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8、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9、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0、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1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2、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1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1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长V=Sh
16、1=12=83=274=645=1256=27=3438=5129=72910=1000
17、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除千米外)的进率都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表面积会扩大n的平方倍,体积会扩大n的立方倍。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4、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6、一个数乘真分数(比1小的数)积比原数小;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比1大的数)积比原数大。
7、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都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或1,比1小或等于1。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
1、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
2、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分率;
分率=比较量÷单位“1”的量
3、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变号变倒数)。
4、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商会比原数小,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商会比原数大。
第五单元认识比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3、比的前项相当于除式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式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式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值。
4、两个数的比可以用比号连接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5、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第八单元可能性
概率=获胜的情况数除以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数。
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分数可以表示分率和数量,但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跟单位。
3、我们不能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因为它有可能是表示数量的分数。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除不尽时要先除到第四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成最简分数。
扩展阅读: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1、
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可以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注意两边要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2、
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第一步要把x前面的序数相加或相减,再
在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步骤:审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
→作答
基本类型:比较大小关系;总数和部分数关系;和倍与差倍关系;行程问
题中的关系;涉及图形的周长、面积的关系等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面相对面完全相同6个面完全相同2、
表面积概念及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算法:长方体(长×宽+长×高+宽×高)×2(ab+ah+bh)×2
正方体棱长×棱长×6
a×a×6=6a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3、
体积概念及计算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第1页
2形体顶点棱关系长方体6个至少4个面是长方形正方体6个正方形8个12相对的棱正方体条长度相等是特殊8个1212条长度的长方条都相等体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体积(容积)定义形体体积(容积)体积单位计算方法立方米进率物体所占空间的1m=1000dm3333大小叫做它们的长方V=abh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正方积。分数乘法1、
体体V=a3dm=1000cmV=Sh立方分米11L=1000mL立方厘米=1dm333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表示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
553表示3的是多少?
5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2、
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3、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
4、
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
倒数的认识1、2、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
3、4、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分数除法1、2、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第2页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以一个数,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
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
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认识比1、2、
3、
比相互关系前项比号(:)后项比值区别关系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a:b=a÷b=
a(b≠0)b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数除数商运算除法被除数除号(÷)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叫比值。
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不带单位名称。
4、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5、
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也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了1意外没有其它公因数。6、
化简: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对比进行化简,方法:先把比的前、后项变成整数,再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注: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意义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不同】7、
按比例分配问题: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求每个部分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第3页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解决方法: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转化成分数
乘法来计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
运算顺序: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2、
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乘法的交换律:a×b=b×a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题:
(1)总数与部分数相比较的问题:【分数乘法、减法】
一般解题方法:先求出未知的部分数,再用总数减部分数等于另一部分数。
(2)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是多
少的问题:【分数乘法、加减法】
一般解题方法:先求出多(或少)的部分,再用加法或减法求出结果。注:对于题中出现的带单位与不带单位的分数,要注意它们的意义不一样。解决问题的策略1、2、可能性
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P认识百分数1、
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
百分数的读写:百分数不写成分数形式,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规定出现的情况数量
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数量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注:百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常出现在判断题中)3、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第4页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去掉百分号,再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百分数小数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后面添上4、
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
百分数分数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5、
百分数应用题:
一般解题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注: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百分率。例如:出勤率、发芽率、成活率、合格率、含盐率、普及率等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
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扇形的面积大小: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
四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小学数学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六年级数学必考难题整理
1圆柱侧面积
1.王师傅用面积是9.42平方分米的铁皮做成了一个长2分米的烟囱(接头处忽略不计)则,这个烟囱的横截面的直径是多少?
解:横截面的周长:9.42/2=4.71(分米)
横截面的直径:4.71/3.14=1.5(分米)
答:这个烟囱的横截面的直径是1.5分米。
2计算整除
2.只修改970405的某一个数字,就可使修改后的六位数能被225整除,修改后的六位数是_____。
解:逆向思考:因为225=25×9,且25和9互质,所以,只要修改后的数能分别被25和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225整除。我们来分别考察能被25和9整除的情形。由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两位数能被25整除)知,修改后的六位数的末两位数可能是25,或75。再据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检验,得9+7+0+4+5=25,25+2=27,25+7=32。故知,修改后的六位数是970425。
3路程问题
3.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80km,5小时到达灾区。回来时每小时行100km,这支车队要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
解:80×5÷100=400÷100=4(小时)
答:这支车队要四个小时能够返回出发地。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12-23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02-06
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15篇12-27
【经典】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06-30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02-27
(精选)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12-16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07-16
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10-18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10-18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荐)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