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数学知识点1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下数学知识点2
一、数据收集整理
(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调查范围,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统计表来表示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的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记录数据的方法:①用符号表示:用符号“”、“√”等表示事物时,一个符号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事物。画符号时要从上往下画,并把符号排列整齐。完成符号统计后,要将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②用画“正”字的方法表示:一个“正”字有五笔,表示五个被调查的事物,哪种事物的数量增加1,就在那种事物名称的后面加一笔。这种统计方法既清楚又快捷。
(1)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平移现象:平移是指物体或图形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或沿着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一种现象。物体做平移运动时,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而本身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3)旋转现象:旋转是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固定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物体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一)填空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2、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平移)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B)现象。
A、平移B旋转C平移和旋转
2、下面(C)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
三、表内除法
(1)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分。
平均分有两种方式:①等分: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表达形式: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包含: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表达形式:每几个分成一份,能分成多少份?
(2)除法的应用: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3)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例如:20÷4=5
┆┆┆
被除数除数商
读作:20除以4等于5。
(4)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5)用除法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四、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例:23+6+18,97-34-28,32+11-8,53-24+38,2×3×8,81÷9÷9,32×8÷4,72÷8×4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5×6+14,3×7-16,3+5×9,45-9×3,45÷9+14,64÷8-8,13+56÷7,64-40÷8
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6×(7+2),(24-18)×9,(14+35)÷7,(82-18)÷8,6×(4÷2),(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6×7=4242-15=27_6×7-15
15+9=2424÷3=8(强调括号不能忘)(15+9)÷3_
36÷4=912+9=21_36÷4+12或12+36÷4_
(3)列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如果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则应把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例1: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用除法计算后有余数的,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1÷4=5······1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读作:20除以4商5余1。
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为: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比除数小,除数最小比余数大1,余数最大比除数小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a先写除号“厂”
b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c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d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e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解决乘船(车)问题时,如果有余数,一般用“进一法”。这类问题中往往有“至少”一词。
②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一般用“去尾法”。这类问题中往往有“最多”一词。
③解决规律排序问题时,找出排列规律是关键。方法:总个数除以每组数。如果有余数,余几则最后一个相当于每组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则最后一个相当于每组的最后一个。
典型题:
(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余数可能是()或者余数最大是()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
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4)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六、万以内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组成: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647=(20xx)+(600)+(40)+(7)
(3)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604读作(三千六百零四)4900读作(四千九百)
5002读作(五千零二)1050读作(一千零伍拾)
(4)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5)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选择靠右边的某一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时,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6)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
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例:940(<)1899
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例:1350(<)2365
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例:5940(>)5230
(7)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
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
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最低位都是个位。
(8)近似数:近似数是接近准确数的较整(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它比准确数更容易记住,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9)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转化成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10)用估算解决“够不够”的数学问题。
七、克和千克
(1)认识“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一个2分硬币约重1克。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为单位,2纯净水约重1千克。
(2)克和千克的换算:1千克=1000克
(3)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3千克3000克900克1千克
6千克5999克1000克1千克
(4)简单的计算。
60千克+35千克=0克+38克=56千克÷7=6克×8克=52克-25克=70千克-42千克=
(5)解决简单的问题
1块橡皮重5克,6块这样的橡皮重多少克?
2、小华体重26千克,小方体重23千克,小华比小方重多少千克?小方比小华轻多少千克?
八、数学广角
简单推理:多个事物的简单推理,一般先根据题意确定最直接的答案,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答案。
二年级下数学知识点3
第一单元除法
1、竖式除法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3)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有小括号是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1、辨认方向
1)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用八个方向的词语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认识路线
1)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2、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万以内数为顺序表
4、会读万以内的数,会写万以内的数,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5、万以内比较大小
6、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第五单元测量
二年级下数学知识点4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第8单元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二年级下数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一下数学知识点01-06
初二下数学知识点12-26
初一下数学知识点[集合]03-05
初二下数学知识点(优)02-19
数学初一下册知识点总结10-17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12-16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06-20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07-19
初一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