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小学数学知识点

小学数学知识点

时间:2024-12-10 10:40:10 数学 我要投稿

(通用)小学数学知识点2篇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通用)小学数学知识点2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1

  知识点1

  1.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奇函数;

  2.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偶函数;

  3.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

  4.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f(a-x),则它的图象关于x=a成轴对称。

  5.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6.由函数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点2

  一、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A则B”为真时,A称为B的充分条件,B称为A的必要条件。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常用判断法

  1.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2.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

  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

  三、知识扩展

  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

  (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

  (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

  (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由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四种命题的关系的深化,他们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故在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时,可考虑“正难则反”的原则,即在正面判断较难时,可转化为应用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以不止一个,必要条件也可以不止一个。高考数学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小学数学知识点2

  即使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也有这样的担心,怕在中考数学考试中遇到偏颇和奇怪的问题,你是不是觉得数学知识是很琐碎的,所以我们需要把它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有哪些?共同阅读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请您阅读!

  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口诀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

  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3.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4.一元一次方程:

  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5.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5.1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

  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5.2因式分解:

  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5.3单项式运算:

  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5.4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5.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

  6.1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

  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6.2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

  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求得解后须验根,原(根)留、增(根)舍,别含糊.

  6.3最简根式的条件:

  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6.4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

  (+,+),(-,+),(-,-)和(+,-),四个象限分前后;

  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象限角的平分线:

  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却相反.

  平行某轴的直线:

  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6.5对称点的坐标:

  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y轴对称x相反;

  原点对称记,横纵坐标全变号.

  7.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

  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7.2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可用下面的口诀

  “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7.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

  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7.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

  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

  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

  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

  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

  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7.5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

  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

  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

  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

  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8.1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

  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

  8.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

  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8.3梯形问题的辅助线:

  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

  平行移动一条腰,两腰同在“△”现;

  延长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

  作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

  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

  8.4添加辅助线歌:

  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

  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

  三角形边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

  圆的证明歌:

  圆的证明不算难,常把半径直径连;

  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平分弦;

  直径是圆弦,直圆周角立上边,它若垂直平分弦,垂径、射影响耳边;

  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圆周、圆心、弦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

  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

  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内接圆;

  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助圆;

  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

  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半径作垂线;

  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

  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很关键,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

  中考数学复习方法

  1.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结合考纲考点,采取对账的方式,做到点点过关,单元过关。对每一单元的常用公式,定义,要熟练,做到张口就来。对于每个章节的主要解题方法和主要题型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2.适当练题

  要多做习题,目的是要从习题中掌握学习的技术和窍门,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尤其是函数中的动点题是现在出题的热点,要多做,但不要做太难的题,以会为主。

  同时,不要过于在意刷题的数量,要做到每做一道题,就能搞明白这道题背后运用的公式定理、同类型题目的做题思路,学会举一反三,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还能更好掌握知识点。

  3.掌握重难点

  初中数学的学习重点是函数(包括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包括基本性质,相似,全等,旋转,平移,对称等);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棱形,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的性质,定义,面积。

  在一轮的专题复习中,一定要注意以上重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同时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最后的压轴题。

  4.错题重做

  冲刺阶段里,要重拾做错的题,特别是大型考试中出错的题,通过回归教材,分析出错的原因,从出错的根源上解决问题。错题重做是查漏补缺的很好途径,这样做可以花较少的时间,解决较多的问题。

  5.考试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当试卷发下来后,应先大致看一下题量,分配好时间,解题时若一道题用时太多还未找到思路,可暂时放过去,将会做的做完,回头再仔细考虑。对于有若干问的解答题,在解答后面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前面问题的结论,即使前面的问题没有解答出来,只要说清这个条件的出处,也是可以运用的。另外,考试时要冷静,如遇到不会的题目,不妨用一用自我安慰的心理,可以使心情平静,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当然,安慰归安慰,对于那些一下子做不出的题目,还是要努力思考,尽量能做出多少就做多少,一定的步骤也是有分的。

【小学数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知识点06-20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总结06-20

数学总结知识点小学10-21

小学数学知识点04-02

【经典】小学数学知识点08-09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02-26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经典】09-16

小学数学知识点[优选]09-18

(推荐)小学数学知识点08-09

(经典)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08-16